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2019-03-08 高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小学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
初中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
高中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
大学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着工作。”
老板:“你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光顾着学习了?\"
简简单单的对话却很能反映现实,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重大的话题——教育。中国所采取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何为“应试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应试教育”就是应对考试的教育。它对课本非常注重,还有考试大纲、考点等。我们也可以将“应试教育”理解成“硬试教育”刻板、强硬的教育模式,将所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强硬地变成一样的形状。非常可悲的是将此运用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上,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损失?就我个人而言,已学习了很长时间,骨子里也已经渗透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考试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但我觉得从小学到如今的大学,我应对考试的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学习知识的渴望度在逐渐降低。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但却经常成为让人头疼的事。我们人生中都经历了几次非同寻常意义的大考:“小升初”、“中考”“高考”。刚进入学堂的我们并没有高低之分,可经历了这三道筛选慢慢地也就被等级化了。考得好的同学被称为“精英”“重点培养的学生”“尖子生”,进入了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看似前途一片光明,我想其实他们也不好受吧。削尖了脑袋进入“重点班”,整天处于竞争的状态中,成绩一有下降趋势就有被踢出的危险。反而一般普通的学生倒乐得清闲。大家同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回想起如今高考前的段时间,看着学长学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堆得老高的书本、奋笔疾书、埋头书海的同学们。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笔墨的味道,看到黑板上倒计时由3位数慢慢变成了2位数,1位数。同学们的心也都揪得越来越紧了。仿佛大灾难即将来临。记得班上有一位很努力的同学对我说他天天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的。家里人也天天陪着睡不好,吃不下。顿时觉得心里一阵悲凉。难道这就是十几岁的我们该过的生活吗?可是我们无力改变,只能硬着头皮挺过这一关。
还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考试中绝对是强者,但在创新能力上、动手能力上却不行。有一次老师提问大家,问钟表表针要绕几圈之后才到几点的问题。中国学生立刻就用公式埋头算了起来,而美国的学生则拿出钟表转起来。这就是教育上的差异。学再多的理论也要付诸于实践,没有强的动手能力,试问空谈知识有何用处。所谓的素质教育无非是纸上谈兵。我们只能希望未来的这种局面会慢慢的改变过来。而受益者则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应试教育不能全面发挥个人的天赋和才能,对个人的成长也不好,对社会的发展不利,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缺乏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和能力。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只有朝着擅长的方面发展,任由其创造才是培养人才的目的和宗旨。人才并非全能,而是在一个领域内有较强能力的人。这才是当代世界需要的人才,才是中国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只有在健全人格上的知识和能力才有价值,才能发挥价值。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中国式教育,为中国未来而不懈奋斗。未来的我们有可能从事教育工作,有可能为人师表,有可能为人父母。对待下一代来说。我们更不能让他们再受到中国式教育的更多影响,而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能力等。只有大家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不抛弃不放弃才有可能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们有义务为之作出不懈努力。每一个制度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而走向光明的。我们总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发展模式的新出路。我们始终要坚信未来的中国将无可限量。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中国教育是失败的,至少在我看来,以前是科举,现在则是中考,高考,尽是些换汤不换药的勾当。几张试卷,几串分数,你便被明码标价了,以后工作了,能挣多少钱又成了别人的评价标准,就这样,以前是分数,后来是钱数,反正都是数,没数你就输,一输你就鼠,如鼠度日,呵呵,这真是我等小市民的悲哀呀!国民的悲哀呀!归根到底,也是教育的悲哀了。
说到教育又不得不提学校,毕竟学校是国家实行教育政策的权威场所。众所周知,在学校里主要存在着两大阶级——学生和老师。大凡扯点历史知识就都能明白一点,凡存在阶级之分的大抵必然都有阶级斗争,学校亦是如此,而中国学校的这种斗争又犹为有意思:小学时我们被骂被打,憋着。初中时我们被骂被打,我们反抗,斗争。高中时我们被骂被打,有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味道,毕竟没几个敢拿高考不当回事。大学时,自由了,民主了,谁还想斗争呀,就是真想斗争也找不到人,找到了也斗不起,争不起,毕竟长大了,所谓长大了,就是世故了,一张大学文凭就在别人手里捏着呢,还是安分的好,玩自己的,享受多好呀。再到以后工作了,连斗争的心都没有了,只剩点安分,顺从了,回想当年,只有感叹一句年少轻狂了。
就这样,我们的读书时光,就受教育的时光的1\/5便消磨在了“革命”事业中了,至于书读懂了多少,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就算读懂了,可那些读懂了的所谓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到底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帮助那就更是得另当别论的了,在次我自然不闭,也没权没能力多言,只感慨一句——以前常听说什么教育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现在想来,全是胡扯,不信?!看教科书就能看出一二,不教生活常识,不教怎么做人,那就意味着你不会生活,不懂得怎样做人。不懂得怎样做人!那你就成不了人,你人都成不了,不是人,那什么人性化,以人为本又该从何谈起呢?!我看改成“人形化”,“以壳为本”到是满符合现状的。
补充说明:
1——上文提到师生的斗争,有人也许会反对,的确,也有不斗争的,但我认为那些不斗争的大可分为三类:不敢斗争的,不想斗争的,自强的。前两类人大多就是老师眼中,口中的好学生,他们到底是不是好学生我不知道,也许有,但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恐怕都是“孔乙己”,“范进”,“狂人”之类的人。至于那些自强的,我是佩服的,他们努力,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这又是另外一种斗争,不过这类人毕竟不多,成功的更是凤毛什么脚的了。
2——写到这二算是结束了,虽然有些没头没尾的感觉,但,不想写下去了,为什么?不知道。不知道的太多,不去想,就随心所欲,想到就写,累了就停下。
3——中止。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 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的例子文案:

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六岁儿童,只要一谈到中国教育,大家立马想到“应试教育”,是的,我们今天来谈一下中国的臭名昭著的“应试教育”。现在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其实素质教育是行不通的,而且,政府提倡素质教育的做法,也是换汤不换药。这点,广大的中国学生们可以证明。中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依然是“应试教育”现在主要说说这“应试教育”很久很久以前,很多很多人批评过应试教育,很多很多专家论证过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大家要问了,为什么政府不作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一下中国的教育呢?呵呵,我们的政府不是笨蛋,这反映到很多方面,教育来说。政府确实尽力的,但是,政府也没办法,因为这个问题(包括中国许多问题)的根源,没办法根治。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正义之士用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也改变不了中国教育的原因。中国教育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尴尬中,这根中国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这没错,中国是一个资源总量发达,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这也没错,而且这是重点。下面来详细解释这一观点: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讲,比如,中国的教育资源总量是100个馒头,一共有50个学生,平均下来每个人有2个馒头,大家吃了两个馒头,可是,大家还是感觉饿,有个人说了:我看国外的人,每个人都吃好多好多馒头,一点都饿不着,我的理想就是到外国吃多多的馒头。另一个人说了,凭什么啊,都是人,为什么他们吃的多多的馒头,我们就只吃2个馒头!(至此中国政府试图的素质教育正式破产,因为在人多,馒头少的情况下,没人会管素质道德问题)50个人开始议论起来馒头风波,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这样下去会暴乱的啊!!!可是怎么办?人多资源少(生产力低),这就是事实!聪明的政府又一次体现出聪明之处,出台“中国式应试教育”。是的,应试教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台了。政府的应试教育规定,举行考试!前20名每人可以吃4个馒头,前20~30名可以吃2个馒头,后面的饿死!这样一来,有人吃饱了,饿着的再发牢骚,政府就可以有理由堵饿着人的嘴:你技不如人,你没别人考的多!你在这发什么牢骚!有本事你也考前20名去啊!(至此万恶的应试教育正式确立)学生多,教育资源少,没办法,只能用应试教育拦截一部分人(埋没一部分人)。其实,这个比喻适用于中国的任何领域,人口多,资源少,人们丧失素质道德,上级用考试来拦截一部分人,堵住大家的不平衡心理的嘴。50个人有40个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20个人得到了学习资源,10人得到了比较匮乏的学习资源,还有10位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被应试教育拦截在学习殿堂之外。没办法,自从那位伟大的领袖说了“人多力量大”后,一切问题在中国生根发芽。政府其实也很苦恼,无奈,人多,国家穷,这是铁定的事实,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政府只能用一些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控制人们,避免由于过度羡慕外国优秀环境条件而发生的暴乱。政府的能力,仅此而已关于这些根深蒂固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人口,和富国两个途径,中国政府不是傻子,政府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努力了,只是,这不是十年八年就可以解决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是以个人拙见,在此呼吁所有有志之士,努力充实自己,为子孙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要在美好的未来,彻底改革中国教育。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正确看待中国式教育》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