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2019-03-09 高一作文 类别:叙事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
诗词中用刘郎故实,出处大抵有五,不能混用。
一是,刘郎指汉高祖刘邦,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故事,刘邦逃离宴会后,托张良代献白璧、玉斗各一双,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而碎之。诗词中刘郎的典故即源出于此。
宋辛弃疾《破阵予为范南伯寿》:掷地刘郎玉半,挂帆西子扁舟。
又《史记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诗河中引用这个典故,也用刘郎指代刘邦。
辛弃疾《六么令用陆氏事》: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
二是,刘郎指汉武帝刘彻。刘彻好神仙,然终无所遇,死葬茂陵。诗词中写与汉武帝有关的史事或神仙故事时,常称之为刘郎。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仅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唐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下重。
三是,刘郎指三国蜀先主备。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四是,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唐孟《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郎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刘禹锡的这个掌故在文坛广泛流传,刘郎成为有政治抱负而又累经挫折的文人学士的代称。诗词中引用这个典故时,上下文亦常连用桃花、看花、兔葵燕麦等词。
宋苏轼《阮郎归一年三过苏》: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宋辛弃疾《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付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
又《贾新郎》: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宋张炎《南浦春水》: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宋晁补之《忆少年》: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听琵琶》:刘郎己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五是,刘郎亦指刘晨、阮肇上天台故事中的刘晨。宋郑仅《调笑武陵》刘郎迷路香风远,误到蓬莱仙馆。此处刘郎应指刘晨。(见刘阮入天台条)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成语前度刘郎出处:这一则神话故事,载于晋人葛洪编的《神仙传》。
后汉时,剡溪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刘晨。有一次,和他的朋友阮肇同人天台山采药。
两人在山里转来绕去,不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偏偏又碰不到行人,他们只好乱走。走了好几里,在一道清澈的溪流旁边,遇见了两个女7。这两个女子,长得姣美非凡,举止出俗。刘晨把迷失归路的情况,恭恭敬敬地告诉她们,并且要求借宿一晚。
她们表示同意,就把他们迎进一座由山洞建成的美丽住宅,这就是她们的家,叫做“桃源洞,她们很有礼貌地招待他们,请他们吃饭、住下。由于彼此爱慕,发生了感情,竟结成两对美满的夫妻,懕意永久地同居在一起了。这样住了大约半年,刘晨他们想回家看看,那两个女子便指明路径,送他们出山。不料到家一看,什么都变了。刘展的子孙已经传了七代。他们这才明白,山中遇见的女子,原来是仙女!他们再人天台山去找她们,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酒酣耳热说文章。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原文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为刘克庄被贬广东时所作。刘克庄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在作此诗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非常清楚,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
译文
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轩集》。
束缊(yùn):用乱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元:通“原”。王郎:指王实之。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后,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片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体现了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 刘郎的诗文案:

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了战事,大将刘平阵亡。朝野舆论认为,这是因为朝廷派宦官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导致刘平失利。于是仁宗便下令诛杀刘平的监军宦官黄德和。
有人请求仁宗把各路元帅的监军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宰相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说:“不必撤掉,只要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仁宗就委派吕夷简去办理此事。
吕夷简说:“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举,为了能职得其人,当规定:如果他们所荐举的监军有不胜其职者,与监督同罪。”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
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请撤掉各监军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无不称赞吕夷简的谋略。杀一个监军,其他的监军依然还在。全部撤掉他们,必生怨言,若军中再有过失时,他们就会为撤掉他们找口实,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刘郎》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