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2019-03-14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舌尖上的春节
舌尖上的春节
过年除了让人大快朵颐的年菜外,传统小吃也是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比如象征大吉大利、生活富裕的馄饨、饺子;甜丝丝香喷喷,预示步步高升的云片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全家人钟爱的糖年糕,每年爷爷奶奶都会亲手制作。可是,今年进城了,爷爷奶奶闲下来了,老两口闷闷不乐,似乎觉得少了些什么。
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的我灵机一动,提议由爷爷奶奶做技术指导,利用面包机制作年糕,创新传统工艺。一拍即合,爷爷立即同意尝试尝试。奶奶更是欣喜,搬出了一堆制作材料。
我们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做了起来。爷爷先将两量杯生糯米和260毫升的水倒进面包桶里,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的淡味年糕,我又创造性地加入五大勺糖。材料都放好后,选择7号菜单,摁下启动键,接下来的活儿就交给面包机了!只听面包桶左转转,右转转,忙乎个不停。我很好奇,每过一段时间,就拿着小手电,跑去看看有什么新进展。一开始就是一团米粒,慢慢的,米粒的形状越来越模糊,直到年糕可以出炉时,已完全看不出米粒的本来面目了,面包桶里出现的,是一个粘乎乎的大面团,真有趣!
可是做好的年糕太粘了,一抓就全粘在了手上。还是奶奶有妙招,先用水把手淋湿,再把年糕拿出来,就不那么粘手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从大面团上揪一小团,揉一揉,拍拍扁,像做泥工似的,把面团变成片形,再把这些年糕片整整齐齐排好。进入最后一道工序啦!不粘锅里倒点油,把年糕裹上鸡蛋液,两面煎一煎。哇!一份糖年糕终于做成功了!摆在青花瓷盘里,真是诱人啊!尝一尝,外脆里糯,令人回味无穷!
我想,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生活可以更美的”,人们用智慧不断改变着周围的世界,生活的方式。无论将来“舌尖上的春节”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它的中国味道不会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会变,只是,一定会注入更多新时代的新元素,让它更具魅力。
钟楼实验小学
六(6)班吕智超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趁着天晴,家家户户就不约而同地晒起了酱鸭舌,我们家也不例外。
听妈妈说,酱鸭舌的做法十分简单。先去市场买来几包鸭舌,搓洗干净,加上葱姜放在热水里焯五六分钟,这样处理过的鸭舌非常干净。接着把鸭舌捞出放在盘里,倒上酱油、料酒、白砂糖、盐,调上葱姜等调料,腌制30来分钟,就可以开晒了。注意,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只要放在架子上风干就可以了。特别要提醒的是,鸭舌要避开雨,不然会坏掉的。两三天后,拿出来,烹饪几下,一盘美味的鸭舌就出炉了。我猛吃了几个,太好吃了,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吃”,怪不得这是温州名特产呢!
美味无比的酱鸭舌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呢!很久很久以前,温州就开始有鸭舌了,不过,这鸭舌是烧起来的,价格很贵,又容易生虫子,放久了味道就不好了。这鸭舌,穷人吃不起,富人也不能天天吃,而是偶尔吃几次。于是,人们就想把鸭舌腌制起来,留待重大日子时享用。说干就干,他们把鸭舌放在水中洗了洗,放在酱油中泡了泡,放在架子上晒了晒,放在火上烧了烧,鸭舌就做出来了。他们尝了尝,味道不错,放了几天,味道仍然很好。从此,酱鸭舌的做法就火爆传开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肯定口水直流了吧!那春节的时候,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好好地品尝一下我们温州的特产——酱鸭舌!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在位于北纬30.36°、东经117.28°的秋浦仙境大王洞的西南面,有一个神奇的小镇,叫牌楼镇;这个神奇的小镇,孕育了一个灵秀的村庄——济公村。每到春节,这里都会上演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戏。
好戏一:山粉圆子
大年三十庆团圆。这第一道菜,必得圆圆满满。所以,农家主妇们喜欢将年夜饭的第一道菜定为山粉圆子。这不仅是因为它圆满,还因为它美味。这道菜说简单也简单,制作起来,总共只有那么几道工序;说难也难,新手做山粉圆子,不是做成了一锅糊,就是做成了一个硬邦邦的球,球里面满是白色的山粉粒子。
我的大姨是山粉圆子制作的高手。首先,她会做出一碗红烧肉,烧红烧肉的时候她将肥肉里面的油尽量熬出,然后,加入瘦肉、酱瓣和姜蒜。这时,锅里的肉油汪汪的,亮晶晶的,还不时做出“呼吸运动”,鼓出一些小泡泡,散发出猪肉的浓香,让人垂涎欲滴。大姨利用烧肉的间隙,和起了山粉。她把山粉倒在盆子里,边倒入现开的水,边用筷子搅拌,让水和山粉充分融合。这可是一道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序。如果开水多了,山粉少了,做出来的山粉圆子就会像一锅粥,夹不起,吃不上;如果开水少了,山粉多了,做出来的山粉圆子就会像个硬硬的石头,嚼不烂,咽不下。但是,我的大姨总是恰到好处地掌握了水和粉的比例,做出的山粉软硬适中,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琥珀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合成工序开始了。大姨用汤匙将和好的山粉舀入“咕嘟嘟”冒着气泡的红烧肉中,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煮上十分钟,好让山粉圆子入味,起锅时,会再撒些小葱蒜,味道便更上一层楼了。等一大盘子红烧山粉圆子上桌,吃一口,嚼劲绵软,滑爽异常;咂咂嘴,猪肉的浓香和山粉的清香汇合成的鲜香,充溢了你的口腔和鼻腔。这时,你就会感受到做一个牌楼人是多么的幸福。
好戏二:荠菜
荠菜,俗名地儿菜,长在乡间的小路边、菜地旁,每到春节,我们家都会去挖些荠菜。迎着并不寒冷的风儿,头顶和煦的冬阳,踏着轻快的脚步,哼着也许不成调的小曲,我们出发了。大家先去寻找一块长有荠菜的地块。爸爸用他的火眼金睛寻找着荠菜,妹妹负责提篮子,我和妈妈手拿菜刀、剪刀挖荠菜。荠菜的茎和叶一般紧紧地贴在地面,我掀起它的茎和叶,找到它的根,轻轻地一剪,一棵完整的荠菜便收入到了妹妹的篮子里。一棵,两棵,一把,两把,篮子里的荠菜不断地增多,而我的手也开始发酸,腿也开始发麻。爸爸说:“你确实需要这样的‘劳动改造’,要不然,你就不知道劳动的滋味。”终于,小篮子满了。妹妹拎着篮子骄傲地走在前面,我们拎着工具畅快地走在后面,浑身轻松。
回到家,外婆把荠菜仔细地洗净。这时的荠菜早已不像刚才那样灰头土脸,变得青丝秀美。然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备好一锅肉汤,把一大把荠菜丢入锅中,让它们在锅中惬意地翻滚。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原先褐色的菜叶变成了碧绿色,原先碧绿的菜叶变成了翠绿色。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变化呀!夹起一筷子烫熟的荠菜放入嘴巴,嘴里立刻好像有一支名为“清香”的爆竹被点燃了,荠菜的鲜香在口中游走,齿缝、上颚、舌根,无处不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再轻轻地咬一口,荠菜的汁水尽数地喷涌出来,让人感到口舌生津。把荠菜咽到肚子里,从舌尖到喉咙以至肠胃,全都唱着响亮的歌。
用荠菜包饺子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咬一口,荠菜汁水马上流到你的嘴里,那是何等的美味啊。如果再佐以老醋和蒜泥,那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了。
好戏三:风味腌菜
说起腌菜,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饭店里上米饭的时候,就会附送上一点腌萝卜什么的。可是一碟小小的腌萝卜也是有学问的。大姨说:“腌腌菜的人,手上的汗毛不能太多,汗毛太多,说明汗腺发达,腌出来的菜会发酸。”看来,“万事皆学问”这句话真是不错啊!
腌菜的种类很多,有腌豆角、腌黄瓜、腌蒜子、腌刀豆、腌萝卜、腌辣椒、腌白菜、腌洋生姜,还有腌雪里蕻,甚至还有腌蒜苗,各有风味,各有特色。白嫩嫩的腌萝卜清脆可口,非常下饭;褐色的腌蒜子酸中带甜,清热下火;火红的腌辣椒,刺激味蕾,提神醒脑。每次过年,大姨都会做出一瓶瓶的腌菜送给我们品尝。吃下的是小菜,感受的是风味,收获的是快感,品味的是生活!
有网友说,过年就是胡吃海睡。可我不同意,品尝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味能叫胡吃吗?辛勤劳动后的小憩又怎么叫海睡呢?
在皖南的池州贵池区牌楼镇的济公村,有着一群勤劳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演绎出了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戏。对此,我铭记在心,终身不忘。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手抄报文案:

爆竹,
轻轻,揉揉擦亮夜空。
丝丝,缕缕不断感动。
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
听说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粉团,学着外公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个尖尖的顶,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团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团子扔给外婆,想让外婆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团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 哥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外婆的样,把团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团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撮的好我我就捏的好,捏的好我就填的好,填的好我就做的好…”带着丝丝春意的风灌入屋内,伴着小曲,在小屋里来回的回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吴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团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吴氏的创意米团组!”
“蒸团子咯!”一声大喝,笼子来了,我们把团子一个个放进去,白嫩嫩的团子便一个挨一个挤在了笼里。
盼着,盼着,“新出炉的团子来咯!”众所期盼的声音终于到来,一笼冒着白烟的团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给团子“化妆”,点红。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笼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一手一个,吞了下去,两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机!”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她的萝卜丝团子,迅速往嘴里一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老姐发现手一空,我便兜着两个团子逃之夭夭。
外婆家的蒸团沁人心脾,香香浓浓,软软粘粘,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结语:《舌尖上的春节》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舌尖上的春节》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舌尖上的春节》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