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2019-03-13 初一作文 类别:其他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诗人的诗句;腌着过年用的腊八蒜,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年终于要来到了。
传统意义上的“年”主要是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到元月十五日,现在的“年”是指大年初一这一天。农村的年要比城市的年热闹的多,农村的年还保存着许多传统民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又称小年是北方送灶神的日子,这一天人送灶神之前,用高梁杆芯做一个“马”好让灶神快一点回到天上去。
二十四的时候,人们都会在家里扫房子。打扫房间,有除旧迎新的寓意。后面的几天一直到三十,是人们囤年货的时候。这几天人们往往从家到附近的集市上去买年货,年集上的年货可多了,有糖果、瓜子、花生、点心、菜、肉等食物,还有卖鞭炮的,卖衣服的等等许多许多东西。到了三十这一天,人们在家里包饺子,早上起来要贴春联,鞭炮声不断,可是比起往年来说鞭炮放的越来越少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吧,毕竟放鞭炮只是图个热闹,而空气质量才是实实在在的呀!大年初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互相拜年。早上起来要到田里去祭祖。
小孩子给大人们要压岁钱,但是压岁钱不能在大年初一花不吉利。而且这一天不能动剪刀、刀、不能扫地,老人们在家门口前摆上八仙图、天帝图、和全神图等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这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是这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一年的期待。又过了几天到了元宵节,人们喜欢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夜晚,人们棸集在家门口前面看放烟花,彩色的烟花照亮了夜空,绽放着七彩的光芒。放完烟花后,人们把带有新年愿望的孔明灯飞向了夜空。过完十五后“年”就过完了,人们带着新的希望重新工作和学习。
春节以它独特的传统和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祝大家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今年的春节假期放得长,假期伊始,父亲母亲就带我去广西、越南游玩,本想着还能顺便去趟海南,无奈为了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为了过年,我们还是赶在了大年三十的下午到了家。路上已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已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兴许都在家里等着过年吧。
听大人们说因为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年味不是很浓了,但贴春联、吃饺子、串亲戚、收压岁钱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不,我们一到家就开始贴春联,刚贴好春联奶奶就叫我们吃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父亲母亲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我的心乐开了花,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我们又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据说这天晚上锅里还要留几个饺子让灶王爷吃呢。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按照习俗,大年初一要出去走一走,去百病。于是每年的初一我们都出去走,走的越多越好吧。连续去了几年的圆融寺,人是越来越多。
点评: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相传人们之所以把这个节日叫过年还来源于万年历法。其实,我国在远古时期就有年的概念。“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与甲骨文相同。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相传,远古时期虽知一年有四季,但节令不准。有个名叫万年的人便想重新计算调整,于是,苦思冥想好的计时方法。一日,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休息时,日光下树影的移动使他受了启发而设计了用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准确地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他又受山崖上的滴泉的启发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就这样经过反复推演,万年发现四季轮回一次需要间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会重复一遍。国君祖乙知道此事后大喜,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能测准日月规律和准确的晨夕时间。几十年过去了,一次,祖乙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此时,已经满面银髯的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岁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就把岁首叫过年吧。”这样就有了过大年。祖乙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据说,现在人们在过年时所挂的寿星图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万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结束,部分地方也会把整个正月纳入春节过年的范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所以有民谚: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新年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过年扫尘的风俗。过大年的中心日子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为这一天是新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人们会在正月初一拜大年,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文案:

前几天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觉得十分有趣。现在就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西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们对一个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无忌惮的时候,突然传来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向前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身披红袍的白发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到过年,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的经历,对《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传统意义上的“年”》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意义上的“年”》,希望对大家写《传统意义上的“年”》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