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2019-03-15 高一作文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惨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唐诗,像是那清茗中飘出来的幽香。那幽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中飘来。在那幽香中,我们体验着人间的苦乐,感受着诗人的心境,品味着诗一般的人生。
诗中,我们读出了诗人所独具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是一种人生与努力的关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凡的自信;“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是一种沙场男儿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唐诗,让我们看到了无数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诗中,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处世态度,“相看两不厌,只有进亭山”人生难免会有孤独,李白告诉我们,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自娱自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告诉我们,世俗的权贵与享乐怎能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需要提高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层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王维则是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了禅理,不问世俗,尽情享受那少有的宁静与悟然,功名利禄在这一刻都与自己无关。
诗中,我们读出了中唐时期人民的疾苦。在这个时期,杜甫出生了,他仿佛就是为了百姓抱不平而生。他用他那沾满血与泪的笔,为人们记录下了那历史所承受不起的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无奈与痛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愤怒与不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惋惜与不平。唐诗不仅记录了唐朝的兴盛,也记录了唐朝战争时的民不聊生……
诗中,我们还读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爱人的相思之苦。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从“情人怨遥夜,意夕起相思”到“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为是长。”春似只有几个字的诗句,其中却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想念,蕴涵了多少恋人的牵挂……
唐诗就像一杯茶,端起来细细品尝,感受那诗香从中溢出,畅游在那诗香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探求到不一样的人生。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品味唐诗宋词
时间:2016-07-1709:35:58作者:秦书静
岁月沉浮,中华民族经历时光的磨砺而依然屹立于东方,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见证中华文化的唐诗宋词犹如桂冠之明珠,哪怕时光荏苒,也不减光辉。
从牙牙学语开始,妈妈便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字一句教我读。从小就背会了许多诗词,可随着知识的增多,才发现自己所能背诵的那几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可是心中却有了对诗词的眷恋与痴迷。月上梢头,雨打屋檐,总会忍不住低吟几句,感觉琅琅上口,满心舒畅。通过对诗词的了解,也愈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唐诗宋词,仿佛将自己置于古典文字堆砌的美妙梦境之中,古色古香的气息令人如痴如醉,不亦乐乎,手捧着书卷,思绪携着哀思的唐宋雨,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了数千年,想象着月照长安,雨落汴京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一壶酒,就醉倒了整个天下。他端着斗酒向我走来,一轮明月在他抚须长叹中发出清冷的光。只有月的无声陪伴,那便“举杯邀明月”,借着酒意挥剑起舞,在地上映下一片影,月光不时地照在剑上,一道道凛冽的光,更加使人觉得惊心动魄。他是真正的寂寞之人,却有着飘逸豪放,不摧眉折腰之气势,举杯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超然又洒脱。那“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酒,散发着扑鼻的浓烈,我也渐渐醉倒在他的诗中,希望能与他一起领略疑似九天垂落的瀑布,一起感叹蜀道的艰难险阻,去敬佩他敢“凤歌笑孔丘”的狂傲不羁,哪怕此时不顺意,明朝也可散发弄扁舟。
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铜琵琶在演奏。江面上的火还在蔓延,赤壁之下,浓烟滚滚,乱石穿空之间,阵阵号角点燃了东坡的斗志,他为天下百姓安定而于官场之中苦苦挣扎的悲凉,化作一首令人为之震撼的悲赋。那翻滚的江水惊扰着我的思绪,使我久久不能平静。看惯了人世间的悲凉,想要乘风归去,却心怀眷恋,念着自己的亲人,念着天下人,只愿千里共婵娟;前面的路再难走,风雨再大,竹杖芒鞋,一蓑一孤翁也足矣。纵使有着“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智大勇,也免不了不思量自难忘,肠断欲绝之痛。东坡居士,虽历经坎坷,仍旧满怀豪气,待到春来,何妨共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就是他,时而汪洋恣肆,时而清新秀丽。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诗歌意境,独爱浪荡于其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
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唐诗宋词见证了时代的荣辱兴衰。如今,洗净岁月的铅华,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更多的生命力与活力。品味唐诗宋词,传承中华文化。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走进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掀开唐诗的画卷。品味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慨叹;品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品味岑参“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放。品味唐诗,品味历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责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意气风发,走马边塞。边塞狼烟滚滚,黄沙漫天的景象令他心弦激荡,戍边战士慷慨报国的气概让他激情燃烧,一首首意境开阔、感情深沉的边塞诗脱颖而出,跃然纸上。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亦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情怀。他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洋溢翰墨。
王昌龄是唐诗中的一颗灿星,星光闪烁。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他有游侠之风采,有建功之雄心,有报国之志向,为此他游历长安,然却落魄而归。但他并未失去自信与追求。他远走北方,感悟边塞生活。于是一首首歌颂、揭露、鞭挞的诗油然而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是他对战士的讴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他对纵情声色将领的斥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他对和平的追求。唐诗中的他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高适为唐诗增添慷慨与豁达,名留青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他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却被贬在外几十年,报国无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尝尽壮志难酬的切肤之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经历沧海桑田,但不曾沉沦、颓废。他百折不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淡然从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在唐诗的长河中耀眼璀璨,名扬四海。
胸有唐诗气自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唐诗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一日看尽长安花”;更让我们“语不惊人死不休”。
月下独酌,唐诗,我为你癫狂!

品味唐诗作文 文案: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品一杯香茗,手捧一本唐诗宋词,感受中国古典之美,用心体验作者的心境,或许你就会明白,品读诗词的感觉,真好。
淡淡的墨香萦绕鼻尖,诗人的精神在这字里行间不遗余力地展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高洁的操守,洁身自好的品质让我赞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刚正不阿的品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这首诗中。
品读诗词的感觉,真好。
有的词读后,不免让人感到淡淡的哀伤,譬如李后主那首着名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千愁万愁抵不过一思乡愁,“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造化弄人,或许是天要亡他南唐,几位兄长相继去世,却让一个才华无限,可惜没有雄心壮志的小弟当皇上可谁又奈何得了天意呢?回环默诵,自觉满腔哀愁无处泄!
可有的词不同,读完后给人以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正如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单论这份豪情,天地间又有谁能与之齐肩?这太白之乐观丝毫不亚于苏轼,只惜这才子没有遇见一位合适他的明主,若是唐明皇不再娇纵杨贵妃,将其宠爱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地步,重现他当年不逊于太宗的明理,也许,“安史之乱”将不会爆发,不再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朝廷重用子美,太白等人,不让佞臣,宦官当道,或许就不会有藏在这豁达背后的那声轻叹了……
品读诗词的感觉,真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牡丹妩媚地倾城一笑,艳压群芳,梨花恬静地温婉一笑,柔情似水,桃花活泼可爱地一笑,天真烂漫。春姑娘走到哪儿,哪儿的花儿就醒了,绽出最靓丽的一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姑娘走了,夏孩子的脚步近了,荷花有了荷叶的保护,也灿烂地付之一笑,阳光般热烈,如出水芙蓉般纯净无瑕,也有的逃出荷叶的遮掩,与烈日争相夺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展开笑颜,竞相迎接秋姑姑的到来,笑得烂漫,无邪,却又含着一丝顽强,“菊残犹有傲霜枝。”不带一缕傲气,又有一段傲骨,看着它的笑靥,心灵如被洗涤了一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似是在风刀霜剑中笑了,这一笑,更是在茫茫白雪中更显得冰肌玉骨,倾国倾城,坚韧之中又容了点点苦涩,任谁能想到这一笑的背后又凝聚了多少辛酸的泪水呢?
有时,看着这诗词间的花开花落,似水流年,看花儿明媚的笑颜,心中不仅漾起阵阵涟漪。
品读诗词的感觉,真好。以诗词之美,赋诗词之香,酿诗词之醇。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品味唐诗》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品味唐诗》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味唐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品味唐诗》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