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2019-03-08 高二作文 类别:话题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拿破仑曾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却要说:“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名言自有名言的道理,细究之,又感觉其未必至理了。
一支军队,将军指挥有方,士兵服从调动,这样的军队是要打胜仗的;如果士兵不安于做士兵,人人想当将军作决策,甲说需往北打,乙说应向北攻,这样的军队结果如何呢?试想,人人都想当将军,个个勾心斗角,一个军队无法团结,又怎能打败敌人呢?士兵只要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仍然是好士兵。
人之于社会,均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知自己位置的重要性,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喜欢默默无闻,他们不想炫耀自己,喜欢默默的奋斗,或许成就一鸣惊人,我们不追求地位、权位、金钱,但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做好,他人需要我们时,也尽我门全力把它漂亮的完成。
就如雷峰,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尽了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他处处帮助他人,在别人需要他的时候丝毫不吝啬,做了好事还不留名,高度的发扬了党员精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但他从来没有好高骛远,没有想过当什么官,作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他照样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全国劳动模范许虎,是一个水电维修工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水电急修的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曾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干大事业的人,但更需要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作好本职工作的人。而这样的人在神州大地上涌出一批批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许虎式的好工人,徐洪刚、李向群式的好战士,赵雪芳式的好医生,韩素云式的好军属,邱娥国、任长霞式的好警察。
国家总统固然重要,可如果没有农民,总统吃什么,没有工人,总统住什么。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对社会都是有一定贡献的。社会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不同职业的人才得以发展,才构成了和谐。军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精兵强将才能打胜仗。否则人人都当指挥官,却没有士兵,这岂不很恐怖?
也许你会问:“一个人如果连点追求也没有,那岂不很可惜?”,是的,我们应该有追求,但并不代表空想,乱想,先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再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提升一个层次,做到更好,这样不就很完美了吗?就如我们学生,先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好学习,踏踏实实的,作出点成绩,再想着完善自己,为社会做贡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能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从细节处作起,就能成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面对薛勤的批评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细细推之,陈蕃与薛勤的话各有各的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鸿鹄之志,燕雀不知,陈蕃心里能有平天下的理想,志存高远,实属宽广博大的胸襟;而薛勤却要陈蕃从“一屋”扫起,从小做起,由小而大。两人的结论似乎是相逆而行的。
《论语》有云:“先齐家,而后平天下。”这句话说的也正是“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陈蕃希望“扫天下”,其实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有远大的理想,这本来就无可厚非;而薛勤主张从“一屋”扫起,他表面上似乎与陈蕃对立,其实不然,薛勤所说的“扫一屋”正是在教陈蕃“扫天下”的方法,希望他能从实际出发,由小“扫一屋”逐渐地走向“扫天下”。
其实,万事都是如此: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先扫一屋,然后到一城,再是一国,最后才能真正地扫得了天下。就像砌墙,得用一块一块的砖一步一步的砌,整修,加固,从一个角落起,一块一块来,才能砌好,而一味的在口头上堆砌,最后只能是一片废墟。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个人如果连一屋也扫不了,何谈“扫天下”呢?相反,如果你已扫过千千万万的一屋,又何愁扫不了天下呢?
再谈陈蕃,他虽有“扫天下”的志向,然而如果他仅仅是挂在嘴边,对眼前的小环境都无力洒扫,那他所谓的志向也只是空头支票,如此的理想与赵阔的纸上谈兵又有和区别呢?退一步说,就算他天生有了“扫天下”的本领,而他连一屋都未扫过,又有谁会放心大胆地让他去“扫天下?即使有,他又怎能够服众?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扫一屋”与“扫天下”中。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得从基础开始,由小做起,砌起层层厚实的铺垫,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去砌起理想的顶峰。历史上,有哪个杰出的人不是从细微之处做起的呢?
陆游平日作诗成千上万,他的诗能被后世颂扬,那是他一点一滴积累的成果;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和他每日不断的苦练怎脱得了干系?“池水尽黑”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如果他仅仅是面对一张宣纸发奋道:“我要做书法家!”
然后蒙头睡觉,那他哪辈子才能成为书法家呢?“从三到万”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空虚的理想仅仅是一个梦,白日梦,只学“一”“二”“三”尚且不能写出个“万”字,更何况连“一屋”也不愿扫的人呢?所以,我们应当记住:先齐家,而后平天下。万事从小做起,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地让理想得以实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如果……
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
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
周恩来总理在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时刻刻都在为党内的小事情着想,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日积月累,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何尝不是先扫屋后扫天下,而且还扫得很成功。
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
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小事情的作用虽然是隐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像陈蕃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但决不能忽略这实现抱负所必需的扎实努力。须知,小的成功成就了大的成功。成功是日积月累的金字塔,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文案:

欲成大事者必先处理好自己眼前的小事,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去“扫除天下”。 “扫一屋”虽然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这事不但普通而且琐碎,琐碎得让人不屑一顾,然而就是这样繁琐的小事却对你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你不是从简单的ABCD开始学起,又怎么会写出潇洒的英语单词;如果你不是一开始就学会一个个的英语单词,又怎么会读出流利顺畅的英语文章;如果你不是从通俗的a o e 学起,又怎么会写出苍劲有力的汉子;如果你不是一开始就学会了一个个的正楷汉字,有怎么会说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些都说明,伟大的事情背后都有着简单的小事。 如果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就可能消失;如果有一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所以,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 《本草纲目》如果不是作者的到处走访,积累和实践,哪里来的这部巨作,这就说明积少成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要来源于从小事做起。 四川大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的人越来越多,灾区获得救助的人就越多,四川重建的就越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事小而就不去做了,不去帮助他们了。 毛泽东如果当初连一场小战役都不曾打胜,又怎么会有大战?这就需要从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从而赢得战争。 这些所有的事例都说明,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平凡的小事,为创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卡耐基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扫天下必扫一屋,是中国古圣贤的一贯主张。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