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2019-03-10 中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有人说学习老庄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那些积极入仕一路顺风的人往往更推崇儒家。连鲍鹏山都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见老庄的思想确实是可以消人忧愁,减人烦恼的。也许因为此,老庄的思想便被赋予了淡淡的消极。不顺,心烦乏时,老庄便是良药;顺意之时,又哪管道家是什么呢!
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啊。假使用佛家的机锋来解释,消极就是积极,积极便是消极。老庄也一样,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顺乎自然似乎是一种不追求,无追求,一种消极之心隐于其中;追求逍遥、释放本性、心随性至、坚守本心似乎又是千百年来文人志向的追求,又是积极的。只不过积极入仕的文人追求功名,这便是儒家;消极避世、追求本心的文人回归自然,这便是道家。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儒道两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有追求,只不过追求的对象不同罢了。
可无论归隐之人如何说其此行为旨在追求本心,他们归隐的根源往往都是因为不得志吧。若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拥“颜如玉”、住“黄金屋”,又有几人仍会追求本心而放弃这些呢?所以老庄便常常在文人失意落魄无路可走之时,闯入他们的世界,以追求本心来掩饰官场不得志的落魄,这么说来,老庄真的又是消极的了。
说来说去,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可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不都源于内心么?内心是怎么看的,事物便怎样存在。只要内心是积极的,采百家之长,必也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了。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还是听不懂……
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是现代寓言还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欢看这些故事,不过,我觉的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翻到最后几页是,我看到了《庄子》这本书原文,我几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几个我能猜出来。《庄子》这本书是谁写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论语一样是被学生记载起来的还是庄子自己写的?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弟子规里面说:非圣书屏勿视。我想,我这应该就是再看所谓的“胜书”吧。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世上总有路可走。这是我读完《庄子》心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无所谓直路弯路,因为世上本没有弯路。当你歪歪扭扭曲曲折折地走过人生漫漫的幽野,人们会本能的把你那些错误或者不合时宜的选择归结为走了许多弯路。当你平心静气仔细思量会猛然发现,所有的磕磕绊绊,所有的委屈困难痛苦磨难只是人生的小小的插曲,贯穿生命长链的纯净,将一生的琐碎总结成厚厚密密的长册。难道说要把那些无所谓有或无的磨难看作是走的弯路吗?这一切,都是生活的透视,我们要追求大的境界,放开大的视野,找到心中的自由的漫游。
在经历惨烈的生离死别或人生至痛的经验收放,会有绝望而厌事的态度。总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总认为困难湮没世界,我们依靠渺小的力量不能绝处逢生。其实,世上总有路可走。心高志远怎么抵不过痛苦失却?一切都会是美丽的回忆。幸福如此,痛苦也罢,都是如此微不足道,对于时间的经久不息来说,我们短促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与寻找。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寻找什么?
穿梭海岸的船只只有两种。一种为名,其二为利。
名利一直成为人们生活奋斗的目标。利益所驱使的不过为行尸走肉,当然许多高尚之仕会挣脱利益的束缚。但清廉垂直逃不过名誉的诱惑,许多直白高洁的人士还是终其一生为了名誉奔波,宁愿在死后得个什么封号,也不愿意平淡的活下去。但是,名利只存在于天地间一个小小的缝隙里,它是多么的耀眼,但是却是无足轻重的。怎么学会淡泊恬静的心态呢?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呢?
人生分为主真。主美。主善三个环节。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灵魂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主善的。
怎么能透视内心,怎么能看破生死呢?
庄子认为世上本没有生命。一系列的气息形体的形成孕育出来生命。它是自然中一种形式,来的时候悄无声息,死亡只是回归自然,在天地间昂然游荡,这是一件好事。生命的降临与生命的回归只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却都应该是天地间的喜事。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到我的心,此乃人生的大觉悟。
之前我总追求语言上的技巧与华丽,而忽略了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因为过分依赖语言的华丽导致不能我手写我心,这实在是迂腐。
到了今天,我摔伤了腿。我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循环自然中的小插曲。
但是真正做到淡薄名利是多么的不容易。真正的做到逍遥游能有几人呢?
但是有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回报。
前方总留有道路,没有绝处逢生的说法,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绝路。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作文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案: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着名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是xx,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出了非凡的业绩。你能说掏粪工人不成材吗?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却都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几年前,报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受当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走向堕落。他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盗取银行巨款,后来发展到设计病毒软件攻击网络,最后被绳之以法。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大学生是一个计算机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却是有损于人民的事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也就不能视为成材。
以上不难看出,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方面分析,认真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在人类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像庄子那样“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悲观态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