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2019-03-09 高二作文 类别:散文 1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狂放不羁
一切都不在意
想风一样自由,脚步不停地
奔跑——无拘无束
想就这样奔跑下去
可责任这幅枷锁束缚了
我的脚步
担当这份痛苦是我的
使命也是我的责任与
承担这份责任后,我明白了
自由的含义
它不是无拘无束不是狂放不羁
而是——平平凡凡
高二:姜雯议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很多人都会羡慕自由职业者,认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太自由了,相对于定时定量的工作制,他们的时间似乎多的花不完似的。
可是当你真正地接触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由能否意味着时间多,完全是取决那个人是否有非常高的自律行为。
如果说一个人不自律,那可以说,所谓的自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就是因为太过自由,时间似乎可以随时支配。当你决定要做某件事时,恰好有更吸引你的东西出现时,你会很容易被带走目光,偏离计划,而不会因为有固定的上班制度所牵制,会有所克制。
所以,有时候,明明你安排了自己一系列计划,可你总会恰巧触碰到别人的休闲时间,于他们是休闲,想找人聊天吃饭放松,于你,却是把原来的规划打乱。
所以,一个能把自由职业做到风声水起的,定然是个自律超强的人。
他懂得取舍,懂得拒绝,懂得自由是相对的。
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按自己的心去做,去走,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自由是什么?据说历史上林林总总出现了多大200多种解释。其中一些由于特定的时空条件和语言结构,还有很本质的差别,今天所谈之自由,只能取普世价值观中的精髓。所谓自由,即反抗禁锢。
毫无疑问,自由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并非自然界所固有,其内涵最初应来自于对身体和思想禁锢的反抗,这种禁锢既来自于自然界,也来自于统治者,前者为根本,而后者为剧烈。自然对人的最大禁锢,乃在于身体,身体剥夺人活动的自由,人类因不服自身而悍不畏死;统治者对人的最大禁锢,乃在于奴役,奴役剥夺人思想的自由,人类因不服奴役而以死相争。
这两道巨力横亘于前,足以让绝大多数人退缩,求安稳于是也被世人认可,安稳度日,也可以是一种自由吧?——只要别贪就行。可鲁迅的精妙正在于,将“贪”与“安稳”相联结,我们有没有非“贪”之“安稳”呢?安于既有的寿命,安于既有的财富,安于为帝王将相们歌功颂德,是成不了“豁达”的,也不是“乐天”——天下安稳皆为“贪”,“安稳”于是成为一种自觉放弃反抗禁锢的原罪。故云“只有”以申明:不存在既安稳又自由的可能。
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但鲁迅的“就要”二字当打着重号,它不是为了与前文构成条件关联,而来吓唬人。他是要鼓励我们为自由而主动去“要”危险。
因为追求自由是刻在基因深处的人类本质,些许危险根本不足以阻挡这种本质的推动力。为了突破身体死亡的禁锢,我们发展出了“长生”,并以此为基础从事生产,发展医疗科技;为了突破身体活动的禁锢,我们发展出了“好奇”,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天空、大海、宇宙。为了突破思想的奴役,我们发展出了“无神论”,我们发展出了“民贵君轻”“言论自由”。即便在封建社会的重重禁锢之下,柳宗元还要冒着一贬再贬的危险,写下“长人者,好烦其令”的批评。
凡此种种,危险之烈,自不待言,而先民贤达前赴后继,未有一步退却者,为什么呢?这不是因为自由能有什么好处,甚至于,鲁迅“路”的比喻已经暗示我们,要自由,总是在“路”上,而永远是达不到的。要自由的意义其实在于,它不是作为某种利益而诱惑人们去追求,它不是“要危险”的原因,而是作为人的本质的必然结果,为了做“人”,我们就必须主动面对危险。也许鲁迅正是为了鼓励,特意加了个“些”,让这危险,稍许显得不那么刺眼点儿。
别再把安稳当做借口了,在鲁迅看来,这不是个好东西,安稳之路是放弃人类尊严的死路,自由之路才是人的选择。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以安稳著名的人吧:陶渊明还得罪过上官,苏轼也经历了乌台,嵇康最后死于砍头,乐天安命的祖宗、豁达大度的模范和隐居离世的标兵,他们几个,真的贪过安稳吗?

自由作文 自由女神像文案: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响彻欧洲的声音来自卢梭。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在自然状态中是自由的;第二,自由人一旦进入了社会状态,自然的自由就被社会的枷锁所约束。简而言之,当今社会,我们都是自由人,但必须在道德、制度、法律等秩序规则下行使自由的权利。
最初的规则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自然界中的规则使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帮助生物们优胜劣汰,使物种在规则中变得更适应环境,变得更快更强,不适应规则的生物会被自然法则无情的淘汰。
从自然规则中演变而来,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也产生了种种规则。法律是维持正常生活和秩序最为普通的规则。是我们谋求个体需要以及利益时必须考虑的前提。从当今社会的种种犯罪中可以分析出,其中的根源不外乎为了满足人的欲望,对利益追求不顾一切,最终受到法律制裁。拿马路上的红绿灯来说,尽管规则限制了自由,但实际上最终是保护了自由。因此,当个人需求与法律、社会秩序这些社会基本规则相矛盾时,个体必须放弃“自由”满足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当然,社会生活中绝非只有“死板”的法律,在科学发明、商业竞争等活动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规则,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要用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加以辨别,同时必须灵活运用,甚至主动修改完善规则,绝对不能被条条规则框住了大脑,做了井底之蛙。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规则使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打破旧有规则,创造新的更适用的规则,让每个人获得更大的自由。科学界更是如此,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对旧有技术规则的挑战。正是有了牛顿这样不为“苹果总是掉在地上”思维所束缚的大科学家,正是有了爱迪生这样敢于实现一切想象的大发明家,人类才能突破地心引力,拥有了如此美好丰富的生活。大家熟悉的马云,这个在20年前别人眼中的骗子,正是运用了创新将原来的实体商业模式打破,建立了自己的“云”规则。这些人类世界的佼佼者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规则。
由此可见,自由与规则绝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正真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规则的时候,我们自然就学会了如何享受自由不放任,如何适应规则不僵化,这个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就来临了。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自由》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由》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