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2019-03-08 初一作文 类别:其他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他,年少有成,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字;他,勤奋好学,对写字的知识如饥似渴;他,精通各种书法,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他就是——后人称“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再父亲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全是有关写字的技巧,王羲之便如痴如醉地读起来。后来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王羲之只是傻笑。他父亲说,等你长大以后,我再把写字技巧教给你。王羲之急切地说,等我长大后再学,那么青春年华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他父亲听以后,觉得儿子胸怀大志,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地详细地向王羲之解释了一遍。几个月以后,王羲之的书法果然大有长进。后来王羲之有做卫夫人的学生,为他的以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羲之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天赋,更离不开他的努力,他的坚持。我们应该学习王羲之,学习他那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学习他那对知识的如饥似渴。难道那流传万世的《黄庭经》会从天上掉下来吗?难道那惊天动地的《兰亭序》会在山崩地裂中飞出来吗?不可能!无可置疑,我们的勤奋好学,我们的坚持精神,根本就不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可是我们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吗?也许我们的天赋不及王羲之,但我们可以付出与其相同的努力,甚至更多。我们对于他人的成就,不能仅仅羡慕。我们不能服输,要相信自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们认识了王羲之,也认识了他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如果你就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请开足你生命的马达,朝着梦想出发。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他是冠绝中华不可多得的书法名作,他是才华横溢流传千古的盛世名篇,他亦是你情趣高雅德行馨香的写照,他便是《兰亭序》。从这我认识了你——闻名于世的王羲之。仔细揣摩,我认识到你的书法精妙绝伦,堪称一流。你的字体飘逸通达,一气呵成,给人以清新圣洁之感。每一笔流畅自如,宛若行云流水般掠过绢布,灵动异常。看到你的字,我仿佛置身于葱郁山林间,体验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快意,不凡的气势直逼眼前;我触摸到舒畅清凉的泉水,通透安宁直达心扉;我闻见鸟儿栖息枝头的清脆歌声,天然与自由的颂歌在我耳畔奏响。一瞥一捺,一提一顿无不透露出你卓然不群的书法造诣,不拖泥带水,不刻意雕琢,一切皆是你随性而为,字里行间藕断丝连,互相呼应,沉稳却又洋溢着灵动气息。你的绝世之作让多少人惊叹艳羡,让多少人敬仰珍藏,让多少人望尘莫及,《兰亭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行书”。悠悠品读,我认识到你的闲情雅致,悠然自得。你与群贤邀约至会稽兰亭,把觥筹置于潺潺溪水之中,流觞曲水,飘转沉浮。当酒杯在你面前缓缓停住,你笑之伸手自水中取出一饮而尽,遂潇洒自如信手拈来写就这样一篇旷世佳作,情味盎然。你的悠然,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问尘世,不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与世隔绝,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安逸隐忍,而是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融于尘世,却又高于尘世,洋洋洒洒,浑然天成,妙手偶得。饮酒赋诗,好不惬意!悉心探索,我认识到你才思敏捷,勤于思考。你衣袖间的儒雅才气,眉宇间的傲然正气,我在拜读过你的名篇后尽数获悉。在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的暮春三月,你不只流连于美景更从中思索人生。你俯仰天地,观览浩瀚宇宙,感叹人类渺小,不过沧海一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造化决定的人生中,世事变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应乐观面对。你从容淡定看待生死无常,心境在昼夜更替中沉淀平静。你这般明理、睿智、豁达、洒脱的才子,有几个能如你在历史沉浮中光芒不灭?细细品味《兰亭序》,我似乎穿越时空,结识了你——王羲之。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阳光明媚的一个早晨,微风柔柔的,万里无云。我们一大伙人一起去兰亭,看王羲之的故居。我们心里十分激动,早盼着去兰亭,看王羲之的杰作。到了那儿,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箭似的“飞”到了大门口。我进了大门,听见只有鸟儿叫,树枝摇的声音。看见人们都静静的观赏着兰亭。我也停止讲话,慢慢地走着,观看着两边的风景。首先跳入眼帘的是鹅池。王羲之写的“鹅池”两个大字就像鹅在水中游来游去,栩栩如生。我又把眼睛转向鹅池,池塘里的鹅身穿白衣服,头截红帽子,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哈哈,真像是王羲之写的“鹅”。其后跳入眼帘的是大殿。大殿上展示着许多古代名家临摹的兰亭集序。这些名家各有千秋。虽然王羲之的真迹已经没有了,听说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皇陵。便我能猜到王羲之的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使我敬佩不已。我又看了康熙携皇帝和乾隆皇帝留下的祖孙碑、曲水流觞……最后,我们来到写字台。我也挥动着笔,写起了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好像我也变成了王羲之,名留千古。

走近王羲之作文 走近王羲之一一读书笔记文案: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走近王羲之》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近王羲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走近王羲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