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2019-03-14 初一作文 类别:记叙文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乡村,似乎一直是劳动和贫穷的代名词,我们能否定乡村的重要性吗?不,不行。你看,在英语中,“country”既是乡村也是国家的意思,乡村与国家相提并论,能说它不重要吗?
一年暑假,来到奶奶家,就望见门前堆着一捆一捆的“枯草”,门前的庭院上也成为“枯草之海”,身在钢筋水泥所筑成的丛林之中,自然不知道那是啥东西。因为奶奶家还是采用原始方法用枯草,枯树枝生我,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些就是枯草。在农村,闲来没事,我抓起1棵“枯草”,把上面的几个“枯豆荚”拔掉,准备当树枝和小堂妹玩起击剑。不料,堂妹见了这一幕,不但不欣然同意,反倒用稚嫩的声音说道:“那些豆荚内还有好吃的黄豆呢。”我以为堂妹是和我开玩笑,便对她的说法置之不理。
下午,我才知道我早上真是大错特错地浪费了粮食。那日正逢快到小暑,烈日当空,天气奇热无比,奶奶拿起一个形似扫帚的农具,但扫帚头却可以360°转弯,后来我上网一查,才知道那是一种名为连枷(又称粮盖)的农具,用来拍打麦子,谷物,芝麻等,使子粒掉落。奶奶手持连枷,戴着斗笠,来到庭前,打着地上的“枯草”“枯枝”,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奶奶把“枯草”打好后,我上前去,一看:呀!“枯草”下满地的黄豆,和着枯枝,在太阳的照耀下,大有“满城遍地黄金甲”之感。堂妹神气地看了我一眼,我俩拿起一个簸箕,把捡完的豆子放在里面。这簸箕实在是大,我俩捡了好一会儿,却还不能铺满簸箕的1\/8,奶奶看见我们额头上不断冒出的豆大的汗珠,连忙心疼地说:“不要在烈日下去晒啦,快到屋子来乘凉。”我俩自然不善罢甘休,堂妹撅起小嘴说:“不要嘛,在这里又没晒到太阳。”奶奶三番五次地催促,我俩就是不肯停歇。奶奶没办法,无可奈何地拿了一捆未打过的豆荚让我俩到屋里来剥。于是,我和堂妹一人找饱满的豆荚,一人剥豆荚并把黄豆放到袋子里,就这样,2个小时的时间我和堂妹轮番“工作”,一点儿都不感到疲倦。
要回家了,我仍然沉浸在劳动的乐趣中,站起身来,发现双腿早已发麻,再一看,我竟没发觉奶奶已不见踪影,出门一看,她正顶着烈日剥着豆荚呢。看见我们出来,她也没甚言语,只是一心做着她的工作。看看房里,原来奶奶已经把一些五谷杂粮装在麻袋里装好了。
奶奶自己在最炎热的地方,把最阴凉的地方留给了我们,这事应该是我们来做的呀。况且,奶奶的脚伤还没痊愈呢。
乡村的劳动人民是朴素的,想起每次回家,奶奶总会拿些粗粮给我们,那可是她多少个日夜辛苦换来的呀,那些是她们的粮食呢,是她们劳动出来的粮食。没有劳动人们,我们吃什么?乡村是如此地重要哇!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乡村,虽路面不整,虽鸟兽交错,虽高山树林遍地,可也正体现古前风景。
走在乡间的小路,路旁是一块块田地,一颗颗水稻或油菜花。这是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这是我国五千年总结出来的农业文化,这是祖国农业文化的结晶。回忆历史老师讲的课,可知我国的农业可以追到黄帝炎帝时期。当时我们中华民族还是在石器时代,可农业却已开始发展。水稻是最早的农作物,它为我们民族提供了食物来源,是往后的农业文化的开端。从黄帝时期到现今。我国的农业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农业器物,使农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它是它们提供了我国数亿人们的生存食物,它是古老的。
走走停停,可望见一个个村庄。它是陈年失修的,可也正是一个个土房子,为我们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它们是伟大的,是古老的。数万年来,从北京人到现代人,无论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房子不会变的。回想起北京人的洞穴,回想古代的皇宫,回想起四方院,它们是房子,也是我们的庇护所,只是样子变了罢了,只是时代变了罢了,可它依然是人们的庇护所,是人们的依靠。五千年的发展,随着建筑的文化技术的提高,房子的可靠性一步步的提升,那些土房子已没多少人住了。可它的历史,它的璀璨,它的文化依然屹立在这,让人不禁想起古时的建筑技术。它是建筑技术的结晶,即使被吹到了,被毁坏了,总会留下那历史的痕迹。
来到一户人家来,无意间看到院子里的竹子,我不禁想起了汉字。古时的甲骨文,现在的汉字,经过了几千年来的发展,从繁琐到简化,从兽骨到纸张,已成了我国最古老的文化,是我国的核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起我的那手字,那点字词积累,真感到心中有愧。
中国,是古老的。五千年来的历史的长河中,不知孕育了多少文化,到了这代,它们已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古往今来,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唐朝诗人李绅《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感受了劳动的艰辛。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我们呈现了勤劳温馨的劳作画面。劳动相伴成长,劳动映照古今。 稻田英雄——袁隆平爷爷。年轻时,亲身目睹农民饿死田间的惨剧。从而坚定了让大众都吃饱饭的信念,为此,他开始了艰辛的探索,终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免于饥荒之苦。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道出了手和脑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劳动,美好生活就是空想。20世纪80年代深圳标志性建筑——电子大厦的落成。靠的是工程兵们的“徒手盖楼”。当时,由于没有大型机械,工程兵们就依靠手提肩扛。城里的石头山,全靠工程兵徒手搬平。没有混凝土搅拌机便依靠人力搅拌,手工磨平。所有的施工环节,只有人力,但却创造了奇迹。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虽然很累,但各种岗位总需要人来坚守,总需要有人付出。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人无论风吹还是雨淋,浇灌钢筋混凝土,打桩砌墙;环卫工人,在三伏天热浪袭来时,在寒冬皑皑白雪一路三滑的马路上都有他们辛勤的身影。但正是他们的不辞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大米白饭,高楼大厦,靓丽环境。 抗震救灾的志愿军战士,昼夜不停,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灾区人民筑起安全屏障。在学校,用自己的双手,给大家一个温馨干净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好生活小事,给身边人,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让我们在前辈们奠定的基础上,勤奋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增强劳动的本领,奋力拼搏,成为最真实、最强大、最闪耀的自己!让我们增强热爱劳动的程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新的高度。 评语:文明进步共成长,劳动相伴映古今。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文章通过古今事例,生动地说明了劳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创造幸福感所发挥的作用,号召大家勤奋学习长知识,强本领,助推人类文明进步。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贵州省瓮安第九中学七(7)班唐雨洁,指导教师:赵子友。

乡村·劳动·粮食作文 粮食耕种 乡村振兴文案:

伴着泥土的清香。
和着辛勤的汗水。
看!
农田里五谷杂粮正旺。
菜园里各种蔬菜喜人。
果园里各种瓜果迷人。
这是农民伯伯劳动的结果。
伴着琅琅的读书声。
和着无私的奉献。
瞧!
课堂上个个聚精会神。
操场上个个生龙活虎。
活动课上个个大显神通。
这是园丁们辛勤耕耘的结果。
伴着隆隆的机器声。
顶严寒冒酷暑。
看!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条条铁路一望无际。
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
这是建设者们艰辛付出的结果。
是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
用双手撑起我们的衣食住行。
是他们的默默奉献。
浇灌着智慧的花朵。
培养了无数建设祖国的栋梁。
是他们的智慧和双手。
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谱写了一曲曲最优美的劳动赞歌。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乡村·劳动·粮食》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劳动·粮食》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乡村·劳动·粮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