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随笔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好头颅换取九州同,心如铁!”
每每读到这样的颂扬烈士的诗句时,我总会想到抗日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
可战士们所保护的我们啊,如今又成了什么样子!崇洋媚外、精日分子,光明正大地抨击抗战先烈、肆意地嘲讽抗战事迹,这是怎样恶劣的行径?放大伟人的缺点,鸡蛋里挑刺,这些人总是乐此不疲。请不要忘记,他们即便没知识、没文化,但他们懂得一腔热血保家卫国,他们,正是最可爱的人啊!
没有他们的奋勇杀敌,何来今日的大好河山?没有他们的鲜血铸就的长城,何来今日安宁的时光?祖国日益强大,可自诩有文化的斯文败类层出不穷。精日分子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身穿日本二战军服在抗战遗迹前拍照,还上传到网上大肆宣扬。这何尝不让任何一个有爱国心的人痛心疾首呢?
喜爱外来文化没有错,向往外国生活也没错,可厌恶祖国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吧?究竟是怎样的人会对养育自己的国家充满这憎恶呢?虽然说如今人民的生活与外国相比依然算不得很好,但这正是我们要去做的,复兴祖国、振兴中华,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意识。难道中国不好,就讨厌中国喜爱外国了吗?有光明就有黑暗,无论什么地方都会有阴影,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华夏子孙,就该有这样的觉悟!
而对于那些精日分子,我觉得王毅外长的话说的很对:中国人的败类。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变化多端的时代,也是一个危机四伏、陷阱密布的时代。让我们肩负祖先遗愿、扛起复兴大旗,自豪地向世界宣布:这更是我们的时代!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毫不客气,揭了中国人“短”,初读很有些受不了,他书中所罗列的国人的诸多陋习,本来批着“外衣”,现在“全暴露”,实在感到接受不了。其实,客观地说,敢于面队,才能改正,否则,陋习还是陋习,还会延续。
其实,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偶而我问班里的孩子:“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们吗?为什么你们觉得老师喜欢你们?”一个一个说的很多:老师给我们无偿补课,老师关心我们,老师教我们画画,……“那你们爱老师吗?”“爱。”声音拖的很长。“你们是怎样爱老师的?”一阵寂静,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声音:我认真上课……
每天的每天,我们老师为班中每个孩子做着许多零零碎碎的事,这些在孩子看来可能好象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补课、批改作业、管理午餐等,我们也很少听到一声简单的“谢谢”;平时哪个孩子不舒服,我们给他喂水喂药,却也从没听过一句感激的话语。
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孩子自己吗?还是……?在脑海里我回放了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放学了,天黑了,老师仍和孩子等待着晚来接的家长,只见行色匆匆的家长急急喊了一声孩子的名字,拉起孩子的手又急急走了……镜头二:小组长在大家吃完饭后,整理着桌子,一旁几个孩子慢慢吃着饭,心安理得的看着别人忙这忙那;镜头三:肯德基一角,孩子正在美孜孜的享受着他面前的美味,而妈妈则是看着孩子吃的美样……
我无意想评判谁,只是我也深深知道,学会“爱”和“感恩”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我们要从教育孩子主动说“谢谢”开始,教育他们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要从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教养之恩。
“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看今天,我们的孩子浪费粮食,大手大脚、心安理得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辛劳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少爷公主的脾气,总觉得没顺自己的心、没了了自己的意。“爱”不应是单方面的,不管是母子之爱、父子之爱、师生之爱或是朋友之爱,都应是双方互助的。我想说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提供帮助。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而只有当孩子们在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才会出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一起接受感恩思想的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更加美丽!
我们教人育人,现在就从感恩开始吧!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
《丑陋的中国人》是我在东阳时买的,买了之后,一些小MM很好奇,迫不及待的把书借去看,可过了一两天后,她们却又把书还给我,并说这书很难看。我于是带着疑问,仔细阅读了一下,可感觉还好,虽然只看了一点点。我认为是这些MM们的原因,不是书难看。下面就这本书的一些精彩语句,和各位有缘人分享。。。(待续)
1、在中国做事容易,做人难。
2、环境使我们说谎,使我们不能诚实。
3、这个潭,这个死水,就是中国文化的酱缸,酱缸发丑,使中国人变的丑陋。
4、反省是走向进步的开始。
5、好话都是输出给别人用的,自己绝不沾污。
6、中国人认为要忍让,这是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来使自己心里平衡!中国人很少敢距离力争。
7、如果不讲假话,就成不了大事。
8、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荣耀感,叫什么人!叫什么民族!岂不是一群禽兽!
9、人情味是要发生在彼此不认识的人之间,那才是真正的人情味。人情味不分等级,不分亲疏。
10、自爱就是爱国。
11、一个民族的覆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但不是不可能。
12、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如越好。
13、中国人因为长期生活在酱缸之中,日子久了,自然产生一种苟且心理,一面是自大炫耀,另一面又是自卑自私。
14、中国人没有赞美别的勇气,却有打击别人的勇气;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中国人包容的胸襟不够,心眼很小。
15、格言都是情绪的,在某一种特定的条件下,它才是真理,它是不科学的。
16、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就不准少数人不愿意做奴隶。外来的东西一到中国就变质了,别人有民主,我们也有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我是主。
柏扬曰: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多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后感,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什么宇航员只能看见长城,什么中华民族是和犹太人并列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
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对父子在坐公交车,坐了一会孩子悄悄的对他父亲说:\"爸爸,有人偷钱包。\"这位父亲急忙小心示意孩子不要说话,就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到下了车,父亲突然发现钱包没了,就责备孩子不注意帮自己看好钱包,可是孩子却说:\"爸爸,我刚才给你说有人偷钱包,你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个人偷的就是你的钱包啊!\"这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绝妙讽刺。
在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见了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的时候,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
在国内,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帮忙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嘛,没必要搞得\"自相残杀\"么,那出去了总应该团结点了吧。呵呵,但这也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有一个在英国上学的朋友曾对我说,她宁愿和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当地人在一个小组作实验,也不愿和中国人在一个组,因为那样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试验会涉及到自己未知领域而对方却宁可试验失败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照到了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早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真正铲除或者消减中国人的丑陋,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中国人经常被骂,而且常被中国人骂。今天我就要谈谈两个骂中国人的中国人——鲁迅和柏杨。
鲁迅的文章够辣。他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一般民众的麻木不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他独有的文字特点借助小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病态,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人物的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的刻画当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鲁迅正是将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阿Q在鲁迅笔下代表“沉没的国人的灵魂”。
柏杨的文章够刺。他骂尽中国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柏杨,尖锐地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并把它命名为“酱缸文化”。他认为,在皇帝权利至上的几千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所培育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象装满了不断散发着臭气的“酱”一样的巨大无底的缸,人们在其中都化为蛆虫,即使将先进的西方文化放进来,也很快会被变质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鲁迅大声疾呼“唤醒沉没的灵魂”,柏杨则呼吁“砸烂大酱缸”。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深深潜入柏杨的“大酱缸”之中,颇为自在,虽是井底蛙,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夜郎自大。
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柏杨其生平经历可说是反映着近代中国人的无奈命运,甚至是百年来中国苦难的写照。在七十年代台湾,柏杨随意翻译的一篇美国漫画,令他差点被政府枪决,实际上亦为他八年的劳改生涯,难怪日本作家黄文雄以日本的一句谚语来形容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都说柏杨有着五四时期鲁迅的影子,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又都是深刻而沉痛地描写中国人的人性的堕落,但我们仍不难发现柏杨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的区别。柏杨的文章比起鲁迅的文章来看更显刻薄。换言之,柏杨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更加透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历史的限制,鲁迅只能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用文字表现出来,再加上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文章,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所以鲁迅的文章情感色彩过于淡化,甚至隐晦。例如《药》、《风波》中对那些人物的刻画,若非细细品味,则很难抓住要点。但看柏杨的文章就觉得他似乎那种恨天又恨地,说起中国人的不是,就好像在说别的国家的人一样,一点不留情面,将中国人的缺点一一列举,一一批驳。但好像毕竟是好像,柏杨的爱国心并不是哪个总是把对中国的赞美挂在嘴上的人能比的。柏杨的笔触痛快淋漓,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锋利。事实上,他最为读者认识的作品,例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幺的诅咒》及《中国人史纲》,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
其实,无论是鲁迅还是柏杨,他们写这些“骂文”无非是想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败类”作文 中国人的败类表情包文案:

有个叫邢德的人,是条绿林好汉。他的箭术很高强,远近闻名。但是,好箭术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他出门做生意的时候,常常碰上倒霉事,结果赚不到钱,反而赔了本。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一生都穷困潦倒。不过,他的朋友不少,尤其是南北两京的商人为仰仗他的箭术,都愿意跟他一起出门。
有一年初冬,有几个客商主动借给邢德一些本钱,拉他一起做新的买卖。那时候的人相信迷信。在进货之前,邢德便去找会卜卦的一个朋友卜卦。那个朋友对他说,这次买卖即使不亏本,也绝对赚不了多少钱。邢德听了这话,心中闷闷不乐。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多少本钱,要是这次再亏本,他连借来的钱都还不起。因此,他想退出来,不做这趟生意。但是,那几个借钱给他的客商死活拉上他,并且,很匆忙地出发了。到达都城后,他的买卖做得极不顺心。腊月中旬,邢德独自一人骑马出了城门。想到没赚着钱过年,他的心情好不郁闷。见路边有家客店,他便解下行装喝起酒来。这时,在客店餐厅的北窗下,有个白发老人与两个少年正在饮酒,桌边站着一个头发蓬乱的童子。他们吃完酒菜后,老人叫少年从袋里拿出银子,堆在桌上。交完酒菜钱后,他们就要离开客店。少年从马槽里牵出一只骡子,扶老人骑好,童子则跨上一匹瘦马跟随。待这一老一少走出几丈远,两少年才各自带着弓箭,策马追去。邢德见他们有那么多银子,眼里几乎要冒出火光来。他也扔下碗筷,悄悄尾随他们而去。原来,老人和童子走得并不快,邢德穿近路不一会儿就跑到他们前面。他勒住马,忽然拉开弓对准老人,只见老人却不紧不慢地弯下身子去脱左脚上的靴子,他微笑着对邢德说:“你不认识老饕吗?”邢德也顾不上同他说话,拉满弓一箭射去,但这老人好像没看见一样沉稳,他仰卧马鞍上,伸出脚,张开两个脚趾就将邢德射来的箭紧紧夹住了。他带着嘲笑的口吻对邢德说:“就你这点本事,哪里用得着你爷爷动手?”邢德被激得涨红了脸,他施展出自己的绝技,一箭连着一箭向老人射去。老人用手抓住一枝箭,好像没有预防他的第二枝连珠箭,呼地从骡背上摔下来,嘴里衔着箭僵卧在地。跟随他的童子也下了马。邢德高兴坏了,他以为老人已被他射伤。不料,他刚走到老人旁边,老人竟一口吐出箭,跃身而起,指着邢德说:“初次见面,你为什么这样无礼?”邢德着实吃了一惊,他的马也受到惊吓,一阵乱跑。邢德这才明白老人是个奇人,他连头也不敢回,灰溜溜地逃走了。
邢德拍马走了三四十里,遇到一支官府押送金银财宝的队伍。他仗着自己的武艺,截走了一千多两银子。他正有些得意时,忽然听见身后有马蹄声。回头一看,原来是童子换骑了老人的那头跛骡追来了。童子边追边喊:“你不要走,快把抢来的东西分一半给我。”邢德说:“你认识我‘连珠箭’邢某吗?”童子不以为然地回答:“刚才已领教过了。”邢德见童子其貌不扬,身上又没有弓箭,以为好对付。他一连射了三枝箭,却都被童子接住了。童子笑着说:“这点本事羞死人了。我来的匆忙,没有带弓来,你的这些箭我拿着也没什么用,就把它们还给你吧。”说着,就从手指上脱下铁环,穿在箭上,然后用力一掷,只听得呜呜风响。邢德急忙用弓一挡,不料,弓弦正好碰上铁环,当的一声断了,弓身也随之破裂。这一来,邢德吓晕了,童子掷过来的箭迅即穿耳而过,邢德扑嗵一声跌下马。童子跟着下马要来搜查,邢德躺在地上用弓击打,童子夺过弓,一折两半,再一折成四段,丢弃一边。接着,童子用手和脚将邢德压在地上,邢德几乎动弹不得。他那条厚实的腰带,早被童子用手捏得粉碎。制服了邢德,童子取走了大部分银子,跳上跛骡,说声“鲁莽了”,一摆手就跑得远远的了。从这件事以后,邢德不再有恃无恐了。他变得待人和善起来。因为他懂得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中国人的败类”》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中国人的败类”》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的败类”》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人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