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2019-03-15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乡味
想起家乡,满脑子就是各色地美食。那种让人意犹未尽的味道,存在嘴里,萦绕在鼻尖,深刻地印在心里。
晨起,总会与父母到十八拐小巷里去吃一碗馄饨,坐在木制的红漆长椅上,听着那千回百转的温州弹词,我的头却不住地向屏风后的厨房望去,翘首以盼着美味。来嘞,随着一声吆喝,不见馄饨影,只闻馄饨香,让人不禁胃口大增。铺在馄饨上面的是蛋花,虾皮,胡萝卜丝,榨菜丝和紫菜,这五大传统配料,色彩各异,做足色香。馄饨皮薄,褪去外皮就是劲道的瘦肉,配有虾仁,这是味香。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只觉神清气爽。一天的美好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楼下总是洋溢着锅贴的香气,坐在门口,随着晚风吹拂,点一盘锅贴,是何其享受的事啊。锅贴皮脆,咬开后是韭菜和肉的混合香味,吃上一个,可真是唇齿留香,色味俱佳。锅贴着醋,酸香脆爽,爸爸要一瓶啤酒,这是深夜之最佳拍档也!
每逢喜事,邻里乡亲总会送来一个红袋子,那里面方方正正的定是九层糕。捻起一小点,放入嘴里,无需去嚼,糕点已在嘴里化开。留有的是那糯米粉的清香。九层糕虽软,可其制作过程却是粗暴的。大手一挥,将把控好的水洒在糯米粉中,用手反复揉搓,形成一不干不散的米粉絮。将豆子放在石磨,用手推动石磨,把豆磨碎均匀。一切准备就绪,只见奶奶撒一层豆粉,放一层糯米粉,再撒豆粉直到九层,有黄豆粉、绿豆粉、红豆粉,再加白白地糯米粉,于是色彩多样的九层糕,就基本成型,再将糕放入蒸笼中蒸熟,在那烟雾缭绕之中,九层糕已露出真身,引诱着我们这些小馋猫去品尝。这糕寓意着年年高步步高升高中榜首。
不管人在哪儿,身在何处,时刻都会思念着,牵挂着家乡。然而,我的家乡却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记,唯有温州美食不可辜负!
品其家乡味,记住乡愁。
指导老师点评:小时不识乡愁味,只因未曾离开家。乡愁从记住家乡味开始。小作者以美食表现乡味,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馄饨锅贴九层糕,将各种美食的色香味展现给读者,语言诙谐,看似无意,其实家乡味,已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家乡也是有味道的,那一缕缕冒出的炊烟魂牵梦绕。
山粉饺可谓是我母亲的拿手好菜,用奶奶自家种的大山芋,用大灶煮熟,那山芋不用任何调料就已很美味。豆腐、葱、香菇、肉末,几乎每样都是纯天然的食物。母亲包的山粉饺又大又胖,十分圆润。母亲每次都要在山粉饺一角留一个小口,为了更好地让馅熟透。煮熟的山粉饺浇醋,再蘸贵州特产的剁椒,酸辣口味,棒极了。
还有石磨豆腐。
家里有一口大磨盘,每逢传统节日,奶奶总要磨上两三缸豆腐。用自家种的黄豆泡上一晚,再由爷爷或父亲用力推那个大磨盘柄,一圈又一圈。磨出的豆汁分外浓稠,颜色鲜艳,十分诱人。点、煮豆腐之前,奶奶总会留一些豆浆,加些糖,然后端来给我喝。乳白的豆浆,味道甜甜的,还热乎乎的,十分可口。至于豆腐,放在一个大木盒子里,放在通风处放置个把钟头,等时候一到,开箱,那种兴奋是难以掩饰的。到了晚上,奶奶还用菜籽油来泡豆腐泡,我总会忍不住偷吃几个,鼓鼓的,嫩嫩的,让人留恋,总归一个字:香!
还有西瓜。
奶奶和爷爷种的西瓜是全村最好的,又大又甜,汁又多。夏天炎热,奶奶把刚下蒂的西瓜放在一个大水缸里,那水缸里的水是山里流下来的山泉,那叫一个凉爽!西瓜冰镇过后,口水立马能止住,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透心凉。
压轴的来了!
千层糕,可是我的最爱。这也要用石磨磨,用的是黄豆,奶奶要从清晨做到深夜,一层熟了又盖一层,那天我是不会早睡的,等到它飘出清香时,我便要在一旁那碗就着。倒些许酱油或醋加些葱末,用勺子一勺勺的勺起千层糕,浓郁的香气往我鼻子里串,让它在酱油里“洗个澡”,便可以吃了。我认为要用冰清玉洁的陶瓷勺子才配得上它那与众不同的“气质”。热乎的千层糕入口即化,一层一层的,香极了!你甚至可以撕开它,层层分明。这是奶奶技高一筹的手艺,也是我为什么爱她的原因。
乡味是不可替代的,那一缕缕炊烟仍在我心中萦绕……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喧嚣的城市街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路上穿梭飞驰的汽车,一切显得拥挤繁忙。时间久了,人们也许会厌倦,选择回到家乡,回到乡下享受慢节拍的乡村生活。
周末,我回到了乡下老家。刚下过雨的天气显得潮湿且闷热,树上的蝉儿都忍不住放声歌唱,土壤湿润的气味与路旁的花香一齐钻入鼻中,有一种久违的令人熟悉的感觉。池塘边叶子上的露珠晶莹饱满,慢慢地汇成水露,从叶子上滑落,掉进池里,溅起一圈圈涟漪,荡开在如未磨的铜镜面上。
对门卖草粿的阿伯望见我,乐呵呵地向着我打招呼:“好久不见呐,来碗你小时候吃过的草粿?”时隔多年未见,他却依然记得我爱吃的东西。他家的草粿爽滑可口,洒点糖霜或蘸点蜂蜜,再切几块西瓜,清凉解暑。如今,许多人卖草粿早已经被凉粉取代,但是阿伯的草粿依然还是那个味道,因为他始终虔诚对待,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熬制的方法,乃至价格也从来没有变过。
端着碗草粿,行走在大街小巷里,郁郁葱葱的青苔爬满古墙,俨然成了一道熟悉的风景。穿过小路,转眼间已经来到了江边,几位老妇人蹲坐在江岸边,用手上的木棒一下一下地捶打着清洗的衣物,不时挽起衣角轻轻拂去脸上的汗珠,动作是那样的娴熟。江中还有几名如泥鳅般的少年在嬉戏打闹,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一切又是那么的亲切。
夜晚,各家的灯火亮起来了,乡亲们结束了辛劳的一天。回到老家中,热气腾腾的可口的农家菜早已摆上餐桌;老橘猫依旧还睡在自己舒适的老窝里,懒洋洋地看着围坐在饭桌前的家人;偶尔传来邻居家小孩的打闹声,大人们的吆喝声……一切还是那么熟悉。
虽然老家的人、物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乡音不变,乡味也不变,人们依旧安居乐业。

乡味作文 乡味小翠百家号文案:

身居闹市,萦绕耳畔的喧哗和车水马龙的嘈杂,不觉唤起乡里小贩的吆喝和乡间邻里的热情。我想起了家乡雀啼蝉鸣处处蛙,忆起了故乡小桥流水遍人家……
纵观乡村,迂回的石板路曲径通幽,将犹存古韵的青瓦翘角屋串联,再缀以爬满窗棂的绿苔;古典别致的拱桥上,静听流水淙淙,观望河畔悠悠,心头款款乡情潮水般涌来……
黄昏咬破昼的朱唇,将那抹血渍留于天际。暮色苍茫,时间搁浅在暮鼓晨钟;最爱在晚霞中数点归雁的日落时分,看脉脉余晖与悠悠绯红交织的乡景。男人们停止了劳作,妇女们开始呼唤贪玩的孩子们回家:
“狗子—回家呀!”
“阿强—吃饭啦!”
此起彼伏的呼喊,不如行云流水却连绵悠长,胜过戏剧唱腔;带着泥土的质朴,挟着晚风的清爽,似美酒佳酿抱怨嗔怪,如五线民曲宠溺疼爱。
细雨打破寂静的乡村,一串一层渗进老巷青石板的裂缝里。缝隙中的苔藓轻轻浮动,淡淡的绿韵时隐时现,巷子的倩影似有似无地沉淀在绿韵的纤柔中。铜色的墙,龟裂的缝,厚实的石板,溅起的水花,揉碎了孩子爽朗的笑声。小鬼们早已撑起从田间摘来的芭蕉叶,三四人一伙挤在墨绿的叶下。清脆的欢笑不知何时插上一对翅膀,不经意间留出芭蕉叶下的小天地,荡漾在雨雾弥漫的乡间。
夕阳逝去,夜色阑珊,星辰又于瀚宇中瞪亮了双眼。素月将灵辉融入黛青色的夜幕,将皎洁的身子浸入乡河凝脂般的碧波。每当这时,邻家大姐姐总是抱着我荡在秋千上,娓娓地讲故事给我听。“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她仿佛是守护夜的使者,用婉转的韵律去亲吻村人熟睡的面庞。“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牛郎织女”的故事总是领着我酣然入梦。树影的呢喃,叶笛的幽响,宛如熟睡者在夜曲下的梦语,向人们讲述古老又遥远的故事……
当我再次走进故乡,青石板铺成了水泥路,青瓦粉墙筑成了高顶楼房,小桥流水凿成了人工湖泊……故乡的老村民逐渐被城市的小伙子替代,村庄新鲜的空气逐步被汽车公交的尾气取代。仿佛早已听不见乡路边卖糕人的车铃,只留下水泥板洒水车的音乐……
韶华流转,几度梦回。故乡变了,从一幅灵动清秀的水墨画变成了一张油彩未干的画布。但乡韵仍旧不变,它不会随岁月变迁而老去,不会因物是人非而消失,因为乡韵永驻心田,永葆色彩,逐渐酝酿成这样一份情绪——乡情。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乡味》作文的经历,对《乡味》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乡味》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味》,希望对大家写《乡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