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2019-03-10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高二语文下册《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
【原文欣赏】《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唿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简介: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字词: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练习题:
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湓(pén)浦口琵琶(pá)
B、贾(jiǎ)人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转徒(xǐ)
D、恬(tián)然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a.明年秋()
b.铮铮然有京都声()
c.穆曹二善才()
d.年长色衰()
e.委身为贾人妇()
f.使快弹数曲()
g.曲罢悯然()
h.因为长句()
j.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答案:
①B
②a.第二年b.铿锵脆亮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e.托身,这里指出嫁。f.畅快g.忧郁的样子h.于是作了j.总共字
③B
④C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琵琶行》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我坐在床前,周围回荡着缥缈的声音《30minutes》。一遍一遍的重复,却总也听不厌。弦声铮铮,想期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曲子前奏清脆,仿佛闻听莺啼鸟鸣。用心去感受,自由自在的遐想。又好像在眼前浮现出古代不施粉黛的美女在舞蹈。玳瑁首饰,翡翠玉镯,古琴箜篌。玉器的碰撞,弦琴的颤动,混杂在其中。琴音柔和清脆,像是八音盒内的音调。又像从天际传来的天籁。似乎还伴着淡淡的,朦胧的,极细小的,花开的声音和叶子的呢喃。花香在瞬间弥漫开来,流水一样的旋律,情不自禁想到美人蕉散落河道,叶片如帆,花蕊晶莹,宛如航灯。浪漫淡雅中带有空灵意象,怎能不叫人心醉。
接着传来低低的女声,轻轻唱道,有淡淡的回声传来。想象着那声音从口中缓缓吐出,纠缠于空气中,落在某个罅隙中,抑或碰到陡峭的山壁,再由远处回来。冥冥之中的回想,叩动着心扉。使浮躁的心逐渐平静转而又煽起微妙的波澜。血液带动着跳动的音符到达身体的每一处神经,慢慢的渗入灵魂。触动灵魂的音符从心灵的最深处漫漫的漂浮起来,我们感受的不止是几个音节的组合,而是与心情的交融。勾起彷徨的回忆,留下满满的追忆。
渐渐接近尾声,歌唱的回声不绝于耳,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层一层的扑过来,延绵不绝,无穷无尽。又好像含在嘴里的棉花糖,那淡淡的甜馨久久散不去。带着这份甜馨悄悄睡熟,在梦中有流星滑过,留下难忘的音符。比醇酒更浓郁,比鲜花更芳香……

【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 琵琶行苏教版原文图片文案:

品香茗一杯,嗅古墨书香,
记忆纷飞,打翻诗意满腔,
追寻余音未了的《琵琶行》。
——题记
浅吟。白居易
那江头是你吗?
那位踌躇满志,却平生不得意的官场中人?
那江头是你吗?
那位满腹才情,作诗解千愁的诗人?
你在聆听吗?听那与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歌女演奏出的绕梁之音。
你在聆听吗?听那黑暗社会在硝烟与酒气下的苦苦哀叹。
无奈,一颗不平心,在世俗之中不停地挣扎,几番周折后,这江头成了你敢怒敢言的唯一舞台,
荻花瑟瑟,秋意袭人,送客举杯却紧皱双眉。忽闻,高山流水之音倾入耳中,闻声寻人听其事,忆起多少心中事,浔阳城中难伸壮志,远居江湖,却心系朝廷,不忘报国誓。
惘然,罢了。
听歌女的“未成曲调先有情”,体会你的“醉不成欢”。
赏“霓裳”“六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回首你的“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
寒泪浸青衫,湿遍来时路漫漫,只闻一曲《琵琶行》,识知己,此生无憾!
低唱。琵琶女
听!“嘈嘈切切错杂弹”时,好像黄莺婉转地歌唱在花底下流过,好像寒冰之下,幽咽难鸣的泉水缓缓地淌过。
听!乐声忽停又起时,仿佛结了冰的泉水那般清冷凝绝,使人心寒耳清,仿佛翡翠花瓶骤然崩裂,晶莹的翡翠四处飞溅。
这是那古色古香的琵琶静静地低唱,更是那容颜不再的琵琶女动情地低诉,虾蟆陵的记忆,早已凝滞在长安城的一隅,教坊里的心酸,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无从寻觅。替代这秋娘的钿头云篦的是一身妇人装,幽情暗恨在心中的某个地方潜滋暗长。曲罢,泪沾裳。
难逢识曲之人,一生戏耍玩乐,心亦不平,在这江头偶逢江州司马,原来同是沦落天涯。
穿越细密的尘埃,用深邃的眼眸凝望,那是历史渺小的风景,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琵琶行》,绝唱,古今……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K12学习】语文《琵琶行》复习学案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