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2019-03-11 初三作文 类别:议论文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春秋时鲁国政府规定:鲁国人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赎回,回国后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并未报账,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了他。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鲁国这条规定,是从百姓的角度考虑的,既能赎回本国人,百姓也没有损失。那些重利的人自然也不会纠结。赎回本国人,称“义”,到政府去报账,称“利”。如此可得“义”而不失“利”,不少人愿意去做。可因不失“利”,才愿得“义”的行为,让人深思。
在如今这个现实社会,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利义”的天平向“利”倾斜。尽管我们从小就听过孔老夫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如今也有“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鞭策着我们做“重义”的人,提醒着我们“义”比“利”更重要,但现实却是“无利不起早,百事利当先。”
“利”并不仅仅局限于钱这个概念,在当今社会,若要良好地传承“义”的传统,必须先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物质基础,才能让精神文化更上一层楼。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强,产生了更多关于“义”的问题。比如近几年发生的“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一次又一次地警醒着我们。“利”仍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可因“利”而失“义”,这让国家未来如何发展?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出了多少个重情义的豪杰。可在现在,你若不讲“义”,便会蒙受指责,若不要“利”,也会被人说傻。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无法避免地去追逐“利”。但是让“利”与“义”共存,让我们国家既繁荣,又重情义,才是我们真正要做到的。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自古,中国便是一个坚守道义的国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在春秋战国时期,义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春秋战国多侠士,他们可以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可以知恩图报,不惧一死;可以为素不相识的人只因“激于义”而挥剑上前,哪怕付出的是自己的性命。侠士不一定是武功盖世,但他们的心中一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忠诚于自己的义。
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的同时,我们是否会感到,社会上缺失了一些东西,它们名为忠诚、善良、坚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义。
当你因被好友出卖而心痛不已时,你也许如背中暗箭,愤怒质问,但你的好友也有自己的好友。许诺时的信誓旦旦,转身后的欢喜奔走,只余一人伤心流泪。不因为何,只因当今的社会缺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忠诚。自利的现实让人与人之间披上了保护色,好似一层看不见的房,将人心阻隔。缺少应有的忠诚,社会将越来越冷淡,即使在温室效应的现在,也会全球变冷。
当你因意外而摔倒在地时,你是渴望有人伸出双手,还是盘算着“扶起金额”?柏油路刺骨的温度传递到身上,心难道不会期待温暖;等待善良吗?善良的外延很广,似乎普天之下任何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都可以用善良来完成,但真正心存善良的人又有多少?没有人敢说自己全身心的善良,但每个人的遗传因子都隐藏着它,和罪恶一样,不去触发,不会萌生。善良,其实很简单。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无数坎儿时,你是咬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叹口气就放弃。也许认为无能为力,也许认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还是会输,但,那有啥?人不会输,输的只有自己,放弃才算是输,只要没有放弃,只要还活着,就永远没有“最终”。坚持走下去,哪怕暂时被打败,但那又如何?胜利总会来临。但现在,还有多少人明白坚持,有多少人因无力坚持而走上歧路,背叛了义?谁也无从知道。
是的,可能钱币装满了人们的口袋,却填不上人空虚的心;可能贫穷会使人衣衫褴褛,却不能让人心灵痛苦。泰戈尔说过:“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义,就是信仰,它永远在人的内心深处,等待着人的坚持。
义,其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道德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道德能获得别人的理解,道德能宽恕别人的不足,道德还能带动他人去关心别人,所以道德是平凡的。利益这个词似乎与道德谈不上什么关系,但是它俩之间关系似乎又很密切。
现在政府提倡以德治国的基本要义。但是现在道德可能异化为一种道德暴力,很多人将道德误以为成不求回报。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报道,一个家庭的孩子走失了,家人发布一则寻人启事,声明如果有人看见提供有效线索或找到了孩子,就有酬金。有人提供了有效线索孩子也找到了,但是结局并不完美。这个家庭没有按照之前说的支付酬金,这下引起了媒体和群众不小的评论。有人说既然说到了支付就应该支付,这是诚信问题。也有人说不支付也没关系,毕竟没有什么较大的问题。
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谁对谁错问题,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都说不能见利忘义,要正确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有人做了好人好事就应该奖励,让更多的人向他学习。就像孔子赞赏他的徒弟冒着生命危险救的人,无论奖赏的大与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有时候的人会因为某种原因形成“做好事不留名字的想法”这种想法有好也有坏。就像孔子反对自己的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
所以我们只有将道德与利益结合起来,让个体、家庭、社会的道德与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明白道德与利益,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现在我们不能盗用道德的概念,要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问题。

利与义作文 利与义的作文素材文案: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5。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西谚
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7。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
9。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1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13。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孙中山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15。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
18。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管子·侈靡》
19。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西谚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语:《利与义》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利与义》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利与义》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