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2019-03-11 初二作文 类别:散文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有一种境界,它独一无二;有一种境界,它沁人心脾;有一种境界,它如同周敦颐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谭嗣同在百日维新中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并派人捕杀参加变法的人们,还用酷刑惩罚他们,来告诫天下百姓。康有为等人见大势已去,便逃往国外。谭嗣同却大义凛然地说:“国家的防抗路上没有流血,就让我来做第一人吧。”于是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断头台。这就是那种境界,但却没有十全十美地诠释了那种境界。有人不仅坦然面对了耻辱,还把耻辱转化成了一种坚韧的力量。
天汉三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替李陵辩护,汉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处以腐刑,出狱后,又让司马迁担任只有宦官才能担任的中书令郎这一职务。这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义愤填膺,他却忍受耻辱,著成《史记》这部大作。这种境界是完美的”玉不琢,不成器”也许只有经历过大风大雨后的帆船才会更加坚固。
谭嗣同应为当时中国民众的麻木,奉献出自己宝贵的性命,来唤醒民众沉睡已久的内心,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只为创作一本史书,来使后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相,这种精神难道不更可贵吗?境界,既是镜,也是属于自己心灵最美好的世界。让我们仔细品味自己的处境,并唤醒自己沉睡已久的境界吧!
初二:黄梓曦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 陆游
9.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0.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1.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2.一寸赤心惟报国。——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宋·陆游《示儿》
1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0.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2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22.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清)
23.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送许郢州序》
24.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过 (汉)
31.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3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境界是什么?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绰约芳姿,还是“宁可抱头枝上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洁坚贞?是源起唐古拉山一唱三叹的滚滚江流还是朴实沉厚如母亲一般细腻的尼罗谷河地?境界有高有低,有雅有俗,呵,但都只是万丈红尘中一层微微的涟漪,实在渺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卑膝,愤而归隐田园,终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和呢?见不得世间焚琴煮鹤,他二十余年足不至城市,在山林间得到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可这便是真正的境界么?在漫漫红尘百万菩提中独自领悟生命的冷清与寂寞的欢喜,这便真是超世旷达,卓尔不群的境界么?
可是,我想不是。不是……
千载之前的孔圣人,生逢乱世,礼崩乐坏,政治腐朽而黑暗,他选择了走出山林,在凡尘俗世为更多的人觅得一方净土,他辗于诸国之中,羽化三千弟子,留下了百卷名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这便是真正的境界,将自己的躯壳放下,反而会得到境界的提升。我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古仁人的境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独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穿越那一路的坎坷荆棘,等待我们的究竟是未知的恐惧还是永生的光芒?可惜不是那生离死别般的艰苦。结果我们不得而知。唯有将“小我”放低、放下,方才能得到“大我”的不断提升,冲刺,终究超越极限!这何不方是生命的境界所在?
真正的高洁出尘,并非如五柳先生一样出世忘俗,而是如孔圣人一样,怀出世之心入世,舍掉污浊,舍掉名利,让灵魂在至高的境界得到永生。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守;有了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义无反顾;才有了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忘我;才有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守望;才有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怨无悔;才有了林觉民与妻诀别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之死,不顾汝也”的坚定……
让后人可以认为他们的灵魂,就是永生!
这便是真正的境界,忘掉的是小我,铭记的是大我;舍掉的是个人,照耀的是天下;丢弃的是自己,庇佑的是苍生。诚如前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落英百结,灯火阑珊,还是一句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乎,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生活中的奔忙,需要稍稍放下心境。此刻,心中常念:“魂兮,归来!”从而涌起返璞归真之意。呼!几人能有眼便是在此尘烟环境下放下心来,继续生活?草木缭乱,孤风笑傲,尘烟四扬,而“提笔”,“收笔”仍是风平浪尽,波澜不惊……
这便是境界!超生与世俗永远隔绝又仿佛静静等待着后人的发扬,不断——滋长!

国家·境界作文 国家界限文案: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都有自己的文化,这是这个国家国民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的抽象与概括,是该国家国民智慧的结晶。它既是民族的、国家的,同样也是人类的、世界的。
国人研究国学,提倡国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有必要去学习国学。
提起国学,不能不谈《论语》,而要谈《论语》,又怎能不谈孔子——这位我国历史上众人皆知的大教育家呢?
从第一次接触古文,就了解到了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得知了他的“礼教”与“仁政”。孔子创立的私家设教授徒事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前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推动。他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垄断学校的局面,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其中不少的零点知灼见直到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有这么一句话:“产生巨大后果的思想,常常是朴素。”我觉得这句话很恰当。
我想,四处游说的孔子没有想到,他创始的儒家学说,可以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会的时候,我们学习国学,不仅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而且对于我们自身的修养也是有益的。
自从我学习了《论语》,我觉得我的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受到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它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不以穿着、打扮、享受为目标,而是积极主动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不成为脑子贫穷的人。又如,在为人处事上,我学会了“与朋友交而守信”、“人不知而不愠”的积极人生态度,使自己成为大家欢迎的人。
同时,我对儒家思想中“为人道德修养”兴趣最大,感触最多。孔子认为,作为人,必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隐侧之心”,“闫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生则有之。“儒学”注重为人须有“孝悌心”,而后方可仁爱。仁爱之人必会与人为善。对此,我极为认同。
孔子把道德修养看的相当重,认为有人才能称为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学以致其道”;“朝闻道,夕死可也”……无一不蕴含儒家思想“重道”的理念。“君子怀德”,“德不孤,必有邻”,“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又无一不体现出,儒家思想要求注重道德修养的理论。其实在当今社会,仍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而我觉得其根源还是告诫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足够注重自道德修养。
每当我读《论语》,都能由衷的感到孔子的伟大,《论语》的精深,这也让我懂得了国学。懂得了它的美丽与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不能沉溺其中,但应用它们为自己照亮前进的道路。在08年,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了,国人期盼的开幕式面纱被掀起。顿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被世人所共享。《论语》、古筝、太极、京剧、山水、文房等等,国学之多,门类之广,真可谓是文化艺术的熏陶之作。各国的运动员、记者、政要、观光客人齐聚北京,参与盛会,全球亿万观众从电视收看直播。开幕式上,展现了中华几千年文明,在适合的情景里,有古代文士齐声吟唱《论语》开篇的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句引用于奥运开幕式,意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国籍,来者就是客,而且是上客,体现了中国人好客之道,待人之礼。其心赤丹,令人叹服,故场面宏大,高朋满座,喜笑颜开,共贺盛事。
其实与国学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但真让我确切地讲出其含义,就有点茫然不知从何讲起,也许是它包含的内容太博大精深了,也许是我悟性太差,始终难以全部理解它的深奥。
这或许就是国学的魅力所在,它是我们文明古国的瑰宝,是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是蕴涵着真理的艺术品。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更应珍惜它,深刻学习它,时时用它来警戒我们自己,如果不这样,那我们又如何对得起古代先贤的这番苦心呢?这样才不愧为泱泱五千看历史古国的炎黄子孙!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国家·境界》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境界》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国家·境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