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2019-03-10 中考作文 类别:话题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话题作文
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南昌市麻丘高级中学 张宇健
儒家经典 孟子·尽心上 中有这样一句警世名言: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老夫子意思是说:人显达时就要尽力帮助弱势群体,造福于天下黎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诚哉斯言,其言不谬,然则余以为汝果欲为仁者,当不论穷达,都须兼善天下,即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遭遇贬谪、行走天涯的他还是忘不了百姓的疾苦;“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身居闲职、仕途坎坷的他总是记得住自己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居草堂、穷困潦倒的他仍记挂着苍生的冷暖。真不愧为“诗中圣哲”,他用笔底的波澜告诉我们: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他,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穿透时空的局限,广为传扬,历久弥新;他,已成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而他却用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一言一行感召引领着与他同时代的人们,并温暖滋润着当下的我们。于是,他便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从未离开我们。他被誉为“人民的英雄”、“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用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告诉我们: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她,名叫杨艾青,是贵州民族学院一个普通的大三学生。2012年2月,她用一枚价值只有200元的戒指,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为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换来一幢造价30万的教学大楼,书写了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美丽童话。她被网友称作“最美女大学生”,她用她的爱心以及这所即将建成的将被命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告诉我们: 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他,贵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身家亿万,但与一般暴富者不同的是,几乎自他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他就从事着公益慈善事业。截至目前,他投入慈善事业的款物已达14亿之多,更为人称道的是,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将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还有,为宣传低碳、环保,他甚至把自己女儿、儿子的名字改为陈低碳、陈环保。他被誉为“中国首善”,他用他近似疯狂的慈善之举告诉我们: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读书之道
古人读书有一个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读书的过程中,一个行为准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但不论穷达,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仁义理智信”就是一个很好信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一代代先人为汉民族谱写了辉煌壮丽的文明史。
古人把书分为“经史子集”,这些书每个人都要读,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商贾走卒,并且要“活到老,读到老”。这足以说明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尽管“读而优则仕”的毕竟还是少数,但为了争取这个少数,社会上形成了非常良好的读书氛围,一代一代经久不息。
但是在今日中国,人们读书是为什么呢?许多人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取得了文凭便有了更好发展的钥匙。有一颗功利心本来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想,取得了文凭后,又有多少人能经得住灯红酒绿的诱惑,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提高自己素质呢?这似乎是说读书不好,其实不然。
记得上初中时,老师曾经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书,不管读什么书,都很好。”这时班上一位调皮学生举手问:“老师,你说的不对,如果我们读坏书呢?”所有学生都哄堂大笑,老师随即从容的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想只要你以一颗正直平常的心来读书,可以批判性地去读书嘛。读书过程要学会鉴别好坏。”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代代延续。如果中华文明没有优势,为什么在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的文明却没有消亡呢?如果那时我们的文明消亡了,也就不会有今日之中国,所以中华文化是有优势的,一代代先人是当之无愧的强者。
如今,我们这些强者的后代已经为读书赋予了很多用途,但是不管如何,造成高学历低素质的现象,并不是读书太多,而是读书不够。高学历的人更需要静下心读更多的书,更需要将书中的文字付诸实践当中,继而为整个社会起到表率作用。
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也是儒学一个理想。和谐社会呼唤更多读书人。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提高素质,而全民素质的提高一定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迎来伟大复兴,我们才真正无愧于强者的后代。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不但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文化,而且有着源远而流长的传统美德,哺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的担当,一代代仁人志士,以勤劳不屈的精神与包容和谐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在这本好数个所有故事里,我认为最感动的是当代篇中的一则故事——《只要妈妈在我身边》。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李红霞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孝心,有如此艰苦顽强的担当精神,真让人佩服。同时该篇故事也为美国前任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做了最好的诠释。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反思起来,如今有些中小学生,怕吃苦,吃穿要名牌,喜欢互相攀比,看了这则故事,是否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呢?如果不从小养成好的习惯,长大后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又如何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们无处知道,也无法预料或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会“孝”,你才算是真真开始成长,开始走向成功之路。如今经济在发展,国家在强盛,社会在进步,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要代代相传,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沐浴在道德的阳关下,致力于学,敢于创新,将来回报父母,回报祖国!
初二:艾一丰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话题的作文文案: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要成才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就必须先身受贫穷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然后才有可能成才并完成事业。逆境出人才,大概源于此说。
此说有没有道理?纵观历史,逆境中成才的人倒也比比皆是。谓予不信,请看文学史学大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本人也是逆境成才的一个典型。
生活中往往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好手好脚的不如耳聋眼瞎的,体格健全的不如身有残疾的。当代保尔张海迪因病造成高位截瘫,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她学会了针灸,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她自学了外语,翻译出版了《海边诊所》。她还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获得硕士学位。美国的海伦·凯勒,眼瞎耳聋,说话都很困难,但是她却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而且成为一名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学识十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被誉为十九世纪杰出人物之一。正常人中又多少能获得硕士学位成为教育家呢?
为什么逆境使人成才呢?所谓逆境,就是不顺利的环境或艰苦的环境。按理说“逆境”只能给成才带来困难和阻力,身处逆境成才较难。但是逆境一方面给人以困苦饥饿疲乏忧虑,每每不如人意,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坚定了人们的意志,使他们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添了聪明才干,最终得以成才。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是不是身处逆境就一定能成才呢?不是,逆境中成才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逆境中发愤。文王拘、孔子厄、屈原遭放逐、左丘眼失明、吕不韦流放、韩非被关押、孙子遭酷刑,才使他们的著作传之后世。如果不在逆境中奋起,“六经”“诸子”可能就不是他们的专著了。其次是要正视逆境,化逆为顺。因为逆境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人的际遇。身处逆境就不能被逆境所困。别林斯基说过:“逆境是最好的大学”。对于发愤的人来说,“逆境”反而是磨砺意志的砥石,增长才干的激素。第三是要有毅力。张海迪、海伦、凯勒都是凭着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得以成才的。逆境能使人成才,但逆境与成才是不能划等号的。对于意志薄弱者,对于在逆境中自暴自弃,自甘沉沦的人,逆境只能是他们的坟墓。
“逆境出人才”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客观地说,顺境是比逆境更能出人才的。说“逆境出人才”,这是因为逆境出的人才,其事迹太感人了。人们为了教育好子女,教育好后代,觉得举这些例子更有说服力罢了。千万不能认为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于是去制造逆境,让子女成才。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