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2019-03-09 高二作文 类别:读后感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有教无类,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句话出自《礼记》。“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而言,它的意义就是:身为师者,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教育他。不能因为一个人过去不好的经历就在学习上放弃他。“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是讲的学习方法,指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不要一味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正如谚语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教师来说,要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合理运用学习中的正迁移。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勤于学习。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教育家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强化控制理论,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在一年级时,有几个小朋友作业很是潦草。针对此,我采取了鼓励为主的强化教育: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朵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种积极强化的方式,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了他们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与孔子提出的“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善教者,虽逸而功倍,不善教者,虽勤而功半。”我班邵阳小朋友有着极强的暴力心理问题。经过两年来的观察了解,我认为原因在于幼年时的攻击毛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至成为一种不良的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打架成为其发泄过剩精力的一个方面。由于缺乏道德意志,他虽然知道不好,但却控制不了自己。对于这个孩子,我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看到大家都不睬他,甚至有些轻视他的时候,我感觉到这个孩子的可怜和可惜,我也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尽心尽力教导每个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我静下心来首先分析了家长的问题:对孩子早期教育是失败的。可能是没有加以重视,认为孩子之打架无所谓;亦可能方法简单,引起孩子的对抗心理。所以工作作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与家长联系并引导他们对孩子要有信心,要配合学校教师继续做工作,毕竟孩子打架的次数在减少,要给予巩固;同时找建议他们求助心理医生,给予矫治;多鼓励邵阳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或公益劳动,使其过剩的精力有正确的渠道排除,同时也可以进行意志力训练。令人欣慰的是,进入三年级的邵阳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经典国学作品:《礼记》名句及译文
礼记名句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
解读:修身养性,信守承诺,这就是好的品行。
言行合乎道义,这就是礼的本质。
礼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只要言语得体,落落大方,就够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读:只有学习之后,才能明白不足之处,受教之后,才知道知识上的贫乏。
越是善于学习的人,越是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有不学习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已经很有学问了。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解读: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的富贵。
一个人能够为国家作贡献,他的人生才会更加有价值。
为国家作贡献不是上战场、当政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利国利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解读:大道通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是人所共有的。
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先生很欣赏的一句话,很多革命前辈就是为了天下人共享太平盛世而捐躯牺牲的,这是君子共有的信念。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解读:君主用人要用他的智慧,而摒弃他的奸诈;用他的勇气而摒弃他的急躁;用他的仁慈而摒弃他的贪欲。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优点,聪明的人善于运用别人的优点而不取别人的缺点。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解读: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义礼。
一旦人不讲道义和礼节,唯利是图,就妄称为人了。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解读:父母有了过错,子女能劝谏但不要冒犯他们。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需要别人的提醒,但是身为子女,在提醒父母的时候要态度恭敬,不能过于尖锐刻薄,这是有违孝道的。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解读:只是让学生记忆背诵,这种人做不了老师。
要成为合格的老师,要懂得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解读: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的话,那就应该日日,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停留在原地,而有所突破,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解读: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狭窄,见识短浅。
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的人,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交流中获益匪浅。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多向他人请教,才能提高自己。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今天读了很多优秀的书,也知道了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他们所具有的品质。
但是,这还不够,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按照书中的那些观点去做,才知道对不对。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荀子以前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完美人生的基础。而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更应当首当其冲,作其典范。
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教务活动,执行履行职务时所务必遵守的礼仪规范。与其他礼仪相比,教师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只要你进入这个职业就务必遵守,不能随心所欲。良好的礼仪素质是需要许多小的牺牲组成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师礼仪就更是如此,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带来更大的收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不仅仅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礼仪,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教授充满睿智风趣的讲演,使我留下了至深印象。结合实际,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礼仪方面应注重如下几点:
(1)教师的着装应注重简洁明快而不失鲜艳感。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的着装能够时尚,能够新潮,但不能独出心裁,不能奇装异服,不能让学生理解异常,不能让家长议论纷纷,不能让社会上的人对你“刮目相看”。“简洁”,能够理解为“简单,洁净”,但不是保守,落后。简洁之中体现端庄,不要过分张扬。教师的着装必须要贴合身份,这也从一个侧面上体现出教师是否能够做到自律,自尊,更重要的是教师时刻要注意为人师表。我感到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我的修养,培养自我良好的气质风度,比学习的进修也许更有好处。
(2)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个性,提高创造潜力。同时,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不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不仅仅不贴合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礼仪欠缺的表现。教师应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3)教师要举止得体、语言礼貌。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的礼貌礼貌。教师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自然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与学构成良好的默契。而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手段。因此,语言礼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们说外表是内心的自然延伸,一位举止得体、语言礼貌的教师多数状况下也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教师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也切不可忽视举止和语言的修养。
金教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礼仪的精髓是尊重,既尊重自我,更要尊重别人。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我要说师为正义风气容。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理应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职责,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深刻内涵,意识到自我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在学生心中是神圣的,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朴素简洁大方的形象会使人感到舒适可亲。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试想一个连自我都不尊重的人,何谈去尊重别人呢?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读《礼记》有感作文 读《礼记》有感400字文案:

不学礼,无以立
——读《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有感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人与人之间相处,理应以礼相待,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这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暑假期间,我品读了《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本书,这本书系统的讲解了教师礼仪中若干个对教育教学和言传身教十分重视而我们平时又比较容易忽视得问题,从教师的素养、形象、语言、仪表、交际、细节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礼仪进行了诠释,使我对教师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美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我们班的小王,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最后一个。到校是最后一个;升旗礼、早操走在最后;上课了,别的同学早已进教师准备好学习用品,他还慢吞吞地走在最后;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能赖则赖,或者干脆不做,随便讲粗话、打架……为这些,我没少批评他,找他谈话。我也曾严厉地对他说:“你能不能不做最后一个?”可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大发肝火,结果是既伤精神,又损形象,也解决不了问题。有一次,单元测验他又不及格。我用最大的忍耐和宽容,对他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下一个单元你能不能考多几分,争取及格?”他肯定地回答:“能。”我微笑着说:“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加油哦!”我冲着他大了个胜利的手势。下一次测验,他的成绩果然提高了几分,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终于及格了。但和其他同学相比,他还是最后一个。我不想再揭穿他的“最后”,而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灿烂地笑了。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快了,准确率高了,字也写得漂亮了,课堂发言积极了,也很少再听到同学告他的状了。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的教学礼仪最大的收获了。
其次,优秀的老师用眼睛说话。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表露出人的内心情感、对事物的反应、心理素质以及人生态度等重要信息。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眼神交流,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我们班的小李在考试时偷看同学的答案,被我发现了,但我并没有当场指出他的作弊行为,而是用眼神提醒他。考完试后,我让小李到黑板上演示偷看答案的那道题,结果做对了。我笑着说:“小李现在真的会做那道题了。”小李明白我话里的意思,只见他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课后,他主动到办公室向我认错,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弄虚作假。看着他一脸的悔意。我欣慰地说:“我要看你以后的行动啊!”小李激动地说:“一定。”他的眼里放射出坚定的目光。时间证明了一切,小李再也没犯这样的错。在这件事中,我采用了无声的语言战术,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给了学生改错的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礼记》有感》作文,希望在写《读《礼记》有感》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读《礼记》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