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2019-03-10 中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送客的人、被送的人都已经走了,琵琶女回到自己船上,携着琵琶,还携着刚才诗人白居易写下来、送给她的一首《琵琶行》。
舱中红烛幽暗,舱外月光已斜。就着那一点点摇曳的红光,她展开了诗卷。“得阳江头夜送客……”她一句句读了下去,“忽闻水上琵琶声”,是说我的琵琶了。她不去想自己当时弹的什么曲子,且看下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羞涩地笑了。当时,她真以为他是什么轻薄子弟。幸亏客人用语斯文声调有礼,不然自己真不会露面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哎呀,诗人把自己的琵琶声写得太好了。从前也有不少人赠诗,但没有一个人能把曲子形容得这么动听的。自乐天,嗯,好像是个大诗人吧,以前仿佛也听过这个名字。
她接着看下去。看到写自己身世那一段时,只轻轻叹了口气。适才,月光笼着寒水,正是夜半凄清的时候,她曾为之哭泣过,可现在,她已淡漠了。毕竟,往事已成云烟,偶尔回忆起来掉两滴泪,过了也就没什么了。何况,夫妻别离在她而言也不是特别的痛苦。商人伴在她身边时,或许还要难过几分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她握卷的手一颇。这句话似乎扣中了她的心扉。她木然坐着,眼泪落在那将嫩尽的红烛芯子上。烛焰颤动得更厉害了,烛泪凝结,斑斑累累。她叹了口气,放下了诗卷,起身来到舱口,凝望着暗蓝的空中一点孤星。月儿已残,昏黄地挂在柳梢头,眼见将落了。只有那点熹徽的星光,仿佛海水里将融的薄冰一般,漂浮着,闪烁着。浪拍打着脚下的船,一起一伏的涛声中,船夫俱已睡了。江面上只余几只打鱼的小船,也是漆黑的一片。她怅然望着刚才诗人的大船曾停泊的地方,那儿现在只有来自各方各地的水,汇聚着,摇荡着。这些江水,她想,从山里来,从河里来,从溪里来,从思乡妇人的眼泪里来,它们彼此也一定是都不认识的吧。可如今,在一起摇摆,一起拍着岸,一起送船行到远方去,又有谁去分辨它是雨水、它是花下的泉水、它是咸咸的泪水呢?说不定,其中的一滴曾在我少年时的纱窗前落下,另一滴洗过我脸上的脂粉,还有的便是我刚才落的泪,可我都认不出辨不清了。
她怅怅然地想了一会儿,想不清楚,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一回头,舱中一片黑暗,红烛已燃尽了。可也不十分黑,因为展光已现,水面上波光清明,远远的有晨鸡在鸣了。只是鸡鸣后又归于疏朗,寥廓的天幕上孤星依旧闪着光。
歌女不太懂诗,也没学过历史。她不会去想,这些水已经流了千万年了,它们相聚、相依又相离也是极平常的事;千万年后,假如这一片江面还存在的话,不相识的人在这里相聚相逢也是极平常的事。她只是怀了那片无名的怅惘在心里,回舱里轻轻取了那只琵琶出来,坐在舱口,望着那浩浩荡荡的水面,随手一划。琵琶声洒落一江,月便消失在天的角落里了。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音乐是很难用文字来描写的。它的音调、旋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白居易凭借他高超的手法和对乐曲的独特见解,完美地诠释了由听觉到视觉的跨越,使文章有极强的感染力。文章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简单的琵琶声比作世间万物,并赋予其形象特征,使读者内心跌宕起伏,回味无穷。比如,在文中作者将粗弦沉重舒长的声音比作急促的大雨,将女儿般轻柔的小弦比作绵滑的细雨,这些使人充分地感受到琵琶旋律的跌宕起伏。而后来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嘈嘈切切、此起彼伏的音符有如珍珠落到光洁的玉盘中,发出像蜻蜓点水般清脆的“噼”“嗒”声,使文章更有代入感。接着,琵琶声“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寂静过渡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剂突出刀枪鸣”的亢奋激昂,其引导的巨大反差,不禁使我感到震惊。在曲尾时,作者也不忘为曲子撒些“调味剂”,比如作者将句尾四根弦一同发出的声响比作玉帛撕裂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诗人在变幻多端的音乐赋予其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有了更贴切的感受,将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诗歌的另一独特点在于将诗与实际相结合,将感情寄托在乐曲内。比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通过压抑的声调,体会到作者不得志,郁郁寡欢的情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则通过弦声的激荡来表现出琵琶女内心的激荡,也是因为琵琶女回忆起了曾经在教坊的辉煌成就,想起了“曲罢”之后被人们称赞的自豪,想起了被酒渍污染了的“血色罗裙”和跟着节奏打碎了的“钿头银篦”。曾经的年少欢乐事也常常被作者梦到,内心激昂之情无法掩饰,那就化作“急雨”流露出来吧!在最后,作者巧用丝绸撕裂的声音来发泄出自己多年掩盖在内心无可压抑的孤独奋激之情。作者对音乐的描写出神入化,将抽象的音乐赋予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使我们可以通过其高超手法感受到琵琶女手中流淌出的美妙乐音。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中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我不禁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第五讲的标题“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这一讲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乐舞的发展。
中国乐舞,起源于西域。那里的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融入了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当美妙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人们感到很放松,动听的音乐让人们舒服、轻松。后来,乐舞文化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原地区。
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来了《摩柯兜勒》——“万岁歌”。西汉家喻户晓的音乐家李延年非常喜欢《摩柯兜勒》,把它改编成了二十八首新曲子,在西汉广为流传。慢慢地,西域乐器——琵琶传到了东汉,因其音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被大家喜爱并推广开来。唐朝,所有人都爱琵琶,就连诗人王翰也专门为琵琶名曲《凉州曲》写了《凉州词》呢!
正是由那么多的祖先致力于传承发展音乐,才将这么多的美好流传下来,让我们现在还在感叹。通过感受音乐,与古人进行情感上穿越时空的交流,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回首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化,无不凝聚着先人们的心血,小小的我,唯有尽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文化,筑梦中国!

《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600字文案: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而我认为读史诗使人感慨,感慨那段历史,感慨那个作诗的人,感慨那首诗。
一直喜欢李白,喜欢他那独有的洒脱与难以琢磨的飘逸,也一直把他看作仙人,认为他只有那不落凡世的傲气与才情。不曾想仕途的挫折也会影响了他,仙人也会烦恼!
那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因小人谗言被唐玄宗免去翰林官职,愤然离开京城长安时写的,那时他的心中定有不平:光明磊落才是君子所为,背后中伤算什么?他的心定有悲愤:我的才华为什么无人发现?朝中为什么多是小人把权?我用才华铺就的路为什么尽是坎坷?他的心中也定有烦恼:我的价值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注定只能孤芳自赏吗?于是他愤然落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悲愤过、不平过、烦恼过,他仍是开朗:今天我享受着金樽美酒、玉盘珍羞;明天我将长风破浪,扬帆起航!
读过了诗,我心中亦是慨叹:李白是仙人亦是人,他可以独自对酒当歌感受人世几何但亦要感受举杯消愁愁更愁。每个人也是这样,生命中有难以忘怀的快乐,也难免刻骨断肠的悲伤。人生漫漫,有失有得。
夜深,人静,笔停。
长叹
太白诗人,你虽以长睡千年,但你的精神仍然千古传颂,以上只是我对千年之前您生活的领会,您看,给个高分,可否?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琵琶行》读后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琵琶行》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