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其他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一个美国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没想到却成了中国通,精通中国文化,对中国了如指掌,最后成了中国的汉学家,扎根于中国。可见中国文化有很大魅力。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亡过两次,元朝和清朝的时候,但汉文化却没亡,尤其是在清朝,许多皇帝汉字写得不错。奇怪吧,你来侵略我们,我最终却把你汉化了。可见中国的文化真了不起。中国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很重要一个原因便在于文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到今天,历久弥新。
文言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着几千年来的美德,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底蕴与血脉,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质。身心沉浸在文言里,我们突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从1917年的那场“白话文运动”便给文言带来灭顶之灾,他们抱怨文言繁重、死板。可是,文言的魅力又有谁看见?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措辞,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
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的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理解能够更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也将有法可依。
手触文言经典,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到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应有那种肃穆。
从这些经典中,体现了文言那种质朴有力,简洁文雅。拿《晏子使楚》来说,白话文与古文两相对比,译文显得冗长且意思混乱,枝杈太多,内容不太合理。而文言的漂亮文雅,咄咄逼人,却能表现、出晏子不卑不亢的使节形象。再看《称象》一文,文言文只用了30余字便说清楚称象的方法。如果用白话文来说,30余字很难完成,恐怕得多说很多话没准还说不明白。而且,文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工整简短,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动听。众所周知,胡适提倡白话文,但其新诗《两只蝴蝶》、打油诗都极其讲究节奏和韵味,可见文言对现代的影响。
那诗经中,朗朗上口的《关雎》、《兼葭》至今萦绕在我们耳旁;《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让千多年后的我们也心驰神往;从《出师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代忠臣的吐哺之心,这些都是文言的魅力。
复旦大学有个哲学教授曾说:“一个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西方有个基督教,而中国人没有上帝,靠的就是精神家园,伟大的人文地理和文化渊源。”说到中国文化的渊源自然就离不开文言了。然而,现在学文言,搞文学研究的人却成了大多数人眼中的老古董,他们跑去学国际语言,崇洋媚外,把祖宗留下的遗产糟践。让后代子孙找不到回家的路。
别人忘记的,我们会铭记,别人抛弃的,我们会捡起。是不是另类,会不会被人耻笑,这些我都不会在乎。我只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譬如中医,譬如文言,譬如那延续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和民族骨气。
我们是龙的子孙,我们是一群文言哺育下的宠儿,我们为此而骄傲,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应如此。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古诗正是这文化的一顶皇冠。这顶皇冠,既让人觉得精致,又让人觉得质朴。它散发出的光芒,正是古诗的三重魅力,令人目眩神迷。
第一重魅力是诗文的魅力。诗文的魅力,有“推”与“敲”的权衡,有“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用常得奇”,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移情于物,有……诗文的魅力,是字的雕琢,文的构思,才会有人为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捻断数根须”。而古人在诗歌的构思方面更为巧妙,写思念之情不写己反写所思之人,这是何等新奇的构思?那么就更不用说风格了,苏轼豪放柳永婉约,李白飘逸杜甫沉郁,不同的历史养育了不同的诗风,这也使得诗文更为多变,花样繁多。正是字词的精炼,文章的构思与诗风的变化,成就了诗文的魅力,你难道不为之倾倒吗?
第二重魅力就是诗情的魅力。有重情的唐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重理的宋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有情理完美结合的《春江花月夜》,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人生思考,也有“应照离人梳妆台”的思念之情。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笔,描绘出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的诗人赞美爱情,有的诗人记录战争,有的是人追逐梦想,有的诗人改变现实。诗人们将目光聚集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许多主旨不同的诗歌,真实地反映着社会,讲叙着一个个或凄婉或豪迈的故事。正是这总揽一切目光,绘出了一幅包含上下五千年的浮世绘,成就了诗情的魅力,你难道不为之倾倒吗?
第三重魅力是诗魂的魅力。透过诗歌,我们可以看见放荡不羁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乐观旷达的苏轼……他们以诗为镜,展现给我们一个梦般美丽的世界,也将那个世界中的他们刻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听到李白举杯放歌的声音,杜甫为寒士呼号的声音,苏轼对月祝福的声音……透过诗歌,展现的是诗人的灵魂,只要你愿意去了解,这就是诗魂的魅力,你难道还不为之倾倒吗?
诗文、诗情与诗魂,正如同皇冠的材质、装饰与中心最华美的宝石,令古诗这顶皇冠在中华文化中熠熠闪光!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孩子们从小背诵古诗文也有十大好处:
1、增强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3、扩大知识面。学生所背古诗上自先秦,下至晚清,有诗有词、有歌有赋,能大量熟背经典诗文,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4、培养学习兴趣。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北京一所小学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参加全市的活动时,一位以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诵—首比较简单的古诗,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换一首较难的。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变化,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
5、提高审美能力。北京有个教现代文学的大学老师,原来她不太赞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诗文。她认为这些内容很难,而且要求很高的审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产生歧义。她主张先多读—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有一天,她带着二年级的女儿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女儿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被女儿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这使地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
6、增强自信心。这个活动不同于其它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越是那些在正规教学课程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是与其它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河南濮阳子路小学—个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提高,他的家长给他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打破倒数第十名,造成了孩子的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参加“古诗诵读”活动以后,他现在已经能背300多篇,成为学校的诵读尖子。学习成绩成为全年级前10名,而且性格变得非常开朗,他的家长觉得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在一次参加河南省举行的古文诵读表演活动中,一个专家现场点篇目,连续点了十多篇古诗文,他非常准确而流利地全部背诵出来,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孩子的自信心更强了。
7、培养耐性和长性。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位学生家长,开始认为孩子读这些老掉牙的东西,纯属无用之功,于是找到老师,希望老师不要再让他的孩子背诵。孩子自己本身也不想背。直到期中考试,这个孩子数学、英语两门功课不及格,家长被请到学校。家长很生气,当面责骂这个学生。无意中,她看见了教研室中的3块警示牌,第一块上写着:“今日事,今日毕;老师不着急,爸妈不生气;做人这叫有出息,做人这叫有志气。”第二块牌子上写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人人珍惜粮食。”第三块牌子写着:“无侧隐之心非人也,关心同学我的义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正当活动我的权利;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团结友爱我的风格;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明辨是非我的作风。”这些牌子是他们班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写的。前半句是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后半句是大家共同编写的话。这位家长看后批评孩子说,你如果按照这些话去做,我就不用操这么大的心了。老师告诉这位家长说,这些话是从我们现在读的这些古诗文中选出来的。从此后,这位家长与孩子共同来诵读古诗文。在不长的时间里,孩子已经能背诵几十篇古诗文,而且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活动形式在港台地区被叫做“亲子活动”。
9、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10、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学文学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好处。

文言的魅力作文 文言文的文化文案:

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练,内容之浓缩,意义之深长。它宛若一座穿越岁月长河的桥梁,横跨在我们心中,与古代相联,古朴又震撼人心!
我,是一个爱诗的女孩。古诗,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就这样陪着我慢慢长大。
种下“诗”的种子。
孩时,诗的墨香便环绕着我。我有一个姐姐,那时他刚好上小学。她时常会拿出课本,静静地坐在窗边,用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朗诵古诗。这时,我便会乖乖的坐在姐姐身旁,静静地聆听——“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时,我听着,听着,便在脑海中展开了另一个世界的憧憬与想象……这样一来,“诗”便在我幼时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那朴素玉洁的花,便随着我的成长,悄然开放。
与“诗”携手,共同成长!
还记得,我背的第一首诗,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偶尔与爸爸手牵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然间,望到池塘中的几只大白鹅,它们脖子高高地挺着,不住地叫着:“嘎——嘎——嘎。”不知不觉中弄碎了水中的浮萍,那清脆的绿色,随着水纹荡漾开来。我好奇地望着这群快乐的天使。紧接着,爸爸便高声吟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于是,我便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咏鹅》。
上了小学,古诗的积累量大了。学习古诗,我再也不是从前的不求甚解,我有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我读出了诗中不一样的美。我认为,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升入初中后的我,对爱国诗篇更是情有独钟。文天祥一句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胸怀四海,为国家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之情。在魂归西天之际,陆游拖着病躯,挥笔颤颤微微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
悲哉,壮哉!雄哉,前辈们,我为你们自豪!
腹有诗书气自华。
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古典诗词已伴随着我的成长,融进了我的生活。它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它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气质,如影随形,将会与我相伴一生!
古诗的魅力,正如那灿烂的阳光,继续照耀着我茁壮成长,我也要与你白首不分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征途中,诗词的探索永无止境,不会停息。接下来,将会由我们接力,继续传承和发扬!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文言的魅力》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文言的魅力》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的魅力》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文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