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2019-03-09 中考作文 类别:说明文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中国戏曲的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虽然我国只有五十六个民族,却有戏曲剧种三百六十余种:像越剧,黄梅戏,评剧,昆剧,豫剧等等。传统剧目却数以万计,由此构成了庞大的戏剧家族。
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所以称戏曲。在戏曲中,戏曲包括剧目,唱,念,坐等各种行为艺术。“生”是除大花脸和丑角以外,所有男性角色的统称,里外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蛋”;“净”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写的男性人物,分“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丑”虽然扮演喜剧角色,却又分“文丑和武丑”。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它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戏曲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象,它不仅能调节我们的思想情趣,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情,还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却把戏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现代歌星的流行歌曲,却渐渐地把戏曲“遗忘”。但我认为,戏曲的价值并非低于流行歌曲,因为戏曲是一种艺术之美,很有艺术性,也非常有代表性。
我希望人们能够重新燃起对戏曲的热爱之情,慢慢地去了解它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我家有两个戏迷:一个是姥姥,一个是奶奶。就这样两个老戏迷就熏陶出了一个小戏迷。
我从小在奶奶花木兰,穆桂英,包拯,的故事里徜徉;在常香玉,唐城,马金凤字正腔圆的豫剧中陶醉。姥姥不但爱听戏,而且爱唱戏。经常是一开腔就是“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姥姥唱的激情满怀,唱完再感慨的说:“如今的女子更是了不得,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小时候虽然我对这话懵懵懂懂,但姥姥的唱词,我竟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每每奶奶听戏或是姥姥唱戏,我就哼啊,唱啊,慢慢地我竟然会唱了!
说来真事与戏曲有缘,我所上的小学正是艺术小学。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重视文化课,更希望我们能多才多艺!我们学校有好多课程,像舞蹈啊,器乐啊,创客啊,当然还有我喜爱的戏曲!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我们学校走在全市前列,被评为郑州市“戏曲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学校多次邀请戏曲名家来我校表演指导,我们艺小的孩子也深深的爱上了戏曲文化!
耳濡目染,现在我是既能随口哼几个戏曲名段,又能随手画几个戏曲角色,谈论起生旦净末丑也是头头是道,戏曲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和戏曲结了缘,从此爱不改变!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与戏曲结缘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与戏曲结缘,看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
婉转的腔调,生动的色彩,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婉转腔调舞剧种。
高亢的语调,道尽独特地域风情。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尾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戏剧——一字一词从嘴中蹦跳而出,道尽人间世态炎凉。历史的厚重沉淀渐渐化作一高一低的动听语调,从人的心底涌出,回味历史的深沉韵味。
独特繁多的不同剧种,舞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百花齐放创流派。
各种流派绽放戏剧最美丽的浪漫花朵。毕生追求艺术顶峰的梅兰芳,用一世的才华创建梅派。程砚秋用深邃曲折的唱腔塑造一个个外柔内刚的程派经典。荀惠,用柔媚婉约的风格将一个个天真活泼的荀派少女送入万家灯火。舞动的身姿,婀娜的舞态,传神的演绎,一个个妇女形象渐渐从历史深处过渡。
百花齐放的各种流派,创出中华文化的众彩纷呈。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五彩缤纷绘脸谱。
红黄蓝黑,色彩相交,在碰撞间激起万千火花。血战长沙的关公,赤红的双颊忠勇当先;一声喝断长坂桥的张飞,深黑的面庞猛智依旧;奸险狡诈的曹操,月下煮酒的白色面孔令人生畏。微耸的双眉纵出一生的轮回,交错的画纹印出一代代英雄与小人交错的历史痕迹。变幻的色彩犹如印记了人的灵魂,在历史深刻的步履中渗透丝丝正义的批判曙光。
对比鲜明的五彩脸谱,绘出中华文化的正直向前。与戏曲结缘,绘五彩脸谱震中华。
铿锵的曲调中是人们流传的智慧源泉,一词一句的肺腑之言渐渐传承了多彩的文化。放下繁重的世俗尘埃,为何不停下脚步,细听曲折直缓的多变曲调绽放的五彩花朵,慢品在灵魂深处磨出回响的悠悠韵味?
婉转的曲调,生动的色彩,细听,乾坤曲,动中华——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戏剧结缘作文 与戏曲结缘文案: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戏剧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喜欢。
一、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中国戏曲史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捻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挚鏀二字,取自其撑奁娌淮薮黄鏀之特色。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氍毹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撊鞌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枣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撍南胧、挚禾"、摵痛簲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枣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初撔挛幕硕瘮所带来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撍拇竺62;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13、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其题词摪倩ㄆ敕牛瞥鲁鲂聪,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15、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16、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梦霸王》等。
三、戏曲经典剧目
(一)古代戏曲剧目
(宋元南戏剧目)
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2、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
指元代四出有名的南戏作品,分别为《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以荆钗为凭订下终身。王考中状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贬。垂涎玉莲已久的孙当权以假休书骗玉莲十朋已负心,玉莲愤而投江,幸遇救。后十朋与玉莲相见夫妻团圆。
《白兔记》: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不容于兄嫂,刘去投军。三娘在家中饱受虐待,并在磨房产下一子,托人送交刘知远。十年后,其子外出打猎遇母,全家团圆。
《拜月亭记》: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之约,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杀狗记》:写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孙荣替兄抵罪。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弟和好。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3、南戏的压卷之作枣《琵琶记》
《琵琶记》,明初高明(则诚)所做,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但变一出婚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写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幸而牛小姐识大体,一夫二妻团圆。
(元杂剧剧目)
4、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写窦娥年轻守寡,与婆婆蔡氏相依为命。波皮张驴儿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占窦娥,却误将其父毒死。官府听信张之诬告将窦娥处斩。临刑时,六月飞雪以示其冤。
5、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但二人在红娘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
6、白朴与《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7、马致远与《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出历史爱情戏,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自尽。元帝思念昭君,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8、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一出离奇的爱情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相恋。王进京赶考,张的魂魄追随他一同前去,并在京城同他生活了三年。后王携妻回家探望,张之魂魄与身体才合而为一。
9、杨显之与《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是一出爱情悲剧,表现的是元代社会封建夫权对妇女的压迫。崔通考中为官后不认前妻张翠鸾,反以逃奴之罪将其发配。张行至临江驿,遇失散多年且身居高官的父亲,得其父之助惩治了崔通,但最终还是与他言归于好。
10、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一出历史悲剧,歌颂的是正义对邪恶势力前仆后继的斗争。赵盾一家为奸人屠岸贾所害,只遗一孤儿。有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用程子换得孤儿活命,并交由程婴抚养。十八年后,孤儿长大,杀屠为全家报了仇。
(明清传奇剧目)
11、王济的《连环记》
《连环记》取材于《三国演义》,写王允为除董卓,将侍女貂婵先配董卓后许吕布,而使其父子反目,最终使吕布杀死董卓。京剧、晋剧中有《小宴》,即源于此剧。
12、《宝剑记》与《林冲夜奔》
《宝剑记》为明代剧作家李开先所作传奇戏,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事。林冲因被高俅陷害而上梁山,后他带兵攻打京城,处死高氏父子,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夜奔》为其中一折,表现林冲雪夜上梁山事。
13、《水浒记》与《活捉》
《水浒记》,取材于《水浒传》,写宋江故事。梁山头领晁盖寄给宋江的信为其妾阎惜姣得去,阎以此要挟宋江写休书要改嫁张文远,宋怒而将其杀死。宋江因此获罪,但被梁山好汉救上山去。阎惜姣也将张文远索了命去。现在常演的昆曲《活捉》、京剧《杀惜》均源于此剧。
14、《义侠记》与《武松打虎》
《义侠记》,沈王景作。取材于《水浒传》中武松故事,从打虎起到梁山结义受招安止。所不同的是其中又加入了武松与妻子贾氏的离合情节。现在常演的有《打虎》、《游街》、《戏叔》、《挑帘》、《裁衣》等。
15、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汤显祖所做传奇“临川四梦”之一。写少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梦醒后忧郁而亡。三年后,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见,因情而复生,并与柳结为夫妇。最后柳考中状元,团圆结束。现在昆曲常演其中的《游园》、《寻梦》、《拾画》、《叫画》等出。
16、《玉簪记》与《秋江》
《玉簪记》,高濂作。写书生潘必正寄住于妙贞观中,与观中道姑陈妙常互生爱慕。观主觉察,逼潘去京城应试,陈追至江上送别。后潘考中,娶陈团圆。现常演其中的《琴挑》、《偷诗》、《秋江》等。
17、李玉的“一、人、永、占”
李玉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四剧闻名于世,最著名的是《一捧雪》。写汤勤垂涎莫怀古之侍妾雪艳,怂恿严世蕃谋夺莫家宝杯“一捧雪”,致使莫全家抄斩,莫怀古因莫成替死而幸免于难。雪艳伺机将汤勤刺死,而后自尽。后莫在戚继光帮助下沉冤得雪。现多演《审头刺汤》。
18、洪升的《长生殿》
《长升殿》取材于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禄山谋反,郭子仪平叛等情节,最后以二人月宫团圆为结束。现在昆曲多演《小宴》、《哭像》、《闻铃》等出。
19、昆曲《十五贯》
昆曲《十五贯》据清代剧作家朱素臣的同名传奇改编,1956年演出时被周总理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写娄阿鼠偷走油葫芦15贯钱并将其杀死,县令过于执凭熊友兰所有的十五贯钱判定其为杀人凶手。知府况钟监斩时发现其中有冤情,重新审理此案,拿获了真凶。
20、昆曲《钟馗嫁妹》
昆曲《钟馗嫁妹》源自清传奇《天下乐》。写终南秀士钟馗应试因貌丑而落第,愤而自尽,被玉帝封为捉鬼大神。他感友人杜平葬其尸骨,将己妹许配于他,并亲带鬼卒送妹与其完婚。
21、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枣《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名妓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
22、传奇《雷峰塔》与京剧《白蛇传》
清传奇《雷峰塔》,方成培作,写许仙与白蛇的爱情故事。其中包括了 “端阳”、“盗草”、“水斗”、“断桥”等大家所熟知的情节,但以许仙白蛇二人成仙团圆结束。京剧《白蛇传》在此剧基础上改编,保留了基本情节。传统本以许仙之子许仕林考中状元后祭塔,全家团圆为结束。田汉改编本则将结局设计为青蛇火焚雷峰塔,救出白蛇。
(二)京剧剧目
23、《铡美案》与包公戏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写陈世美考中状元招为驸马,不认前妻秦香莲反欲将其害死。包拯对其百般劝告不听,最后将其铡死,以正国法。该剧同其他包公戏一样,表现了人们心目中的清官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质,表现了人们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24、《杨门女将》与杨家将戏
“杨家将”一直为世人所尊仰,为其忠心为国、舍生取义。所以,戏曲中表现“杨家将”故事的戏也最为人们所欢迎,如《四郎探母》、《李陵碑》、《穆桂英挂帅》等。《杨门女将》改编自扬剧传统戏《百岁挂帅》,写西夏王文犯宋,佘太君不顾年迈,率穆桂英等杨家女将出征,大败敌军。
25、《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与三国戏
京剧中“三国”戏有很多,从《捉放曹》到《铁龙山》,一直可以将整部《三国演义》用京剧的形式叙述下来。《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又称“群·借·华”,是三国戏中的经典。描写孙刘联合破曹,火烧赤壁事。“群”,即蒋干盗书;“借”,即诸葛亮借东风,“华”,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戏剧结缘》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剧结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戏剧结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