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2019-03-07 初一作文 类别:随笔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看戏,赏戏和演戏,可谓剧场三种状态。
看戏,要求十分简单。你搬一板凳,在那坐着,或直接站在座位旁。只是呆呆地望着台上,管你神魂出窍。
赏戏,坐在高档座椅上,一碟小菜,几杯小茶,以眼耳全神贯注地听赏。一遍,内容印在脑海,时时回忆,时时悟新。
演戏,那可不一样了。台上台下通通要照顾。台上演员注意妆容、服饰、动作、戏曲和神韵。台下管理秩序,服务观众。有演戏的幸苦,才能对这戏有深刻认识。
提出这番道理的正是我的数学老师。
上课时,老师常给同学们说一些段子,把同学们逗得前仰后合。之后,又是一段意味深长的人生道理,无非是一些有关红色,劝学,劝勤的道理,却没几个人能听进去。
一日,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中段,说起看戏,“……每个班可有不少看戏人,不少赏戏人,还有不多的演戏人。同学们,不可做看戏人!不是有句话‘看戏不嫌事大’吗?若真的只是看戏,你只能看戏的表面,百分之十左右。赏戏,可有百分之七八十。演戏,无论怎么少,也不能少过百分之九十了。”
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领悟?因为经历长,见多识广。五十几年的风霜磨砺心灵,在脸上刻下一条条岁月的痕迹。老师也有求学时,是过来人,对学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作为。他是演戏人,大半辈子在讲台上。我一赏戏人虽未有水平,但也要适时转化为演戏人,才有更深的见解。我这样想,并付出行动,考试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看戏人,我同桌则是典型一个。上课开小差,下课倍疯癫,放假不学习,以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只有哭的份。
学习的剧台上,争做演戏赏戏人,不做看戏人。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看戏
那年初春,我跟母亲去村里的戏台前看戏。观众可多了,周围还有许多小摊,有卖小吃的,有卖零食的,还有卖我最爱吃的烤火腿的。
我和妈妈拿着火腿站在后面边吃边往戏台上看着。事实上,我和妈妈都只是来凑热闹的。因为我们看不懂这个玩意儿。于是,妈妈就和旁边的几个妇女聊了起来。不过,聊得内容都是关于戏台上那些人的,什么穿的“金光闪闪”啊,“光彩夺目”啊,还有脸,本来一张张黄色的脸,都被画得没有了本色,花花绿绿的。
我不知道那些脸有什么象征或代表,只是觉得好玩儿。因为颜色多而且很艳。“看那个脸,好像一张画被戳了两个洞,眼睛在那里转来转去似的。”“我倒觉得像戴了个面具。”我和旁边的玩伴讨论着哪些演员的脸,虽然讨论不出什么究竟。
他们的表情和声调随着戏的内容而变动着,忽而兴奋,忽而悲伤,忽而激动,忽而忧愁,忽而犹豫,忽而愤怒的——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我看见他们一会儿皱皱眉,一会儿咧咧嘴想必是因为认真吧。
台上的演员专注的演着唱着,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的看着,尤其是老人们,因为是从小看大的,自然和这玩意儿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反倒认为那些“咿咿呀呀”唱着的人有点无聊。于是和伙伴们商量着到后台去玩,我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我们蹦向了后台。这里,原本是一个阴暗的小房子,不过现在,里面安置了两个灯泡,变得明亮了,似乎也温暖了。
我们在这里,拿起演员们的服饰套在自己身上,大摇大摆的表演着,也学着他们咿咿呀呀地唱,不过在这里,观众是我们自己。
不知是谁来了,只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大叫“你们在干什么,快出去,快出去!”我回头一看,是个中年男子,想必是这戏班班主吧。见机不妙,趁他还没走近,我们便溜之大吉了。
此后,我再也没看过那样的戏,我们也没那样热闹、开心过。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我们村是个小地方,只有三百余户人家,但每年都会有戏班子来这儿演出。
  做戏时每家都会给一定数目的钱以作观看费。印象中,每年的戏通常会演五天,甚至七天。戏台搭建在村部前,那儿有一块很大的空地。整块地用蓝色皮蓬罩着,最前头便是用木板搭成的戏台,有一米多高,十分宽旷。
  戏台在表演的当天搭好,这时很多闻讯而来的小商贩摆起了摊,卖零食的、卖玩具的,早已各就各位,真可谓大戏未开,零食先行。
  村子里的孩子最喜欢呼朋引伴地踩着铁架子,慢悠悠地扶着扶手爬到戏台上,在台上追逐打闹。因为戏还没有开始,所以台上也没有戏子在唱,空荡荡的,我们就是主角,过一把瘾。我总是在台上走来走去,听着木板发出轻微的响声“吱吱”,或者在上面使劲跳几下,听着木板发出巨大的声音“咚咚”。每每这时,我就会玩得不亦乐乎,虽然担心木板会不会塌下去,但又很喜欢听着这空旷的地方不断传来响声——咚咚——吱吱。
  夜幕降临,戏台上、戏台下便热闹起来。戏台上戏子们来来往往,戏台下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棚内到处都是嬉笑声、叫喊声。我却不是很感兴趣,于我而言,二人转、小品,或是魔术,才能让我提起兴致来,其他的我连一二分兴趣都没有。终于,涂着满脸的白粉、化着浓妆的小丑站在了台上,或扭或说,或拉长了调子唱,观众们开始拍手叫好,我却渐渐心不在焉。说实话,外面小吃的香味早已在夜色里潜入我的鼻子,锣鼓声声里,我和小伙伴们用眼神打了个招呼,偷偷地溜下座位,挤过熙攘的人群来到街上买吃的。
  琳琅满目的小吃一条街,让人眼花缭乱,但我独对牙签肉一往情深。通常,我会挤到小摊前,盯着老板麻利地忙碌着。只见他抓起一把白生生的肉串,一股脑地往锅里放,几十串牙签肉你推我挤,在金灿灿的油里沸腾、翻滚,直至逐渐熟透成金黄色,馋虫已爬到了我的嘴边,口水不停下咽,和肉串的香味一起,深深刺激着我的口鼻。正当我出神的当儿,老板用右手麻利地一捞,放到案桌上,几乎是同一时间,左手已举起调料瓶,天女撒花般地一撒,一些调料粉已飘到了肉串上,当红红的番茄酱缠绕上肉串,我便迫不及待地递上我的袋子,一袋香气扑鼻的肉串就这样到了我的手上,嗯,此味只应天上有啊!我一边吃着我的美味,一边寻找着伙伴们的身影。瞧,有的买了板栗,有的捏着棉花糖,还有的捧着奶茶,各式各样,花样无穷。大伙儿憋着一股劲拼命吃,直到肚子饱饱的才伴着锣鼓声心满意足地回家。对,没错,直接回了家。我们不回戏场了,这戏啊,不到十点多是不会结束的,没完没了,咿咿呀呀,太没意思了,还不如早点回去睡大觉。
  夜色里,我们摸着滚圆的肚子,一路欢歌。那边,锣鼓声声,伴着观众们的喝彩声,也是欢声连连。有戏看可真好啊,大人和小孩子各取所需,乐哉!
  几天后,戏结束了,戏班子也走了,但我仍忘不掉那空旷的戏台、那美味的小吃……

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 看戏的戏文案:

我的家乡有一个“戏节”。
顾名思义,这个节日就是唱戏、听戏、看戏。且听我细细道来。
村里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流行唱戏。询问老人,才知道,村里以前有人是戏班子里的,跟着戏班子到处唱戏。随着时间的迁移,以及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少有人再去学唱戏了,为了不让这物质文化遗失,村里就开始请别的戏班子来演戏唱戏,而当初的戏员现在都已经上了年纪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每年唱戏总不间断,之后,戏节就诞生了。
每逢霜降这一日,村里就会有戏班子来做戏,说是庆祝丰收的。戏是我们这地方称的“老戏”,我不太清楚这称呼,也无人问起缘由,好像那是谁都知道的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村里专门有一大块空地用来唱戏。每逢要唱戏的时候,那场地总要腾出来,即便是原本堆积了许多桑树枝还是稻草什么的。
原本是有人去请戏班子,而现在成了传统,戏班子也就不请自来了。开演前几日,戏班子就早早地到了,还是在原来唱戏的场地,一块大空地,周边都是人家。他们在村里人的热情帮助下搭戏台,用木板支架等熟练地搭造起来,前后左右还要挂上幕布,左边有音响等设备(早些年还没有那么先进),右边幕布后面是各种唱戏要用的乐谱架和打击乐器,二胡、唢呐、小镲等设备,后台还有颜色亮丽的戏服。安顿好,一切准备就绪。
戏班子一来,村里就热闹起来了,一人传几人,特别是老人们,聚在一起诉说着开始演戏的日子,描述着搭台的进程,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是时候看戏去了。
那天许是农忙的尾巴,大伙儿早早地吃了晚饭,拿着蒲扇、小板凳,聚在一块儿开始闲聊。这多半是老人家们,说说家常,道道戏曲目,什么《五女拜寿》,什么《追鱼》,并期待着。孩子们这天也很兴奋,三五成群,说着待会儿看戏时在一旁要玩的小游戏。大人们则忙于工作,很少有人对戏感兴趣。天色渐渐暗下来,秋日的微风赶着白天的温暖,拂过脸颊,每个毛孔都张大了,人们大口呼吸着清风,舒服极了。赶场了,一路上老人、孩子,还有少数年轻人,有说有笑,欢声笑语似一曲动听的歌谣。月色下,路很亮堂,指引着前方。
终于到场了。
已是人群满座,还不时往旁边加长板凳。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期待着,在这个时候他们和旁边的人问问好,聊聊近来的生活,七嘴八舌,人声鼎沸。
随着“锵,锵”两声,人群霎时就安静下来,戏开始了。
台上穿着古装的少女,两袖似水,荡漾起伏,和缓有度。高挑的身段,长长的戏服。长发盘起,梳妆打扮,或是长发及腰,似瀑布直泻,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头上的璎珞、珠簪,闪亮夺目。最美的是脸蛋,瓜子脸,白里透红的皮肤,柳叶吊梢眉,玲珑剔透会说话的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似仙女下凡,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
大伙儿会为戏中热闹的地方欢呼雀跃,几个热爱戏的年轻人大声地拍手叫好,有时还上台搞怪,和戏员对对台词……一场过后,在下一场准备之时,人们谈论着刚刚的精彩细节,还沉浸其中。无忧无虑,心在戏的天空中遨游……
我像是穿越到古代,静静地欣赏。不知是越剧啊还是什么剧,咿咿呀呀,虽然我有些听不懂,但是每一个音转儿,每一次拖调,每一句欢快或是绵长的话语,都萦绕在耳,有种奇妙的感觉,很美,美得就像在梦中。
没有绚丽五彩的灯光,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但是气氛融融。戏好看,老人家心里都清楚,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戏会演上三天或五天,每场都座无虚席,人们怀念的都在此,沉浸在回忆中、戏曲中。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希望在写《看戏,赏戏和演戏》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看戏,赏戏和演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