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2019-03-10 初二作文 类别:日记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秋天里的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也是家人团圆,举杯同庆的时候,今年中秋我跟家人在东湖边赏月过节。
天刚暗下来,月亮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天空,好象想让所有的人早些看到它今日的英姿。今天来东湖的人还真不少,他们三五成群地走着,低声交谈着,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我们一家漫步在凉风习习的东湖边,月亮透过树缝探出头,眨眨眼,仿佛在和我玩捉迷藏。我们来到湖边,坐在湖边仰头观望,一幅画卷出现于眼前:薄云流动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着,一片片云一片接一片,不断地把月亮遮住,露出,遮住。。。。。。到八点半时,天完全黑下来,云儿回家了,星星一颗一颗出来了,不一会儿,天空已漫天星斗了,一轮明月映衬着暗蓝色的天显得十分幽静。
哥哥这时提议说:“我们来比赛吧!每人读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看谁的诗最美。”我们一致赞同。于是我,表姐,哥哥开始比赛。哥哥第一个上场,他不慌不忙地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表姐可能被哥哥的自信弄得有些害怕了,结结巴巴地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该我说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脱口而出并装作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把大家都逗笑了。那大家庭的温馨与其乐融融,真叫我快乐!
看着天上这轮明月,我真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像我这样幸福,快乐,团圆。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秋天来了,云格外的高,天格外的蓝。果园里,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田野里,玉米咧着嘴,稻谷鞠着躬,高粱红着脸……在风中摇摆欢舞,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月饼、赏明月的习俗。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到时间了,我拿着照相机,赶紧跑上天台,去赏月了。
哇!我被这美妙的景象所震撼了:皎洁的月光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就像着名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天的月亮的确又圆又亮。我急忙举起照相机,按下快门,一轮明月就被我拍下来了。我赶紧看看我拍的照片,哇,真是奇迹呀:月亮又圆又亮,连周围的云都变成银色的了;而且,我还把月亮周围的星星拍下来了;更奇怪的是,在月亮的右上角不远处,竟然还有一颗彗星,真令人赞叹!
多么难忘的中秋之夜啊!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秋天里的中秋节作文 秋天里的中秋节周记600字文案: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