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2019-03-10 初三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体例)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表,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陈胜年轻时的身份是“佣耕”,“从苟富贵,无相忘”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文中关涉全篇,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陈胜抓住了当时两个最敏感的问题,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两处):“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作者着重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3、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的最终目的是“以激怒其众”,这样关键既可以杀死两尉,又得到民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号召大家起义,最能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四、讨论
(1)陈胜起义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答: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会。但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
(2)为了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答:①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②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亦可不赞同“欺骗人民”这一观点,理由是: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
C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四、比较阅读,回答:(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段A: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段B:陈胜王凡六月。......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加点字含义:
苟富贵()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陈胜王凡六月()
2、与“之陈,扣宫门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辍耕之垄上B怅恨久之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宫门令欲缚之E固以怪之矣F涉之为王沈沈者!
3、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履践这一诺言的句子是“,,”;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了这一诺言。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篇。包括,,,表,书,鲁迅称之为“,”。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家和家。
陈涉世家练习题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屯大泽乡()
3.皆次当行()4.会天大雨()
5.度已失期()6.法皆斩()
7.等死,死国可乎()()8.扶苏以数谏故()()
9.上使外将兵()10.今或闻无罪()
11.楚人怜之()12.诚以吾众……()()
13.为天下唱()14.念鬼()
15.威众()16.陈胜王()
17.置人所罾鱼腹中()18.固以怪之矣()()
19.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0.夜篝火()21.卒中往往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③天下苦秦久矣。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三、请用原文语句填空: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四、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
五、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具有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
六、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二)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一、原文选自时期司马迁的编年体史书《》。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2.忿恚尉()
3.尉果笞广()4.陈胜佐之()
5.借第令毋斩()()()6.戍死者固十六七()
7.从民欲也()()8.为坛而盟()
9.徇蕲以东()10.比至陈()
三、翻译句子: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其当斩。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6.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四、吴广在杀两尉时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五、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篇。包括,,,表,书,鲁迅称之为“,”。作者是,(朝代)著的家、家和家。
二、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义
(2)为天下唱:通,义
(3)固以怪之矣:通,义
(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义
三、一词多义
(1)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2)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
(3)数:卒数万人:以数谏故:
(4)书:鱼腹中书:乃丹书曰:
(5)将:项燕为楚将:上使外将兵:
(6)故: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7)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四、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1、死国可乎2、置人所罾鱼腹中
3、尉果笞广4、失期,法皆斩
5、乃丹书帛曰6、陈胜王
7、狐鸣呼曰8、忿恚尉
9、夜篝火10、将军身被坚执锐
五、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⑵若为佣耕⑶会天大雨
⑷度已失期⑸念鬼(6)此教我先威众
(7)比至陈⑻刑其长吏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⑽楚人怜之(11)卒中往往语(12)并杀两尉(13)又间令吴广(14)复立楚国之社稷(15)将军身被坚执锐
六、虚词
1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固以怪之矣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E杀之以应陈F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夺而杀尉B为坛而盟C笑而应曰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八、课文理解
1、课文以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陈胜年轻时的身份是“”,从“,
”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文中关涉全篇,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

2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陈胜抓住了当时两个最敏感的问题,提出了“
”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两处):“,
,”;“,,”。作者着重表现了陈胜
的能力。
3、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和
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的最终目的是“”,这样关键既可以杀死两尉,又得到,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号召大家起义,最能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4、讨论
A陈胜起义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B为了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C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比较阅读,回答:(选自《史记8226;陈涉世家》)
段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段B: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加点字含义:
苟富贵()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陈胜王凡六月()
2、与“之陈,扣宫门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辍耕之垄上B怅恨久之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宫门令欲缚之E固以怪之矣F涉之为王沈沈者!
3.翻译下列句子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4.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
”。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履践这一诺言的句子是“,,
”;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了这一诺言。
5、AB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A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B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6、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十、课外文言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第1课沁园春雪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l、《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着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4、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编纂《百科全书》。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第12课心声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着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白胜:白日鼠
第18课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第19课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第20课香菱学诗
1、我国古典四大名着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第21课陈涉世家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2课唐睢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第23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24课出师表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第25课词五首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着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有一天,在宁静、祥和、美丽的青青草原上发出了“轰隆”一声巨响。喜羊羊和沸羊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赶紧用望远镜观察。原来是青青草原发生了巨变,眼前的一切让大家触目惊心:大地开裂了,黑灰色的地下水与溪水汇合从裂缝喷出,鸟、兽、虫、鱼在污水里挣扎着,花、草、树、木也都枯死了。原本新鲜肥美的青草全都枯黄了,清澈的河水被污染成黑色,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尸体腐烂的味道。
正在大家慌作一团的时候,慢羊羊村长来了,他忧心忡忡地告诉大家:“孩子们,青青草原的污染危机来啦,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从今天开始不准私自出门,一切听从安排。”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小羊们都很惊恐,迅速地躲到屋子里不敢出来了。而此时可恶的灰太狼却幸灾乐祸,正在用自己最近发明的环境污染剂加速青青草原的环境污染。羊村的大门整日紧闭着,小羊们被迫困在家里,靠仅存的一点儿青草面包勉强充饥。懒羊羊饿得蜷缩在床上,一步都不肯动;暖羊羊急得在屋子里不停地走来走去;美羊羊懒地梳洗打扮,终日愁眉苦脸的;沸羊羊愤怒地诅咒着这场灾难……看到大家面临的困境,喜羊羊飞快地跑进实验室,焦急地对慢羊羊村长说:“村长,快想想办法吧!大家剩的食物不多了,再这样下去,我担心我们躲不过这场污染危机了。”慢羊羊村长已经几夜没合眼了,他正在焦虑地想着办法。突然,他想起一百年前软绵绵村长曾发明了一台污染改造机,当年的污染危机就是靠这台机器才消失的。庆幸的是那台机器的设计图纸还在。于是,村长和喜羊羊赶紧投入到试验中。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污染改造机终于研制出来了。
慢羊羊村长带领大家把机器搬到空地上,按下了启动按钮。只听见又一声巨响:青青草原瞬间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喜羊羊高呼一声:“我们的家园得救啦!”小羊们个个也都高兴起来,大家围成一圈,在青青草原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在小羊们欢庆胜利的时候,灰太狼正躲在自己研制的防污染充气狼堡里,用望远镜观察着青青草原上的情况呢。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小羊们饿死后,自己和红太狼好饱餐一顿。没想到,小羊们竟然抬出来一个奇怪的大机器。还没等他弄清楚是什么东西,只听见“轰隆”一声,充气狼堡突然间爆炸了。可怜的灰太狼被巨大的气浪卷到了天上,空中传来一声凄惨的狼嚎:可恶的小羊,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的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回想刚才梦中的一切,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希望善良的人们也赶快从污染环境的噩梦中清醒过来吧!好好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让悲剧在现实生活中重演。
点评: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语文大练习册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夹卷电子书文案:


结语:《语文大练习册》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大练习册》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大练习册》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