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2019-03-10 初二作文 类别:写景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我的家乡在岳阳,那里濒临洞庭湖。是一片鱼米之乡。更有我家乡特殊的年味—丰锅。
丰锅,顾名思义就是丰收后才能吃的一锅菜。做法也极其讲究,而且是一场盛宴!先是将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变得黄澄澄时,将其他“佐料”例如:腊肉,白菜,粉丝,胡萝卜等放入锅中,无需加其他的油盐,让它们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后再端上桌,绝对让人垂涎三尺。
我老家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丰锅中的腊肉不能小于两厘米厚!寻常人可吃不惯这丰锅肉,因为实在是太厚。不过当地人很喜欢这样吃,我曾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却让人很惊讶:“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没有大肉过瘾!”
我也这么觉得:的确,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块肉过瘾?吃大块肉才叫吃肉!
还有一种菜在我家乡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经不急得了,但是却很霸气:整整一个大碗,只装一个肘子,大到吓人。虽然我没吃过,但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觉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厉害。
家乡的年味永远在我的心中占据别样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见到家乡菜,可终究不是家乡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怀。
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品尝家乡的味道,其实吃上妈妈奶奶亲手做的菜就是家乡菜肴中最美味的菜肴!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家乡的新年,有着许许多多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春节的渐渐靠近,大约腊月初八,整个城市中便开始飘着年味儿,一天浓过一天。
腊月初八腊八节,清晨时,妈妈便煮好了腊八粥,各色杂粮谷类混在一起,象征着一年的丰收。入口又黏又甜,也许是象征着新的一年一家人不分离吧?在这一天,住在乡下外婆还要祭祀,这也是腊八节一种习俗,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这时候,年味儿是淡淡的,就像腊八粥的甜香味儿。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便是真正进入了2017年的倒数。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外的游子也踏上了归途,与家人在一起迎接新年年的到来。这时候,年味儿是浓浓的,就像游子归家的温暖的心。
小年之后,过年的气息愈来愈浓烈,大街上挂着红灯笼,中国结等物,家乡的白沙桥上也挂满了精致的灯笼,走在桥上,心中便洋溢着慢慢的喜悦。跟随父母来到大润发超市,超市中也是张灯结彩,一片红火。大人们忙着挑选年货,孩子们则是欢笑着跑来跑去。人声喧闹,处处洋溢着喜悦。年货,对联,饰品,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购物车。这时候,年味是喜悦的,就像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
眨眼便到了大年三十。到了下午,商店都锁上了大门,大街上一片寂静,大伙儿都在家准备年饭呢。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样样不少。精致的菜色,诱人的香味,亲人的笑容,心中忽然溢满感动。吃完年饭,大家坐在沙发上,观看春晚。弟弟妹妹们笑笑闹闹,哥哥姐姐们和家长谈论学校的趣事,外公外婆和叔伯们聊家常,整个家族和谐而又暖心。时钟滴滴答答的走着,渐渐地,渐渐地的靠近了12。啊,还有几秒钟就是新的一年了。大家都激动起来,长辈们在心中默数着,小辈们已经念出了声。“3,2,1…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窗外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一刻,不论长者或是孩子,心中都溢满了对2016的期待以及欢迎。这时候,年味是温暖的,就像心中的那份幸福。
笑笑闹闹也就到了半夜,大家都回房睡了,只有几个小辈还在叽叽喳喳的谈论着过去一年的趣事。第二天早晨起床已是八九点,外婆已经准备好了长寿面,红糖水,象征着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甜甜蜜蜜。这时候,年味是甜甜的,就像红糖水的浓香。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拜年了,孩子们都喜欢这个习俗。因为有红包拿呀。红包包住的,是长辈对后辈的祝福,疼爱。拜完年,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也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大家放孔明灯,猜灯谜,放烟花,依然是带着喜悦的气息。这时候,年味已渐渐淡去了,但留下的那一丝气息,隐着喜悦与期盼。
年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哦,是暖暖的,幸福的吧。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年味,是沸地笙歌的赛灶神
乡下人家的送灶神活动是很热闹的。在一片空旷的坪前摆上一个红木方桌,桌上摆着丰盛的酒食,正中央摆着一个被擦的金光闪闪的香炉,香炉中一堆厚厚的香灰上直直地插着三根长长的燃着的香。方桌后立起了一幅大大的灶神像,画上的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面容祥和,服饰华丽,平静地望着每个来捧场的人。
一位年轻的小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在方桌前唱着送灶神的歌。歌声时而悠扬,时而急促,时而婉转高亢,时而浑厚低沉,唱功好不厉害!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同样也是身着一身红,和着水流一般的歌声,舞动着身体。他那健硕的身体灵活得很,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猛然一跃,更甚麒麟。围观的人大多是小孩子,图热闹。别的大人都在屋中烧关东糖,涂在灶神的嘴上,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为了黏住灶神的牙,这样灶神上天后就不能说坏话,天帝就不会降下惩罚。
年味,是爆竹声中的一岁除
小孩子们之所以那么那么喜欢过年,不只是因为有新衣穿,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放!鞭!炮!过去人们还没发明火药时,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就把潮湿的竹子丢进燃烧着的火堆中,其中的水分被急剧蒸发,竹子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炸裂声。那时的竹子到处都有,但现在我们这些小孩都要提早至少一星期,骑着小小的单车,一路上伴着单车发出的“吱吱呀呀”声到镇上去采购各种各样的鞭炮,不然鞭炮就都会被别的小朋友买走。
除夕晚上可热闹了,烟花在各家门前冲上云霄,在天空中绽出好看的图案。有一家的烟花在空中爆炸,白光猛然一闪,让人愰了一会儿神,等人回过神来,再看向空中时,只见如同一块大黑布的夜幕中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透出遮住的亮光,并越裂越大,然后又是一记爆炸声,像是从口子中喷涌出来的一样,七条不同颜色的彩带般的光芒渐渐往下延伸,然后与口子一起渐渐在空中淡去。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孩子们又唱又跳,欢迎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烟花也放得更激烈了。
年味,是举筷入口的皆思念
年夜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春节习俗。每家每户在除夕那天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开始准备制作年夜饭所需的各种材料。我常常帮我妈妈打下手,洗白菜、刷扇贝、烫碗筷、煮米什么的我都能立马做好。妈妈则在旁炖猪肘、蒸鱼、蒸馒头,其中有种馒头叫“佛手”,妈妈说吃了这种馒头来年可以受到菩萨的保佑。
到了晚上,年夜饭准备得差不多了,客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到了家中。随着菜被一道一道地端上桌,大家肚中的馋虫也被一次又一次地勾起,碗筷一端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夹取菜吃。吃到尽兴时,大家便举起手中的玻璃杯,有的杯子中装着白酒,有的杯子中装着果汁,有的杯子中装着白开水,但大家寄寓在杯中的真心与热情是同样的。小孩子们吃完便都跑下楼去玩烟花,大人仍依依不舍地在桌上大谈这一年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直到钟声响起,新年到来之时。

家乡的年味(1)作文 家乡的年味阅读答案文案:

一群意气风发,红光满面的大爷大妈们,他们的身后是锅碗瓢盆铲,油盐酱醋茶。他们正在做着年味。
沉闷的房间内立刻爆出一阵脆响,是油泼辣子被激烫;“嚓嚓”的剪刀声,是花馍即将诞生;一片片雪白的小饼,是甜丝丝柿饼已经收获。
看——大爷们手起刀落,以迅疾而又猛烈的刀法切着食材:肉片、大肠、葱花、豆腐,在灵动的刀光下,成片,成丝,成块。锅中放入大把辣椒面,烧开一锅油,将烈油浇在辣椒面上,爆出阵阵脆响。此时,把食材加入沸水,在烈油与沸水的交织下,淬炼出一锅浓郁的麦子泡。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狂跳的心脏,原地转起圈来,像热锅上的蚂蚁。待到出锅,他们顾不得手烫,端起就吃。和亲人们在一起大快朵颐,品尝着年三十的故乡味道。
“嚓嚓”,“嚓嚓”,老人们左手执馍,右手执剪,用上下翻飞的手指,在馍上剪出一朵朵绽放的、绚丽的花朵,国色天香。那剪刀飞舞着,犹如一只只飞翔的白鸽,展翅飞翔。时而上升入云,时而俯冲收敛,静缓地梳理着羽毛,停在馍上。最终,一个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花馍呈现出来。做好的花馍,可以称为工艺品,使人难以下口又直咽口水。
黄澄澄、饱满的黄灯笼摘下,晒干。这时,时光会磨钝柿子的硬气,沉淀柿子的糖分。霜降之时,柿子上会凝满白霜,充分发挥柿子的甜香。柿饼之品,源于时间的沉淀与升华。之后,捏扁柿子,一片片柿饼诞生了。柿饼往往是手工制作的,不打糖水也甜得沁人心脾,味道丝毫不比水果糖差。
故乡,是我记忆中最悠远的年味。人们欢聚一堂,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品着最美好的团聚。这是明年的期待,也是明年的牵挂,更是明年回家的守望。
第二天一早,守完岁人们去休息了。
鼻翼间仍弥漫着一股最醇厚的年味……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家乡的年味(1)》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年味(1)》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家乡的年味(1)》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