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2019-03-10 初一作文 类别:说明文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中华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伟人,这些伟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耀眼,照亮了一整片星空。这一大片的星空中,我只摘取了其中一颗——张衡。张衡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也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侯风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那时候,经常发生地震。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无法做出有效地防备,每次都伤亡惨重,损失不少的财产,牲畜也死亡不少。人们为此都感到苦恼,又很无奈。当时的皇帝、大官,都认为地震时不吉祥的象征,以为是妖魔作怪,对地震十分害怕。张衡却觉得,地震,没那么简单,便下决心研究出其中的奥秘。附近的人们都信邪,纷纷嘲笑张衡这种想法,有的还说他造谣生事,欺骗百姓。张衡却不管这些谣言。相传,他废寝忘食地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由于他出生贫寒,没钱点灯,常常省下饭钱,买油点灯。周围的人都劝他,嘲笑他,说他痴心妄想。宫中的大官都揭他的短,在皇上面前说三道四。虽然他很有才能,但没钱没势,处处受到挤压。这些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一边顶住巨大的压力,一边专心研究。他细心描画绘图草稿,时时画到手抽筋,也不愿停下来。笔,磨断数根,手,擦破一次又一次,经过一夜又一夜,也不肯停下。他精益求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发明出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起名叫做“地动仪”。他那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震撼了许多人。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很像一个酒坛。四周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口里都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都蹲着一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张着大嘴。那个方向发生地震,朝着那得龙嘴就会张开,把铜球吐出来,给人们发出警报。张衡对此非常满意。有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突然张开嘴,吐出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预报西部要发生地震。可是那一天那里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人听说附近哪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纷纷议论,都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但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向朝廷报告,陇西一带发生了特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才信服,都对张衡的发明赞叹不已。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我想如果张衡在世,他一定会有更多的发明让我们避免人生伤亡……在我的心里,张衡永远都是那一颗最闪耀的星星,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乘着徐日的阳光,带着盼望已久的梦想,踏过昨日久久不能忘怀的世界之窗行的欣喜,我们来到了第二站—韶山。太阳已出来多时,已久久等候我们出发。吃过早饭后,我们终于上车前往毛泽东东铜像广场。一路上耸立在路旁的松树笔直高大,像卫兵一样守卫着毛主席的故居。碧绿的树、葱嫩的草、鲜美的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车上同学们的歌声同那树林中传来的鸟叫声一同谱成了一首春天的乐章。正享受着沿路的风景,陶醉其中。不知谁大呼一声“到了”才把我从陶醉中领了出来,才知道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前,毛主席那高大威严的身躯正严肃的注视着广场的人们,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照相,宣誓后,我们又前往了毛泽东故居。啊!真是一声山明水秀的地方,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耸峙,松柏葱茏,气象万千。据说这里的山脉间暗藏着“龙脉”还来不及欣赏沿路风景就来到了这块令多少人向往的宝地。那里人真多啊!只见人头攒动,排着长队等候参观故居。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踏入了主席也曾踏过的门槛。首先参观堂屋。堂屋的东边13间房是主席的故居,两边四间茅草房为邻。室屋为两家共用房称之为“十三室半”。紧靠堂屋的东侧是厨房,屋内有口大锅灶,还摆放着主席家人早年用过的水桶等生活用具。穿过厨房是横屋,这里通常是吃饭的地方,摆放着一张旧式的方桌和凳子。据介绍,主席在韶山开展农运时,在间小屋里开过会,并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过横屋,依次是主席父母他们的卧室。主席卧室墙上托着一幅他与母亲文氏肖弟弟毛泽民、毛泽潭的合影。室内有一张主席早年睡过的木床。我在毛主席住过的房间久久停伫,仿佛看到了主席的身影,我感到主席是那样的近,那样的近。随着人流,我走出了故居,合过影后我们再次踏上旅程,前往毛泽东纪念园,下午我们去了滴水洞,感受了毛主席工作的勤劳和辛苦。次日我们又去了刘少奇故居里和雷锋纪念馆,领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彩,和雷锋的感人事迹。下午我们踏上了回程。留在心中只是那依依不舍之情,不舍那惊心动魄的世界之窗,不舍寻感触万分的毛泽东故居,不舍那徘徊不定的纪念品市场,不舍那。站在窗边我沉思着自己,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十几年,却丝毫不知自己人生之舵应驶向何方,如果我学会了一丝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会更加用功努力读书;如果我学会了孝敬长辈,那都得感谢这次——伟人故居行。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历史革命英雄圣地“孟良崮”,追悼缅怀先烈,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镇境内,相传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故名。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华野将军不畏强敌,地方武装配合作战,人民群众全力支援,敢打必胜。底座为边长20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周围是红色围墙,密密麻麻,千疮百孔,由194700枚弹壳组成的,渲染着当时激烈的战斗气氛。在这片热土上,谁又会想起那壮美的故事。1942年冬天,侵华日军又一次对我沂蒙中心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扫荡。这天中午,一位满身热血的八路军战士向又聋又哑的农家妇女跑来,示意后面有鬼子在追。妇女立即领会,用被子把战士捂在了床上,应付完鬼子之后,掀开被子,战士已经晕了过去。看着战士干裂的双唇,妇女毅然挤出自己的乳汁喂到了战士的嘴里,战士得救了。在过去的那段岁月里,浩浩八百里沂蒙区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红嫂呢?谁也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也许红嫂只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缩影,也许只是革命故事里的一朵浪花,但我们会铭记在心。人民群众推小车、抬担架的雕塑也雕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在脑海里掀起那难忘的记忆。在崎岖的山路上,人民群众冒着危险,历尽艰险用小推车送军粮、物资,帮助医务人员输送伤员,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青青松翠柏之间,孟良崮共安葬32865位英烈,大多数都是无名烈士,平均年龄在23岁左右,他们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事业,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姓啥名谁,但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伟大的无名烈士!红色五月,重温英雄革命圣地孟良崮,让我们再次感受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我们将永远传唱!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 文案: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伟人的足迹》这本书,了解毛主席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毛主席的伟大革命精神吸引,所感动。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他从小酷爱读书,一旦读起书来,就算老天打雷他也听不见!并且他看书十分认真,他每次阅读总要标记重点、写下评论和感想,在段落旁边都画了许多圆圈和圆点。他锻炼自己在最嘈杂最热闹的地方还能聚精会神地看书。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为中华民族辛勤操劳的精神。长征开始时,病疾缠身、重病数日的毛主席走不动路,组织上给他配备了一副担架。毛主席在担架上从不睡觉,而是开展了特殊的“办公”--他一路上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研究,主张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挺进,争取到大多数领导者的支持,为最后长征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有坚强的意志。他说“干大事业的人,必须锻炼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吃大苦耐大劳的能力。”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雨天他在操场上淋雨,大风天他在城墙上让风吹身体,下雪是他去野外露营,烈日下他脱了衣服晒身体。这样的锻炼,是他日后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历经无事故磨难而始终不曾倒下。想想毛主席,再想想我们自己,我惭愧得很。我也爱看书,可看书不仔细,总是一目十行;学习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其中有一道题不会,我想也不想,就去问爸爸。爸爸批评我不动脑筋,可我觉得无所谓,还振振有词的说什么“不懂,就不能装懂嘛!”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的行为,是没有坚强意志的表现。读了《伟人的足迹》这本书,我要以毛主席为榜样,顽强的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所以,我要强烈的向大家推荐《伟人的足迹》这本书。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寻伟人的足迹》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追寻伟人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