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2019-03-09 高二作文 类别:记叙文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温州 金建民 搜集
一、下面都是皮肉
某地,有一对很要好的知心朋友叫大懵和呆大。平时,他俩有祸同当,有福同享,无事不帮,无话不说。
一日,他俩闲来无聊,谈起了各自的老婆。大懵的老婆阿英生得细嫩薄肉断乌星,又聪明又贤惠,令呆大眼红得很。无奈,她是好朋友的老婆,呆大不敢偷偷摸摸。朋友妻不可欺啊!大懵却不在乎,既然好朋友对自己的老婆有意思,就给他一个机会,这才叫有福同享么!
大懵回家和阿英商量一番,阿英红着脸答应了。于是,大懵按约定的时间出远门去,留空房让李四过上一夜。傍晚,呆大特意打扮得清头一些,喜滋滋地推开了朋友家的门。阿英热情地招待他吃晚饭。
一八仙桌酒菜,外四盘,内四盘,中大盘,盘盘都是满满的鲜嫩蔬菜。呆大一边喝着美人亲手炖的热卵酒,一边无话找话地和美人说话。阿英端庄有礼,密密引他来品味色彩各异的炒菜。酒香菜美,吃着吃着,呆大的脸腾地一下子红得活像个猴头的臀一色,不好意思地开门三脚并作两步跑了。噗嗤一声,阿英笑弯了柔腰!
事后,大懵问呆大为什么中途跑掉,呆大笑了笑说:
“你的阿英真好,她炒的菜色香看起来个个不同,可每盘吃到下面都是一色的皮肉!”
二、听死人
当初,楠溪有个花眼人,在自家门头搭台唱词。听说是白听的,琴鼓一摧,来的人还真不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上间门头都坐满了。
噔噔噔呗噔噔呗,
噔噔噔呗噔噔呗,
噔噔呗,噔噔呗,
噔噔呗呗噔噔呗,
呗呗噔,噔噔呗,
噔呗,噔呗,
噔噔呗呗噔噔呗……
弹琴打鼓一通,全场音静。人们想,这个花眼人的琴弹好,鼓也打好,词肯定会唱好。可等他一开口,公鸡嗓音杀猪喉,唱勿像唱叫勿像叫,听得人们捂耳朵脚摸油。唱一句逃一个,唱两句跑一双。开场白未唱完,人只剩一个。花眼人看不见,听听没了声音,还以为是大家听入迷了呢!他越唱越有劲,累了,口渴了,叫人递杯茶给他顺顺口。叫了几句人应,却听得有人打鼾声。
花眼人下台摇醒那人,问他为什么睡觉。他说自己在等唱完了,拆走搭台的四尺凳。还说,不睡觉就受不了,只想跑,除非把他捆在椅上。花眼人想把词唱完,又怕空场传出去霉倒勿起,就求他听完。他也可怜花眼人的苦心,就让对方捆了个坚实。
花眼人又唱开了。这可是第一次有人要听完自己的唱词!他一高兴,声音越唱越高,高得鸡飞狗叫才罢休。
唱完了,花眼人听听动静,推推声息,摸摸那人已断了气……
三、一条扁担睡十六个人
一班担盐客,跋山涉水,走了三天三夜的路,又饥又累,疲惫不堪。眼看太阳佛下山,鸟雀归林,他们见到了灯光。灯光亮处,有一座小木屋。木屋里有女人喂奶的呜呜声。呜呜声在杂乱的脚步声里断了,灯光也灭了。
深山林密风冷。盐客们蹲屋檐下过夜,熬不到半个时辰,就去敲门:
“有人吗?开开门吧,我们冻死啦!”
“我男人不在家!”
“表嫂,我们是担盐的,老客。”
“我家不是客栈!”
“我们就睡柴仓!”
“柴仓柴满!”
“就坐坐柴仓凳!”
“柴仓凳断了!”
“就蹲蹲柴仓渎!”
“柴仓渎太小!”
“我们……求求你啦,表嫂!”
“勿吵醒我儿子……不开!”
冻得牙齿咯咯响的盐客们,只好将一根扁担横放在门头,一班男人挤来挤去:
“睡里面过去一点!”
“你睡外一些,扁担钉触死!”
“挤死我了!”
“十六个人睡一条扁担,当然挤啦!”
“挤一点正好……”
那屋里的女人,被吵得睡不着觉,听他们睡静了,就悄悄地开门想看个明白:一条扁担怎么会睡得下十六个男人!
门闩刚拉响,门就被推开了……
四、嘘嘞哉
某某家里养了个呆儿,说的话一边说一边就忘记。你叫他办件事或传个信,比登天还难,非急死你不可。
一天,呆儿的妈叫呆儿去外婆家拿些芰线来纳鞋底做鞋给他穿,怕他忘记,要他一路密密念牢。呆儿上路了,口里不停地念着芰线芰线芰线,路过碇步缺口用力一跳――嘘嘞哉!这一下,就不停念成嘘嘞哉嘘嘞哉嘘嘞哉了。到了外婆家,外婆问他:
“乖,你姆叫你来……”
“掇嘘嘞哉!”
“什么是嘘嘞哉?”
“嘘嘞哉就是嘘嘞哉!”
“你记错了!”
“嘘嘞哉,我姆叫我路上念牢的,嘘嘞哉,嘘嘞哉,嘘嘞哉……”
“好好,嘘嘞哉就嘘嘞哉!外婆给你烧好吃的。”
外婆给外生特意烧了碗杂味粉干汤,内杂薄鱼干、豆被、三层肉和鸭蛋,佐以糯米酒和葱叶,软脆味香,好吃极了。呆儿门头玩,闻得香味,直往镬灶间里跑,脚绊外婆捻芰线用的四尺凳……
“哎呀,你把芰线……”
“啊,外婆,阿姆要芰线,芰线,不是嘘嘞哉……”
五、一个屁害死两个半人
舴艋船儿坐着几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女的有几分色相,引起男人的多话。男人们你一句我一句,虽不直接说她,却时时应着她的女儿身。她低头红脸,一声不响。水路长,闲话短。她装聋作哑,男的也就没了意思。时值当伏,太阳猛,南风凉。船仓里渐渐地静了下来。男人东倒西歪,闭眼养神。忽然,“咕,咕,咕――”两短一长,屁放响,香葱味臭气充满船仓……
“哇,好香啊,谁放的屁?”
“还有谁?香人放香屁呗!”
“哈哈哈……”
“我放的屁!中午吃了个香葱,忍勿牢!有什么好笑的?”
吃香葱放香屁的是女的。她正羞得没地方钻的时候,一个在船头看风景刚回船仓的白面书生为她解了围。她看了他一眼:蛮好的一个男子汉!
男人们没了话题,闷坐到城里,下船各自散了。冤生孽结,那书生拐了个弯,又碰上了那女的。女的连连感谢他,书生说自己真的也在放屁。她看看天色已晚,问他住哪。他说人生地不熟,还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她请他到她姐姐家住一宿,他同意了。
女的姐姐热情好客,见妹妹带了个白面书生来家,以为是妹夫,特意摆酒相待。姐姐喝多酒,不由分说,硬强把他俩推进自己的房间里睡,自己回边房睡。
再说,这姐姐暗中有个情夫。当晚已约好一起睡的,姐姐酒醉忘了,可情夫没忘。半夜间,他偷偷地推门摸到床沿借月色一看,有一对男女并头睡,以为是情妇另有男人,火冒三丈,去拿来解刀,一刀一个,割菜头一色割下了两个人头……
第二天一大早,那姐姐发现死了人,连忙紧报了官。官府查明情况,断定是她的情夫杀的人。她推勿过,只好承认。官府抓不住杀人犯,便把她关了起来。她想想自己做孽深重,痛哭了三天三夜,结果疯了。
六、做贼偷芥菜
楠溪有一个小男孩,本生得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一次,他从邻居家的菜篮子里偷偷地拿了一张芥菜,跑回家告诉妈妈:
“姆妈,姆妈,我有一张大芥菜!”
“哎哟,我的儿子真灵,真灵!姆妈给你炒芥菜粟糕吃!”
“姆妈真好!我要吃奶……”
“好好好,我的心肝宝贝……呜呜呜!”
炒芥菜粟糕是这男孩平时最喜欢吃的,他可高兴啦。从此,他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谁的,都偷偷地拿回家,也都得到了妈妈的夸奖。
小男孩长到了十几岁。
一天,他家门头来了个卖鲞客。他趁着买卖忙碌的时候,偷偷地把一片大白鲞藏到自己的背后紧靠在板壁上,等卖鲞客担子担走了,拿给妈妈:
“姆妈,姆妈,我有一张大白鲞,喏!”
“哎哟,我的儿子真灵,真灵,真灵!姆妈烧起给你配白米饭!”他第一次吃到了白米饭配大白鲞。此后,他偷拿别人的东西越来越胆大了。
他十八岁那年,因杀人越货被关进了死牢。临刑前,他要见妈妈一面。妈妈哭着来了,怪他:
“呜呜――,我的儿啊,你怎么恁笨的啊,你笨死了啊 ……留下姆妈一个人怎么活啊!”
“姆妈,我想吃奶!”
“我的儿啊,你想吃就吃吧!”
“我……咬死你这害人精姆妈!”
“啊――”
他一口咬死了宠爱他十八年的亲妈妈……
(七)死探女儿心
楠溪有一老伯,死了老伴,一个人在家意思,就去三个女儿家走走。
他首先来到富有的大女儿家。凑巧大女儿在烧猪脏吃。他未进门头早已闻到了香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口福不浅哪。待见了女儿,他就高兴地问:“爸来了,有什么好吃的啊?”女儿一边靠门翘脚挡道,一边用围裙擦着油腻的双手说:“爸,我家哪有什么好吃的啊!你先在门头坐坐,我煮纱完了就去借点粉干……”气得他转身便走。
他到了生活宽裕的二女儿家。小女儿正坐在织布机上手忙脚乱着。他抚摸着摇尾巴骑上胸口来的大黄狗的头,笑问女儿:“爸饿了,就吃点便饭……”女儿头也不抬一下,嘀咕一句:“我歇勿落手,镬里有冷饭,你自己淘开水吃……”他一把推开狗,一声不响地回身走了。
他饿着肚子走进贫穷的小女儿家。小女儿眉开眼笑,前脚扶他坐下,倒糖霜茶递热毛巾,后脚悄悄地向邻居借了一重索面,煮了碗鸡蛋杂白菜汤面给他吃。他含着泪吃完面汤,起身告别女儿回了家。
老伯回来向邻居老娘叹苦,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叫她帮个忙,在上间给自己搭灵床穿灵衣盖灵被装死。
三个女儿听到消息,都来吊孝。
大女儿扶灵床捂眼睛哭叫:“爸爸哇――,你到女儿家来,女儿给你烧猪脏面吃啊……想不到你回家就……呜呜呜――”
二女儿撮灵衣擦眼眶哭说:“我的爸哎――,你怎么说走就走哦,女儿烧了你最喜欢吃的……你回家怎么就……呜呜呜――”
三女儿抱灵被眼泪双双落,哭得天昏地暗,泪人一个。邻居婆婆拉也拉不开……
老佰突然翻身下床,一拿起拐杖,就打骂道:“你妈屁,烧烧起给我吃,还个个说什么什么好吃的给我吃!打你妈个死……”
大女儿二女儿问心有愧,摸着被打痛的腿,一瘸一拐地跑了。老伯拉起吓呆了的小女儿:“你是好女儿,爸舍不得打你的!我的女儿……”
(八)吃粥选女婿
楠溪一员外家才貌双全的女儿要选女婿啦!
消息一传开,惊动了许多后生儿。他们纷纷托媒说亲。有家财万贯的,有官府办事的,有读书出息的,令员外眼花缭乱,决断勿落,只好让女儿自己出主意。员外女儿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出个明堂来。眼看着“见面”的期限就要到,员外一大早敲开女儿的房门,问她怎么办。她夜里没睡好,头昏昏的,眼迷迷的,耳嗡嗡的,还以为爸在问她点心吃什么呢,就说吃粥。员外听得真切,虽觉得荒唐离奇,但也没其他好办法,就依了她。
当面选婿那天,各地求婚的后生儿来到了,凑热闹的也不少。人群里挤着一个放牛娃,生得眉清目秀,因为从小和员外女儿一起长大的,特地来看稀奇。他忽然听见员外叫到自己的名字,就莫名其妙地应了一声。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员外叫的是一书生的名字,偏那后生儿没来,边里的人起哄把他推了上去充数。运道好勿用天光早。他红着脸居然答出了诗对,顺利通过了“预选关”。而过关的只有三人,那两人都是富家子弟。
决定胜负的吃粥比赛开始了。每人一大碗滚烫的白米粥,谁最先吃完,就谁赢。
一声令下,富家子弟俩恨不得一口喝下一碗粥,可喝一口烫一口,烫一口就得停一停,急得满头大汗。那放牛娃呢?一手掇碗,一手拿筷子在粥里一圈圈搅动,口中念念有词:“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别人都半碗吃下去了,他还在边搅边念:“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任围观的人们怎么催促,他都不慌不忙的念:“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乐得那两个富家子弟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当富家子弟的碗里还剩好几口烫粥的时候,周围突然静了下来。只见那放牛娃双手捧着粥碗,一仰脖子,咕噜噜一口气喝完了满满的一碗凉粥!
从此, 放牛娃当上了员外家的女婿,再也不用放牛了。
(九)亲儿寿儿
楠溪地方,把自己生的儿子叫亲儿,将老公前妻生的儿子叫寿儿。一般懂理的老娘客都会晓得,待亲儿好坏不要紧,对寿儿一定要好。可有个老娘客不这样,她对亲儿像个宝,待寿儿像根草。
平时吃饭两个儿子两样看待。烧粥,亲儿吃米粥,寿儿喝饮汤;烧饭,亲儿盛米饭,寿儿兜番薯;煮麦面,亲儿满碗白,寿儿一碗黑。可事与愿反,亲儿被养得面黄肌瘦,寿儿却长得身强力壮。寿儿上山下田做不累,亲儿玩乐走路随风倒。那老娘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听人说猪肚肠吃营养,就托杀猪人买了些想烧给亲儿补一补身子。白天烧起怕邻舍传出去不好听,便藏到夜里偷偷地烧
那天夜晚地方上正做戏。碰巧,寿儿在戏台前见到了杀猪人。杀猪人取笑他,说他后妈要了半斤猪肚肠烧夜餐给他吃,多好啊!他不相信,但白天担番薯很累,又看不懂戏,就早一步回了家。来到厨房门边,门缝里透出熟猪肚肠的香气,闻得他直想吃。门锁着打不开,见窗开着,就爬窗进去偷吃个爽快。小孩贪吃不懂事,吃得味道,吃完了才晓得不好。听门外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妈特地为你煨了一钵猪肚肠……你吃了不 要……”
“妈,都给我吃啊!”
“嘘――勿叫,别人听见不好……”
寿儿听出是妈和小弟来了,连忙紧拿镬灶头的一块洗碗布塞进汤钵里,翻窗逃走。
亲儿随妈悄悄开门到了镬灶前,摸黑接过筷子,夹钵里的猪肚肠吃:
“妈,有点猪水臭……”
“呆大儿,猪肚肠就有点臭的!”
“妈,韧显韧,咬勿落……”
“嘘――勿出声,猪肚肠就韧的,汤配配,嚼两嚼吞落……快吃!”
“嗯……嗯……哎哟,肚子疼!”
“唉呀,你又吃多了!”
“哎哟哎哟……疼死我了……都是你坏!”
(上间:房屋的正中间,比其他的房间大,一般不住人,供住户办喜事丧事等用。土语。)
(十)喝粥有命
京都,皇帝的左右相府里各自招集一桌后生儿。右相府的吃白米饭配精肉,后生儿个个肚大如鼓;左相府的喝滚烫粥配炒,后生儿个个汗流如注。不多久,吃饭的被士兵绑走了,喝粥的却得到银两各自回家去。怎么回事呢?
原来呀,左右相分别来自浙江和江西。两官明争暗斗,都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老乡谋利益。皇帝左右为难,谁有理就听谁的。当出现公说公有理而婆说婆有理的时候,皇帝就看重事实。左相来自永嘉楠溪,鬼阵会排,要理头头是道,要事实就设法占上风。右相是江西人,一念一二念二,说理自有一套,摆事实却往往处下风。一次,江南发大水,江西受灾情况比浙江严重得多,左右相同时向皇帝要救济粮,就谁多谁少问题争执不下。皇帝要见见灾民再说。江西的实打实从老家灾区选几个能说会道的好后生进京面君以为皇上想了解灾情;浙江的呢?早摸透主子的脾气随便从街上拉三个会楠溪话的皮包骨头的小乞丐进宫。那皇帝看了看便把大部分的救济粮发给了浙江。右相有苦不能说,只好拿自家的金银去救济乡亲。左相则暗中嘱地方官拨粮送给江西灾民。如此以来,左相又获取江西人的好评,气得右相七窍生烟。右相暗暗发誓报复左相。
时值外番入侵,边疆战事不利。皇帝坐立不安,求助于神灵。宫廷江西老道说,若用人皮做鼓,一鼓作气,定能取胜。右相抢先参了一本,说浙江人的皮又厚又韧而最适合作鼓皮。皇上准奏,即令左相设法解决。左相猜定又是右相在搞鬼,一边接旨一边回奏,说江西人的皮鼓鼓的做鼓会特别响,而浙江人的皮漏水的敲勿响用。是啊,敲不响的鼓怎能鼓士气!于是,又一道圣旨下,要左相叫几个江西人来看看。
左右相在各自的府第设席款待来送死的乡亲。右相嘱咐乡亲说:“你们要命的话,就尽量地吃饱肚子!”因为吃进去鼓肚皮,表明肚皮是薄的。左相流泪劝乡亲:“你们想活命,就快喝烫粥!”谁不想活啊?两帮后生都拼命地吃喝。结果,在现场观察的太监向皇上如实地报告,说浙江人喝多漏多,证明左相的话错……
(十一)写分书
当初有兄弟俩,哥哥自私自利,只管自己的饭头满,不管别人的灶头凉,对自家人也如此,扒底勿拔出;弟弟两样,对别人肯出力,对自己该恁阿好旁恁阿好无所谓,十分听哥哥的话。爸妈去世后,哥哥提出分家产,小弟满口答应。
分家产得写分书,兄弟俩都不识字,就去请一位先生来写。请先生得烧夜餐给他吃,哥哥就叫弟弟出面请,弟弟也同意。
弟弟请的是本地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通情达理,对这兄弟俩脾性很了解。他根据哥哥的建议,很快就写好了分书,还特意读了一遍证求意见。哥哥听了满心喜欢,第一个签了字。弟弟见哥哥爽快,当然高兴,二话没说也按了手印。
再说,爸妈留下的产业有一间新房和一间旧房,外加后山的一片树木和一株灿柿树。怎么分?分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容不得兄弟俩有半点争执。
可是,当弟弟按分书所写,上后山砍树来装修自己分得的旧房时,哥哥却出来阻拦,口口声声说分书上明明写着这树是他自己的。弟弟只好又去请那老先生来公证。
老先生有病没来,特地托一个有威望的秀才来定断兄弟俩的纠纷。秀才也读了一遍分书:“……后山柿树归哥哥所有,其余的给弟弟所有……口说无凭,特立此据,世代有效,双方不得反悔!”读罢,质问当哥哥的:
“分书已写得明明白白,你怎么能反悔呢?”
“不对呀,是他反悔啊!”
“怎么说?”
“你读的呀,分书上说‘是树归哥哥所有’对吧?”
“对啊,这说明只有那株灿柿树是你的呀!”
“你……那老先生写的是灿柿的柿?”
“你不信我?”
“唉……是我领会错了!”
(该恁阿好旁恁阿好:这样也好那样也好,土语。)
(十二)鬼跟牢
楠溪人称古历五月初五为“重五”。“重五”一到,家家户户都做粽吃。粽箬连路扔。
一位在山外做生意的男子客,光星夜赶回家过“重五”节。他平时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怕鬼,在外地什么鬼峡鬼谷鬼滩鬼潭鬼屋鬼房他都敢闯敢游敢住。可是,当他路过村口阴森森的坟山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这坟山古树参天,半夜常常有鬼灯出现。小时候的他就听多了坟山闹鬼的事,还亲眼看见邻居一位最生好的大姐在坟山被鬼魔疯过。经坟山到村里家门口只有一条鹅卵石路,他不能不走。他一边空嗽壮胆,一边加快了脚步。幸好,坟山过了,也没碰上半个鬼影。他松了 一口气,放慢了脚步,哼起了小曲……
“啼哩啪啦……啼哩啪啦……”
孬解,后面有明堂啦!有一个奇怪的声音跟着他:
“啼哩啪啦,啼哩啪啦……”
他走快,那声音响快;他走慢,那声音响慢;他不走,那声音不响;他一走,那声音又跟着他响:
“啼哩啪啦,啼哩啪啦,啼哩啪啦……”
不好,有鬼啦!他越想越怕,越怕越走快,越快那声音越响得怪:
“啼哩啪啦,啪啦啼哩,啪啼啦哩,哩啼啦啪……”
我的妈呀,真是怕鬼有鬼啦!他扔掉了行李,逃掉了裤,赤臀臀喊着:
“救命啊,鬼拔人啦,鬼鬼鬼,救救我……”
他撞开家门,蓬头散发扑倒在妻儿的脚门前。那声音停了。他的小儿叫:
“妈妈,妈妈,爸爸的脚后跟有张粽箬!”
2004年12月23日晚
(十三)一个碗头一双筷
镬灶洞里摆放着一个又旧又脏的小碗 ,碗口横放着一双又黑又腻的竹筷……
“你那死老娘已抬啦,这碗筷也该抛烂积塘了!”妇人说。
“嗯哪……”男人应。
“不,我要!”
七岁的儿子它们抢拿在手里。
“哎呀 ,我的宝贝,不要拿……手拿脏的呐……快放手!”
“不,就不!”
“孩子听话!”
“不,我要留着用!”
“哎哟,宝贝想玩,那碗橱里新的有的是……听妈的话,快给大拿去抛掉!”
“嗯呐……给大!”
“大,我要留着以后也给你们用!”
“啊?”
“嗯呐!”
(14)遗嘱
古代楠溪有一老人,年近八十生得一个儿子。他一高兴,气塞身亡。那年轻的妻子不愿守寡,待儿子断奶后,就把儿子抱给女儿家抚养,并交女婿遗嘱一份,管自己跟打糖客跑了。遗嘱的内容是:
“八十老翁亲生一子余下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老人留下的财产有房子田地。女婿一家根据遗嘱搬进了老人家里居住,好好抚养着“小舅子”,叔伯们也就没话可说。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小舅子”长大成人,要成家立业了。早已娶妻的“外甥”怕他要财产,经常说是早有外公遗嘱定明白:
“八十老翁亲生一子
余下财产完全付给女婿
外人不得争夺。”
“小舅子”看了遗嘱,心里不服。本来,他从小见姑母姑父待自己好,已把表哥当亲哥,不想和他争什么。被贪财的表哥惹生气,他就有意争气不争财了,一状告到官府。新来的官员一看遗嘱没标点,打听了虚实,就在遗嘱里加了几点,请来地方老人作证,把财产判给了“小舅子”。“外甥”也心服口服了。
看官,你说为什么呢?
(15) 买命
楠溪一财主家的儿子在外地读书,由于自恃家富不肯下功夫,认不得几个字。学堂放假,钱又用光,偏偏碰上鬼天气,雨下个不停,回不了家,他只好给家里写一封信,意思是:
“天下大雨,没伞回家,有伞带伞来,没伞带钱来买伞!”
可是,他把几个关键的字写错了。家里接信,以为儿子闹出人命来了,合家大哭。家父连忙调了一大笔钱,带了几个帮手,急匆匆赶到学堂,一看儿子好好的,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儿子一问,才知道自己的信是这样写的:
“天下大两,没命回家,有命带命来,没命带钱来买命!”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一)变红田鱼
太保石送茶水到苍坡垟田头,见舅舅他们插田还剩一个大田角,就与舅舅打了个招呼:“舅舅,太阳要下山了,能插好这丘田吗?”舅舅抬头看看西山头上耀眼的太阳,开口没好气:“你这烂头儿,专门乱叫,太阳还丈把高,这点田角还愁插不好?”那几个帮工也起哄:
“烂头儿,肚子饿,舅妈奶,像鲜桃……”
“太保石,趁你舅还忙着,快回去吃鲜桃吧。哈哈哈……”
太保石一出生就死了爸妈,是苍坡村的舅妈尿一把屎一把地把他抚养大。舅舅嫌弃他的头不长头发,对他爱理不理,是不是就骂他“烂头儿”。骂他“烂头儿”,他听惯了不生气,话语伤到舅妈身上,他可受不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水罐,去田头撂来一大捧红树叶,口中念念有词,“呼——”地吹了一口气,将树叶撒向水田里。他冲舅舅叫一声:
“舅舅,你说能插好,就慢慢插吧,我放牛去啦!”
说也怪,那些红树叶泛着金闪闪的红光,飘呀飘的,一沾田水就立即变成活蹦乱跳的红田鱼。从此,苍坡稻田里年年出现红田鱼。据说,楠溪江的红田鱼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舅舅喝过茶水,正想端一碗给帮工喝,一脚刚下田,只觉得脚底心溜溜痒。噼啪一声,一条斤把重的红田鱼蹦掉他手上的茶碗,落回田水中,金光闪闪地逃向已经插好的秧苗间。
“哇,红田鱼!”
“哇哈,你的脚边也有一条!”
“喏,那条真大……”
“快抓哪!”
舅舅是一个吃鱼不吐骨的人,平时一有空就带太保石去楠溪江捕鱼吃。眼下自家稻田冒出这么多那么大的红田鱼,口水早已流出来了,他也不多想,急急招呼帮工们抓起鱼来。红田鱼灵活,它停在秧苗边,待人一凑近,尾巴一摆,箭一般逃向无人的秧苗间。舅舅他们从田的西头追捕到东头,从外边抓向里面,满田里乱扑乱抓,一直抓到太阳落山喜鹊回窝时。结果,鱼是抓了不少,可是那田角还空在那里,就连已插好的秧也给踩踏得东倒西歪。
晚上,剖鱼洗鱼烧鱼,累得舅妈瘫倒在床上。舅舅约来一班朋友围坐着八仙桌说说笑笑,等吃。太保石放牛回家,闻到香喷喷的田鱼味,问舅舅:
“舅舅,我肚子饿了,给我一条鱼吃吧?”
“你这烂头儿也想鱼吃?今天都因你多嘴,害得我们插不好田……不打你算你造化!还想鱼吃?去去去!”
“我……去看看鱼熟未!”
太保石来到锅前,打开锅盖,盛了一大碗鱼。他左手端鱼碗,右手举锅盖,口中念念有词,“呼——”地向锅里吹了一口气,那锅里的热气就缩成一团。他盖回锅盖,将锅盖拍了三拍,高叫一句“舅舅,鱼熟啦,快来吃吧”,便端着那碗香喷喷的红田鱼进里屋去了。
“田鱼红,田鱼香,吃口田鱼心里甜……”
舅舅哼着小曲,端着个大墫头来了,高高兴兴地开锅一看,见鬼了,满锅都是红树叶!到里屋看看,那烂头儿正夹着一条香喷喷的红田鱼往舅妈嘴里送呢。
(二)造百廿丘
舅舅家的田都插好了,秧苗长得绿油油的,偏偏碰上大旱天。苍坡垟里水源不足,舅舅的稻田大多数生在水坑边,村人常常夜里来偷田水,舅舅只好派太保石去守田水。
太保石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长夜不睡又一个人单独在田野里看水,加上蛇吓蚊虫咬,哪能受得了?可吃舅舅的饭得听舅舅的话,他又不能不去。他懒洋洋地来到田头看了看,想了个好办法,忙了一阵,就管自己玩去了。
几天以后,有人告诉舅舅,说舅舅家的稻田缺水开裂了。舅舅慌里慌张去田头一看,自家的稻田上下十几丘,除了最低的那丘水满流出外,其余的都只剩一路流水了。绿油油的秧苗被晒瘫,气得舅舅只想打死太保石。
原来太保石偷懒念头想错。他把高处的田垸出水口都挖开,水经过一丘一丘田流到尽脚,尽脚丘田流满了,会一丘一丘满回顶上的田里去的,这样每丘田就都有水啦。
幸亏有舅妈护着,太保石才免遭一顿死打。他向舅舅保证,保证明天丘丘田水满。他来到田头水坑,把拦水坝加大加高,坐等天上收夜幕时偷偷躲进夜幕被卷上了天宫。真凑巧,在南天门外碰上了正给王母娘娘端洗脸水的七仙女,他一把夺来洗脸水就倒。
这一倒,不得了,苍坡垟一带电闪雷鸣,瓢拨似的大雨一直下了一整天。山洪暴发,坑水泛滥。太保石加大加高的拦水坝,起了作用,拦住洪水。洪水改道,冲垮了舅舅家的稻田。
太保石乘一夜幕回到舅舅家。一路上,他想,下了一天的雨,舅舅家的稻田水该早满了吧,舅舅这一下该高兴了吧!他高高兴兴地跑进家门一看,呆了。舅舅喝醉酒在骂老天爷不长眼,舅妈在偷偷地掉眼泪。舅妈一边给他烧鸡蛋吃,一边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情况。他吃饱了,问舅舅:
“舅舅,你说田多好,还是大好?”
“烂……烂头儿,田当然多……多……好,多好!老……天爷不……”
太保石转身就跑,连夜跑到苍坡岙底,沿山岙造起田来。只见他拳打一丘,脚踢一丘,手按一丘膝跪一丘,头顶一丘臀坐一丘,使开浑身解数,上上下下忙了一夜,造了一百二十丘梯田。直到现在,苍坡岙底仍留有像脚印臀印的稀奇古怪的“百廿丘”梯田。
一大早,太保石吵醒了舅舅。舅舅打着哈欠被他牵上“百廿丘”,说田多是多,就是不能插水稻。太保石说这好办。他伸出手指,在各丘田底坎戳一戳,便有一眼泉水喷出来。苍坡岙底“百廿丘”丘丘有泉水,就是这个缘故。
插秧季节已过,舅舅只好在“百廿丘”里种棉花。大热天,舅甥俩头顶太阳削棉花草。好奇怪,舅舅头晒裂,可太保石头上总有一大朵彩云遮着。他走到哪彩云就跟到哪。于是太保石叫道:
“舅舅,快到我这里来削啊,我头上有彩云跟着,凉爽得很呐!”
“烂头儿,你那是凑巧,天下哪有云跟着人的!快削,乘热削棉花草,棉花草才死!”
“真的,舅舅!不信,你看。”
说着,太保石拿起锄头走向舅舅,头上的彩云也飘向舅舅。
舅舅看呆了。
(三)斗姜师娘
农忙过后太保石代舅舅去放牛。
苍坡岙底东山顶有个好地方。那里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冬暖夏凉,春来芳草鲜美,秋到红叶爽朗,更有良田美池桑竹古寺等等,令人留连忘返。附近的人叫它“仰天镬”。
“仰天镬”出水口下去,山脚有个古村叫“蟾溪村”。“蟾溪村”上头的水潭对面有个殿叫“姜师娘殿”。
太保石在“仰天镬”放牛。
姜师娘在“姜师娘殿”安家。
牛吃嫩草,静静的,没事。太保石就坐到“仰天镬”外边的斜面平岩上,用柴刀尖敲凿岩面,口中念念有词。念什么?念姜师娘的丑事。念一件敲一敲,不知不觉地敲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的奇怪岩穴来。太保石用它呼风唤雨与姜师娘斗法。至今,这小岩穴还在呢。
姜师娘没老公,没子女,靠装神弄鬼骗取百姓的钱财来养活自己。她刚刚把骗来的稻谷晒出来,太保石就往小岩穴里撒尿,天下雨了。她刚刚把稻谷收起来,太保石就舀光小岩穴里的尿水,天又晴了。又晒出来了,又撒尿;又收起来了,又舀尿。就这样,一晒一尿,一收一舀,把姜师娘累得直流泪,把太保石乐得哈达笑。
姜师娘认识太保石,也晓得这是烂头儿搞的鬼,只是斗不过他,没办法。
从此,太保石和姜师娘结下冤仇。
(四)造关龙潭
太保石放牛时与姜师娘斗法,斗得没意思了,就去造“关龙潭”。
当时,楠溪一带连年闹水灾旱灾,都是一条黄龙作怪。天要下雨了,它就化成彩虹,挂在溪的东方把雨水喝个精光。它喝饱了,云游四海,忘了及时降雨,就大旱啦。农民只好跟着道士,抬着猪头,敲锣打鼓,顶着烈日去龙潭求雨。龙潭无龙,白求。黄龙云游来迟了,急忙化彩虹,在溪的西头现身一下,就连夜呼风唤雨。风雨交加,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冲毁田园,淹死人畜,又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楠溪谚语“虹挂东水尽空,虹挂西水满溪”,说的就是这个情况。【星火作文网】
太保石想造个有门的龙潭,把黄龙关起来,迫使它听从人们的指挥。如果关不住龙,发大水时,也可以关门蓄水,避免洪水泛滥;天大旱了,还可以放水救灾。
他说干就干,在“仰天镬”的嫩草地当中画了个大圆圈,牵牛进去,对牛说:“牛呀牛,在圈里好好吃草,饱了就睡觉,千万勿乱跑,跑出圈外,就把你杀掉!”说罢,太保石就去楠溪的南岸北坑造龙潭了。牛很听话。太保石造了一天回来,还见它甩着尾巴在圈内静静地吃草呢。
造龙潭不容易。它需七七四十九天时间造,还要造在有瀑布的山崖中间,环境必须冷冷清清。这对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太保石心里想的都是百姓受灾的苦,眼前浮现的都是风调雨顺时百姓的笑。他苦,不怕。饿了,摘点野果吃;渴了,捧口泉水喝;累了,听次鸟唱歌。他造啊造啊,七七四十九天只剩半天了,龙潭门也造好了,只要把门装上去就完工啦。他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觉得时间还早,头也有点晕,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便坐潭边的岩上歇口气。
他太累了,一坐下就睡着了。他做了个梦。梦见黄龙降落潭中,他想起身去装潭门关住它。在这接骨眼上,一头牛冲向龙潭门,他大吃一惊。惊醒一看,糟了,自己梦中尿尿,尿水顺潭壁流进龙潭。龙潭受污染,门再也装不上去了。
这龙潭至今还在,潭口长方像门框,口内斜放一门状石板,潭右侧石壁斜面上清晰可见太保石留下的“臀印”和接连到潭水的“尿流印”,一旁有几个“牛蹄”形的小石窠。
(五)哄山皇爷
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太保石一时偷懒,害得自己造不成龙潭不说。单说他回到“仰天镬”一看,草地圈内的牛不见了。原来是这不听话的牛害了他,他生气啦。
牛在哪?死了,是走出圈外偷吃了田里的东西被打死的。怎么办?先吃饱了再说。他动手剥了牛皮,剔出牛骨。牛皮当镬,牛骨当柴,烧好牛肉。他请来山黄爷,牛血当酒,牛耳当碗,吃光了牛肉。山皇爷吃饱了想走,被太保石一把拉住。
“阿爷,慢走!我有事求你!”
“就你小孩事多!你看我肚皮都要撑破了,还请我吃什么?”
“你吃了我的牛,我怎么向舅舅说呀!你得再帮我个忙!”
“牛可不是我打死的啊!”
“这你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当。阿爷,你只要……”
太保石对山皇爷交代几句,山皇爷就化作一股烟缩入那个尿臭的小岩穴。太保石拿起牛尾巴塞进去,就哭着回舅舅家了。
舅舅问,牛呢?太保石哭叫,牛钻岩洞出不来了!舅舅不信。太保石说,不信,你去看呀!舅舅就带几个朋友去了。
一班人转眼来到“仰天镬”,远远看见牛尾巴在岩面上动着呢!舅舅急忙跑过去拉,拉一拉牛哞地叫一声,再拉再叫,就是拉不出来。舅舅的朋友帮手一起拉,也一拉一叫。舅舅呼号,大家用力拉。太保石大声提醒:
“舅舅,会拉断……”
断字没说出口,舅舅他们早已四脚朝天仰在一起了。一条血淋淋的牛尾巴令舅舅心疼死。
太保石差点笑出声:山皇爷真有本事,学牛叫学得像,松手火候也扣牢!
“哞——”
牛还在痛叫呢!
因此,“蟾溪村”后山,“仰天镬”出水口下方的多级瀑布间有个“哞塘”,风雨夜可以听到隐隐约约的牛叫声,一转身还可以欣赏村下头对面的“牛头山”呢。
(六)捉“降雨龙”
牛是农家的命根。舅舅人不呆,大黄牛不可能会钻小岩洞里面去。看看牛尾巴的断头,想想百廿丘的奇事,他说服舅妈,把太保石赶出了家门。
太保石自认倒霉,单独一人回到“仰天镬”,野餐露宿,陪山皇爷聊天,听不见舅舅“烂头儿”“烂头儿”的声音,倒也清静,日子过得蛮安生。
偏偏那条黄龙不安生,自从太保石给它造了个舒适的窝,大热天伏在龙潭深处懒得动了,把自己的职责抛到九霄云外去,害得楠溪百天不见雨。
那天,山皇爷事忙叫不应,太保石小岩穴尿尿不显灵。忽然听到锣鼓锵钹鞭炮号角的声音,顺声望去,只见旌旗飘飘,一条队伍沿着山脊梁慢慢走动。又是求雨的来了,又有馒头吃了!太保石很高兴。他清楚求雨队伍去的是北坑龙潭,求的是黄龙。想下雨得先捉住黄龙,再由道士哄它降雨。他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待那队伍拉近,就坐路边大喊大叫:
“喂,瞎眼道士,把那猪头给我吃了,我代你捉龙!”
“你这烂头儿……”
队伍头儿想把他拉开,那眯眼道士却令队伍停下。道士正愁没人捉龙呢,眼前这没人要的野孩子自讨苦吃,这是打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天灵灵,地灵灵,菩萨保佑你捉龙人。活,福冲东海;夭,我不负责……天灵灵,地灵灵,你吃吧!”
懒得听道士罗哩罗嗦的太保石,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猪头,带他们来到北坑龙潭。
幽深的龙潭,在烈日下泛着白闪闪的光,真怕人。
太保石挺身龙潭门边,接过道士的灵刀,吩咐道士:
“听我灵刀一响,鼓角齐鸣,越热闹越好!”
道士点点头,一挥手,大家连大气也不敢出。只见太保石将灵刀别在腰间,向众人拱拱手,一抬脚溜入龙潭深处。不久,潭水汹涌,水珠四溅,潭面烟雾迷茫。道士他们连连后退。
太保石呢,正在水中想方设法捉住黄龙,一不小心,腰间灵刀碰着石壁发出声响。刹那间,潭面传来锣鼓鞭炮号角喧闹声。黄龙受惊,呼风唤雨,夺门而出。太保石紧紧抓住龙鬃,骑龙兴波作浪,沿溪而下。
惊得道士浑身筛糠。
吓得众人四散逃命。楠溪神童太保石的故事(楠溪传说)
(七)救姜师娘
太保石骑着受惊的黄龙,经溪口过铁坑临近蟾溪姜师娘殿。
风大雨大水大。姜师娘算定太保石有难,心里高兴:
“哈哈,太保石,你这烂头儿也有今天?我也让你看看我的本事!”
她清楚龙最怕厌,龙一打滚,烂头儿肯定落水活活地被淹死。
于是,她顾不了自己怀孕在身,端了个尿盆,顶风冒雨来到溪边冲龙头洗刷着。
再说,太保石大老远看见了她干的好事,暗暗一揣:
“不好,她会被龙尾巴甩死!”
他想,这破婆娘死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死一双,我死一个。说不定我还死不了,该救她一救!
太保石打定了主意,就高声叫喊:“巫婆,你这样洗冇用,要倒三圈顺三圈才好。”
眼看着龙尾巴要甩过来,姜师娘慌里慌张地把尿盆顺着转三圈倒着转三圈。转得那黄龙晕头转向,一圈圈在原地打起滚来。
太保石不能躲避,被甩撞到岸边的悬崖上。
至今那悬崖半腰还留有他的身印,人们叫它“隐身岩”。“隐身岩”下面水边则有一个光溜溜的“尿盆岩”。
而那条黄龙就缠在离“尿盆岩”不远的下游潭边一块长条岩身上,便有了今天的“龙缠岩”。这“龙缠岩”水涝隐没水中,干旱露一半出来,盘绕的龙印深刻清晰。它的头上就是“龙尾巴山”,也说是那时留下的,不知真假。
更不知姜师娘到底死了没有,蟾溪人只晓得“隐身岩”对面的车路底留着“姜师娘殿”遗址。
太保石呢,被水推到蟾溪村前,挂在矴步齿间。
后来,这条矴步被洪水冲走了,而挂过太保石的三四个矴步齿日久天长都不坏。矴步头的一户人家把它们撬走砌进道坦墙墙回头,这道坦里的人丁总旺不起来,你说怪不怪?
(八)戏卖碗客
半死不活的太保石横挂在矴步间,如果没人理他,七七四十九天就会复活。他手抱矴步齿,瞪着眼睛,沉浮不定。过往行人一见他就跑,谁都以为他早已死了。
有一天,舅舅来了,是姜师娘约来的。舅舅到他身边停一下,见他眼睛动一动,就逃开了。太保石没死,姜师娘当然不安心。她悄悄地找一块黒瓦遮住他的眼睛,叫他永远见不得天日,死定。破婆娘这一着够毒的,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太保石还一动不能动。
有一位江西卖碗客担着一担满满的碗过矴步见了太保石肚子里暗暗许愿: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过我这担碗卖得好我就带你去江西吃糯米糕!”
事生凑巧矴步头对面的糖窑里有一户财主家正在做喜事大摆酒席。一头黑
狗追赶偷吃大黄鱼的白猫把一叠叠的盘碗统统打光了。这些盘碗都是从远地溪
口村租来的,打坏了要一赔二。赔就赔吧,急死人的是眼前天色已晚,新娘子就要到家了,客人上座却没了盘碗,这喜酒怎么吃啊!这霉谁倒得起啊!
一家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台头有人看见矴步头过来一担满满的盘碗。财主慌忙亲自从后门引进卖碗客,以平时两倍的价统统要了他的盘碗。一担盘碗果然卖了好价钱,可把这江西佬快活死啦。
他哼着小曲回去,把起先向太保石许的愿忘了个精光。
第二次,他又来了,又许愿说: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过我这担碗又卖得那样快我就带你去江西吃糯米饭!”
卖得快?容易啊!那糖窑里的财主家正在办丧事,锣鼓叮咚响,有戏唱又有打炮杖。这担盘碗比前担更满,想必价钱更高,前次双倍,是要低了,这次么要三倍,不,四……他想得有味道,两眼直盯着炮杖响处走,一脚滑倒在矴步头。一担盘碗噼哩啪啦连声响,砸了个稀巴烂。
他这才心里明白了,太保石是个神童,许的愿要兑现,不然,今后的生意别想做!再说,这次是自己错,卖得快,快快快,一下子打光了,不正是卖得快么!他回头过来跪拜天地后,把太保石的头拧下来装进箩担里,连夜走了。
翻山越岭,到了陈岙村头上渡船,他前脚一踏船头,天空就电闪雷鸣,水面就风浪滚滚。船老大高叫:
“谁带了不祥物上船?快快抛掉!船要翻!”
江西客只得说声对不起,放下箩担,登船离去。
陈岙原是太保石的出生地。陈岙穷啊!有话说:“陈岙的饭袋,下美的水碓。”太保石依恋陈岙,就是故乡穷破烂,也不愿跟外地人吃吃糯米饭!因此,陈岙人特别崇拜他,运来他的身体和他的头立碑合葬,还在村口建庙塑身纪念他。
据说,太保石坟,太保石殿,遗址还在离渡头不远的陈岙村。
(完)
太宝石故事的编后语
太宝石故事流传于楠溪苍坡、陈岙和蟾溪一带,尤其是蟾溪村,知名度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太宝石是个孩子,据故事“送茶水”、“放牛”等情节看来,年龄可能只有十多岁。笔者想把他的一言一行定位在这个年龄段。苦于平时玩物丧志,语言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写的远远不如蟾溪老人“学灯哥”口述的活灵活现。斗胆公之于众,实出于对太宝石忘我精神的崇拜之情。当然,太宝石的故事有文人写过,久见之于报端及民间故事集,窃以为均不详尽。笔者所撰,属少时反复听“学灯哥”在蟾岩洞绘声绘色的讲述所留下的记忆,并略加润色,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总算了却少时对太宝石许下的一愿,让下代人继续流传太宝石的故事。拙笔难免纰漏,姑作抛砖引玉罢。
上中金建民搜集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楠溪江玩。我们渡轮过去,再坐旅游车去楠溪江。可是过了一半,因为车上很闷,我就吐了。到了山上,我们坐竹排往下游顺风滑下去。我坐在竹排上很爽,脚丫子伸到水里,水把我的脚洗得干干净净。江水有深有浅,深得地方看不见底下的石头,水很绿很绿。浅得地方水很清很清,都能摸得到石头。我还看到很多人在那里游泳。我们一家人玩得很开心!

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 楠溪江的传说故事文案: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去楠溪江玩。
我们上车出发了,在路上我和妹妹打来打去,玩来玩去,奶奶说:“你们不在玩了,在车上不安全的。”我和妹妹不再玩了,好好的坐在车上。在车上妹妹说:“我头痛”,妈妈说“露露你刚才还好好的,是晕车吧!”
我们到了楠溪江,江边的风景很美,江不很清,小鱼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我们迫不及待地换好的游衣要下水游泳了。我和妹妹带好游泳圈在爸爸的陪佯下开心的游泳。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的经历,对《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楠溪江幽默小故事》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楠溪江幽默小故事》,希望对大家写《楠溪江幽默小故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