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2019-03-10 初二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情感)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暗示社会环境(背景、时令)
突显文章主旨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①暗示人物社会关系
②暗示人物生存背景
③交代时代背景
【练习】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①~③④~⑥⑦~??
主要内容A“我”与父亲摸黑赶路B“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A:
B: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4.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3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5.选文第?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6.选文第?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3分)
7.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
B.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4.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
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5.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6.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7.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行者
陈年
①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②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③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就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④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⑤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⑥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⑦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⑧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⑨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⑩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11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12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13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3·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18.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2分)
(2)第12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什么?(2分)
19.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第⑤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3分)
(2)第①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18.(4分)(1)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2分)(2)内心的行走(2分)
19.(3分)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异常干燥闷热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答出“环境描写”1分,作用2分)
20.(6分)(1)因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体的行走,“我”是内心的行走。我们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所以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3分,意近即可)
(2)“他”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鲜明,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摄影水平。(3分,“特征”、“感情”、“水平”各1分,意近即可)
21.(4分)他酷爱旅行、谦恭有礼、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
我那莽撞的17岁
达·嘎日玛(蒙古)
(1)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2)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3)我若是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查玛喜欢花。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4)“你好!”我把花束递给她。或许是因为那捧花,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5)“跟我一起赶牛犊吧。”她说。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还没有长出犄角的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主人。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查玛聊不完的话题。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它像是在吃嫩草,嚼着烙饼。
(6)“咯咯咯……”查玛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7)“你……有空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8)我们来到河边。之前,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
(9)“我们赛船吧!看谁能拿第一!”看来查玛非常喜欢这游戏。
(10)“好啊!”当我的船要超过查玛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我险些掉进河里,一只靴子湿透了。
(11)“哈哈哈!”查玛嘲笑我。
(12)之后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查玛一定会成为我的恋人。我是多么想搂住她,轻吻她,只是这头牛犊一点都不懂得谦让,不让我碰她。我得想办法对付它。
(13)夏天来了。6月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带了一只旱獭来。旱獭肉用野葱熏香后真是美味。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肉去找查玛。
(14)“给!你吃旱獭肉吗?”她用洁白的牙齿将肉吃了个精光。可惜,肉就只有这么一点。
(15)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我背着哥哥的猎枪上了山。我看到一只旱獭在洞口附近悠闲地吃草。
(16)“哞,哞……”旱獭被牛犊吓回了洞内,又是这头牛犊坏了我的好事。
(17)我疯掉了,把瞄准猎物的枪口转向了牛犊。牛犊踉跄了几下,腿上流出了鲜血。此时我后悔莫及,向牛犊走过去。牛犊流着殷红的血跑远了。
(18)我终于有了收获,打算为查玛做一顿美美的野餐。
(19)去她家,她不在。再去,还是不在。我变得焦躁不安。
(20)“查玛呢?”我问道。
(21)“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的女主人便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22)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23)“哞,哞……”
(24)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牛犊都受了伤。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25)走出邮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26)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为了博得查玛的欢心,做了很多努力,请结合情节填空。(6分)
送她一束报春花→陪她一起赶牛→→→→为她猎旱獭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11)段中的“嘲笑”,是查玛对“我”狼狈样子的一种善意取笑。
B.文中小牛犊两次“哞,哞……”的叫声,都让“我”从中感受到它对“我”的不满。
C.文中第(24)段说“两头公牛犊”,一个是指文中的那头牛犊,一个是指“我”。
D.文章结尾的慨叹,饱含了“我”深深的自责,以及对自己莽撞行为的愧悔之情。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第(14)段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4.本文和《安恩与奶牛》中都有“牛”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安排对塑造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答案:
1.邀她到河边与她玩赛船游戏给她送旱獭肉
2.B
3.(1)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节;营造出春意融融的意境;衬托了查玛的美,为下文写“我“对查玛的喜欢并讨她欢心作铺垫;(2)内容上:写出了查玛喜欢吃旱獭肉,“我”因旱獭肉之少而不能让查玛多吃一点的惋惜、遗憾的心理,从而表现了“我”对查玛的喜欢;结构上:开启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去猎旱獭交代原因,也为开枪打伤牛犊、进而查玛不再理“我”埋下伏笔。
4.答:(1)本文中“我”用烙饼喂牛犊,开枪伤牛犊,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随着我对牛犊的态度的改变,可以体现“我”17岁懵懂的心路成长历程,表现“我”如初生之犊般的单纯、鲁莽与冲动;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可见其自责愧悔之情,表现其心地善良。(2)《安恩与奶牛》中安恩带奶牛到集市却不愿卖掉它,只是为了让村庄里惟一的奶牛跟同类相聚一番,让它“散散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借助安恩对奶牛的态度,塑造了她是个有慈爱之心的淳朴的老妇人形象。
古诗词练习:
1.《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明作者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02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世,就不必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置身于蓝天下,我们不仅徜徉在蓝天宽厚的怀抱中,也处于一个环境之中,它虽然无影无形,却对我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树,草地,森林,那是自然创造的环境,它们肉眼可见。高楼,马路,人影,那是人类的杰作,它们同样可以目睹,无论自然也好,人为也罢,它们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漫步于婆娑的森林,这份幽寂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自然的巧夺天工让我们有了立志的首要因素——心静,这不仅对宏图的实现,伟业的成就铺平了道路,更对我们内心的浮躁,彻彻底底的进行了降温,可见,自然的作用,非同小可。朝霞四射,当我们迈入教室,若脚底下是一片“净土”,无疑为这天的学习新增了动力,污垢不会灼人眼球,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更好的聚焦在书本上,精力十二分的投入,但若是脚底下是一片年久未扫的灰地,或许你的精力将二十分的投入于谴责打扫的同学,也便无心学习,学习的动力随之作古。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想让它一直推动着我们,就必须要保护好环境。地球绿地面积日益减少,保护植被义不容辞,多植多种,才足以让我们自在享受绿阴下的寂静。创造好的环境,也可以助力我们的成长。进入学校,纸屑入垃圾桶,不为破坏者,却为美好环境的制造者,踏进教室,自觉捡起垃圾,不做玷污者,却做维护者。不仅在美德上是一次提高,在修养上更是一次重要的进阶。选择好的环境,是一次成长的转折。孟母三迁,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而孟子日后的成就,给我们做了一个良好榜样,耳濡目染,熏陶,这些词语正是为环境的选择而造,生在乡村的孩子很能干,生在城市的孩子很有见识,环境的选择,就在这一点一滴。同学们,享受好环境,保护好环境,创造好环境,选择好环境,这既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者,在我们的人生之上,起着主导和影响。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和冬。这四个季节周而复始的不断交替转换。而它们都各有迷人的特色:春,花朵怒放,处处充满了生机;夏,炎热的艳阳,还有热情奔放的海浪;树叶落下,诗情画意的秋以及大雪纷飞,冰冷的冬。
在这四个季节中,我最喜爱的非秋莫属了。结束了令人汗流浃背的热情,徐徐凉风吹来,而这正是秋天给人们的,使人神清气爽的礼物。一觉醒来,地上的花朵似乎全害羞的躲了起来;树上的叶子也因秋的到来而欢喜的红了脸。走在路上,泛着金黄色光芒的树叶,一片接着一片的落了下来。它们随风飘扬着,好像也为秋的到来而喜悦,为秋的来临而舞着。地上的花,虽然已逐渐凋零,但是那些仅存的花儿,却也含着微笑,与秋风跳起了华尔滋。伴舞的小草们也一点都不服输的随着风摇曳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如诗如画。
秋,也是许多候鸟离开的时节。它们展开双翼,乘着风,在秋的祝福下,往南方飞去,回至温暖的家乡。留下的鸟儿,也开始伴着秋的气息,寻找更多食物给小小鸟们。它们把握秋天教育小小鸟,希望在春暖花开之时,它们能独立自主。蚂蚁更在秋的催促下,开始寻找粮食,以利过冬。我抬头见树上,小松鼠一边与秋嬉戏,一边储存粮食,准备好在下一个季节睡上一大觉。
秋天的夜晚,没有青蛙的大合唱,也没有蝉的歌唱比赛。只有在草丛里,偶而传出的秋虫叫声。四周一片空虚寂寞,从原野吹来的凉风,更衬托了秋虫的鸣叫声,彷佛在泣诉些什么。漆黑的天色,秋天的夜晚,是如此的凄凉。但是,我却喜爱在此时,在秋夜出来散步,宁静的气氛可使我飘浮不定的心静止下来;凉爽的晚风可替我把一天中的烦恼全都洗去。漫步在田野,让我感觉怡然自得。
晚秋了,忙碌的秋风唱着摇篮曲,动听的歌声使天地万物陷入沉睡。秋,她的任务已经完成。我躺在床上,秋风从窗户进入房间与我道别。徐徐的风吹拂我的脸颊,我的眼皮愈来愈重,嘴里呢喃着:“再见,秋天,明年再来玩喔!”……。
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迷人之处。有的温暖、有的凉爽;有的令人开心、有的使人忧伤……。而在四季中,我最偏爱的是秋天,那你呢?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案: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环境描写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