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2019-03-08 初二作文 类别:其他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过年了,每个人会体会到不尽相同的年味——年味是挂灯笼,是燃鞭炮,是贴春联;年味是看春晚,是抢红包,是传微信;年味是故园风情,是童年记忆,是血缘相连……但年味在我们身边变得越来越淡。
在几年前,过年还是那么的热闹,家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买年货……可到了如今,这些事却有些被人们淡漠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上的购物变得越来越普及了。这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大张旗鼓地去购买年货的环节,人们也不愿再大费周章地去亲自购买,这也减少了许多过年的氛围。
记得以前,我只要回老家,便有不断的鞭炮声入耳,大人孩子总会站在一起看着满天炸出的红屑,听着鞭炮爆炸的轰鸣声,其乐融融的笑着、跳着,一起享受着美妙的时刻。但现在天气雾霾严重,为了响应保护环境的号召,人们减少了烟花的燃放。少了这些飞舞的红屑,少了这些明亮的火光,这种美好的、快乐的春节再也无法见到。
还有过年的红包。以前过年时最期待的也是最喜欢的便是等着大人们给我们发红包了。看着大人们笑吟吟地递给我们红包,我们一句祝福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想着该如何使用这些压岁钱了。但现在,有了微信、QQ等这些手机软件用来发送电子红包,年味也就变了样,电子红包往往没有真实的红包来得亲切,寓意也更加没有真实的红包那么浓厚。红包,本是人们庆祝春节的习俗,而现在却被电子工具所取代,这样的年更加少了韵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本应是全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欢度良宵,但到了现代,却丢失了它原本的最淳朴的那种感觉。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又是一年春晚,歌声,相声,小品,以及最后的《难忘今宵》,仿佛年年都相同,为了尊重传统,我靠在沙发上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脑中却浮想联翩。
儿时的年,又灿烂,又甜蜜,小小的我,仿佛就是为了这几十天过了一年。每逢过年,我们总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乡村,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会儿激动地朝一群鸡扑去,吓得它们四处逃窜;一会儿同栅栏里的老牛学习牛叫,牛一声巨吼,我们就捂着耳朵大叫着向外跑去,好不热闹!
说到那时的春节,就不得不提到鞭炮,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鞭炮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我们一群孩子,在土里插几支“冲天炮”同时点燃,便大叫“火箭发射”看着烟花在空中划出弧线,心中更是高兴得直鼓掌;或者有时悄悄地扔一个鞭炮在玩伴身边,快速走开,然后朝着被吓到的孩子哈哈大笑;更有甚者,拿着鞭炮插入牛粪中,再点燃往回跑,看着牛粪事件,一群疯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而大人们则喋喋不休的责备着。
光阴流转,时过境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年味好像正在不断淡去。现在的过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就好像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当长辈们聊的兴高采烈时候,后辈们却拿着手机与虚拟世界打得火热。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发压岁钱,拜访亲戚,祭奠老祖宗……这一项项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好像是一个个繁琐的流程。难道是快节奏的生活带走了这一代人心中的仪式感?
但在海外,春节确实另一番景象。海外华侨们对这项传统节日空前重视,早早地,唐人街街头已挂满灯笼、对联,装饰成红色的海洋,华侨们身穿汉服,吃元宵、饺子,甚至还有华人在国外申请春节为法定节假日;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一年都在外拼搏,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无论是为了养活家人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还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职员们。他们一提到春节。总是满怀期盼,满怀喜悦,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时,总是这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这不得不让人反省:难道只有体会到团圆,才会真正珍惜年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年,将何去何从?会是重新兴起,还是走向衰落?答案在风中飘扬。但我也希望,儿时的年,可以从头来过。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年味淡了
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才发现,今天是除夕。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也无非是门上贴了对联,门前点着大柱子香,空气中飘散着饭菜的味道,夹杂着爆竹刺鼻的气味。一样的风景,异样的气氛,乡间小道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人,脸上却看不出会心的微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以至于在这喜庆的日子仍疲惫落寞。祭祖的人依然有的,长者领着晚辈,拎个袋子去了田里,找个避风场所,烧些纸钱,磕个头,放完鞭炮就神色匆匆地走了。土地庙前,往日人声鼎沸、香火袅袅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脑海里,幻想的除夕是这样的:老屋里灯光明晃晃,把桌上的食物照得十分诱人。斑驳的石墙上倒贴着一张张“福”字,尽管家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却洋溢着喜庆温暖的气氛。一大家子人围着餐桌,有说有笑地聊着,鸡汤冒着腾腾的热气,窗外飘着小小的雪花,浪漫而温馨。如我所想,妈妈依旧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望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却没有什么胃口。匆匆吃完饭,也就匆匆散了,都各自活动去了,大人打麻将、打扑克,小孩子捧起手机、玩起电脑,哪还有一家人围着电视开心地看着春晚?
手机的呼吸灯一闪一闪,“叮咚叮咚”的铃声悄然响起,屏幕上泛着微光,闪动着一条又一条消息,一句又一句祝福。此刻的文字,如同窗外那未消融的积雪,冰凉冰凉,毫无温度,如果,是一条条语音,那亲切的话语应该很温暖吧!团圆饭,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了,各自的心都被网络牵走了,瞳孔里五彩斑斓的实像,也只是一些虚拟的页面罢了。
我感到孤单,感到无助,感到年味随着饭菜的香气飘散而去,越来越淡……记得以前,特别盼望着过年,不知道是什么缘由令我那样兴奋,看着日历被一页页翻过,望着离新年越来越近,能高兴地手舞足蹈。霸占着亲戚给的压岁钱不还给爸妈;老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出去炫耀;捡起掉落的小鞭炮点燃吓人;捧着饭碗去别人家串门……这一件件小事,我没想过,它们会成为我无法面对的回忆。现在,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我们不以为然?我想,也许是我们长大了,承担的责任多了,要做的事情多了,在生活的压迫下,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封锁内心的纯真,以浮躁的态度去面对浮躁的生活,匆匆忙忙中,许多东西都变了,变得那么不尽人意。看着那些小孩子拿着炸炮满村跑,笑得和烟花一样绚烂,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真让人感到羡慕,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年味儿,一年又一年,渐渐的,就淡了……

淡去的年味作文 淡去的年味作文文案:

现在过年,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无论老人小孩都拿着一部手机,刷起了微信。再加上今年的禁炮令等一系列政策,往年街道上热闹的炮火声也没了。几十人,坐在一个客厅里,看着手机,除了进门时的问候外别无交谈,反观微信群上则是热闹哄哄,红包发的发,抢的抢。难道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这么难吗?
来到新年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年味变淡了。一些人认为年味之所以变淡,完全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就默认过年就是吃的不同,所以当生活水平提高,古代过年时吃的东西,平日里也能吃的上,所以导致年味变淡。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导致年味变淡吗?我认为,年味的变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其的重视。现在的春节缺少了仪式感,人们不是抢红包,打牌就是看电视上无聊的节目,哪怕扯点家常都非常稀罕。以前放鞭炮,穿新衣,贴年画,舞狮舞龙的习惯,有些被继承了下来,有些则消失在了记忆里。
年味在变淡,我们也可能是其中的推手。习惯性的拿起手机,漫无目的的打开微信,抢几个一两块的红包,留下一句恭喜发财,一天就这样无意义的度过。反观以前的年会,\"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鲁迅笔下的五猖会,值得走几十里的路去看,值得背下大段枯燥无味的书,而今天的我们,过年时都瘫在家中,不停的刷着,要不是挂着一副对联,真不知道是在过年。这真的是过年吗?
北伐后统一的国民政府曾一度推行西洋公历,废除旧历,禁止过春节,而民间对春节的庆祝却屡禁不止。过年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自家传统,而在新旧时代的夹缝里,它以顽强的生命延续了下来。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难道真的会消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吗?我希望能过一个没有手机、电脑,一声鞭炮,一颗糖就很满足的新年,那时候,年味正浓。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淡去的年味》作文,希望在写《淡去的年味》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淡去的年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