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2019-03-08 高二作文 类别:其他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实践+理论=真知
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 芬奇
顾名思义,任何理论都需要实践的证明,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无稽之谈。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如果把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从高空同时扔下,质量大铁球先落地。”后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做真理,不容质疑,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此提出:“不管物体轻重,他们肯定都会同时落地”。因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对伽利略提出的理论不屑一顾,甚至把他当做异端,年轻的伽利略决定做一次实验让大家看看到底谁是正确的。伽利略进行实验的那天,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汇聚于此,可他们每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成功,都在等着铁球落地时伽利略变成天大的笑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轻重两个铁球同时从高空坠落,人们准备好嘲笑伽利略时,“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发出整齐的响声,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就这样被年仅25岁的伽利略用实践所打破,伽利略用实践告诉人们,不要相信空想的无稽之谈,一切的理论都要有实践做铺垫方才可称之为真理。
实践结合理论结出真知的例子有很多,就像我国著名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一样,刚想写这本医书时,还没想好名字,因为没有确切资料所以不能凭借自己尚浅的才识可空想来写这本书,于是李时珍游历四方,寻找药材的种类、形状,历经了27个寒暑,已经年过六旬李时珍终于著成《本草纲目》完成自己的夙愿,因为《本草纲目》是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复的校对所著成,所以《本草纲目》被当做是医书的典范,广为流传,为后世所用。李时珍用多年的光阴探索、研究和实践多著称的书,可被称作是经典中的经典,上面的理论条条在理,句句为真。这就是实践带来的真理。
实践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性质,就像那只想要过河的小马一样,问蚂蚁和松鼠河水深不深,结果蚂蚁和松鼠异口同声的回答河水深不见底,更夸张的是蚂蚁说自己的同伴就淹死在里面了。小马听过后吓得腿直达哆嗦,一溜烟的跑回了家。最后受老黄牛点播,勇敢的过了河,才知道河水对于蚂蚁松鼠而言的确是水深江宽,但对自己来说不过是缓缓细流,水深不够没马蹄。小马忽视自身特点,听信比自己小好几倍的蚂蚁和松鼠的话,虽说蚂蚁松鼠都经过实践,但凡是实际都要结合自身,不能轻易言信,否则可能会酿成笑话。
的确,实践出真知,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论都适用,有的理论也要自身去体验、去尝试,方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比较都只是理论,要想透彻地认识一种事物或明白一个道理,还必须亲自去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所谓“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多做。”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寒假里的一天,我躺在床上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包饺子,只见妈妈把适量的肉馅放在饺皮上,用水在边上沾了一圈,再对折,叠个花边,三下五除二就包成了一个饺子。
我看见了,便想尝试一下,然后走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试一下包饺了,行吗?”“嗯,可以,你试试吧!”
于是,我挥挥衣袖,洗了一下手,然后,坐在桌子前,胸有成竹地拿起一片饺皮,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水在边上沾一圈,再把大堆肉馅放在饺皮上,再用手一捏,捏了一个不怎么样的花边 ,由于馅太多了,馅露出来了。所以我又重新做了好几个,其中不露馅的太少了。
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包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饺子了。于是我欢呼: 我学会包饺子了,我成功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要躬亲行。”又要不断去尝试实践,就能透彻地认识出一个事物和一个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题记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
高二:smile袁

实践+理论=真知作文 实践出真知的总结文案: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我最喜欢的那篇故事也正如鲁迅所说的这句话那样。
这本书名叫《电话里的童话》。此书共有66篇故事,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三条路,一条通向大海;一条通向城里;还有一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村子里有一个叫马尔迪诺的人,他却不相信乡亲们说的话,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假如它哪也不通那还修它干嘛呢?”于是,有一天他拿着吃的上路了。他要看看那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到底有什么。他走呀走,突然看见一只小狗,小狗蹦蹦跳跳向前走,仿佛让马尔迪诺跟着它,于是马尔迪诺与它走了好长的路,小狗停下了,汪汪地冲着上面叫,马尔迪诺抬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那有一座宏伟的宫殿。有一个女王在上面叫他,女王对他说:“你说的很对,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也不通的路。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实验就一定能得出真理!”
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就证实了女王说的话。一个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他就是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验的一个人。他为了证明两个铁球一个11千克重,一个1千克重,能同时着地,特意在比萨斜塔上证明自己的真理。另一个是:有一次,一个科学家对一群小朋友说:“把一条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里水会冒出来吗?我猜他不会。”孩子们听了科学家这么说也都信了,可是唯独有一个小姑娘她却不信,于是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做一个实验证实一下。结果实验证明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对,要实践出真知。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是这样,要去探索事情,去实践,有句老话说:”实践出真知。”而我却一直没有做到。可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对事情的理解变了,我不再凭空想象,更多的是实践。我也做到了实践出真知。
以后遇到事情请大家不要只是想象,要去实践,实践出真知!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实践+理论=真知》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实践+理论=真知》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践+理论=真知》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实践+理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