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2019-03-14 初三作文 类别:记叙文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奶奶是咱们小区知名的京剧票友。从我记事起,一把京胡,一面单皮鼓,再加叁五好友,他们的戏台子便搭起来了。每每这时,我都会搬张小凳子,坐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听着。渐渐地,我成了奶奶最忠实的听众,童年的耳畔时常回响的便是那“龙格里格龙”的锣鼓家伙的声音。奶奶教我的第一首曲子,不是儿歌,是《梨花颂》。那时还听不懂歌词,但那九曲百转的调子却深深吸引了我,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好听,便跟着哼哼起来。就这样,奶奶领着我走进了奇妙的戏曲世界。
我了解到,戏曲不仅有音调婉转的“曲”,还有引人入胜的“戏”。在《白毛女》中我看到了一个向往自由、平等,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女子;在《红灯记》里,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机智、勇敢和坚强;在《铡美案》中,我看见一个秉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在戏曲的世界里,我宛若一个初生的孩童,充满了好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增加,陪奶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奶奶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她以前的声音,如青绿的翠竹,雨后的新露;而现在呢?高音上不去了,气息也不够了,一个完整的段子唱完中间要休息好几次。看着一旁的我这个“小粉丝”,奶奶总是笑着摇摇手说:“不行了,奶奶老了,唱不动了!”看我一直坐着,奶奶又说:“你这孩子,也是特别,人家小孩都追‘小鲜肉’去了,你跟在我这个老太婆后面瞎混啥呦!现在还有哪个孩子喜欢听戏啊?”
我笑了笑,捏起嗓子,学着《红灯记》中的小铁梅的曲调说:“奶奶,您听我唱!”说着,我打开了手机音乐,《梨花颂》音乐响起,“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刻,奶奶的眼中发出了光芒,身体不由自主地站直了,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只见她深吸一口气,字正腔圆地唱道:“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虽然声音已不再清亮,我却宛如身处梨花林中陶醉于满园的春色,那梨花深处,有一折花妇人,身着罗罩素袍,笑靥如花……一曲终了,奶奶笑了,眼里泛着泪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说‘人老,心不老;词旧,戏不旧’,想不到奶奶是被你这个小家伙给点化了!哈哈哈!你啥时候学的这一手?”
说也奇怪,这些戏曲段子不知什么时候印在了我的心里,就跟奶奶一样,我从未觉得她会老去,会离开……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从宋代流传至今。我国约有三百六十种戏曲,如我们熟悉的京剧、沪剧、黄梅戏等。我与戏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记得我4岁时,爸爸带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宫的演出。舞台上灯光闪烁,舞台下热闹非凡。一阵鼓声后,出来了几个穿着光鲜的人,一开口那声音便直冲云霄,如雷,如雨。
他们似是在演一个故事,说的话颇有韵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个身着红衣、头戴珠冠的人出场,原先台上的人瞬间住了声。她并不急于开口,而是从容地左顾右盼……
爸爸告诉我,那是太太。
之后的几幕我已有些忘记了,但我现在仍记得,当年我那78岁的太太,身着红衣的亮相。
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音乐课,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一段戏。丝竹、二胡、锣、竹板,同时响起。“生旦净丑角色全,唱念做打不简单,五色的油彩脸上画,锣鼓一响要开演。”其中每一字几乎都要转一个音,类似京剧的唱法,十分悦耳。
我学得很认真,至今仍记得如何唱,且更能体会到,那“不简单”
如今,我听的流行歌中也渗透了戏曲,“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薄命叹倾城盛名”“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怜,梦回莺啭春如线”……《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语和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灵魂等着北京城门开,好与佳人相会。已过一千年,城门久未开,那老妇人仍在痴痴地等着那出征的归人……京腔京韵中演绎了一个凄美悱恻的爱情故事。“良人何时归”每每听到此处,总令人唏嘘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个老电影——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影片中的程蝶衣从小学戏,长大成角,最终为戏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却是屡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别姬”就暗示了剧情的转折。这部作品一共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之后哭了出来。“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戏梦”之中,从一而终。
与戏曲有这么几段缘分,实属有幸。我愈发感到戏曲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珍宝,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戏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相信,“戏曲”这一国粹定能流传下去,流芳百世!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鹤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
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费事,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我爱戏曲作文 我爱戏曲手抄报内容文案:

戏曲是一个爱唠叨的慈祥老人,总在不厌其烦地将前面演过却又生怕观众不明白的情节再复述一遍。戏曲是一个爱打扮的天真女孩,喜欢以单纯的目光打量世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回想小时候,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总能听到奶奶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潮剧的选段。当时的我虽然年纪小,却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爱上了戏曲。如今,像我这样会喜欢潮剧的年青人又有多少位呢?
潮剧在奶奶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每当有戏班到来,奶奶总会带着我们去观赏,在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地爱上了潮剧。
在那戏场上,人山人海,小贩们总会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去卖些东西。言归正传,同其它戏曲一样,潮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通过唱、念、打、做的方式来诠释人物。潮剧不像电视剧一样有实物表演,只是纯粹地通过虚拟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潮剧由潮汕语加上一些曲调编制而成,精彩而独特。在我的记忆里,当我第一次看戏,什么都觉得稀奇。“哇,戏场真大!”走进戏场,里面除了人还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们赶紧找个椅子坐下。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
台上几个穿着古装的戏子一会儿斗剑,一会儿翻了个跟斗,大家都拍手叫好。奶奶告诉我那是唱戏,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那时的我纳闷的是:古人穿这么多又厚重的衣服不嫌热吗?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当时天真的我只知道戏曲那么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袖子,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的我是那么的天真啊!长大了,我对潮剧又有了新的看法。戏子们的古装并不厚重,反而真漂亮。女戏子头上华贵精致的饰品、男戏子神气的大衣袍……还有戏子们脸上说变即变的表情,只看一个公主,表面上哭哭啼啼,看到自己的死对头被气得瞪眼,转过身一笑。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而变。
戏曲是书,是画,是诗,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更是朵奇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感到十分骄傲,我会永远喜欢它。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我爱戏曲》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我爱戏曲》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戏曲》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爱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