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2019-03-15 初三作文 类别:书信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诗,品悠悠清茶之芳香,忆苍苍历史之悠久,观磅礴山河之壮丽。遨游于博大。宽广的诗海中,悟诗之奇美。高尚的意境,乐也!
秋天,读陶渊明。
一直以为诗人必须具备一身的书卷气息,必须彬彬有礼,知书达礼,必须出身于书香门第。直到读陶渊明的诗后,才明白一个完美的杰作从一颗悠然的心,一个不羁的灵魂,一位隐居者的身份的人也可以完成得恰如其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么美的诗!多么有才的诗人!多么让人感触的意境啊!我似乎陶渊明在现实的边缘苦苦挣扎,极力让自己的心不被尘世的无奈所打扰,但他的心却永远在自己的诗中幸福着,毕竟写诗是他唯一的解脱啊!一首看似简短的诗,也许是诗人一句告别,一声呼唤,一颗饱经沧桑的真心啊!
最爱读的还是苏轼的诗,那位自号东坡居士的诗。
开始读的题西林壁,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受益万千。浣溪沙(一),浣溪沙(二)让我沉醉于乡村之美景,久久不能自拔,难过时,它们便是我的心灵良药,让我通通忘记不快,走进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中。让我大为赞赏的还是苏轼笔墨下千古流传的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是难古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为而感动,为苏轼对弟弟浓浓的兄弟情而深深感动
我爱读古诗,也爱读现代诗。喜欢徐志摩细腻的诗句,喜欢余光中忧忧的乡愁,喜欢毛泽东大义凛然的豪言壮语,但最爱的还是冰心女士亲切而柔美的短诗。
爱繁心。春水,爱得如痴如醉。品味[向往]着首诗,感受冰心对“爱”与“美”的追求,尤其那句“在“真理”和“自然”里,挽着“艺术”的婴儿,活泼自由地走光明的道路让人思绪万千,心情错综复杂,又让人感觉在聆听天籁般的语言,令人深省,仿佛世间万物早已不存在,只有冰心美妙的诗在脑里生根,发芽,开花……
沉醉于诗中,让心与诗同在吧!千丝万里的祝福,纷纷扬扬的思念,缠缠绵绵的情谊,尽收眼底的美景在诗中一一为你呈现。
读诗,细细地,慢慢地咀嚼,相信你会很快乐!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作文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王一名
先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置身于一片桃林之中,桃花已完全盛开,娇嫩欲滴,就如同一个个羞赧的少女。在如此美好的境界之中,若你脱口而出的是:“真漂亮!”“真美丽!”这种毫无意义和营养的词汇,而不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种优美浪漫的诗句,——便会直接将这美好的意境破碎。
回到题目,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读诗和背诗,开始是因为好玩,有趣,亦或是家长想增长你的学识,特意从家门口的小店,为你买上厚厚一摞唐诗宋词。小时只是背,记着那么几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顺口,记着又不费劲儿,慢慢就记下了近百首。
可长大以后,回味从前背过的诗,才真正明白其含义,并有所感悟。
夏天,戴着草帽,灼热的太阳光铺遍大地。找一篇阴凉的树荫,坐在树下的木椅上,听蝉鸣,迎燥热空气中丝丝凉风吹过,尽情呼吸着夏天独有的清新空气,看远方荷花荷叶于池中轻摆,不由吟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与家人外出旅游,登楼远眺,看万家灯火通明。正处夜晚时分,四周是一片寂寥。再抬头,只见满天繁星,其抖落的银尘缓缓飘落在脸上,与它们似乎只在咫尺之间。这时才恍然明白,何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内心悸动。她眉眼盈盈,眼里似乎有着满天星辰,明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这份情荡漾在心中,却又羞于直截了当的表达,想通过种种事情使她注意,明白了何谓“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
小时不解的诗词,会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成为你的文化底蕴。
诗,是千年前古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塑造、凝结成的结晶。我们现代人再读这些诗歌,就如同与千年前的他们,进行一次跨时空的交谈。我们在理解他们当年作诗时的情感,无论是仰慕邻家女子,却总觉得“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还是失意惆怅时“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见雪花飘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亦或是思念家乡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首诗,都有独属于它的情,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与之相似的场景,不由自主地吟出那么一两句。
你若说生活无处吟诗,我所说的全是空话。是,我也曾与你有过相同想法,但后来我才发现,那是因为我的生活仍不够精彩。你若能多赏多悟这大千世界,总有一天,你会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付出无数努力,不懈且执着地苦苦追求后,最终实现时,尝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滋味;会在挫折、困难、苦闷在一瞬之间如洪流般涌上时,劝勉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在初春的公园中,看芳草萋萋,繁花点点,吟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寻找完美伴侣的一路上,经历了多次恋情,但最终以失败及破碎告终,摇头放弃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其最大的特点,即化冗长为简洁,将长篇大论的情感浓缩成那么一句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男子向一女子表白,“我喜欢你很久了。以前我就一直默默关注你,每次见到你就觉得心如小鹿乱撞,心跳加速,一直不敢与你表达自己的心意。我想一直与你在一起,一直……”用诗词,一句话足矣,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诗,陶冶情操,滋养性情,而其本质则是:让生活充满诗意之浪漫。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
王传康
或许很多人会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诗?它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呢?
的确,吟咏古诗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亦不能使我们一跃至世界之巅,可是它带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却是巨大的。
每个人的灵魂都如一块尚未经过雕琢的璞玉,而诗词却能洗涤我们的俗气,润泽我们的灵魂。
品绝代唐诗,我们可以体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香浓,如一壶陈酒,芳醇诱人;读风华宋词,我们可以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美,如一盏琉璃,流光四溢;看如画元曲,我们可以领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志趣,如一幅山水,笔下皆风韵。
一切相逢过的诗话,或绵柔,或妖冶,或轻狂,他们都如繁花,飘飘洒洒地开满了整个时代。它们的花香浸染了我们,丰盈了我们的生活。
生于尘世,尝酸甜苦辣。喜时,以诗词为酒“一杯浊酒喜相逢”;悲时,以诗词激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时,以诗词为趣“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愁时,以诗词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诚如张潮之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耳为所得之深浅耳”。不错,在不同时间的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不同的。诗亦如此,不同的人读,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可诗的魅力也在于此,无论什么样的感悟,都别有一番诗意。
小时候,看星河斑斓的画卷,我们会“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少年时,初识人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青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年时,阅历人生,有愁为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老年时,看淡人生,唯有胸中,依是壮怀激烈“老夫聊发少年狂”……
时光如河,岁月如歌。历史的沧海桑田早已化为云烟,只有诗词还铭记着曾经的璀璨。我们以诗词为媒介,重返那个诗情四溢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因为我们期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景;因为我们执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因为我们会拥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情怀……
有时候,我们要让生活,缱绻在诗意里。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仇桥伟
牙牙学语时,我们就可以把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相思》、王安石的《元日》、孟浩然的《春晓》背的滚瓜烂熟。纵使我们看不懂、读不透,却也是摇头晃脑,倒背如流。
可是我们未曾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只是为了应付家长,还是为了在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面前有一份骄傲的资本?你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或是认为这没有答案,刻意不去思考。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美。记诵之间,宛如歌唱。一语击中的热烈,在心底久久存荡。
放一首轻音乐,摊开诗词的小笺,细细品味躲在纸中的灵魂,藏在笔下的浓情。跟随诗人,转动时间的轴轮,去寻找幼年丢失的那份诗的情怀,你会惊觉那么熟悉!其实,诗人的情,早就在当年的苦背中刻入灵魂,不复磨灭。
再回头看,我们已经跟随李白踏遍千山万水;眼见李煜的跌宕起伏;看尽了李清照哀情愁绪中的国破家亡之情;目睹了苏轼连遭贬谪,却仍豁达、豪迈的乐观;体味着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着辛词的慷慨纵横;沉浸于元好问的清新真淳……诗词带领我们看透一节又一节故事,一处又一处风景,一个又一个人生。它把我们引向诗词的魅力,让大放异彩的文字在我们心中怒放。
诗词其实早已悄悄地潜入我们内心。它会站在未来的某个角落等你。或是人,是物,是景。它令你惊讶,怦然心动,让你故自认为是不期而遇,才道出如此贴切的诗句。则然,它其实早就预谋已久,只等那一刻,在你的心底绽放。
当你逢上悲秋,你就会蓦然懂得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当你回忆起那个“相去日已远”的人时,就能理解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你遇上一位动人的女子时,就能感慨道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当你遇上那个对的人时,就会许下《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把诗词融入到生活里,才是我们的初心。把旧时的那份情,带入新的时代里,用一句诗概括,足矣。
去寻找春天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去追逐夏日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去游览秋光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去欣赏冬景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白日闲暇里,当你正在消遣光阴时,定会想起“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的悠闲自在;放学归来,当你和朋友一起在追逐时,脑中就会闪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嬉戏;傍晚时,当你慨叹长河之上,夕阳的壮烈,就会懂得“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艳丽;“月黑风高夜”,当你站在楼顶仰望夜空的繁星时,就会灵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欢悦。
嗅到一枝红杏,便能想起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听闻院里响起一阵阵宛若风铃般的笑声,脑中只剩下苏轼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俯下身来,看见脚边的苔花,就能哼出一曲儿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啊,诗词多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它在不可预知的某个时刻,与我们不期而遇,也许是因为一株花、一棵草、一处风景、一个人。去独占一个空间,独守一份情怀,捧着诗词,与心灵相接触,与灵魂相对接。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高佳琪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我们为什么要读诗?”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我想,读诗应该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中遇到喜与忧是平常的事,不过,当你遇见。“忧”时,不要只是一味地抱怨,而是学得像罗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这般的洒脱不羁。做到这般境界,你大抵也可以成为“诗中人”了。
当你被他人用金钱利益诱惑时,你可以这样回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可比单调的拒绝有气势多了。若你是个男孩子,那必定是有凌云壮志的,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样的情怀着实令人赞许。若你不被世人理解又如何?不妨用唐寅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霸气地“怼”回去,而不是与他们大声一争论,那样难免失了风度。
作为一名“颜控”,心中总是向往着这样的少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就是我心目中少年得意的样子,眉宇间是藏不住的志在必得的骄傲,举杯间半带着捉摸不透的忧愁,更是平添了一丝神秘感。怕是只有杜甫知道这位翩翩美少年究竟是怎样的男子。
读过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的作品总会很容易产生“共情”——他的哲学,生活,对儒家精神的吸收和扬弃,都有着鲜明的人物色彩,我觉得,他甚至像一个在你我身边生活的普通人。这就是“共情”的魅力。
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两个知己,不知你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情谊,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你去了黄泉,世间便再没有懂我之人,空留我一人在世间慢慢白首。
当你夜晚仰望星空时,不会只是赞叹“真美啊”,而是像唐珙一般“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诗真正的震撼,只有你身临其境时才能体会。真想知道唐珙究竟看见了怎样的美景。
读过曹植,他的心目中有这样一样女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有这样的诗才可描绘出洛神之美,真是“此人只因天上有”。只可惜没有亲眼见过这位让曹植魂牵梦绕的洛神。
愿你在年老时,也能有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般的狂傲。即使自称老夫又如何?我依旧是那个狂傲的少年。心中不服老,身体也会跟着年轻起来的。
我现在多读一些诗,将来给心上人写信也不只是粗浅的文字了,而是“取自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般深情的告白,也不知道那位“幸运”的少年是多么的感动呀!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其实读诗能体悟到诗人某一刻的心境,通过这种体悟,你也更加洞悉自己的内心。有时,身在都市就能体会诗人的趣味,和诗人一起会心一笑。笑得多了,你也是个更有趣的人了。读诗就是怀着理解和敬仰走进古人,而这一走近,你对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卑微无助,就有了更深的领悟。
读一个诗人的诗,就像读一部传记,又像是看一部电影。诗人的一生,一幕一幕,一帧一帧在诗中放映,我们因为他的诗而了解他的人生。因此,我们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是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诗人的智慧和趣味,也获得人生中无穷的安慰。
人生中,总有一段诗意在等着你。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诗是人理想化的产物。所谓诗人,必然是又“痴”又“傻”的。
诗只能欣赏,不能模仿。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读它能够让人高雅,使人充满智慧。
诗的特色在于意象的闳丰,语言的简约,思想的深刻。
一个真正的诗人活在现实之中一定是孤独的。它摆脱孤独的`方式要么就是逃避,要么就是变得世俗。往往孤芳自赏会导致诗人的死亡,变得世俗往往会导致诗的死亡。
诗不属于大众,只属于少数人。人人都能够写诗,但是却不能成为诗人。写诗的人一在于为增雅添趣而写诗,一在为灵魂良心而写诗。真正的诗人身上肩负着改良诗歌的使命,他会自觉不自觉的创造出诗的新天地。
诗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不仅仅需要和谐的韵律,诗格与人格相互依存,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没有震撼人心的好诗。
好诗的产生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与灵感的来源方式密不可分。
男人写诗相对豪放,女人写诗相对婉约。男人写女人的诗能把女人神圣化,女人写男人的诗能把男人英雄化。中国古代的美人形象大半都由男人的诗所创造。女人的美不仅来源于男人的眼睛和嘴,更是来源于男人的诗情。
情景交融是诗歌的常用手法,写史咏物也很常用。诗人充当了记录历史与歌颂美好的象征。
天下之诗,大抵两种,一种是浪漫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
当前,诗之所以逐渐没落,外在于市场经济以金钱为最高准则,内在于诗人只写美好之事物,而缺乏生活之经历,真正的诗是为人民而写的。写自己容易,写大众难矣;把雅事写得雅量容易,把俗事写得雅量难矣;造绚烂容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难矣。
诗切忌不可在浪漫与现实之间,诗情与画意不同。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至于太白极简约清新之浪漫,子美极沉郁顿挫之现实,非天然、造化之功不能为也。天然雕饰之美轮美奂与铸塑之工惟妙惟肖乃诗词两大境界。
诗与希望一样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从诗人身上,能看出中国文人的底气,所谓“宁为立言之人,佯狂于笔墨之间;不做苟且之士,醉心于功名之蠹”是也。
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读诗作文 读诗的好处文案:

诗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诗,诗中有语文,语文中有诗。诗需要读、写、听、说,语文也是这样,语文可以读,也可以写,也可以听和说。李白有句诗写得好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何等的气势磅礴。我仿佛看到一个潇洒的诗仙,他在对着飞泻的瀑布吟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伟大的诗人用生动的文字,写出这么感天动地的诗句流传至今,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为中华富强而读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写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是多么令人厌恶,令人发指。
语文可以把人赞美的完美无缺,也可以把人写得极为可恶,这就是语文的力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这首诗写朋友离别之后,是多么地渴望重新相逢。
可见语文是多么有趣味。语文处处都在,不仅诗中有语文,生活中也有语文,而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语文多么实用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诗写的是回忆往日的快乐情景,唱完酒后的副作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是写母亲对我们的恩,及我们报恩的心理。
诗人孟郊用这么简洁的诗句写出自己,对母亲无限的爱,及强烈报恩的心情。诗人用语文写出这么动人的诗句可见诗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总之,语文和诗就是一个整体,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语文无处不在,诗无处不在。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读诗》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诗》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读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