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2019-03-08 初一作文 类别:随笔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读《论语》,学处事,学做人。
《论语》讲求治学严谨,求学虚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管学问是否比自己低,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是一种好学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走在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一个是可以作为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并通过发现他的缺点检讨自己加以改正。此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亦是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
为人处事,应秉持着一颗谦逊务实的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若是不懂装懂,反而显得言行过虚。这个社会,始终需要有一种务实求真的态度,方能踏实立世。
交友交际须诚实真挚。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人为友,就应当以诚待之,言而有信。须知,没有谁愿意与一个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的人结交为朋友。因此,言而有信是交友的基本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应强加到别人身上,尊重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尊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彼此选择的道路不同,就没有必要强求。给彼此一份自由,于己于他,皆有益。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显而可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通晓道义,小人只晓私利。这是君子与小人各自的本性。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这是君子与小人各自的处事交际态度。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是君子的一贯作风——成全别人的好事,而绝不像小人一般助人下石。
做事情,需得保持一份耐心,以及一个辨真的眼光。
三思而后行。在做任何事情之时,尤其在不明事情的准确性,或是不确定是否应该做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这是保证事后无悔的前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耐心,若是为追求眼前一时的小利而蒙逼了远大的目光,便难成大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光,才能看得到远方;考虑到未来,才能防范于未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廉洁的态度,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政治形态中,尤为重要。
……
《论语》是千古之作,虽距今遥远,但却千古不朽。《论语》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里,依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读《论语》有感(3)作文 读《论语》有感500字文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给我感受最大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那么他们中一定有我的老师;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要敏捷而努力的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话虽然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的人,而很多的人都有许多的长处要我们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0多人的集体内,就有许多的小“能人”,有的擅长画画;有的通晓中外地理;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这些同学学习学习,不就可以让我们这些置于万顷绿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不耻下问”就不容易做到了。首先,你要放得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多少事实证明能“不耻下问”的人是伟大的啊!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同志。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已是湖南省教育家了。可是到了法国以后,这位40开外的“老学生”却宁愿当小学生,甚至向在公园碰到的法国小朋友学法语。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写好了诗,都要拿到邻居家老婆婆那念给她听,问她哪里不明白,要修改。我国西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在去各地游历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采访史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当地的人请来,详细询问那儿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是啊!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40开外的教学家知识渊博;“丁”字不识的老婆婆当然没有白居易那样的诗才;平民百姓哪有史学家见识广;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有生物学家的智慧和才能!如果没有这些平凡的人,哪能有这么多的名人出现。朋友,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又不耻下问吧!成功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读《论语》有感(3)》作文的经历,对《读《论语》有感(3)》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读《论语》有感(3)》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论语》有感(3)》,希望对大家写《读《论语》有感(3)》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