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2019-03-09 初三作文 类别:议论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当今,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趋同。中国早在万隆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世界是多样的,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包罗万象。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之为“和”。这大概就是和谐文化的起源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以和为贵,儒家思想也相应诞生了。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所用。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世界上颇有些影响力的。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和,是兼容并蓄。自西汉佛教传入,儒家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它得以代代相传,就是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今天,现代社会,虽然英雄时代已悄然离去,不崇拜主席,也更不去感悟孔子。人们除了崇拜金钱,再无精神寄托。但我们依然能理解“和”,理解和谐,借着《论语》,来保持心灵的一方净土。于丹说的好:“当今社会,不只有GNP,还有GNH。”GNP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不去深究幸福的定义,至少我觉得那并不仅仅是金钱。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理解金钱不等于幸福的人真很稀有。“拿文凭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拿文凭……”有人说那是都市真理。我觉得不是。那是单调,不是和谐,更谈不上幸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谐为美,这个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悟孔子。记得子贡问政,“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这似乎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理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由此观之,和谐并非妥协,和谐恰恰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同意于丹的看法,孔子没有颜色,但他有温度。他的话经的起几千年的推敲。我们可以从社会的发展,政治理念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话的重量,那是一种怎样的历史厚重感啊!穿越了几千年,孔子温度尤存,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组成了历史。“兼爱”、“非攻”、“尚贤”这是小生产者寻找和谐的表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追求和谐的声音。这些不能不说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在《论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便是如何做君子。“和为贵”这是君子的准则。如果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要做到和谐社会就得有大部分的君子。他们的作用不只是感悟人生,传承儒家思想。首先,他们得保证自身的品质,提高自身的修养,才会有点化所谓凡夫俗子的可能。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总是拿小人做对比来完善自身修为。但古代君子多偏执,因为被太多游戏规则束缚了。“君子不忧不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太累了……但也不能不说,他说准了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取悦于人。这违背着和谐的原则,但它是个事实。就好象半桶水听哐响,谁让人家是半桶水呢?他有空间,空间就是他炫耀的资本。而肚子里的墨水越多越沉默。
漫谈许久,总觉得古老中国的“和”文化,虽然简约,但值得细品。清茶幽香伴书卷气,没比这更优雅的了。品味书香,体会和谐文化,是当今都市人生活中最高雅的享受!
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是什么让我们念念不忘?是什么让我们无法割舍?又是什么让我们无比自豪?
这一切,全都是同一样东西——中华文化。
我们也曾迷惘,也曾像迷路的小孩一样不知所措,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未来的路。于是,我们暂时止步,回头看去,寻找古人的足迹,试图获取哪怕一丁点的心灵慰藉。唐诗宋词,虽短短几句,却寓意深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悠然,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坚定信念……这些都让我们平静,让我们的心沉淀,再沉淀,它们指引我们亲近心灵,倾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让我们保持不一样的心情,心怀梦想,继续向前。
我们也曾因一时的失意而沮丧,也曾因挫折而想要退却,也曾因害怕未知而想要放弃向上攀登。于是,我们背上背包,去探寻真正的高处。我们问长城:“为何你如此蜿蜒曲折?”它说:“因为我是万里长城,我恪守我的职责,从而使我雄伟壮观。”我们问故宫:“为何你如此硕大孤立?”它说:“因为我是故宫,我保持我的威严,从而使我气势磅礴。”我们问圆明园:“为何你如此凌乱残破?”它说:“因为我是圆明园,我记录历史的痕迹,从而使我独到特别。”于是,我们懂了:因为我是我,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我,所以我天下无双。因此,我们继续攀登,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去寻找自己的高度。
文化来自于生活,一头来自历史--昨天的生活,它为我们提供经验,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一头来自生活--明天的历史,它指引我们向前,引领我们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文化是活的,它同我们一样,沐浴灿烂的阳光,感受和煦的微风,享受新鲜的空气,自由地呼吸。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赐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力量,引领我们前进,去寻找生命的原点。我们接受文化的拥抱,加深对文化的感情。
这就是,文化与我们。
文化与我们,无法分割。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古国,几千年的文明遗产是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可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文化却屡遭偷窃,而凶手竟是同一个!
2005年,一场持续了数年之久的中韩文化之争终于一韩国的胜利而告终,所以外国人都知道了端午节起源于韩国而非中国,中国只是在过韩国的节日罢了。从这件事中,我终于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国民的文化意识的下降,导致了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惨败。此后韩国又搞出了所谓的“韩医”汉字是韩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韩国最先使用的,豆浆也起源于韩国等等。这么多残酷的事实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应该醒悟了!这些!这些!全部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怎么到了现在变成了别人的!我心有不甘,也是从这些事实中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学好历史,我要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
我们这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在不寻常的2008年,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在冰冻雪灾中的团结!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在汶川地震中的坚强!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光荣!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在“神七”升天时的自豪!我更看到了——我更看到了中国正在走向富强,走向世界强国!对于每个中华儿女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可是正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东西,也丢掉了许多东西,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个人认为,只有在接受好的外来文化的同时继承并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稳脚跟永远也不会摔倒。说实话,我认为韩国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很强的文化意识,他们懂得保护并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使得韩国文化始终在亚洲名列第一。
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强大的中国,连文明也要强大,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为此不懈的努力!为新中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和”文化作文 中国和文化中怎样的国际观文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前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横”“竖”“撇“捺”……简简单单的笔画构成了千千万万个神奇的汉字,赋予了汉字与众不同的魅力。“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就如我以前上课时把“乌鲁木齐”读成“鸟鲁木齐”,就这一字之差,我受到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当时的我简直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所以,我就深刻体会到了笔划的重要性。我们如果小时候就不重视改正错别字的重要性,不认真读书,那么以后会犯更严重的错误,所以大家一定要规范使用文字。
语言文字的规范虽然让我受到过教训,但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曾经在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玩汉字急转弯的小游戏,我们开心极了!“王大妈,白大妈,坐在石头上。”老师的一声令下,全班立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我用笔在草稿纸上画来画去,突然,有一位同学说:“不就是王吗”?老师失望的摇了摇头,我猛然想到“碧”这个字,激动说:“碧”!老师瞬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特有成就感,同时也享受到了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生动与灵活。
作为小学生和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要说好普通话。可是有时候,我还是管不住自己,尝尝把“我”称之为“偶”,“同学”说为“童鞋”,“什么”变成了“虾米”……尽管这只是一种流行语言,但也是语言上的大错误。生活中,还有些商店、饭店、服装店等,都把成语中的字做了改变。如卖蚊香的店铺的广告词是“默默无蚊(闻)”,服装店写的是“百衣(依)百顺”或者是“衣衣(依依)不舍”……语言文字就像流淌在我们毛细血管的血液一样,所以绝不可以让错误误导人们,也不要被错误蒙蔽双眼,更不要将错误发扬下去。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正确使用文字。
中华语言文字,像一个紧紧缠绕的中国结一样,把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牢牢的联系到一起。我们要学好语言文字,因为有了它,我们才会更加团结一致,因为有了它,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中国“和”文化》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和”文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和”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