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2019-03-10 中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两度起伏,数次贬降,半生颠沛,终老异乡。任谁读到这样的人生履历,都不由发出或如“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如此哀婉的叹息,或如“其真不知马也”这般愤懑的呐喊。然而合上《苏东坡传》,却只能感受到满腔的欢愉。一切的苦难与不悦,似乎都被苏东坡那爽朗的笑声洗净,便只剩下美好与可喜了。
苏东坡以天纵之资,不仅深悟儒、道之学,在诗、词、书、画等方面更是独步天下、登峰造极。然而,最使我敬佩和感怀的还是他恣意山水的天真烂漫、乐天放达的处世之态和怀抱家国的气节风骨,绝不因个人境遇和自身利益而动摇。
无论是在贫瘠的黄州,还是在偏僻的海南,生活之美总是能被苏东坡的慧眼随处捕捉。钟灵毓秀的山水、清亮明澈的月华、醇厚香甜的美酒与诗人敏感的想象力、开放的胸怀巧妙地结合,他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绝美的盛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朝起,他便在春风中静听梵音;夜入,他又趁着秋凉信步游园。无粮,无酒,无墨,无医,他便种粮、制酒、烧墨、学医,一切困难在他这里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他既能穿上“短褐蔽衣”,与农夫谈笑风生、共事农桑,又能戴上“峨冠博带”,提笔写意山河、肆意挥洒。
不为地位、政见所羁绊,他始终持天地之胸怀广结天下好友。他率真豪迈,坦诚乐观,无论身处何地都不缺把酒言欢的朋友。即使是排挤诬陷他的官员,也从不心生怨怼。他的一位政敌故意将他流放到据传与他有过节的陈慥与程之才的管辖地,然而他却与两位“素有嫌隙”的人成为了莫逆之交。他曾经的好友章惇,入仕掌权后因政见不同曾将他一路贬谪,当章惇也被排挤流放时,他却怀着最大的善意在给章惇的回信中写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随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损减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苏东坡都能与之结交。晨钟暮鼓中,他能与和尚清谈佛理;一叶扁舟上,他能与道士吟诗作赋;金瓦朱檐下,他能与士人畅谈国事;草屋陋室里,他亦能与百姓共话桑麻。
即使处江湖之远,谋国之策无法得以施展,苏东坡却从未放下忧国忧民的责任。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东坡并没有因不“居庙堂之高”而不问苍生,仍然尽己所能帮助百姓。他被放逐儋州时,常常写信给太守,让他赈济灾民,兴修医馆。自己也常常自采草药,为百姓看病,甚至还自出银两修造了一座桥梁。苏轼终其一生,拯世济民,或疏浚西湖、或赈灾救涝、或割除新弊,或因法便民。他认为,并非只有在朝为官才能造福百姓,隐居乡野只要心怀苍生,仍能为人民谋利,不过是范围与形式不同,但是“小利”与“大利”对百姓来说,不都是同等重要的吗?
纵观苏东坡一生,他之所以在逆境中仍能快乐潇洒、广交善结、为民谋利,还是因为他总是善于发现事物积极而有价值的一面。其实苦与乐,不过在人的一念之间,只要怀有一颗乐观而真诚的心,苦亦可以转化为乐,所谓的烦恼亦不过是庸人自扰。以心去体悟生活,发现与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便能做到“酌贪泉以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我心中的苏轼
许久以前就有听闻苏轼,但通过最近阅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我才真正了解了文忠公的生平——如一阵清风拂过的人生。
苏东坡年少时与弟弟双双考入进士,文采被欧阳修赏识,并被收为弟子。生活总是对人有所不公,它会看你走得太顺而给你许多挫折,所以苏轼的后半生格外凄惨,但也许是上天注定,这样的天才,注定毕生坎坷多桀。
当时在阅读时,探讨过苏东坡是否适合做官?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绝对的适合,又或是不适合,一个人只要有才能,有实力就能够胜任一切职务。苏东坡之所以一直受排挤并贬官,不是他不适合做官,是政治立场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是反对的,他是一位爱民之人,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官僚剥削百姓,但在当时黑暗的时候环境中与权贵作斗争,注定是失败的,朝廷中都是些趋炎附势之人。真正那些刚正不阿的人少之又少,一旦成为权贵之人的拦路虎,一定会遭受排挤。这本就是场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战争。我真正佩服苏轼的是,他不断遭受贬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一切;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依旧秉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身处社会的大染缸中,见过真正的黑暗,仍然能够初心依旧;面对反对、排挤、压迫从不怀疑、迷失自己,而是坚信自己的内心。在我心中苏轼就似竹,是君子。像竹那样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虚怀若谷;竹虽为节状,但却永不止步,不断生长。
苏轼也许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一刻星辰划过空中,来到人间,过一段凡人的生活,体验人间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满烟火气的凡世间,终不适合他这样乐天派的仙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自己对苏轼有了新的理解。
全书对苏东坡的一生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苏轼的性格。苏轼的一生极为曲折,尤其是中年以后,几乎没能在同一个地方待满一年,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但他无论是做官、隐居、还是流浪,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他都会乐在其中,并把这种超人的开朗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
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的作品很多,出名的也几乎一样多,但没有一篇是虚情假意的。那“牛衣古柳卖黄瓜”并不是强颜欢笑,那十年的生死离别和路边的点点离人泪,也绝非造作。苏轼也喜作画,但不像常规画家一样画花鸟鱼虫。他爱画枯木、怪石,画满满的沧桑感。一株枯木斜在那儿,一块怪石卧在那儿,在苏轼的笔下就有了打动人心的美。苏轼的画也因此出了名,许多土豪出天价来竞争墨宝,但苏轼不为金钱所打动而卖他的画。
苏轼的仕途。苏轼这一生当的官也不少,但以地方官为主,在那当时他几乎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儿哪儿的人就夹道欢迎,离开哪儿哪儿的人就痛哭流涕。苏东坡最大的功绩是整治西湖。西湖的美与好,其实都是他发掘出来的。以前的西湖就像是一个人工臭水沟,水质极差,杂草丛生,沿岸的居民甚至不得不喝钱塘江微咸的水。苏轼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现在的西湖。但是工程还未竣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权,两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苏轼被流放到了荒芜人烟的海南。虽然他也向禹娘“试问岭南应不好”,但最后也“此心安放是吾乡”了。
苏轼的人格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文案: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无论是反对派当权派,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苏东坡最好的文章都是在被贬谪时写就的,却丝毫没有怨气,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的诗词书画,还有名动天下的苏堤,甚至人人喜欢的东坡肉。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不想讨论这里面的哲学意味,因为我相信,苏轼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学,否则他就不会得罪理学家程颐。苏东坡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地线,并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
整个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故事。他从不收敛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他从不掩饰他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与魔鬼争辩,偶尔还占取上风;他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他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败,却含着笑死去。……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东坡的喜爱和崇敬,但对王安石的贬低或许过分了点,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书中对王安石变法贬到一无是处,这个还是需要论证的。
总之,这本出自语言大师之手的传记的确不同于其他传记作品,除倾注了作者太多情感,文字平实刘畅,真切自然,读来欲罢不能!
感觉稍微遗憾的是若能把东坡的经典作品柔和到他的不同经历中就更好了,当然其中也引用了很多,但多是不为人所熟知的。这只能怪自己见识少了。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苏东坡传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