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2019-03-10 初一作文 类别:叙事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中秋节到了,这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因此在外地打工的人们都会赶回家里与亲人团聚。我的爸爸也一样,无论有多忙,都会回到家里与我们团聚。而我最期盼的是,中秋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这一刻别提有多幸福了!
其次,博饼是闽南地区中秋期间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到处都能听到清脆的骰子声,我们小区也不例外。今天我也去参加了小区组织的博饼活动,只见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品,十分诱人。走在路上,抬头仰望星空,一轮皓月高高悬挂,在月亮的照耀下,每件礼品都显得异常珍贵。
很快,博饼便开始了,我们其中一个人拿起两个骰子,决出谁先投。轮到我博饼的时候,我抓起骰子,将骰子捧在手心摇一摇,然后祈祷自己有个好运气,随后双手一松,只见六个正方体骰子在红色的大碗里舞动着,旋转,跳跃,碰撞终于停了下来,我一看,以为是一秀,顿时失望至极。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声音:“对堂!”我便仔细数了数1、2、3、4、5、6!真的是对堂。一阵阵惊呼声涌来,我欣喜若狂,得到了妈妈梦寐以求的奖品——煎锅,妈妈也高兴的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尽管后面几次表现不尽人意,但是我们也博到了很多奖品,非常满足,因为我博到了妈妈最想要的东西。
虽然这个中秋节很愉快,但只可惜爷爷没有与我们团聚,让我甚是想念,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呀!
点评:这一篇文章叙述了中秋节,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中秋佳月
适逢中秋之夜,和家人品尝过可口的月饼后,我便独自一人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而是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月亮也显得十分朦胧。
有很多古代诗人曾经写过关于月亮的诗。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那轮月亮。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送大江流"的那轮月亮。还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那轮月亮。都是个不相同的月亮。现代诗人也写过关于月亮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诗人,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目睹中秋佳月,写下传世之作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在这意境中也是一番享受。
有人说,新月似牙,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但是说中秋之月可就有些不妥,因为八月十五云遮月。虽然说中秋圆月不及西子之明眸,却独具情调。还有人说,月连是个小偷,它偷的是太阳的光,每个人都知道月亮是不发光的,而它的光是有太阳光折射而成的。所以说月亮是个小偷。但我觉得如果月亮不去“偷光”,如果月亮不发亮,那在那黑漆漆的夜晚,人会如何,中秋节。月饼又从何而来哪?
月亮,夜月黑,你越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我喜欢在中秋节的时候欣赏月亮,难道说有人不喜欢月亮?难道说有人不喜欢这中秋佳节?只有在中秋之夜月亮才会完完整整的展现世人面前。虽说八月十五的月亮不如平时的皎洁,但它没有残缺。我愿随着月亮在云间漫步,听它将古老的故事;我愿站在远处深深地凝望。
月亮啊!你如此千年万年的陪了多少人啊,许多东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消失。灭亡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我对着你,还能说些什么?在这冥冥之中,我想起了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中秋佳节以上作文 中秋佳节之际文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有关中秋,有很多的传说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大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烧香拜月,说出心愿,乞求月亮神的保佑。这些事情延续到现在,很多地方就形成了在中秋夜之时烧斗香、放天灯、舞火龙等特殊风俗。说起嫦娥,因为她的美貌,惹人生慕,所以在古时候,很多少女会在中秋相继拜月,祈祷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皎月。据说嫦娥善良地用自己的神力点缀过可爱而真诚的姑娘们!南宋时期,民间在中秋节以月饼相赠,以取团圆之意。而切月饼却是件讲究之事:全家人应该先在月下祈福,而后一家之主要先预算每份月饼的大小再以虔诚之心准确切开月饼,大家共食,喻为团团圆圆,相依相扶!很多传说至今已成为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虽然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但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月,本是中秋一大美景,可惜今年的细雨冲淡了月光,有些遗憾,那种一边坐在院子里赏月一边享受着月饼的晚上的向往也随之化为泡影,好是惋惜,不由地念叨:今年八月十五夜,坐在门前盼皎月,边品美味边赏月,意境极佳却难至,晚风习习凉心窝,本念望月不归宿,哪知老天将月藏。唉中秋夜,稍显得有些黯淡,却是另一种深深的意境!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中秋佳节以上》作文的经历,对《中秋佳节以上》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中秋佳节以上》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佳节以上》,希望对大家写《中秋佳节以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