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2019-03-10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策略
一、良好的复习教学的前提就是做好历史复习的备课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中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全面
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和心理特征等生情;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当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老师浅化了教材的要求或者是一锅夹生饭。在课堂上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丢三落四。如一老师在教《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这一目时,只简略地讲了一下时间、国家、北京条约。对教材中生动激人的小字既不讲也不读,结果是老师讲得淡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显然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在这里能结合小字内容挖掘一下教材,学生对“血洗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加深对中华民族国耻的认识,以激励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斗志,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在复习教学中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把知识灌输转化为素质培养
受到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虽然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没有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当然,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否认历史知识识记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如果只知道灌输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学生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教出来的学生就会高分低能,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动机,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把死记硬背转化为理解接受
每一门学科都有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不能让学生所有的知识都要去死记硬背,这样就会耽误时间,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历史学科有很多要求学生熟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这些历史知识,教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上课时,只是划出一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且要求学生要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错,笔者对此十分担忧。
三、在复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鉴古而知今,察往而思来”。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对现实有着借鉴作用;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带有历史的影子,是未来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而言,当前的知识均是历史的,是前人对过去经历、经验、教训的概括与总结,从而揭示出其中的历史规律,给后人以智慧启迪。然而,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因为历史事实与学生所处年代相隔甚远,这就给学生带来了理解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历史史实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历史教学以时代感,沟通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树立社会责任感。
如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小悦悦”事件等,就折射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将环境恶化、诚信缺失、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与食品卫生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和书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思,谈谈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增强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社会公平,抵制不良?L气等责任意识。
四、做好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测试和评价
(一)做好对学生在平时历史学习中表现的评价
在每周两节的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上课是否带了课本来,是否听了课,听课的质量如何?是否作笔记,是否完成课堂作业,是否举手发言,发言质量如何,是否参与讨论,是否参与课堂活动,这些都是老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的。这项工作要得到完全落实有较大难度,因为历史老师任课的班级多、学生多,要弄清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实属不易。
(二)抓好平时作业
要布置作业,并认真检查、评分。
(三)抓好单元测验
如课时允许,每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可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和老师教学的情况,以便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测验后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
(四)抓好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通过期中或期末考试,可以对学生在半个学期或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巩固学生半学期或一学期以来的所学知识。对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老师必须认真出题、认真改卷,并做好质量分析,指出学生的优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做好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测试与评价,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做好这一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思路,使这一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五、结束语
总之,不管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历史复习环节中,我们都应该坚持核心素养的基本导向,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历史责任感、爱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使新时期的学生更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新生活,从新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历史。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3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光荣革命)
3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3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3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3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
40、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派掌握政权。
41、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热月政变
4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43、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4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7、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
48、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
5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54、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世界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5、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6、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7、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58、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9、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6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5、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6、农奴制改革——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7、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68、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6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70、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1、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3、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4、兴中会的性质——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5、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7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80、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1、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82、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6、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8、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8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0、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2、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93、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9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9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转眼间,期末即将来临,我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期末复习计划。
1:现在是复习阶段,要配合老师复习每一篇课文。
2:认真做好每一道练习题。
3:利用休息时间,多温习功课,做练习。
语文:
1:回家多报听写。
2:多温习每篇课文。
3:复习的时候专心听讲。
4:多看看抄的笔记,帮助复习。
数学:
1:上课配合老师完成练习题。
2:不懂的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3: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自己多找找练习题多做做。
英语:
1:在复习期间,多听磁带,以便于帮助听力。
2:大大声声地读英语单词或句子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 ,最好让父母听见。
3:每天要爸爸妈妈坚持为自己报听写。
4: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让爸爸妈妈把磁带放着,这样,你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复习。
5:每天晚上,听磁带,听一下,按停止,自己找一张纸写上,练习笔试。
以上就是我的期末复习计划,祝我期末能考个好成绩!!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 关于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逻辑追问文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2.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激趣法,让学生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旅鼠之谜》用记叙、主要是对话的方式讲述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之强堪称动物世界之最,每当繁殖高峰,就会出现奇怪的自杀行为,或招引天敌,或死亡大迁移。教学本文,让学生明白: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大雁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教学本文,让学生品读抒情的语言,体会浓郁的抒情色彩;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着重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理解文章想象奇特的艺术美;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2.五篇科学文艺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蕴涵丰富,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要注意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而且要注意探究内容,感受作品,从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要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
3.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多样的。本单元有散文、有报告文学、有科幻小说。《敬畏自然》《旅鼠之谜》《大雁归来》三篇散文也各不相同,有侧重议论的,有侧重说明的,有侧重抒情的。教学时,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尽可能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的习惯。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敬畏自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提示: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宜分解成几个问题:其一,“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其二,“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无所作为?其三,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提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3.句意理解
⑴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提示: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⑵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⑶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提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提示: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5.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提示:本题旨在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与作者平等对话。学生不仅要发表看法,而且应尽量说出根据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提示:⑴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⑵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再全班交流。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提示: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
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讨论: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然后交流各自看法。
提示:“事后诸葛亮”语带贬意,但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必须总结,吸取。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假想,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入领会课文。
4.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抒情等表达方式。
《旅鼠之谜》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提示: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可以提供下列材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5.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示: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
《大雁归来》
1.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⑴作者为什么喜欢归来的大雁,以欣赏的目光注视大雁飞临沼泽时的种种动作,为大雁栖息农场而骄傲?
⑵作者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而且他把它们的鸣声称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
⑶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提示: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自有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提示:
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⑶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4.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大雁”的诗句。
提示: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喂——出来》
(一)课文内容理解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提示:是虚构-幻想。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什么意义?
提示:环保话题。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提示: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提示: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提示:人类生存的地球。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提示: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提示: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怎样展开想像?可以通过画“情节链”,来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2.探究想像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耳闻目睹,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再问一个“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由此悟出人们的幻想,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这篇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4.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
提示: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哪里来?掉下那块石头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结语:《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最新资料》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