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2019-03-08 中考作文 类别:话题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她的恨,她的痛,她的伤,她的悲,谁懂?
我时常想,李清照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痛失至爱的她又是怎样的孤寂无依?
一首《声声慢》将我卷入了她的愁苦之中。似乎与她一起置身于悲痛的世界中,切身感受着她那浓浓的悲伤,我一字一句地读着,也任由那一个个伤感的字眼摇曳着我的心。黄花丛中的她,真真的是人比黄花瘦呢!
李清照,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一场战乱却颠覆了她本有的一切。由北往南的漂泊,她失了家,亡了夫。望北雁南飞,她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不禁愁从中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独守着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却更是泪打心扉,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家亡国破,又岂是一个恨字能够倾尽?她的痛,又该如何消除?山长水阔,何处是她回得去的故乡?
她恨,半壁江山残垣;她痛,国破家亡人非;她伤,深情天上人间各半;她悲,美满婚姻难长久。
都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不曾想这也是“此事古难全”的无奈。一个怎样的女子,将一颗痴心交付赵明诚,为他,固执地坚守等待,痴心不改,却终究是物是人非。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望黄花朵朵飘零,透阁内忧伤阵阵。夕阳西下,一座孤院,斜倚栏杆,独自一人。望着地上层层黄花堆积,不禁回想起当日与夫君一同摘花的快乐时光,如今却只剩得“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霎时,泪水盈眶,悲伤不已。终究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想着她一生经历的种种,对于她无法消除的愁与痛,似乎有些理解了。我没有生在那战乱年代,却也感受到她国破家亡的满腹悲痛;我不曾像她那般失去许多,却也理解她无依的悲凉。沉淀了一生的愁,累积了一世的痛,传递给我的是她一生一世的浓浓愁苦悲痛,这些深深震撼着我的心。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其实,她并不文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因为这首词,我与她有了第一次接触。
当初乍一看,词风凄楚画面中是匀不散的愁情。又是宋人一惯的命运多喘,天道不公的文弱范。算了,不看也罢。这是一次并不友好的见面。但,命运总会让有缘人再度重逢。
第二次照面是在语文课上,她的一首《如梦令》尽显小女儿的娇态。原来,她还是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作者的信息是要了解的。哦,作者是李清照,我记下了;是个宋代的女文人,哦,记下了;写词很厉害,是个才女咧!好的,我也记下了。一节课过去,我对她的了解无非一些官方简历,两首词,自己的几句评价,她依旧是我不喜欢的文弱女子。
之后又多多少少接触了一些她的词作,也无外乎什么“买得一枝春欲放”、“共赏金尊沉绿蚁”、“人比黄花瘦”之类的少时欢乐老来忧愁的词句。心中对她的好感度又下降了几分,越来越觉得她配不上那么高的评价。
忽一天,我看到她的一篇词作。她以傲骨极高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志向是蓬莱三山、九天之上。这到底是怎样的女子?她一个生于封建束缚的弱女子竟然志向九天?我不信。
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敲开了百度的大门。随着李清照简介映入我眼中的是一张她的雕塑的图片。她的眼中满含的是坚毅、她的周身散发着的是一丝不苟的气息、她的手中是紧紧握住的一册书卷.......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她!原来,我并不了解她。
她经历过父亲流放、公公惨死、丈夫贬官等生命前期的苦难。待到丈夫复职时她以为自己的幸福来到了,可命运是会捉弄人的。国破家亡后她又拖着重病之身随君南上只为献出珍宝洗清丈夫的冤屈。五十岁时她又遇人不淑,再婚三月,毅然合离又几经辗转重回故土。她,文弱吗?
不。其实,她并不文弱。一切只因她生在那个朝代且身为女子。一个女子背负了家国的责任,四处迁居,只为还丈夫清白,驱敌城外;一个女子在旧社会的背景下与人合离身陷牢狱;一个女子写下多少名句,在宋词的风烟中留下一道坚毅的背影。你信她文弱吗?
不,我不信。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如果生命注定要我承受,就请所有的痛苦都一起降临吧!即使身躯被碾成粉末,可我不屈的灵魂却依旧高傲的飞舞!
——题记
你,以平民之身,思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躯,求人格平等。你用隽永的诗词,书写了你不屈的灵魂。
兴尽睌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你,年轻时是大家闺秀,精通琴、棋、书、画,称得上才女一枚,那时你的生活幸福、美满,有相亲相爱的家人,知心知意的朋友,总会和友人们一同出门玩耍。对诗,赏花,赛琴……你一点也不逊色,总是让人们惊艳。那是怎样一种幸福!
但不幸的是,你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
凄凄惨惨戚戚
你,为人妻时,与丈夫分别两地,对丈夫的思念使你日益消瘦。丈夫赵明诚与你是两情相悦,却只有缘无分,那一年,你的夫君在战火中离开了,只留下你一人孤独地与孤燕作伴。丈夫的离去又让你原本美好的爱情生活受到了打击,那是怎样一种煎熬!
可你却没有被命运折磨而死,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女人,即使是那样的日子,你依然坚持作诗,汲取诗的精华,关心着国家之事,用手中的笔写下了那一份份爱国热情。接着生命中的亲人也渐渐离开人世,只留下你一人在这充满硝烟、腐败不堪的王朝中踽踽独行,那是怎样一种辛酸!你却没有放弃,坚强地生在这腐败的王朝中、你虽然爱国爱民,但却仍然无法改变南宋的命运,你用手中的毛笔,写下了那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阔豪情,你希望能有更多如项羽一样的勇士来保卫祖国!你不向着这可怕的命运低头。
尽管命运给了你一杯苦茶,但你一都没有懦弱,只是从容饮下。一路行走,一路抽丝剥茧,到最后,连一件遮身蔽体的衣裳都没有,就匆匆离去了,你去了,去的很寂寞,亦很满足。你——李清照,一个生处战乱,却拥有不屈灵魂的女人,你那满腔爱国热情和那傲然绽放的灵魂深深感染了我。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 李清照悲惨文案: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无人能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美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烟尘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仅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之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官宦人家的千金,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同时,她饱览群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的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在驾御诗词格律方面已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光环。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从中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决不是一般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女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锤炼得炉火纯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丈夫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之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当金人南下一举砸烂了大宋的平静之后,李清照先后经历了丧夫,失家,改嫁,受虐,离婚,入狱等等磨难,最后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苦海。一个生于乱世的柔弱女子像一叶孤舟一样在风浪中无助的飘摇。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处孤清院落,身边无一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其表示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料这孩子脱口而出“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倒抽一口凉气。童言无忌,原来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还一心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落得一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怪异!她唯有如样林嫂一般茫然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花黄叶,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花黄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鲁迅笔下的样林嫂已麻木不仁,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可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的愁绪又抽思剥茧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以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们千百年的读下去。今天的人们偶尔再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伫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一个愁字绵绵无绝期的美神。


结语:《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悲与痛(作文)》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