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2019-03-10 高一作文 类别:素材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相逢行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声音和谐。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噰噰鸣叫。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注释
①不知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
②毂(gū):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夹毂,犹“夹车”。这两句是说,两个少年站在车的两旁而问。
③置樽酒:指举行酒宴。
④作使:犹“役使”。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倡,歌舞伎。邯郸倡,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⑤中庭:庭中,院中。
⑥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⑦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
⑧侍郎:官名。《后汉书·百官志》:“侍郎三十六人,作文书起草。”秩各四百石。
⑨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为“休沐”。
⑩左顾:回顾。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噰噰(yōngyōng):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调丝:弹奏(瑟)。丝,指瑟上的弦。未央,未尽。“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这句是说弹瑟正在进行。
相关内容
赏析
作者:佚名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想而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童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中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的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两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调丝,调弦定音以奏乐曲。未央,即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注释
⑴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⑵相期:相约会。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⑶音尘:消息。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⑷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译文
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赏析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记得”二字,直贯而下。“深夜”是相会的时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会的地方;“画帘垂”照映深夜人静,“携手”句写两情相投。一个“花下”“深夜”的镜头,把词人的思绪,推回到遥远的过去。“水堂”“帘垂”“携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不言悲而悲转浓,不言愁而愁益深,这就是所谓“以乐景而写悲”的艺术手法。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晓莺”承“花下”;“残月”承“深夜”;“相见更无因”承“携手暗相期”,句句有着落,层层有照应。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为主。“晓莺残月”状离别的凄清环境。“从此”以下,为别后情状:人各一方,音信断绝,无由相见。
据说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韦庄这首词,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诉说此后的痛苦,表达了对爱人刻骨的相思。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因痛苦而绝食而死。杨《古今词话》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韦庄有宠姬,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为蜀主王建所夺,于是作《荷叶杯》、《小重山》等词,词流入禁宫,姬闻之不食而死。据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考定庄留蜀时,年已七十左右,故杨、蒋之记载不足信。但不管这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如何,这首词倒确实是写得语淡而情悲,情意深长的。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诗意: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逢行 佚名作文 相逢行原文文案:

1、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2、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3、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4、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5、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9、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10、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其一》
1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12、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13、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4、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15、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17、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18、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题长安壁》
1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20、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21、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22、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23、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24、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25、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26、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27、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28、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29、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30、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31、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32、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33、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旧题苏武诗》
34、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36、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3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3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39、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40、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宋)欧阳修
41、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4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43、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44、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4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
4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47、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48、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4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5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5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52、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53、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54、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5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5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57、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58、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箜篌谣》
59、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6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相逢行 佚名》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逢行 佚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相逢行 佚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