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2019-03-12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总结
知识结构梳理
(1)含有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概念(3)是方程。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1)法,适用于能化为的一元。
二次方程
(2)法,即把方程变形为ab=0的形式,
2、解法(a,b为两个因式),则a=0或
(3)法
(4)法,其中求根公式是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5)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方程有没有的实数根。
可用于解某些求值题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3)
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4)
(5)
(6)
知识点归类
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方程是整式方程。②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同时还要注意在判断时,需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例下列关于的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⑴;⑵;(3);(4);(5)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b,c是已知数,)。其中a,b,c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注意:(1)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要准确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把它先化为一般形式。
(3)形如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当且仅当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2);(3)
例2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则
考点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当时,所以是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法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若,则叫做a的平方根,表示为,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1)的解是;(2)的解是;(3)的解是。
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3)
法二配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方法叫做配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注意: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当对方程的左边配方时,一定记住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后,还要再减去这个数。
例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法三因式分解法
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这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即若pq=0时,则p=0或q=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关键点:(1)要将方程右边化为0;(2)熟练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方法有:提公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
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3)。
法四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的形式,确定的值(注意符号);(2)求出的值;(3)若,则把及的值代人求根公式,求出。
例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3)技巧选择适合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用于解左边的含有未知数的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或也是一个含未知数的平方式的方程
因式分解要求方程右边必须是0,左边能分解因式;
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而来的,要比配方法简单。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应遵循先特殊,再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不能用这两种特殊方法时,再选用公式法,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不采用配方法,因为配方法解题比较麻烦。
例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3)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运用根的判别式,不解方程,就可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步骤:①把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的值;③计算的值;④根据的符号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例不解方程,判断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2);(3)
考点五根的判别式的逆用
在方程中,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
(3)方程没有实数根﹤0
注意: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但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例为何值时,方程的根满足下列情况: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
考点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有,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常用的转化关系:
(1)(2)
(3);
(4)││==
例已知方程的两根为,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考点七根据代数式的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代数式的问题时,要善于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即列出方程),然后将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求解,最后作答。
例当取什么值时,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相等?
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
A、x=2B、x=0C、x1=0,x2=2D、x1=0,x2=﹣2
2.将代数式x2+4x-1化成(x+p)2+q的形式()
A、(x-2)2+3B、(x+2)2-4C、(x+2)2-5D、(x+2)2+4
3.方程x2﹣4=0的解是()
A、x=2B、x=﹣2C、x=±2D、x=±4
4.小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x=0时,只得出一个根x=1,则被漏掉的一个根是()
A、x=4B、x=3C、x=2D、x=0
5.若方程式(3x﹣c)2﹣60=0的两根均为正数,其中c为整数,则c的最小值为何?()
A、1B、8C、16D、61
6.已知a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的值为()
A.B.C.﹣1D.1
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x2﹣5x+6的两个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1<L<5B.2<L<6C.5<L<9D.6<L<10
8.方程(x+1)(x﹣2)=x+1的解是()
A、2B、3C、﹣1,2D、﹣1,3
9.分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是方程x2﹣6x+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11B、13C、11或13D、不能确定
10.一元二次方程(x-3)(x-5)=0的两根分别为()
A、3,-5B、-3,-5C、-3,5D、3,5
二、填空题
1.(江苏淮安)一元二次方程x2-4=0的解是.
2.(江苏南京)解方程x2﹣4x+1=0.
3.(山东济南)方程x2﹣2x=0的解为.
4.(泰安)方程2x2+5x-3=0的解是___________.
5.(山东淄博)方程x2﹣2=0的根是.
6.(四川达州)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n=0的两个根是0和﹣3,则m=,n=.
7.(浙江衢州)方程x2﹣2x=0的解为.
8.(黑龙江省黑河)一元二次方程a2﹣4a﹣7=0的解为()。
三、解答题
1.(江苏无锡,20,8分)(1)解方程:x2+4x﹣2=0;
2.(山东烟台,19,6分)先化简再计算:
,其中x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数根.
3.(清远,18,5分)解方程:x2-4x-1=0.
4.(湖北武汉,17,6分)解方程:x2+3x+1=0
5、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6)x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a,使-x1+x1x2=4+x2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求使(x1+1)(x2+1)为负整数的实数a的整数值.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m)2+6x=4m-3有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x1与x2,求代数式x1?x2-x12-x22的最大值.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由为您提供的,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0或;
ab0或;ab=0a=0或b=0;a=m.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ab
9.几个重要的判断:,,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a+b)2=a2+2ab+b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a-b)2=a2-2ab+b2,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a+b-c)2=a2+b2+c2+2ab-2ac-2bc,略.
7.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利用a(x-h)2+k
①可以判断ax2+bx+c值的符号;②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8.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aa-n=,(a0).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编辑以备借鉴。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其中,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2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143面积公式:①S正Δ=--×(边长)2.-②S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④S圆=πR2.⑤C圆周长=2πR.⑥弧长L=--.-⑦S扇形=--=--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⑨S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R,并且-2πr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文案:

2017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