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2019-03-11 初一作文 类别:记叙文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教学活动目的:】
一、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
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究。
三、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活动过程:】
㈠、收集和探究
1、收集社会、日常生活中健康、清新的新词汇,感受语言表现力;
2、收集歇后语、名言警句,体会其蕴涵的道理;
3、收集广告词、公共场所标语,探究其语言表达技巧;
4、收集店铺名,探究其折射的文化心理。
㈡、交流和点评
㈢、学习和运用
1、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拟一条标语。
2、为自己教室或书房学习环境拟一条标语或对联
3、为学校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出示投影片导入,学生齐声朗诵: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也得引进时的活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眼光投向社会,收集宣传标语、广告词、店铺名,探究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心理。一起采撷生活,表现生活。
二、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宣传标语交流一下。
生:龙舟龙灯龙风筝,龙城龙园龙文化。
漫步远古时光,聆听现代经典。
——常州旅游节宣传标语
生: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生:书香世界展示人类文明,知识天地荟萃人类文化。
生:清洗有洁美,生活更和美。
生:新世纪穿什么?东盛绒布。
……(全班每人三条)
师:这些标语简明、清新、幽默、得体,形式多样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给人以教育。
三、小组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对本组的广告词进行点评。(从语言特点、修辞等方面。略)
师:这些广告词精练、生动、通俗、实用,巧用修辞,便于记忆,易于流传,有利于产品打开销路。
四、学生自由点评店铺名,揣摩其心理文化。
生:口福鸡、德泰恒,表示店主追求吉祥、发达。
生:小吴理发、小泉剪刀,非常朴实、实惠。
生:写意空间、猫空、左岸吧。(咖啡店名)有些别致、新奇。
生:万山红、清华园、苏果超市,比较大众化。
生:花之韵、伊可爱、聚雅轩,追求韵味、雅致。
师:这些店铺,有百年老店,有新开店铺,而店铺名则是人们心理
文化的折射。它们所反映心理追求:(板书)
有追求吉祥发达的,有追求亲切朴实的。
有追求清新雅致的,有追求另类别致的。
有追求华丽典雅的,有追求新奇活泼的
总之,不同的店名,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文化和欣赏品位。
五、学习运用,根据所设置的情景,小组讨论拟定。
设置情景(1):
这学期我们处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个同学都期盼成功。初三开学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想为班级换条标语,来找我。我现在就把这个任务教给你们。
生:想象自己成为胜者。
生:精彩人生从拼搏开始。
生:良好的习惯助你打开知识之门。
生:重要的是你的努力。
生:行动是金。
生:努力就是最好。
设置情景(2):
上星期天我到二中去学习,看到这样一句口号:“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向学习化社会进军。”我想,创建学习型城市、学校、必须从自我做起,为创设学习环境,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家或书房题名并作简要说明。
生:菁菁小屋、求索、浅草、我的乐园、学习地带、七彩星空、撷趣园等。
设置情景(3)
毕业前夕,同学们要给母校一块匾,上面要书写8个大字,准确表达以下意思:老师对我们的恩情永远难以忘怀,学校对我们的训导永远记在心中。已拟定“校训永记”4个字,请你写出另4个字。
生:师恩难忘
师:对联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句意相关或相对,词性相同。)
设置情景(3)
读名著对对联
师:(示例)
上联:亲近冰心点数繁星熠熠
下联:重温鲁迅倾听呐喊声声
生:品读曹禺聆听雷雨阵阵
生:走向茅盾仰望子夜茫茫
六、小结:
走出门去,生活是多么广阔,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快乐和宝藏。
走出门去,海阔天空,那里才是我们广阔的课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我们要勤于采撷,善于思考,才能领略语文学习的情趣,才能品尝生活的甜美,才能生动真实的表现生活。最后,我就用一幅对联作结,并与大家共勉。
师:上联:天天阅读社会之书无页不学问
下联:处处采撷生活之花每枝有语文
七、作业设计
1、我校水族馆是常州市生物教学的基地,请你为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2、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自己心爱的课外阅读摘抄本或课外练笔本写一幅对联式的自勉语。
3、读自然对对联
上联:风吹芳草绿
附:下联:雨润杏花红
雨洒李花白
雪映梅花红
(以上三题学生可自选有兴趣的做)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说来你也许不相信,我第一次吃的米饭是小米饭,这小米也不是谷子碾出来的米。
这种米来源于糜子,学名叫粟,粒较谷子大一些。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靠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这里所说的小米我想应该就是这种糜子米。
也并不是陕西不产谷子,谷子一遇到山坡地就可能长不出穗子,即使勉强长得出来,也是又小又秕。而糜子则不同,她对土壤没有挑剔,无论是山坡沟壑,只要你撒一把种子,稍微有一点滳情她就会发芽。
她的样子很好看,没有玉米和高粱那样霸道。像包谷那样的很傲的高杆植物,你不给我肥料我就不长,你不给我水喝,我就死给你看。糜子则不一样,她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求你给她一点空间,即使没有肥料,她照样生长的很好。没有水,她可以喝露水。不用你为她除草,因为她扎根的那些地方可能连草都不长。
你是不是认为她很彪悍吧?不,她美的像少女。没有结籽的时候,她纤弱的身姿,就像生了病的林黛玉,等到有了身孕,她会低下头,精心呵护着身体里的一个个小宝宝。
她个子不高,只有几十公分高,但很能生。一粒种子种下去,你可能收获数百倍的籽实来。即使你收获了她的种子,把她的身体束起来,可以当小笤帚使用。扫床上的尘和扫地上的土,她都能尽职尽责。
她的米也很好吃。把她的米粒泡一下,在碾子上碾成面,用来蒸糜子面馍,或者摊黄馍馍,那诱人的味道简直无法形容。含在口里有一种甜丝丝的香,沙沙的,像喃了一口白沙糖。
糜子,你的名字不怎么响亮,甚至忘了你是五谷之一,但是你不在乎,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你。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这是一件冬日的早晨,太阳暖烘烘的,我们课外采风团在校门口集中,乘着玉湖社区的中巴车前往玉湖农场割稻子。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水稻丰收的地方,放眼望去,一大片金黄的稻子,仿佛是一张宽大无比的床。“如果能躺上去,那一定很舒服。”我自言自语地说着。这时,老师给我们分成四组,一位农民叔叔带来了五把镰刀,给我们一组发了一把,让我们轮流割。说着,大家脱下鞋子争先恐后地跳了下去。我似懂非懂地听着。等叔叔示范了三遍后,便把镰刀交给了我,我漫不经心地接过叔叔递过来的镰刀,刚要割,叔叔急忙纠正了我,说:“你把镰刀拿反了,应该有锯齿的一边向内。我说的反手抓应该是把稻子抓向外。”说着,叔叔又示范一下。哦,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割稻子也有学问呢,看来,我刚才太粗心了。我学着叔叔一手反手抓着稻子,另一手紧握镰刀,吱溜几下,终于,一把稻子被我割下来了。我把它们往地上一扔,又去割第二把了。正要放下时,同组的汉铭提醒了我,说:“刚才叔叔说了放稻子要往一个方向放好,不然下一个工序脱粒的时候就麻烦了。”啊,我真没想到割稻子还处处有学问呢。随着我们各组割的稻子越来越多,老师建议我们比一比谁割的稻子多。“比就比!”说罢,我们便卖力地割起稻子来。但因为我们的稻子太少,比不上别组,我就想出一个妙计——把附近的的已经割好的稻子拿到我们的稻子堆里。于是,趁着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干着,我带了几个人去偷边上的稻子。一眨眼功夫,我们的稻草果真变成了一大堆。这时,黄鑫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只见他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片,大家拍手称奇,小李老师说:“黄鑫真是第二个袁隆平,真是把老手!”因为他的加入,使我们组如虎添翼,当老师宣布我们组获得冠军时,我们兴奋地拍了照留作纪念。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整个上午,稻田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当然,有趣的事还有很多,我和别的男孩子去抓稻田里的昆虫吓唬着别的女生;把脚丫踩得黑黑,爸爸妈妈却不说我们脏;有的挖了一些泥巴制作起各种玩意儿;有的捡起掉在地上的稻谷责怪到底哪个调皮的家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 从生活中找米课堂实录文案:

放学后回到家,我决定学习帮妈妈煮饭。我小心地按照妈妈告诉我的方法来进行。首先,用水淘米,认真地淘上几遍,直到把米淘干净;接着,从米缸里盛两杯米放进锅里;然后,接能电源,按下煮饭按钮;最后,往锅里放上适量的水,并把盖子盖好,开始煮饭啦!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听到“嘟”一声,饭就好了。
吃饭的时候,爸爸竖起大拇指夸奖我说:“真不错,比我煮的还好吃!”我听了心里别担有多高兴啦!原来劳动真有趣,我这一顿饭吃得特别香!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从生活中找“米”》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生活中找“米”》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从生活中找“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