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2019-03-11 初二作文 类别:记叙文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着两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女性人物,那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在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林黛玉追求的是自由恋爱,不肯拘于封建统治,尽情享受青春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人,但她过于清高自傲,太小心眼,所以她并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女性。
而薛宝钗呢,我觉得可能喜欢他的人多于喜欢林黛玉的人,因为她是一个顺从、迎合封建家长的封建理念的人,他性情温和,温婉贤淑,不骄不躁,并且她比黛玉大度,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她却用吞食冷香丸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热度,灵魂的热度,使自己无法拥有美好的青春女性该有的自由、活泼,只是一味的顺从封建统治,所以她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
我觉得,如果我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男士的话,如果我能够娶妻如宝钗,交友如黛玉的话,那便真真是人生之大福气了!最好的是如果他们两个人能够合二为一,拥有黛玉的容貌,宝钗的性情,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事实上,曹雪芹先生在著《红楼梦》时,就是把黛钗合一了,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黛钗是在同一首诗、同一幅画中的,曹雪芹先生应该是认为他们两个人是不分一二的。在第四十二回之前,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矛盾总是不停歇的,但在第四十二回,他们却和好了,先是黛玉在玩牙牌的时候,说出了两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句子,在当时《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公子、小姐们的禁书,但是宝钗没有揭发黛玉,而是把她叫到蘅芜苑私聊,就是在这回中,她们两个人和好了。
总之,黛钗是红楼梦中无可替代的两位女性,是两位被封建统治的可悲的女性。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宝钗一向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完美人物,她识大体又不似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宝钗,能够用完美来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倾城;熙凤的美是傲,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傲瞰人间,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药花下的天真烂漫;而宝钗,则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一向在想,宝钗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龄少女,黛玉有她的风露清愁,熙凤有她的机关聪明,而宝钗,似是无欲无求,真真“淡极”,却显得“更艳”。
宝钗是封建主义绝对的拥护者,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的伤春悲秋,从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贾宝玉就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悲戚,更不会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说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世芳姿,却不像林99zuowen黛玉一样想将来将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好此刻,这是她“淡极”,更是她对封建制度的崇尚。
宝钗的“淡极”也与她的生平遭遇有关,自小父亲亡故,哥哥又愚笨无用,虽是女儿却也要持家掌事,宝钗早早便接触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这个封建的社会,她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还是正因她要过得好而被修整过的。黛玉能明白现实的残酷,而宝钗却知道怎样去应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说,宝钗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正因此,她的“淡极”并非她无欲无求,是她已经有了潜质和气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间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正因她已经融入了现实,已经能让自己在现实里过得很好,甚至让自己完美无暇,淡极更艳。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的“德”是让人赞叹的,可也是为她自己悲叹的,宝钗一心想让宝玉早日步入仕途,为他谋一光明前程而费尽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宝钗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于对宝玉的真情上的,正因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正因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便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告诉宝玉,于理,宝钗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实令人赞叹。但是于情,这偏偏不是适合宝玉的路,宝钗有“停机德”,可宝玉却没有“悬梁悟”,宝钗的良苦用心也就适得其反,让宝玉心生厌倦。宝钗是理性的,她知道这样对宝玉有益无害,谁叫宝玉却如此轻视功名还骂其“禄蠹”,宝钗之德,也只能付诸东流了。
而对于黛玉,宝钗一向都是友善的,尽管刚进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讽,她也没有多说一句,在听到黛玉用《牡丹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时,宝钗反而句句真诚地劝了一番,连向来对他人言语极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宝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专程遣人送燕窝来;之后搬出大观园又独独写了四赋赠与黛玉。对于同为才女佳人的黛玉,宝钗是惺惺相惜的,但她们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与宝钗的遵从和信奉水火不容,她们无法成为同道中人,却能做彼此怜惜的姐妹,是正因宝钗始终如一的友善和情谊。
正如湘云笑说的,纵是黛玉,也挑不出宝钗的一点短来。宝钗在这个波涛暗涌的封建社会里已经学会了如何处事应变,在荣国府里博得了众人的喜爱,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宝玉,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无法摆脱命运,也无法争取自己的幸福。宝钗的悲哀,是她从来不知道她的坚持一向就是错误的,她争取的东西并不是属于她的,只但是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变什么。
叹只叹,如果宝钗遇到的不是宝玉,她必须能在属于她的社会里绽放她独有的风雅,一如倾国的牡丹,融了满院淡淡的香,诠释着她的完美。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当放下手中的红楼梦,才发现自己身处梦中。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依旧清晰,最忘不了的还是那倾国倾城的林黛玉:一张削得尖尖的瓜子脸、一双纤长的柳叶眉下总是泪波荡漾充满忧愁的眸子,无不显示她受尽病痛折磨,她的本性在旧社会有多么受排挤。最终含恨而死,至死也不明白自己的一生。我是为她惋惜的不知为什么对她有莫名的好感,可能是她太可怜了吧所以想评评她的一生。 她从小便身患重疾,父母应疼爱不愿送她远去。而后父母不在了她便到了贾母家,好在贾母对她疼爱有加,直至宝钗的到来似乎所有人都喜欢上薛宝钗。这让生性敏感的黛玉不是滋味索性更加尖酸刻薄,但她的才华横溢做什么一定要做到极致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最令她伤还属宝玉;追她、宠她最终却不娶她,或许一起是命是缘吧命中注定有缘无分。纵观她的一生是不值得的,不是么? 读过林黛玉的人生,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许多。黛玉的命运与社会脱不了关系,只是黛玉面对的方式太过于偏激,在那个社会她的命运不论上演多少次都是一样的结局。而联想我们自己不论面对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再像黛玉那样。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才是上上之选,避世,问题不只不会解决,还会徒增烦恼罢了所以加油吧!明天的太阳会更美丽!

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 论红楼梦钗黛之争文案: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我自幼便开始习阅对书中“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更是有一番特殊的感情。
黛玉是泪化而成的女子,伤感的情愫,悲情的结局,孤傲的性情……灵秀的文笔再现悲苦与楚痛。
这株绛珠草注定要用短促却美丽的一生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她偿还的方式是用自己的眼泪。作者曹雪芹写出了一个脱俗而高傲的黛玉,这一缕芳魂也注定是脆弱而寂寞的。多愁善感、睹花落而伤春尽,见残红而悲泪洒,红颜薄命,刻骨铭心地爱恋,清灵曼丽的诗作,深孕于心的悲愁,无时不在的清泪,是书中林黛玉的真实写照。
我认为,在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是红楼最经典的一幕经典,然而这个凄美的行为加速了她的毁灭。花开花落两由之,这本是自然现象,正如同四季交替,黛玉在这方面却陷入了一种偏执、绝望。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结局必然相当悲惨的。我不得不说黛玉早丧,是一个惨烈的悲剧。
黛玉生命中最闪光的地方,大约除了她爱的执着和真挚外,就是对诗的钟爱和其诗作的灵秀。在人才汇集的大观园,黛玉的才名绝非浪得,她诗心卓然超逸,才思沛若春水。黛玉寄身贾府,饱尝篱下之苦,诗中这种苦完全是心理感应的,因为现实中她只是贾府客人,在这种处境下,敏感的她,日夜严防风刀霜剑的凌厉之气,读书作诗成了她明心隐志的唯一选择。她执着地以诗的形式存活着,活在诗意中的林黛玉,灵性是自然而单纯的,然而于生命价值的错误定位和对生存方式的漠视,对一切俗务的排斥,让她的生命如同一只风筝,当线断之后,美丽高洁的芳魂即渺渺而去。
《红楼梦》人物众多,黛玉深入人心,曾经在许多读者心中形成了伤痛,引下了泪水。木石前盟终于败给金玉良缘,海外仙姝寂寞林,终于芳魂为流水落花敛去流走。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红楼梦》之“黛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品《红楼梦》之“黛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