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2019-03-08 初三作文 类别:记叙文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这是一起没有现场、没有证据且发生在一年前的凶杀案。警方在网上接到被害人家属的寻人求助后,在没有掌握嫌疑人任何直接作案证据的情况下,成功运用心理战的谋略,仅用了24小时就破获了这起案件。
1
2013年初春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一上海”接到了远在浙江建德的一位网民发来的救助微博,要求寻找失踪达一年之久的一个年轻女子。市局的微博团队迅速在第一时间将这一信息通报给了浦东公安分局。
与此同时,2月19日晚上6点,当夜色犹如一块硕大的幕布悬挂在天空之时,浦东公安分局张江派出所的接待大厅内,突然拥进五名操着浙江口音的男女,他们见到民警后情绪十分激动。
“别急,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民警边安抚他们的情绪,边将他们请进了接待室。原来这家人是特地从浙江建德赶到上海来寻找失踪了一年的罗晓慧的。她的父亲哽咽道: “晓慧是我的大女儿,2011年9月,她不听我和她妈妈的劝阻,执意要到上海来打工。去年4月她在网上和妹妹聊天时,要妹妹转告我们,她到苏州去工作了,11月份又说到云南旅游了。这期间,她虽然经常通过QQ和妹妹聊天,说她现在很好,要父母放心,并且还三次寄土特产回家孝敬我们,但却始终不愿意打个电话回家,连她妹妹要和她视频、音频聊天,也被她以种种理由回绝了。”
万般无奈之下,思女心切的两位老人只得先让小女儿在网上发帖子并@了上海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请求警方和网民的帮助。然后在小女儿和两位亲戚的陪伴下,他们一行前往苏州,踏上了寻女之路。罗晓慧的父母之所以首先要到苏州去寻找女儿,因为罗晓慧每次邮寄土特产的包裹上的落款地址都是写的苏州市区的一个小区。
当他们来到苏州后,按照包裹上的地址,找到了当地的派出所。可是,民警经过反复核对,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存在,而且也没有发现罗晓慧在苏州出现过的任何踪迹。失望之余,他们就决定赶到上海来寻找女儿。到达上海后,他们马上来到浦东分局张江派出所寻求帮助。这是因为罗晓慧在上海曾经有个叫曹宇的男友,就居住在张江派出所辖区的广兰路247弄某号。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2
经过民警的安抚,罗晓慧家人的情绪总算逐渐稳定下来,慢慢地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罗晓慧的母亲说,今年24岁的女儿漂亮而又单纯,中学毕业后一直安安分分地在老家的一家墙纸店做销售,从未离开过家门。可是,自从2011年的6月,她通过QQ聊天,认识了同样做墙纸生意的一个名叫曹宇的上海男子后,就似乎有点不安分了,多次向父母提出要辞职去上海“闯一闯”。
尽管上海和建德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罗晓慧一家人都没有去过上海,再说女儿独自到上海闯荡,人生地不熟的,父母怎么能放心?因此,出于对女儿的爱护,他们不同意。然而,固执的罗晓慧却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去上海。她对父母说:“你们不要管我,我是去定了,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那里的天地要比建德大多了。现在我和你们说白了吧,我和曹宇已经不是一般的网友关系了,我们是恋人,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有两套房子。我和他在一起,你们完全用不着操心。”最终,罗晓慧背着家人,于2011年9月17日只身踏上了驶往上海的动车。
刚到上海的那段时间,罗晓慧还时常给家里打打电话,或者和妹妹发发短信、在网上聊天。其间,她的妹妹还到上海与其见过几次面。可是,让家人焦急的是,自去年2月22日后,罗晓慧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打电话给她始终是关机。但令人纳闷的是,虽然家人联系不上她,但她在QQ上还偶尔会和妹妹聊上几句,对妹妹说,她现在已到苏州去工作了,一切很好,要父母放心,逢到节假日,还邮寄土特产回去孝敬父母。罗晓慧这种若隐若现的神秘状况,无疑更加重了罗晓慧家人的疑虑。为此,她父母最终决定在求助警方的同时,亲自到苏州、上海等地寻找女儿。
听完罗晓慧父母的述说后,民警分析认为,要摸清罗晓慧的下落,首先必须找到那个叫曹字的上海男子,因为罗晓慧是奔着他到上海的,而且_他们还是恋爱关系。好在罗晓慧的父母有曹宇的住址,通过查询,发现确有其人,该男子也确实住在广兰路247弄某号,是一个经营墙纸等建材生意的小老板。但和罗晓慧父母讲述不同的是,此人并非是27岁的未婚男子,而是一个早在10年前就已结婚生子的41岁的中年人。
这个曹宇是罗晓慧父母所说的和其女儿谈恋爱的上海男子吗?民警也颇为疑惑。为将事实核查清楚,社区民警特地赶到广兰路247弄某号曹宇的家里。曹宇的妻子说,他正在朋友家中搓麻将,民警便让其妻打电话给他,要他马上到派出所去一下。半个小时后,曹字来到了派出所。
3
带着满睑的狐疑,曹宇一走进派出所便问:“警察同志,你们找我啊?”
“是的,你请坐,我们找你了解点情况。”民警递上一杯茶水,问道,“罗晓慧你认识吗?”
“认识的,认识的。” 曹宇的反应很快,听到罗晓慧这个名字,立即说,“你们是不是在找她?最近我也在到处找她呀!从去年的2月份后,我也不知道这个女人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她是你的女朋友啊,你怎么会不知道她在哪里呢?”民警单刀直入地问道。
“瞎说,瞎说,我和她纯粹是生意场上的普通朋友关系。我们的确是在QQ上结识的,当时在网上聊天时,她说自己在建德的一家墙纸店做销售做得十分辛苦,工资也很少,想换个工作。我是个热心人,听说她与我是同行,再说我此时也正想寻个帮手,于是对她说,我也是做墙纸生意的,你如果愿意,可以到我这里来做,后来她就到上海来找我了。我不仅安置好她的工作,还为她在川沙租了间房子。可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女人很烦人,用上海话来说,就是特别会作,一会儿埋怨我开给她的工资太少,一会儿吵着说租住的房子环境不好,让我替她重新找房子。后来她又说手机被人偷走了,一定要我给她买个最新款式的苹果手机。”说到这里曹宇双手一摊,露出十分无奈的神情,“好心没有好报啊!被她作得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自认倒霉,预支了一笔工资后对她说,我这里庙小,你还是另谋高就吧。这样,从去年2月开始,我和她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应该说,曹字陈述的情况和罗晓慧家人反映的罗晓慧失踪前后的一些事实,基本上还是相吻合的。在没有更多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民警在对曹宇做完笔录后,让其回了家。可是,望着罗晓慧家人那期盼的眼神,尤其是其年迈的父母为寻找失踪达一年之久的女儿,四处奔波、心力交瘁的样子,民警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还是隐约觉得此事也许并非是一起简单的失踪案件。为此,他们向罗晓慧的父母继续深入询问相关的情况,以从中查找案情的线索。
罗晓慧的母亲听说曹宇矢口否认他和自己的女儿在谈恋爱时,立即愤怒地说: “这个男人在说谎,晓慧和曹宇谈恋爱,我和她爸爸是不同意的。我和她讲,你们仅仅是在网上认识的,对方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如果遇到骗子怎么办?可是,晓慧根本就听不进我们的劝阻,执意要到上海去。”说到这里,罗晓慧的母亲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 “你们看,这就是我女儿来到上海后,发给我看的曹宇的照片。当时,我打电话向她询问曹宇的情况,她不仅详细地作了介绍,还发了张曹宇的照片给我看。我看了后,立刻对她说,这人27岁怎么会长得这么老相,皮肤又黑又粗糙,你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可是,尽管家人一致反对,但罗晓慧却似乎中了邪,恳求父母同意她与曹宇谈恋爱。她说曹宇是个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和一定经济实力的小老板,自己和曹宇在一起很开心,希望父母不要干涉她的恋爱自由。面对女儿如此的态度,罗晓慧的父母也只得随她去了。
虽然由于激愤和焦急的缘故,罗晓慧父母的叙述显得有点凌乱,但民警还是从中捕捉到了“27岁、未婚、热恋”这几个关键词。而曹字是个41岁的已婚男子,那几个关键词与其完全不沾边,难道是曹宇对警方刻意隐瞒了真实情况?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第二天上午,警方决定再次传唤曹宇。也许为了表示配合警方调查的诚意和自己的无辜,曹字来得特别快,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派出所,一跨进大门便嚷道:“我真是被这个女人搞得烦死了,你们警察还想问什么事情,就一下子问个清楚吧,不要老是要我到派出所来,弄得我搓点麻将也不太平。”
“你和罗晓慧究竟是不是在谈恋爱?”面对民警的询问,曹宇依旧断然否认,满脸委屈:“警察,我和她真的就是一般朋友关系,纯粹是出于大家都是做墙纸生意的,而想帮助她渡过难关而已。”他说,罗晓慧失踪后,其父亲曾经打电话给他,说是女儿的手机一直打不通,请他到位于川沙中市街的罗晓慧的租住处看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2月22日晚上,他赶到那里一看,已是人去楼空。当时,我还在心里责怪,这种女人真少见,房子是我替她出钱租借的,居然连声招呼也不打就走了。
就在民警对曹宇进行询问的同时,另_二路民警也在进行外围调查。经查,2012年2月,罗晓慧的身份证确有购买前往苏州的动车车票记录。同年11月19日,罗晓慧又购买了到云南的火车票。这样的行程记录,和罗晓慧在QQ上与其妹妹聊天时所说的完全一致。而且,民警将曹宇在笔录上的签字和罗晓慧寄给家人的土特产包裹单上的签字进行比对后,发现两者也并非是同一人的笔迹。把这些线索予以综合,也就表明罗晓慧的失踪的确和曹宇无关。
“就这样,你回去吧。”对曹宇的第二次传唤,警方依然是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得放人。
“谢谢警察,你们如果还有需要我配合的,我一定随叫随到。”望着曹宇那如释重负的神情和笃悠悠离去的背影,民警们似乎有点胸闷。其实,他们的心里仍有无法释怀的三个疑点:一是罗晓慧称手机被偷没钱买新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始终只是通过QQ聊天和其家人保持联系,但为什么其家人想通过QQ的视频、音频,看看她的样子、听听她的声音却被无情拒绝?二是罗晓慧在苏州给其父母邮寄土特产居然还要向其妹妹询问家里的住址,难道她连自己老家在哪里也不知道了吗?三是之前和罗晓慧打得火热的曹宇,仅仅是因为罗晓慧手机被偷,并要他买个新手机就突然中断了两人的关系,这显然不合常理。
张江派出所的领导觉得,眼下他们要做的也许不仅是简单的替老百姓寻人做好事,在这起失踪案的背后,一定还有隐情。于是,他们立即决定将此案移交给分局刑侦二支队作进一步侦查。
4
派出所将一起普通的失踪案件移交到刑侦支队立案侦查,那就意味着该案已经升格至刑事案件。支队领导把案卷反复翻阅了几遍后,同样感到这是一起疑点与难点互为交织的棘手案子。因为不像其他的刑案,均有案发现场,侦查员可以通过对现场的勘查来排查线索,此案却没有案发现场,这就颇让侦查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面对难题,侦查员认为,案子还得围绕曹宇来调查,先从外围的走访、排查来寻找突破曹宇心理防线的线索。于是,侦查员首先来到当初为曹宇介绍出租房的房产中介公司。一位业务员清晰地记得,当时曹宇指着身边的一个年轻女性说,这是他的女朋友,要求在川沙地区租间房子。侦查员把曹宇和罗晓慧的照片给那业务员看后,该业务员一眼就认了出来。随后,出租房的房东也对侦查员说,曹宇和罗晓慧经常居住在这里,两人关系亲密,一看就像是热恋中的情侣。房产中介公司业务员和房东的反映,表明曹宇显然在他与罗晓慧的关系上说了谎,这说明他心中有鬼。
另据曹字的妻子说,曹宇在2012年4月至8月,经常到苏州去接生意。侦查员掐指一算,这一时间、地点正好和罗晓慧频频通过QQ和其妹妹联系的时间、地点相吻合。罗晓慧的妹妹告诉侦查员,同年7月30日下午,罗晓慧在QQ上与她聊天结束下线不到一分钟,曹宇便出现在QQ上,上网的地址都是在苏州。
种种迹象表明,曹宇似乎和罗晓慧的失踪有瓜葛,但随之又有一个疑问让侦查员颇为费解。罗晓慧是在2012年2月失踪的,但为什么过了整整一年,直到2013年2月19日,家属才到公安局报案寻人?
罗晓慧的妹妹回答了侦查员的疑问。原来就在2012年3月初,其家人联系不上罗晓慧的一个星期后,她的父亲准备向警方报案之际,其妹妹突然收到罗晓慧从QQ上发来的留言,说她已经和曹宇分手了,如今已经离开上海这个令她伤感的城市,去苏州工作了,希望家人不用为她操心。她的手机被偷掉了,以后就通过QQ和家人联系。此后,罗晓慧的妹妹每隔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收到其从QQ上发出的向家人报平安的信息,而且罗晓慧的父母还时常收到其从苏州邮寄的土特产。
这样一来,家人那颗悬着的心也就逐渐放了下来。在这期间,罗晓慧的妹妹反复提醒姐姐一定要打个电话回家,她虽然答应了,但却始终没有打过,并且拒绝和妹妹在QQ上视频、音频聊天。2012年11月,罗晓慧的妹妹收到罗晓慧发来的QQ信息,说是公司即将放假,她准备独自到云南去旅游。她妹妹劝说她,独自一人去不安全,还是先回老家看看父母,然后两人结伴去云南。罗晓慧没有听从妹妹的劝说,还是要独自前往云南。可是,罗晓慧这一去就再也没有音信了,和家人彻底失去了联系。与此同时,侦查员了解到,罗晓慧从苏州邮寄给父母的土特产包裹上的落款地址根本就不存在。罗晓慧的身份证虽然购买过去云南的火车票,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去过云南。侦查员结合罗晓慧妹妹提供的情况,再次对案情进行分析后,一连串的问号顿时出现:
自己老家的地址,怎么会不知道?
寄给父母的土特产包裹上,为什么要留下虚假地址?
购买了去云南的火车票,为什么又没去?
曹宇所说的他和罗晓慧分手的日期和罗晓慧失踪的日期都是在2012年2月22日,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
此时,一个大胆的假设在侦查员的脑海闪现:躲在QQ背后和罗晓慧妹妹聊天的那个人,也许根本就不是罗晓慧。此人极有可能就是曹宇,因为只有他才是见到罗晓慧最后一面的,这个曹宇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5
2013年2月21日晚上7点,侦查员对曹宇进行了第三次传唤。虽然地点从派出所的接待室换成了刑侦支队的讯问室,但第三次见到警察的曹宇,依然表现得镇定自若,甚至比前两次还要落落大方。刚落座,他便微笑道:“警察,你们还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吗?”
“你和罗晓慧究竟是什么关系?”
让侦查员颇感意外的是,和前两次在派出所陈述的不同,这次曹宇竟然爽快地承认了自己与罗晓慧的恋情:“她是我的情人,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前两次在派出所之所以没有向你们说实话,是因为害怕这段婚外情曝光后,引起家庭矛盾。现在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我知道肯定是瞒不住了。对不起,我错了,如今我们早已分手了,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接下来,面对侦查员的提问,曹宇始终闭眼沉默,不说一句话,只是偶尔动动眼珠。
侦查员尽管内心有些焦虑,但他们的神情依旧显得不急不躁。他们静静地在一旁陪伴着曹宇“闭目养神”。
2月22日早上,休息后的曹宇情绪明显放松了许多。吃早饭时,侦查员对案情只字不提,而是与其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中午时分,侦查员索性端着饭碗与其一起共进午餐,彼此有说有笑,看上去好像是十分融洽的老朋友。其实,这是侦查员的一个策略。深谙心理学的侦查员说: “审讯犯罪嫌疑人,犹如拯救一个准备跳楼的自杀者,千万不能对着他大喊‘不要跳’,只需悄悄地走到他的背后,轻轻拍一下他肩膀,带着他朝楼下走即可。”
果然,午饭后曹宇接过侦查员递给他的香烟,随口说了一句:“我到网吧上网,就是为了让她家人放心啊……”
听闻此言,侦查员心中大喜:“她是谁?”也许立即察觉了自己的“烟”后失言,曹宇朝侦查员眨了眨眼,立马又开始沉默。
这时,侦查员再次运用心理学中的激将法来刺激曹宇: “你每次到苏州上网聊天前,都会想些什么?”,此话迅速将沉默中的曹宇“激活”,他皱着眉头别过脸,双脚不停地颤抖。
侦查员顿觉“有戏”:重建现场,对当事人无疑是痛苦不堪的。侦查员进一步追问:“你最后一次见到罗晓慧时,她是什么表情?你又和她说了些什么?”
曹宇扭动了一下身子,叹了口气:“我不想说。”
双方一直僵持到下午4点,曹宇才吐了一句:“警察,我真的不想谈了,你们手上有证据就把我抓起来吃官司吧。我要把这件事永远埋在心底。”
曹宇的这句话究竟是对警方破案能力的挑衅,还是出于作案后的愧疚心态?侦查员的判断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们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作为一个男人,你如果真心爱过罗晓慧,那么不管发生了任何天大的事情,你都必须给你曾经爱过的女人,给她的家人,同时也给你的家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你现在可以不谈任何事情,可是晚饭还是要吃的。”
吃过晚饭后,曹宇为了早日解脱内心的煎熬,终于向侦查员倒出了深藏在心中一年的秘密: “罗晓慧被我做脱了。”
此刻,离法定传唤的截止时间还差半个小时。
原来,自从在网上搭识了罗晓慧后,两人因同是做墙纸生意的,聊得十分投缘。曹宇冒充27岁的未婚男子,很快就和罗晓慧谈起了恋爱,并极力邀请她到上海来和其“共创事业”。起初,曹宇对罗晓慧确是感情深厚,百般呵护。但去年春节得知罗晓慧怀孕后,曹宇担心他俩的婚外情会暴露,且他一直对罗晓慧隐瞒自己是有家庭的,因此,多次苦求罗晓慧把孩子打掉,但性格倔强的罗晓慧坚决不肯,甚至还和曹宇说,要把自己的父母请到上海来与其“说说清楚”,并扬言还要去法院告他。
曹宇走投无路,便萌生了将罗晓慧“做脱”的恶念。于是,他表面上答应罗晓慧把孩子生下来,暗中却开始盘算起谋杀计划。2012年2月下旬,他以给罗晓慧选一个设施好些的居住地为由,另租了华夏西路附近一套环境偏僻的农民别墅。2月22日晚上9点,趁着罗晓慧熟睡之际,曹宇戴上手套,紧紧地掐住了她的脖子……
事后,曹宇在别墅的后院挖出了一个1,5米深的大坑,然后把罗晓慧的尸体装进一个箱子埋了进去。由于地处偏僻,周围的人家也都有挖地种菜的习惯,因此,他的罪恶举动并未引起外界注意。此后,他用罗晓慧的QQ告知其妹妹,“自己”已经到苏州去工作,并用罗晓慧的身份证购买了上海到苏州的动车车票。为避免罗晓慧家人的怀疑,2012年4月至8月,曹宇每个月都要以接生意为由,去苏州一两次,在那里用罗晓慧的QQ和其妹妹联系,还在当地买些土特产邮寄给罗晓慧的父母。颇有心计的他,每次去邮局都是扬招一辆黑摩的,并请黑摩的司机代其书写包裹上的地址。8月以后,曹宇开设的墙纸店倒闭,没有了频繁前往苏州的理由。于是,他在QQ上告诉罗晓慧的妹妹,“自己”准备到云南旅游,并用罗晓慧的身份证购买了苏州到上海再到云南的火车票,按他的计划,让罗晓慧最终在云南失踪。届时就算罗晓慧的家人到云南去寻找,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与罗晓慧的关系也就会慢慢淡出其家人的视野。
根据曹宇的交代,侦查员在他家中查获了罗晓慧的手机和电脑,在他家附近的一片绿化带里找到了罗晓慧的身份证,并在他的指认下,在那座农民别墅的后院挖掘出了罗晓慧的尸体。此时,这块掩埋罪恶的土地上已是绿草丛生。
整整一年,风平浪静,太平无事。曹宇为自己做下的这起所谓“完美谋杀案”而庆幸。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回忆起和罗晓慧同居时的那些美好的日子时,内心会泛起阵阵涟漪。令他没料到的是,一年后,在警方持续不懈的追查下,最终还是让他落入了法网。
2012年2月22日,罗晓慧不幸在上海遭遇“恋人”曹宇的毒手。
2013年2月22日,这起没有案发现场的“非典型性凶杀案”在24小时内成功告破。
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天意。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巡抚官于成龙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途中碰上豪绅家准备嫁女儿,但在女儿出嫁前夕,他家的好多嫁妆夜里却被盗贼挖穿墙壁给偷光了。刺史无法破案,于是这件案子转由巡抚办理。于公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与此同时,他派公差守门,严格搜查进出的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回家去,等候第二天全城大搜查,他坚信一定能找到赃物。精明的于公暗中嘱咐公差说,看见再三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刚过中午,公差就发现了两个人。他们除了身上衣服,并未带行李。于公说:“他们就是真强盗。”这两个人诡辩不承认。于公下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只见长袍里面还穿着两套女衣,都是那女子嫁妆中的东西。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全城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但赃物太多难得带出,所以暗中穿着多次出城。于公对侦破案件很有高招。他在当县令时,有一次到邻县去办事,大清早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一位病人,病人身上盖着大被子。枕头上露出病人头发,头发上插着一只凤头钗,病人侧卧在床上。有三四个壮汉子夹在两边紧跟着走,不时轮番用手推塞被子,压在病人身子底下,好像怕风吹了。一会儿,他们放下病人在路边休息,又换两个人抬。于公走过去后,派随从转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她回丈夫家去。于公走了两三里路,又派随从回去,查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暗中跟着他们,到一个村子,有两个男人出来迎接。随从回来告诉了于公。于公到县里,问这县的县令:“贵县城中有没有出盗劫案?”县令说:“没有。”当时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查得很严,上下各级官员都忌讳出现盗劫案,即使有被盗贼抢劫甚至杀害的,也隐瞒不报。于公到客馆住下,吩咐家人仔细查访,果然打听到附近有个有钱人被强盗闯进家里,用烙铁烫死了。于公把死者的儿子叫来问情况,他却坚持不承认有这事。于公说:“我已经替你们县把大强盗抓来了,并无别的意思。”死者的儿子这才叩头痛哭,请求为他的父亲报仇雪恨。于公于是连夜去见县令,县令派了强健的差役四更天出城,一直到那村中,捉了八个强盗,经过审查都认了罪。盘问那病妇是何人,强盗供认:“作案那夜都在妓院里,所以与妓女合谋,把金银放在床上,叫她抱着,抬到窝主家才瓜分。”
大家都佩服于公神明,有人问他怎么识破这案子的。于公说:“这很容易识破,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哪里有年轻妇女躺在床上,而让别人把手伸进被子里去的道理?而且,他们不断换人抬着走,一定很沉重。床两边的人交手保护,就明白里面一定藏有贵重东西了。如果真的是病妇病重抬回家,一定会有妇女出门迎接,但出来接的却是男人,又没有问一句病情,因此我判断这伙人就是强盗。”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烽烟起,
月下,
甲胄射月华,
戈戟凉天栓,
狭路相逢,
勇者相遇,
没有呐喊,
没有战鼓,
沉默地杀一场,
倒下,
碧血空染草莽,
弥漫,
死亡铺满天壤,
血气,
氤氲雾霭弥乱,
飘荡,
英魂泪洒疆场,
矛断,
黑色涌出瞳框,
穿肠,
血色染满战甲,
旗靡,
风吹劲草难断,
自刎,
两将功成阵亡,
残笳,
空余一地裂兵,
远眺,
没有一个剩下,
雨打,
淅沥难回孤鬼,
千军,
最后一样沦亡,
空余,
千年后人悲怆.

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作文 凶杀案没有证据文案:

1992年9月18日,河南开封包公湖畔,开封博物馆。上午8时30分,马海娟、崔巧玲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一进门,她们不由大惊失色,展厅内一片狼藉,几个展柜已空空如也。
8时31分,开封刑警支队队长张天增的对讲机“嘟嘟”响了起来,他问:“什么事?”
“报告指挥中心,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量珍品被盗,请侦查人员速来现场!”
8时40分,张天增率侦查人员迅速抵达博物馆,马上展开勘查工作。随后,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胡安太,也从不同地点赶到现场。
经警方初步勘查,发现展厅中有8个展柜被撬,69件珍贵文物被盗走,失窃珍品总价超过亿元。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文物盗窃案,也是继“蒙娜丽莎”盗窃案后的世界第二大文物盗窃大案!
开封市立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徐福润和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吴国强为指挥员的侦破“9.18”特大文物盗窃案指挥部。全省公安以刑警支队为主,从市区各公安分局直属科室调集了200余名精兵强将,各路侦查精英齐集一堂。
现场勘查组经过连续几昼夜的奋战,共提取案犯留下的物证、痕迹12种109件。通过对各种物证、痕迹的科技监测分析,指挥部认为,这起文物被盗案系流窜犯罪团伙跨地区所为,案犯在两人以上。直接进入现场的案犯有两名,一个身高1.70米左右,身体健壮,体态中等,年龄在25岁上下,此人作案时穿一双回力运动鞋;另一名案犯在1.72米左右,体态偏瘦,年龄约30岁,此人作案时穿一双弧形鞋。
随着调查的深入,各种信息接踵而来。包公湖渔场工人吴玉柱反映:案发当日凌晨1时50分,他和同事三人巡湖至中坑南环路北墙外时,发现有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停放在此。吴玉柱用强光手电照了照车牌说:“这是空军的车,部队的车还在这儿搞鬼咧。”因为前几天夜里巡湖,就发现一对男女在小轿车里发生关系。
博物馆职工李娟提供了一条更重要的线索:9月初,有两个年轻人曾三次到博物馆参观,其中一个自称“武汉大学教授”,说来开封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第一次是9月1日下午2点,“武大教授”独自一人到馆,参观了“明清宫廷用品展”;第二次是9月3日下午2时许,“武大教授”带一身高1.70米左右男子再次来馆参观,因下午展馆不开放,两人只在外侧参观了“石刻廊”;第三次是9月17日上午,“武大教授”再带一男青年第三次进馆到一楼北展厅参观“明清宫廷用品展”。
经警方调查,证实9月初开封根本没有召开过什么“黄河中下游研讨会”。根据这条线索,警方迅速对全市285家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进行排查,在距开封博物馆200米斜对面的东京大饭店查到,9月2日,有4个来自武汉的男子来此投宿,于9月7日离店。
其住宿登记为:李军,男,28岁。唐国强,男,32岁。陈纳德,男,32岁。3人工作单位均为武汉铁路分局。另一人没有登记。经查问,武汉铁路分局并没有李、唐、陈三人。侦查员在博物馆斜对面的迎宾饭店,查到9月2日李、唐、陈的住宿登记,其身份证号码与在东京大饭店所填一致,但登记后未在此住宿。
1992年9月29日深夜,郑州市公安局党组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侦破开封“9.18”案件第三次工作汇报会正在进行。当金水公安分局局长说起8月5日郑州金桥宾馆发生了一起盗窃桑塔纳轿车案件时,立即引起了开封市公安局侦破“9.18”驻开封工作组的重视。
经了解,7月29日,三个自称是广州宏达电子公司的青年,驾驶着挂军牌照的车到金桥宾馆,进了1003房间与开封机电公司主任傅焕成洽谈购车事宜。这三位青年分别叫林沙、李军、陈纳德。
次日中午,林沙等人要求试车。其中一人驾驶白色桑塔纳在宾馆院内试车时,突然驾车驶出宾馆大门,约40分钟才返回。几天后,傅焕成发现那辆被试过的白色桑塔纳不翼而飞。
经过细致分析,大家认定:郑、汴两地出现的林、李、陈、唐四人涉及的两案系一个团伙所为。根据饭店宾馆服务人员以及开封机电公司职工提供的李军等人的体貌特征,指挥部对李、陈等4人进行了模拟画像。经李娟和武警战士辨认,陈纳德即是“武大教授”。
“桑塔纳轿车可能就是突破口。”指挥部当即决定两案合并侦查,以车找人或以人找车。
但要在全国几百万辆机动车中找一辆普通的白色桑塔纳,无异于大海捞针。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指挥部把侦查重点指向了武汉。开封市公安局长武和平立即率一支精干的侦查小队进抵武汉。此时,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潘贤仁正组织三镇干警与开封市公安局张天增支队长率领的工作组并肩战斗。
两地的干警侦查后发现,铁路分局对面是一个军事机关,而距此不远的珞珈山麓则坐落着武汉大学。“陈纳德”等人在郑州金桥宾馆“买车”时曾自称是“省军区的”,到开封博物馆“参观”时又称是“武大教授”。偌大个武汉市,这三个单位恰好如此集中的在一起!“我们就以这一带为重点,重点调查。”武和平断然下令。
通过10多天的调查,武汉公安发现了一些与“9.18”案件有关的线索,侦查范围逐渐缩小。同时,指挥部命令从小在武汉长大、对武汉非常熟悉的王伟,同在公安局工作的妻子李静萍一起携女儿以探亲访友的名义前往武汉开展工作。
1992年12月1日上午10时,身着便装的王伟携妻带女在汉口南京路漫步时,北边驶来一辆白色桑塔纳。夫妻俩犀利的目光同时盯准了车牌:K43-1008!
“快叫的士!”王伟边给妻子下达任务,边飞步追向“K43-1008”驶去的方向。
宽阔的马路上,“的士”紧紧咬住“K43-1008”。拐过几个弯,目标在武汉海关大门外北侧停下,从车里走出的两个人步入海关大院。王伟指挥的士也悄然停在了海关大门外。王伟举起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一面拍照,一面命令妻子“给指挥部报告情况”。拍完照后,他又走进海关院里查看。
接到李静萍电话,张天增支队长率领侦查员火速奔向海关。然而,在张天增一行尚未到达时,“K43-1008”已逃离海关……经辨认,王伟所拍照的司机就是化名叫唐国强的人。当晚,武汉市公安局3000多名干警分扼三镇主要街道、路口,张网以待。
下午3时许,“K43-1008”终于出现了。武昌交通大队民警王先进在武昌区小东门发现并扣留了一辆挂“K43-1008”军用牌照的白色桑塔纳及司机的驾驶执照。根据被扣驾照,了解司机名叫刘进,女的是刘进的妻子艾某。查对白色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号,确系郑州金桥宾馆内被盗的那辆车。
而此时刘进已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对这辆崭新的白色桑塔纳更是爱不释手,而且他自认为“9.18”案件做得天衣无缝。三天前,他就开始四处兜风。当被交警拦住时,刘进这才感到大难临头了,于是四处托人打探消息。
1992年12月3日下午6时,武昌交通大队民警得知,有一称杨长明的人在打听扣车的事。潘贤仁副局长和胡安太副局长果断决定:“抓获杨长明,顺藤摸瓜!”
1992年12月3日,汉阳公安分局将杨长明等人抓获。6日晚,公安机关对杨长明家进行了搜查,在他家搜出了五件文物,都是“9.18”开封博物馆被盗的珍品。
在铁的事实面前,杨长明交代了内弟刘农军(化名陈纳德)伙同刘进(化名林沙)、文西山(化名唐国强)、李军四人于9月18日盗窃开封博物馆的事实:
1992年9月20日,刘进、刘农军等人,从郑州开白色桑塔纳车回武汉,打BP机给杨长明,让他准备一些纸箱和碎纸条等包装物,说是有一批东西需要打包。后来刘农军又问杨长明“有没有空房子”,杨长明说“有”。
当晚,杨长明去找刘农军时,杨长明进屋发现刘农军的朋友彭坚(武汉监狱民警)和汪义强(彭坚之姨夫)也在屋里。当杨长明看到屋里那些包装整齐的纸箱问“是什么玩意儿”时,刘农军冷冷地说:“文物,说出去就会枪毙!”那12箱文物,当晚转移到彭坚家9箱,刘农军和李军带走1箱,剩下2箱放到了杨长明父亲家。
12月6日,武汉市公安局将彭坚抓获。彭坚交代:10月12日,彭坚和汪义强用一个18英寸凯歌电视机箱子和两个音柱箱将9箱文物伪装,于13日将其运到王家墩机场,运往广东佛山机场。
12月10日,公安部向全国发出了通缉令,对案件的主要嫌疑人刘农军、刘进进行通缉。迫于政策和法律的强大攻势,南逃广州的汪义强返回武汉投案自首,并提供了刘农军、刘进的活动情况。
为防止被盗文物和主要案犯出境,指挥部决定集中兵力,在广州一举围歼案犯。
十多天后,一个神秘电话打到广州市公安局,表示愿意将文物交出,但惧怕被抓,不敢前往。经广州市公安局精心运筹,55件被盗文物辗转交到广州市公安局。喜讯传来,“9.18”指挥部一片欢腾。庆祝之余,公安部领导要求参战干警一鼓作气抓获另外四名主犯。
1993年1月9日12时40分,赴广州工作组获取了一条重要情报:刘农军派人于当日到广州活动,筹集出逃所需的资金。
1月9日下午2时40分,当一个穿夹克、戴墨镜的年轻人鬼鬼祟祟地出现在广州街头时,被当场擒获。从他身上搜出了刘农军与其妻凌海滨的两本化名为凌达伟、凌海红的委内瑞拉护照、两张香港至伦敦的飞机票以及其他钱物。据其交代,刘农军潜伏在青岛,准备做整容手术后出境。青岛市公安局闻讯而动,于1月9日晚抓获了“9.18案件”首犯刘农军。
刘农军,29岁,武汉市武昌区人。在武汉市公安学校就读时,曾因盗窃被开除。之后在江汉大学自修毕业。1983年以来,他长期流窜在外,与港澳黑社会组织搭上关系。为了盗取文物走私境外,他潜心钻研文物书籍。由于他诡计多端,黑社会称之为“计算机”。
在公安人员的审讯下,三天后,刘农军最终交代了策划、指挥、盗窃开封博物馆文物的犯罪事实。之后,侦查员在刘农军的一个落脚点摸清了文西山的潜藏地址。
文西山,33岁,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人。1983年他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1986年5月释放后,长期流窜作案。文西山在与其他盗犯分开后,一个人偷偷溜到了东北。当获知同伙一一落网后,文西山准备再次潜逃。正当他于吉林市劳动局招待所准备逃离时,吉林市公安局刑警队员如神兵天降,挡住了他的去路。
1月17日下午4时许,赴广州工作组接到一个可靠情报:刘进将于晚间6时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口出现。刘进,30岁,武汉人。他15岁因杀人被少管;1982年因盗窃被劳教,解教后长期流窜在外。17日下午6时10分,广州惠府路,一辆红色桑塔纳轿车由南向北驶来,驶进中医院。守候在此的开封市公安局刑警蔡永刚、许大刚跃身翻过路边护栏,飞步向那辆车奔去。刘进意识到事情不妙,遂关紧车门向司机吼道:“快开车!”但为时已晚,许大刚手持手枪大声喝道:“不许动!”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司机熄了火。与此同时,蔡永刚立马冲向车内,活捉了刘进。
此时,“9.18”案件的主犯只剩下了李军。李军,年至而立,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人,长期流窜作案。开封市公安局预审组抓住案犯惊魂未定之机,对文西山等人进行了突审。经审讯,文西山不但交代了作案全过程,而且提供了李军在吉林的隐藏地点。信息反馈到吉林,吉林市公安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军生擒。
随着国际文物走私黑浪卷起,刘农军早已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开封博物馆馆藏文物。他于1991年6月在广州将各怀“绝技”的犯罪分子刘进、李军、文西山纠合在自己麾下,开始了盗窃文物的罪恶勾当。为增强作案的机动性,他们先在广州窃得一辆红色夏利车。然后通过彭国礼将驻汉某部“K46-1008”军车牌照改为“K43-1008”,挂在了车上。
1992年7月,刘农军一伙先后两次到开封博物馆侦查,并合谋制定了作案计划。为了保证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刘农军等觉得夏利车车速太慢,于是又盗走了白色桑塔纳轿车。
9月16日,天空布满阴霾,他们带着作案工具,驾车离汉赴汴,17日驶入开封市区,到博物馆观察情况。是夜9时30分,刘农军一伙在博物馆周围窥伺动静。18日凌晨1时许,他们将“K43-1008”轿车停在包公湖中坑南岸的加油站北墙外,刘农军和刘进龟缩车内用对讲机遥控指挥;文西山和李军翻墙入院,实施作案。凌晨5时许,刘进开车至博物馆北围墙外接应,将盗得文物放置在轿车后备厢后,立即逃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样一起精心策划的盗窃文物大案,在公安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千里追踪,不仅主要案犯无一漏网,而且被盗文物也全部完璧归赵。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凶案,没有案发现场》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凶案,没有案发现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凶案,没有案发现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