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2019-03-08 中考作文 类别:记叙文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我眼中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系旧有政治秩序的礼乐制度也难以为继。在“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中,鲁国比较保守,不但“犹秉周礼”而且保存的周礼最多,以至有“周礼尽在鲁”之说。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态度逐渐冷淡。孔子便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孔子提出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指“爱人”,但孔子的“仁”是有等级差别的爱;“礼”指周礼,周礼是周朝人以宗法分封为基础的礼制。为维护“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就是用周礼的等级名分把破坏了的名实关系匡正过来,建立“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社会秩序。他还提倡遵循中庸之道,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出现了文化下移的现象,还提出“因材施教”;对鬼神提出“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得以流传至今,并且影响深远。“有教无类”打破一切界限,让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将贵族垄断的知识才艺传授给庶民百姓。而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
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习态度,他也提出“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来劝勉莘莘学子。“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现代的“仁”,发展为没有等级差别的爱。虽然,孔子的思想受到推崇,但并不是所有思想都是积极的。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就是孔子提出的“正名”思想,也正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地方,是他思想中的局限性,是我们不值得提倡的地方,不该继承的一种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所以,对待孔子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应该辩证地对待。对待孔子的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
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
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会快乐吧。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的幼年并不安定,三岁丧父,随母颜征在移居他地。孔子小时便已与众不同“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少时家境平寒,十五岁时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做过管理牛羊的“乘田”。曾学理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三十岁已博学多才。成为一名有名的学者,并在乡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他三十岁时,便已开创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便是一个“仁”字,仁即爱人,仁者爱人。他把仁作为他的行为准则。使仁与礼相互作用,主张君王对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从而实现“大同”的天下。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与许多其他的古代名人不尽相同。同样是早年丧父,同样是家境贫寒,同样是发奋读书。但他与许多其他人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他成名之后,便在鲁国做起了宰相。然而有一次,他见鲁君沉迷于酒色,三天不理朝政。便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从此周游列国。
对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认为他像别人认为的那样神乎其神。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我是十分推崇的。他也有许多的名句,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都是有许多道理的,也阐述了许多为人学习的方法。但我不喜欢他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变通。
他总把仁作为他行为的准则,嫉恶如仇。在鲁国,见鲁君三天不理朝政,便拂袖而去。其实他本可以再忍受,得到鲁君的信任后,便可以独揽朝政,再推翻鲁君。到时候他不就可以在鲁国推行仁的思想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那违背了君子“可杀生而成仁,无求生而害仁”。是的,我并不反对,但一个真正的君子可以为了百姓而牺牲自己的仁。
鲁迅曾说过,历史不容细读,细读后,发现翻来覆去就两个字“吃人”。是的,这不是任何英雄电影,不会有主角不死的光环,不会有神秘人在危急关头出手相救,不会突然得到武林绝学。这是历史!
孔子他不知道。他的眼中只有那唯一的仁,他弃其一生去寻找并发扬那个仁。他知道君子要讲究仁义,但他不知道仁的目的有时需要不仁义的手段。他——不知道。
其实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一百个人眼中便有一百个孔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孔子。在我眼中,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却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300字文案: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他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即“爱人”,能有这样的思想,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自己学说的坚定,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当前一些权贵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在他周游列国的14年里,我想那或许是他一生中较为坎坷的一段时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难,就像他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评析】:
孔子在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曾一度遭到批判和侮辱。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在稍稍有了一点自信之余,又开始逐渐地尊重和理解起孔子来。中国人还必将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和指向。圣人的伟大,即在于,不管是赞美还是泼脏水,都无法掩盖他的伟大,或者用孔子的乐观来说,不如此,不能反衬出孔子的伟大来。本文语言流畅,对孔子的评价中肯,望再接再厉!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孔子》作文,希望在写《我眼中的孔子》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我眼中的孔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