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2019-03-08 高一作文 类别:叙事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星期六,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皮皮和可可开开心心地来到电影院看电影。
皮皮迫不及待地来到买票处,看见广告牌上写着三种买法:1、正常买票,每张50元。2、打折买票,网上5折,每张25元。3、充值买票,充500元送200元,每张票30元。皮皮呆呆地望着牌子上的内容,不知怎么买才最便宜。皮皮眼珠子骨碌一转,灵光一闪,他在嘴里默地说道:“25元小于30元小于50元,肯定就是打折的便宜了!”皮皮十分开心,“我是天才!”皮皮得意洋洋,对可可大声地说道:“可可,我们就买在网上打折的票吧,每张只要25元,是三种选择中最便宜的!”可可慢慢地走到皮皮身边,看了看牌子内容,笑了笑,轻轻地说:“皮皮你错了!怎么是打折的最便宜呢?明明是充值买票的最便宜。”皮皮反问道:“为什么?打折的每张25元,充值的每张30元,25小于30元,应该是打折的便宜。”可可摇了摇头,竖起食指晃了晃:“NO!NO!NO!错了!你怎么能这样算,应该是充值买票便宜:500÷500+200=5\/7;30÷7×5=21.42857143元≈21.43元;21.43元<25元<30元<50元。从这些算式能看出来,充值的更加便宜!皮皮你想想,对不对?”皮皮在旁边认真地听着,慢慢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皮皮开心地说:“太棒了!我又会了一个数学题,知识长进了许多,真是太棒了!”皮皮在一旁开心得手舞足蹈。
皮皮和可可一起买好最便宜的电影票,直奔零食店挑选看电影时吃的零售。皮皮和可可兴奋地来到零食店,左看看右看看,精挑细选,最后终于看中了一样零食——水果糖。可是水果糖也分包装和散装,散装21.9元一斤,包装的是58.9元一盒,每盒有1000克。可可对皮皮说:“这次就靠你,算了!”皮皮冥思苦想起来,他在嘴里轻轻口算道:“1000克等于1千克等于2斤,58.9÷2=29.45元,21.9元<29.45元,所以散称的比包装的更加划算!”皮皮越说越响,可可也在旁边为他鼓掌。皮皮总结出一个道理:包装的有包装费,所以一定比散装的贵。
可可对皮皮说:“咱们再买包瓜子就去看电影吧!”可可边说边拉着皮皮走到了放瓜子的货架旁,看着货架上的各种规格的瓜子:恰恰瓜子168克5.5元,500克15.5元……皮皮挠了挠头说:“我们到底选择哪个呢?”可可想了想:“5.5÷168=0.033元,15.5÷500=0.031元,通过比较,大规格的瓜子更加便宜,我们应该买500克15.5元的瓜子!”可可和皮皮买了瓜子开开心心地走进了电影院。
皮皮和可可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不仅看到了精彩的电影,吃到了美味的零食,还节省了不少零花钱,真是一举两得呀!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生活永远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称物体的重量要用到千克或克,这就是数学;算数字的倍数要用到数学;用多少除以多少是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还能告诉我们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哪些物体又是平移的。就连我玩玩具的时候也要运用数学来计算呢。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菜场买3斤西红柿,每斤5元,奶奶问我:“买西红柿用了多少钱呀?”我答道:“3×5=15(元),奶奶你一共用了15元。”奶奶夸我算得真快。又有一次,爷爷问我,一块长方形的豆腐长是10cm、宽是5cm,这块豆腐的周长多少?我在心中想了想:(长+宽)2=周长,这块豆腐的周长是30cm。爷爷夸我真聪明。再一次,爷爷说,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八份,你自己吃了其中的5份,妹妹吃了另外的3份,这块蛋糕吃完没有?我想,5\/8+3\/8=8\/8。爷爷,这块蛋糕正好吃完了。爷爷说我真聪明。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肯做有心人,实际例子俯拾皆是。
人民币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几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是对于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2、5这三种数额的票面,而没有其它数额的票面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
其实这里就有一个数学道理。人民币作为一种流通货币,银行在发行时就考虑到货币的票额品种要尽量少,并且要能够容易地组成1至9这九个数字。这样既可完成货币的使命,又可以减少流通中的繁琐。通过精心挑选,1、2、5脱颖而出,成为最佳组合之一。因为用1、2、5这三个数可以组成10以内的其它任何数,而且所用的票数最多也只有3个,如:1+2=3,2+2=4,5+1=6,5+2=7,5+2+1=8,5+2+2=9,所以,只要1、2、5几种面额就足够用了。
另外,除了1、2、5这一种组合外,还有1、3、5也是符合前面两个要求的组合,用它也能组成10以内的其它任何数,如:1+1=2,3+1=4,5+1=6,5+1+1=7,5+3=8,5+3+1=9。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是否对身边的这一数学问题发生兴趣了呢?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去挖掘、去探索……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10个例子文案:

数学无处不在,逛街中有数学,游泳中有数学,买东西中有数学…… 星期天,我和妈妈、爸爸带着购物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说:“要有计划的把钱用完,所以每买一个东西我们都要算好价钱。”正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离开时,我突然眼睛一亮,看见货架上正好摆放着一根根我最喜欢的火腿肠,经过妈妈的同意后,跑了过去,突然瞅见另一个货架上放着一包包的火腿肠。正在这时,妈妈走过来“自作主张”拿了十跟散装的火腿肠放进了购物车,可我这个“小会计师”觉得有点亏了,我决定比较一下,一包有10根一共8元,一根0。8元。而散装的火腿肠一根1元,而买10根散装的肯定亏了。我告诉妈妈后,妈妈直夸我细心。 走进服装店,妈妈在试衣服,我闲着无聊在瞎逛的时候偶然看见服装店的墙上有着这样一个的思考题:跷跷板乐园里,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的两头分别坐着两个小朋友,周围还有七个小朋友在看。闲着无聊的我准备把这道题解出来。我想了很久就是想不到,于是我准备去问“博览群书”爸爸。 爸爸耐心的跟我说:“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个问题时,提出的多种方法中需要的很多信息是原来并未找到的。例如,用“2×6+7”的方法就必须有这几条信息:“每个跷跷板的每一头坐着2个小朋友;三个跷跷板共有6头;有7个小朋友在看”这三条信息。而“3×4+3+3+1”这种方法则更是把看的小朋友分成了3个、3个、1个这样三份。 爸爸让我在想一个方法,但我就是想不到。于是爸爸要求我尝试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 经过爸爸的点播,我终于想出来了另一个方法:在解决上述:3×4+7=19(个),3×4=12(个),12+7=19(个)”爸爸故意刁难我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讲给我听听 我的思维过程是“先求出三个跷跷板上有几个小朋友,再求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它们只是表达形式的不同,是分步列式解决和列综合算式解决的不同。爸爸要求我尝试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选择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从小到大列举出6和9的倍数,找到第一个公有的倍数,也就是最小公倍数18;方法二,相交集合表示6和9的倍数,找到最小公倍数18。一道题有许多解题方法,只要我们肯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


结语:《生活中的数学》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生活中的数学》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学》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