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2019-03-10 初三作文 类别:其他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人们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美丽风景。人们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哪里。其实,我们还有庄子!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也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动的水中听出一份安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
然而现实中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奋斗,又不注重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烦恼中了。因此,我佩服庄子!
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朋友。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普通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寂寞,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正如他所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在诸子百家中,我嘴喜欢庄子。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如果忽略道家宗师的名头,将会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扔在人群中找不到的人,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有多少人崇敬过他!可以说,如果老子不是太白金星,那么,他是道教两千年传承中最有名的一位。那么,他的智慧又在哪儿呢?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水上。“庄子钓于濮水”一定听说过吧。庄子三言两语便可拒绝邀请,这不仅需要巧利的口舌,更需要清静无为的一颗心,一颗不追名逐利,不为名利打得头破血流的心。我认为,在学习中,也不应该为名利而学习,应该为自己定下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不因与别人争斗而改变目标。争斗固然可以迫使自己努力,可这努力是被逼出来的,远不如自发的好,当然,对某些不愿努力的人就另当别论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便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默默努力,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止。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丛林,“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么一个高洁高傲的动物,飞过丛林是,得到腐鼠的鸱却“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用着件事来比喻惠施的追杀。在庄子看来,名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尔。这点我非常赞同,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永远保持住“名”,保护住“利”呢?人这一生,生,赤裸裸地来,死,亦赤裸裸地去。人们都希望能把名利带到来世,修筑了无数藏满奇珍异宝的陵墓,结果呢?只是促进盗墓事业的发展。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万物。“道”在蝼蚁,稊稗甚至屎溺中。天下万物中,任何东西中都有“道”存在着。“道”亦真亦假,亦实亦虚,总而言之,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掌握了它,便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比肩。现在,可以说“道”存在于三百六十行中。每一行中都会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规矩,这个规矩就可以说是“道”。行业中的一切事,都要遵循它,虽然不可能掌握它,但是可以遵循它,不去违背它,也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遵循这个“道”。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人生。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怕是庄子的一部分思想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伤心,反而十分高兴,还“鼓盆而歌”,这或许和庄子豁达的性格有关。我认为,人死了,只是另一种特殊的开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再说了,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力,人死了,再伤心也不可能在活过来了,就算奇迹发生,死人复活了,人们也不高兴,毕竟“诈尸”是不吉利的事。不能只把死亡看成一切的终点,而应该想,终点之后又将是个起点。
庄子的智慧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只要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有所感悟的。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有人说,庄子的眼极冷心肠却极热。是的,他永远超然物外,永远淡定旁观,永远冷静理智,而他却又最是热心,一纸千言,平凡的琐事、奇异的怪谈都化作秋水般轻灵跳脱的文章,流过了几千年的漫漫长河,在后人的眼前铺陈出层层叠叠的光影,折射出他洒脱的人生理念。
他极冷,只梦想有两片轻盈的蝶翅可以穿行在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无牵无关无羁绊。他于濮水垂钓蔑视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持竿不顾,只留下一个巍峨的背影。“鼓盆而歌”代之后人难以理解的洒脱,只留下一个不羁的侧颜。他高喊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冷着一双眼,将人情冷暖看遍,只求能摆脱人世间的束缚,无喜无悲无哀无愁,另世间万物都不足以撼动他内心的理想与执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他心如止水,冷如寒冰。
而他又极热,眼睛里看见暴政,他没有像孔子一样试图去阻止,也从未像孟子一样破口大骂,相反,他像是早早看透这一切,沉默不语。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的笔才联通着他的心,在竹简之上写下他一行又一行的血泪,写下他一行又一行无奈的叹息,无声无息无休无止。他终究还是生活在尘世中,他的著作天马行空却又有枝可依,别人看不见的,他看见了,悄无声息的记下来;别人不屑于说的,他也写了下来,只是在纷乱的战火中他始终找不到梦想中的净土,也无法恢复他所向往的古礼,于是他只好冷着一双眼,将自己的热心肠彻底地埋葬在了《南华经》之中,转身去向往羽化登仙的一瞬间。逾越千年,翻开这部书,我们还能看见他看似矛盾的冷眼与那颗怦怦跳动的滚烫的心脏。
他极冷又极热,尘世间无法容纳他的高傲出尘,于是他出世,他向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逍遥,贫穷不能撼动他的根基,暴政不能毁灭他的希望。他的内心在战国的凄风苦雨下变得无比坚强,他的阶级没落了,但他的信念却伫立成一座高大的城墙。他的文风轻灵高远,像他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可以容纳得下“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迈,又能容纳得下“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高洁。
他极冷又极热,拨开重重的雾霭烟尘,我看见他一袭出尘的白衣,站在山巅久久伫立。他的学说正似这重重雾霭飘渺不定,游丝这壁高万仞带着睥睨天下的骄傲与难以被理解的寂寥。他一双冷眼看人世间千重变,不再以物喜以己悲。“想王侯大勋,搏渔樵一哂,争似我一叶江湖钓船稳。”这句熟悉的唱词更像是对庄子的真实写照。“名利于我如浮云”孔子念着它四处求官,庄子却始终拿着他的钓竿坐在濮水边,一动不动,他既没有说什么,终究也没有去做什么,他仍然坐在那里,像一座沉默的雕塑,一双冷眼睛,一副热心肠,带着周身高深莫测的仙气,坐在那里静静垂钓。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话说庄子的冷与热

对庄子的认识作文 人世间庄子原文文案:

生与死,它们的意义是那么深刻,另人琢磨不透,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重塑我灵魂的人——庄子
开始,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和死,但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却激荡着我的内心。
试问,如果你最亲近的人离你远去,你是痛苦流涕,还是放声高歌,面对妻子的离去,你万万想不到,庄子竟然敲着盆盆碗碗在一边低声吟唱,这时的庄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是喜悦吗?还是悲伤?当惠子问起,面对亲人的死亡,为何还这样沉着冷静,他的回答却另人难解。他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他将亲人的生死看得如此的平淡,那么他自己的生死应该更微不足道吧!!!
庄子死时,弟子们痛哭流涕,因为庄子对他们有恩,他们却连一口薄棺都买不起,而庄子却说:做人不能太偏心,你买棺材,蝼蚁食我,你不买棺材,我暴尸荒野,乌鸦老鹰食我,你为什么非要让蝼蚁食我,不让乌鸦老鹰食我,那样岂不是太偏心了。
连生死都看得如此平淡,那么对于庄子而言,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功名,财富,还是地位,不,庄子视此为粪土,但是他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却另人敬佩不已。
超越了生死,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此时的我,再也不把生死看得那么重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灵魂,而庄子,才是我灵魂的工程师,才是值得我一辈子追求与学习的人。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对庄子的认识》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对庄子的认识》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庄子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对庄子的认识》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