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2019-03-10 高一作文 类别:游记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王安石是我国宋朝伟大的改革家,也是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深受人们喜爱,千古流传,而他曾游览过的褒禅山因他的一篇游记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十一”长假,我有幸能够和爸爸一起参观褒禅山华阳洞。
清晨,温暖的阳光拨开云雾,带着愉快的心情,我和爸爸向华阳洞出发了。远远看去群山伏起、郁郁葱葱,沾染了一丝丝秋的色彩,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绕过苍翠的山峰,驶过蜿蜒的山路,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褒禅山。遥看一尊铜鼎矗立在广场中央,上面刻有“褒禅山”三个大字,显得格外雄伟庄严。铜鼎一周围满了王安石的铜像,姿态各不相同:有昂首远望的、有背手沉思的……栩栩如生。从大门进去是一条宽大的石板路,道路两旁是高大葱郁的香樟树,带着独特的芳香。继续向前,迎面就是一尊王安石塑像,他身着锦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示出他崇高的品德。塑像下有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列宁对王安石的高度赞誉:王安石是11世纪的改革家。道路尽头有几条岔道,上面铺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岔道蜿蜒至树林深处。这真是一片绿的世界、绿的海洋。在这绿的浪潮中,隐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十分美丽新奇,其实它是一座售票亭。售票亭正对面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被鲜花簇拥着,上面刻着王安石著名的文章《游褒禅山记》。我吟咏着这篇熟悉的文章,品读他凝重、质朴的语言,感受他深沉、真挚的情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华阳洞口两侧有泉水流淌。洞口右侧的石壁上刻有“有泉侧出”四个大字,清澈的泉水从那里流出。洞口左侧则是另一番小天地,这口泉叫做白龟泉,它与别的泉不一样,泉水是从一个石雕白龟的嘴中流出的,可爱极了。向洞内望去,阳光在洞口处洒下淡淡的影子,像一条连接古今的时光通道,神秘感油然而生。顺着石路,我终于走向华阳洞中,这真是一个美丽、奇特的地方。我们先是乘坐小船向洞内缓慢划行,洞内幽静无比,一盏盏小彩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从小船上下来开始步行,洞内小路时而宽、时而窄,宽时三五人可并排通过,窄处仅可一人行走。洞内景观众多,令人目不暇接,有“玉兔出宫”、“板桥石画”、“梅花路口”……千奇百怪,神奇瑰丽,各不相同。最妙的地方是“鞠躬岩”,那是一条长达七八米的石道,因为上方石块低矮,称它为“鞠躬岩”真是恰如其分。我最喜欢的是“美人鱼”,其实它只是一大块悬挂着的钟乳石,可它因形象酷似鱼尾,色彩瑰丽多变,在彩灯的映射下,果真如美人鱼般美丽,闪现耀眼光芒。洞中如此奇妙的景观还有很多很多,我深深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雄伟奇特的华阳洞深深折服。
一个上午真的很短暂,回首眺望,令人无限遐想。我依依不舍地回了家,留在脑海里的仍是那一片生命的绿色和华阳洞内美妙的景色。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春之将尽,拂脸的风少了初春的料峭,又还未掺入夏的闷燥,此等良时,怎能不邀上三五好友,相携逐春?
褒禅山,又名华山,同行之中有位熟悉华山的好友充当向导为我们介绍了褒禅一名的由来。身处檀香萦绕的禅院旁,听着低沉而又细密的诵经之声,浸润在慧褒大师所遗留下的那份安详中,不禁对接下来的游程充满了期待。
华山有一华山洞颇负盛名,人们因其位于华山之阳,故又称其为华阳洞。
短时间的攀行后,华阳洞已隐约可见。只见路旁有一伏倒在地的石碑,看上去已有些年份了,碑文漫灭不清,拂去浮尘,依稀可见“花山”二字,不由得恍然大悟,今人之所以称褒禅山为华山,大概是其本名为花山,而后世之人误传其读音,口口相传之下便有了“华山”一名。
华山洞分前、后两洞,前洞平坦空旷,有流水从一侧汩汩涌出,景象优美,不少文人骚客于此诗兴大发,却又苦于可题文处已尽是他人墨宝,满腹多情何处可发?故而心中大感苦闷不畅也。
我们此行的目的乃是后洞,未做过多停留便直奔后洞而去。行过五六里,忽而一阵凉意袭来,一扫因跋涉而生出的燥意,这时好友告诉我们,后洞到了。
后洞游人甚少,且至者皆愔愔,便为其平添了一份幽邃宁远,问其深度,人尽摇头称否,乃是好游之人尚且未能达其至深之处也,故可知其险远。
整理行装,纵列而入,就着跃动的火光,赏读前人的游历感言,倾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入之愈深,洞壁之上墨迹愈少,而景象愈发诡奇瑰丽,憾至心底。就在我等应接不暇之时,那位充当向导的友人揉着酸痛的双腿说:“出去吗?出去吧!不然火把就要灭了,灭了就危险了。”虽留恋不舍,但一行人也就就此原路返回。直至洞口,发现火把还可以燃很久,且精力体力也还充足,于是便对洞内更深处的未知奇景生出了无尽想象与憧憬,同出之人皆大呼遗憾,转身责备那位友人,我在一旁亦后悔随之而出而不能看见更撼人心魄的美景,不得收获更奇趣完满的旅程。
想到这里,又想到古人无论是远观天地山川,还是近看鸟兽虫鱼,哪怕是一枝一叶、一花一芽皆能让其有所收获,悟出世故人生哲理,究其原因乃是其思维之广之深是现今许多人所不具备的。不是今人之不可为,而是心浮气躁不愿为之。
回顾方才所观之景,如前洞那般平坦且易行至的地方则游人如织,但凡地势高峭不平且难以攀至之处则罕有人至。可这世间非同寻常且震撼人心的奇伟之景又多现于险远之地,故只有拥有难以动摇的意志与远大志向的人才能一览其风光。
志、力、外物与向导,缺一不可,此为成功之要素,缺其一将不能至也。人力大小有别,志远有差,若除志外,其三完备,而未能成者,自悔不已的同时也惹他人嘲笑;若尽其力与志却未能至者,问心无愧且孰敢讥之乎?这乃是我这一程最大的收获了。
返程中,立于碑前良久,指腹缓缓摩过因岁月流驶而字迹难辨的碑面,忽而想到那些古书不也是这样吗?石碑尚且如此,那么那些轻而巧制的书卷不知将会有多少湮没在漫漫长河里,那其中蕴含着的古人的智慧将何去何存?就算是侥幸因人的记忆而流传下来,可又有多少如同“华山”般的舛误无人究其原本,谨而慎用之呢?这难道不是治学之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吗?思之至此,如感椎心之痛。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而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学习与生活中呢?“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千百年的历史,这句话是固然正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令后人赞叹的句子,他也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着名爱国英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小立志要救国,长大后一心致力于变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他临终前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虽然变法失败了,但他的志向与爱国之心却得到了后世无限的瞻仰。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夜空中的明灯,更是人前进的动力。志向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而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在活在迷茫和未知中,更不用谈成功了。有了志向自己不付诸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确立了志向,还要要像越王勾践一样不畏重重阻挠;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还要像谭嗣同一样永远心系祖国……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曾经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们作为学生,志向应该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个好大学,而应是尽自己全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来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往往志向设立的越高,一个人也就越有发展。因此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远,而不是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眼前。人生即是一个立志和尽志的旅程,立好志,才能继续走下去;而尽志了,就永远无悔。

游褒禅山记作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文案:

在骨感现实与梦幻想法相存的世界,我仔细阅读了《游褒禅山记》感触颇多。 一个突然的不经意,我发现生活中那些——“经典哲学”,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都是秉着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去完成的。这究竟是对意志与毅力多大的考验啊! 在这色彩纷呈的世界上,有许多种“深思”,某个不经意间的深思,也许就会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有一个冒险旅游家说:身处荒芜大漠中的你,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借助一切有利的物质条件走向美好的彼岸;是没人能把你逼上绝路的。 我想生活亦是如此吧,有力量的文字可以让人幡然醒悟,生活一直安静平凡并不完美;加上一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与毅力,还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也未尝不可;那样的话生活肯定会更加的有意义的。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游褒禅山记》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褒禅山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