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2019-03-15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学员汇翠小学郭健2016.5.14.
阅读是英语学习形式之一,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评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一个探讨。
关键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着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项目的具体化;
促进学生阅读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都被认为只是接收信息的单向活动。评价单一,缺少互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导致英语阅读能力低下。究其原因之一,是以往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不当的评价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可见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有效的评价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不是让学生感到评价是索然无味的学习压力。我们应把评价发展的意识贯穿于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动机,还要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跃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评价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课标》中评价的基本理念。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小学阶段,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趣味性为主,兼顾知识性和思想性,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例如:选用一些广告、说明书、图片,图表、图解,插图、趣味故事、童话、幽默小品。鼓励学生通过讲故事,续编故事,看图编故事,参与到阅读材料的情景之中,尽可能大量地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和学习多种知识,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各种阅读图式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段阅读、分角色阅读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表演故事,看谁的表演最惟妙惟肖。学生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展示所学。这时,教师的评价若表现得可有可无或失当则会使学生如泼冷水,适当的评价则可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喜爱。评价有效,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学生体验到成功,在各自不同层次上感受到肯定和鼓励,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渴望下一次的阅读实践。
二、以学生为本,着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在进行“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除了增加英语早读以外,还开展了英语阅读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也积极参加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提高了学生参与和主动阅读英语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英语的自觉性,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种长期的动力去支持,这种动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本着以学生为本,着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时而有效的激励评价,能成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动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先了解阅读的心理过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评价项目的具体化;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上说:“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如何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使评价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动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评价项目的具体化;评价指标的导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来实现。
评价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发展性评价要求使用多种指标,从多种渠道,如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评价或组际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教师应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点拨者。教师的作用重在激励。评价在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的同时,还应涉及并启发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运用各种途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阅读能力。
发展性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通过评价,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的发展。
参考书目:
《现代小学阅读教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有效的学生价》
《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小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英语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的水平。所以要学好英语,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句型操练,忽视语篇理解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句型教学,而忽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满足交际语言的熟练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整的表达某一话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不能得到系统完整的发展。
二、重视阅读结果,轻视语篇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不求理解阅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下降;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更不能将阅读有效地渗透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也使得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能力变弱。
三、固守课文框架,缺发人文启迪
现在许多英语教材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故事、儿歌或其他阅读材料。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的视野就会在这个文本框框中越来越狭窄,其他的阅读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受到制约。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预设语境,课本走入生活
学生如果能对语篇的主题熟悉,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是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认知障碍。可见,语境的设立在英语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初创立相关联的的语言环境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之一。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也丰富,如果教师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会大大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布置学生自主进行语篇分析,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例如:谁?什么?哪里?为什么?教师上课时要从检查预习作业开始。
教师可根据教材语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组与句子,对于一些有趣味性、文化性较强的语篇,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相关文化。如3A“Unit7Wouldyoulikeapie?”是关于邀请别人吃东西的语篇,我就让学生欣赏中西方请人吃饭的区别,学生们很感兴趣。
二、梳理教材,实现教学目标
语篇教学是一个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和回顾的过程。教师应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精读、填写、问答、判断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实效。如在教授4B“Unit7Whatisthematter?”时,教师先提出两个问题:“Whoarethemanandthewoman?IsLiuTaohungry?”让学生通过略读的形式快速地说出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既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而Cartoontime部分中用小伙伴关心Bobby呈现“打电话”的故事,教师可让学生带着好奇循读,找出一些与下一课相关的电话用语的句子:Thisis…speaking。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不仅解决了单词教学的问题,也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了该语篇的教学任务。
三、提炼语篇,体现人文价值
巩固活动是对语篇阅读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估,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炼课文的情感目标,体现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的理念。如:4B“Unit4Drawinginthepark”,由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谈论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能理解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在熟练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及情态动词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篇短文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也可让学生叙述自己和家人的兴趣爱好,并写下一篇小短文“Yes,thisismyfamily!”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为训练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提供了一次机会,引领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走向生活中语言的综合运用。
教师处理语篇时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内容摘要】“读”是中小学英语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备的英语四大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可见,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阅读能力有效培养
最新版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鲜明的倡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事实上,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读”是学生必备的英语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在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策略,并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了。我们都知晓: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到底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了。本文就此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给学生科学的选择阅读材料
1.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源
学生的英语阅读,也是他们对英语语言的一种复习与巩固,能进一步促进他们活用英语的词汇、语(句)法,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的词汇、不断扩大词汇量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操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好教科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英语教科书的编排来看,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合适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对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计划、有目的且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利用教科书上的这些原始的阅读材料组织好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2.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对于课外阅读的材料,我们应指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的内容认真的挑选,将其作为课文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实现课内外英语知识的有效连接和扩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效的迁移到课外阅读之中,各种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很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的探究、努力的获取新知。英语儿童读物、英语学习报(小学版)等有关小学英语的专业报刊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好材料,但我们应从中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且具有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选择题材广泛、篇幅适中的文章,以方便学生有效的吸收;还应注意:精心挑选那些内容丰富、语言规范的,以便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领悟能力。
二、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语言学习的宗旨就是能让人正确的使用它进行交际。为了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英语知识和语言,实现有效交际的宗旨,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方法进行:
1.要学生能够流利的复述教科书中的课文。它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师板书的各个关键词汇(短语)、典型的句子、课文中的各种插图等等,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中主要的故事情节或大致的内容简要的表述出来。如教学译林版六(山)“Unit5Signs”第一板块的“巩固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我们可安排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课文中的图片和新授活动8的表格信息,以接龙的方式用第三人称来复述课文内容。如:Picture1
S1:Mike,HelenandTimareatashoppingcentre.
S2:Mikeseesasignonthefloor.
S3:Itmeanstheflooriswet.
S4:Theyshouldbecareful.
……
2.有序组织学生表演课文或文中的对话。现今的译林版英语教科书中这样的练习很多。我们可以有序的组织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或对话。它的开展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同桌表演、小组合作表演、男女对演等等,只要能够促进所有学生都参与即可。它有利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快乐的牢记课文,更利于学生增加自己的个体体会。
3.选择合适课文,要求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尾声进行创造性的“补写、改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的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境、情节来让学生补写一些没有结尾的故事,或改写,对补写、改写的内容,不要求长短,只要学生能写出来或说出来即可。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4.组织开展大声的朗读英语课文。朗读课文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必备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一些单词(或短语)、重点的句型、关键的句段,甚至通读全文。这样,教师可以借此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感悟,更利于学生背诵英语课文。
5.坚持要求学生子阅读后进行书写巩固。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我们可让学生根据汉语来写英语句子,可让学生根据“首字母”来完整的书写句子,也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词语来进行课文的填空等等。
总之,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阅读教学也是能够实现这种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贯穿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所以,我们应务实研读教科书和课标,积极摸索、认真总结,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 英语阅读能力评价表文案: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提出教育回归生活,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足:民族文化宗教性的残存;民族文化丰富性的缺失;民族文化完整性的缺失。为此本文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的对策:采取“统整”的课程模式;构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课程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以便对民族地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回归生活;文化传承;学校教育;民族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的习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性的自然规范。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的正规教育是学校教育。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的提出,加强了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对于我们纠正现代教育中过分注重对知识的认知,片面强调科技理性,忽视人的完整性等方面有较大帮助。
一、解读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是针对教学中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的生活经历等现象而提出来的。当前新课程改革后,理性化教育、模式化教育、脱离生活的教育正大行其道的承担着发展人的职责,将教育视角转向现实生活,转向活生生的人的自然情境。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把生活世界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他认为“生活世界”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直观的作为人的经验存在的客观生活世界;第二,更为原本的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这两层含义既包括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又关注了人的生命价值的世界,即意义世界。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的理论背景是“欧洲科学危机”,他发出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的呼唤。因此,生活世界的提出是与科学世界相对而言的。胡塞尔提出科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理念的提出,是哲学层面的回归,缺失了人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却直接把这种生活世界引进过来,认为让学生“动起来”,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搬用到课堂中,走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就是回归了生活。有的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教育当中也提出了相关的教学途径,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探究学习的提出要求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活,对不同的人进行人性化教育,使学生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但在教学中却又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学校中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关键在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笔者认为教学要回归的生活世界应该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和学生的文化生命世界、价值世界。前者是指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建构有意义的生活,这意味着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目标等的生活化;后者意味着教学的价值指向于学生的文化生命的开展与提升。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放弃科学世界,而是教学在科学世界的引导下,超越学生当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回到学生的真实存在。生活世界最本质的含义是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不仅是拓宽了学习空间,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教育回归生活是如何使用同样的内容着实出另外一种意义,而不是用外在的方式来代替现在的教育。教育回归生活对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文化有着巨大影响,一方面,文化的传承是教育回归生活最直接的表现;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又体现了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对生活世界更加宽广的理解,来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文化做出新的理解。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文化中比较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通过大量的道德习俗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相互扶助等的道德风尚,以及民族成员与群体间关系的道德习俗中体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等,所有这些对学生道德教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这些民族文化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民族文化宗教性的残存。新课改认为,旧教材是以知识为中心,是脱离了生活的教材,必须进行新教材的重新编写。于是新课改采用一种加法思维,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中,编写了自成体系的乡土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发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但另一方面,这些文化不加整合的强加到教材中,导致一些不科学的、宗教的色彩带入了课程中。
第二,民族文化丰富性的缺失。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引入只考虑到了民族地区的典型习俗,民歌,舞蹈等。而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一些基本的地方性文化却未涉及到,即使有也是起到点缀的性质。
第三,民族文化完整性的缺失。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大都表现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或表层事实的传承,而这些文化背后的资源,或其本身的总体被忽略了,而是将其支离破碎的分解开来,或者只是文化中的“微末”与“片断”得以传承。这样,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或意蕴在传承时就被改变甚至消失了。三、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强化文化传承的策略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扎根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有关。为此,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传承时应转变路径而达到一种新的走向。
(一)采取“统整”的课程模式
民族地区学校中的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的设置应该坚持传承民族文化的取向。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过:“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有机体。”在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环境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主题。多元文化视阈下民族文化进入学校课程宜持统整取向,采取统整模式。
在现代汉语中,统整与整合、综合意义相近。将这种观念应用于课程,形成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一种课程组织取向,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一,以民族文化为基点选择课程内容,即把民族文化中隐含的教育要素整合进学校课程中。课程选择能够反映少数民族在语言、地域、经济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合于少数民族发展和进步的民族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确保将科学的知识融入课程中,而达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科学性。第二,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民族文化融合进学校课程中的有效方式是进行课程的统整,将民族文化知识与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以真实世界中具有个人或社会意义的问题为主,使主题意义化;设计、组织与统整主题有关的学习经验以及课程知识或活动,使主题脉络化;促使学生将课程经验统整到自己的意义架构中,并亲身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意义化。第三,注重开发隐性课程。民族地区的学校建筑,服饰,校风校貌,师生人际关系等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隐性文化知识要受到尤为的重视。统整的课程着重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民族文化与学校课程的整合,有利于让学生能够和实际生活产生最大的关联。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主题学习,使学生产生有意义的关联与融合,让他们获得最好的理解。
(二)构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并提出注重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多元一体化教育”后,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民族教育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多元”即各民族的文化知识进入国家的课程之中;“一体”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形成的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它以汉文化为主体,是中华各民族共同认同的文化知识。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实施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课程当中综合的反映出来的民族性的、地方性的文化尤其要进入国家课程中,从而建立一种民族多元文化课程。这种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和自尊感。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学校课程还要培育学生理解和接受我国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并承认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跨文化的能力。使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理解他民族的文化,以多元文化的理念接纳他民族,发展他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多民族国家中处理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团结和合作为最高目标。力图消除一切缘于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歧视和偏见,消除少数民族及其他亚文化群体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卑等。这需要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去进行一种“共生教育”。而同时,当前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个弱点是: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过多强调教育的一致性。恰恰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使不同文化传统赋予不同民族个体的。各民族又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特征、风俗习惯等,他们拥有各自的“陶杯”酿制自己的生活,建构着自身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因此,学校教育在对待他们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方式时又要采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又要用多种教育来保障而达到一种和谐,即“共谐教育”。
(三)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一方面传递着外来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又传递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倡导,民族地区的课程政策由原来的国家课程+民族语文课程,逐渐转变为: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课程模式。从比例来看,三级课程中,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88%—90%,我国规定一般地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占比例为10%—12%。为适应文化的多元性,真正体现地方课程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占的比例应基本控制在15%—20%。[①]因此,要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就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合作。首先,学校应该邀请家长入校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家传绝学、刺绣、蜡染等,充分发挥家庭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其次,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区域组织的民族文化活动,从中掌握该民族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也可以邀请具有特长的社区成员走进校园,传授有关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学校与家庭、社区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营造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环境氛围,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而且可以使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诗亚.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2]么加利张诗亚.论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德肃刘茜.论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整[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4]王军.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5]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4).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生英语阅读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