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2019-03-11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第一部分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2、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3、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职业情感,也是一种个人情感。(×)
5、新型的师生关系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
第二部分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A)
A、主体多元化;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手段方法多样化
B、主体多元化;过程、内容程序化;手段方法多样化
C、以学生为本;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手段方法多样化
D、以学生为本;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结果多样化
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B)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以人为本
C、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得到发展
D、改革课堂教学
4、新课程培养目标中强调的“三观”是指(D)
A、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
B、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
C、人才观、审美观、价值观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这次课程改革的创新点是(A)
A、发展知识技能与发展学习方法和能力并重
B、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C、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终身学习理念
6、新课程提出教育应该追求(B)
A.精英培养模式B.平等与高质量C.面向全体D.大众化、平民化
7、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是(C)
A.课堂教学B.服务于社会C.个性培养D.学习有用的知识
8、新课程的区别于以往课程的显著特点是(D)
A.强调能力的培养B.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掌握
C.以综合课程为主D.以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为核心
9、新课程的管理模式是(A)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B.中央、省、市三级
C.发行教材、自编教材、乡土教材三级D.省、市、县三级
10、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B)
A.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B.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C.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
第三部分
2、指出对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C)
A.对面站着赵白眼和(hé)三个闲人。B.步其韵奉和(hè)
C.她是和(hé)面能手。D.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不能和(huò)稀泥的。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嘉奖誓(视)死如归奏效越俎代庖
B.慰籍(藉)弱不经(禁)风整饬历久弥新
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维)艰
D.体恤提纲挈领端倪磬(罄)竹难书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由于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
5、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B)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他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洲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海豚是海洋世界里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人类非常友好。
B.我国80年代高新科技开发区的创办,被誉为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C.“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了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D.在中国,计算机五十年代就在军事领域里应用了,但是,它成为一种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工具,还是最近十年来的事。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样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此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
D.何况况且而且
8、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B)
A.张明把自己的烦恼,苦恼,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你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10、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B)
A.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B.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D)
A.这是你家母托我买的,你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你。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得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1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①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②两脚再向上缩③显出努力的样子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陈涉世家》节选字司马迁的《史记》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D.《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15、下列与例子具有同样关系的一项是(B)
例:跳舞——唱歌诗歌——
A.阅读B.散文C.写作D.谈话
16、填空。
A.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B.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写下联。学问藏古今,知识贯中西
C.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构成排比。
和谐是音乐家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D.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呵护小鸟,放飞希望。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E.下面一句话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话写在横线上。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时期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挑花刺绣迅速崛起,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F.根据下面句子的立意和表达,仿写句子。
吃饭穿衣是为了生活,但是活着并不仅靠吃饭穿衣。答案略
G.《论语》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H.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愿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第四部分
(1)为青春喝彩
①世上有千种拥有,但有一种拥有最珍贵,你也许丝毫觉察不到这种拥有,感觉不到它的价值。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自己不再拥有。它不是地位,也不是金钱,而是瑰丽的青春。
②世上有万般失却,但有一种失却很无奈,它让你追悔莫及,以一生作代价。你纵有回天之力,也只能仰天长叹,顿足捶胸。它不是权势,也不是美貌,而是无价的青春。
③有一种说法很是耐人寻味: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当你失掉它们后才会发现其价值,那就是青春和健康。
④青春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凭着巨大的潜力,你可以变得出类拔萃,令人刮目。
⑤朋友啊,青春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但时间老人却把它作了最精确的均分,给每个人的仅有一份,不论贵贱尊卑,智愚富贫,你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因而才有了“花有重开目,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的忠告,才有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才有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劝勉。
⑥年轻的朋友,即使你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但不能有一千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你毕竟年轻,美丽的青春仍牢牢在握,希望、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
⑦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份萧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⑧请为我们的青春喝彩!
1.、第②段“但有一种失却很无奈“,产生“无奈”的原因是:
(青春的失却)让你追悔莫及
2、第④段“令人艳羡的资本”指的是健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巨大的潜力
3、第⑤段中“朋友啊,青春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青春“弥足珍贵”的原因是
青春对每个人来说只能拥有一次
4、文中说:“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份萧洒和风流。”你认为拥有怎样的“萧洒和风流”青春才值得喝彩?(5分)
所谓“潇洒和风流”,不是追求时髦,贪图享受,而是积极上进,乐于奉献,这样才不愧对青春,这样的青春才值得喝彩。供参考。
(2)学无止境(美)斯坦伯格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一定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讨论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3个?”
“2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1个了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也许会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5、写出本文所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分)
起因:学生参加毕业前最后一次考试
经过:考试时没人能答出考卷中的任何问题。
结果:教授给学生们讲授“学无止境”的道理。
6、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学生怎样的心理变化?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2分)
形象地写出了学生由考前的充满信心到考试时棉队回答不出的试题的尴尬。对比写法。
7、简要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也许会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的含义。(5分)
随着时间的消逝,学生们也许忘记教授的名字,然而他所讲的“学无止境”的道理,学生们将永远记心中。
第五部分
(1)评析《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断
(生读钓鱼、放鱼的段落)
师:\"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鱼卢鱼,爸爸却让放掉,他是不喜欢这条鱼吗?
生:不是,我觉得爸爸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伊鱼。
生2: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儿。
生3:我觉得这两句话中的\"欣赏\"\"盯\",既写出了父亲看鱼,又写出了他的心情很高兴。
生4:如果父亲不喜欢他就不会看了又看。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父亲既然这么喜欢这条鱼,却非要让\"我\"将鱼放掉,你觉得父亲的做法对吗?
(生读书,分小组讨论;师抽生回答)
生1:我觉得父亲做得对,作者钓到鱼距离捕捞鱼卢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不想让我们违反这里的规定。
生2:我也觉得父亲做得对,这样别人就不会罚我们的款了。
师:可如果我和父亲悄悄地把鱼收起来,并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鱼呀,爸爸是不是有点傻?
生1:这样做,爸爸认为像偷东西,做小偷是不对的。
生2:爸爸不傻他是想让我懂得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要自觉遵守规定。
生3:爸爸是想让我从小就养成不占别人便宜的好习惯。
生4:爸爸知道,贪小便宜会吃大亏的。
师:说得真不错。假如爸爸让我把鱼带回家,我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可能会怎么做呢?
生1:我可能做事情就不再愿意遵守各种制度了。
生2:我可能像对待这条鱼卢鱼一样,想办法把它变成自己的。
师:可见,父亲虽然让我放跑了一条鱼,我却得到了什么?
生:遵守社会公共制度的好习惯。
师:可见,确实是有失才有得呀。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时,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回答父亲的目的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讨论的基础上,分辩父亲的做法是对还是错,进而认识到父亲让“我”放鱼的良苦用心。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让学生明白这样只是因为有禁止捕捞卢鱼的有关规定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让“我”领悟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有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都应该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这一层面上。对于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父亲的做法是对的时候,教师又进行了假设性的提问,即从反面让学生推出如果不放曼卢鱼的害处,最终得出“有失才有得”的深刻道理。整个片断,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一步步地从读书中悟到道理,明辩是非,受到教育。
(2)按要求设计《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15分)
一面五星红旗(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
我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筏子顺流而下,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没等喊出口,只觉得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着我打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请你按照“紧扣语言文字,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揭示文本主旨。”的理念,设计一个教学简案。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大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大赛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卜算子(bǔbó)润物(rùnruì)锦宫城(jǐnjǐng)
柴扉(fēifēng)蔷薇(qiángqián)浣溪沙(wánhuàn)
二、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6分)
1.今我来思()。
A.思念。B.思考。C.句末语气词。
2.晓看红湿处()。
A.知道。B.早晨。C.使人知道。
3.最是一年春好处()。
A.时。B.地方,场所。C.机关,部门。
4.明月何时照我还()。
A.回报。B.归还。C.回,归。
5.应怜屐齿印苍苔()。
A.回答,回复。B.大概,表示猜测。C.许可,允诺。
6.休将白发唱黄鸡()。
A.休息。B.停止。C.不要。
三、下列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B.小\/扣柴扉\/久不开
C.谁道\/人生\/无再少D.若\/有人\/知春\/去处
四、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夸张)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
五、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夜喜雨》一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春江夜雨图。
B.《江上渔者》通过“江岸上人来人往,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这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
D.黄庭坚的《清平乐》写的应是初夏时节,表达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六、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渭城清晨的雨水润湿了尘土,客舍房的柳枝显得格外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时的好雨似乎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表示颜色的字。(5分)
A.绿B.红C.黑D.黄
1.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休将白发唱()鸡。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4.野径人俱(),江船火独明。
5.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鹂。
八、按要求填空。(16分)
1.《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季和_______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
______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2.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赞美“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上渔者》中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泊船瓜洲》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____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心情由_________________转为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描写春光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黄庭坚的《清平乐》中表现春天已过,初夏已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九、开心阅读。(25分)
(一)(12分)
【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来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1.根据语境写诗句。(4分)
当我们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会想到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目睹停留在荷叶上的蜻蜓,会吟诵杨万里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满山红叶,会想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严寒的冬天到来,人鸟都不见踪迹,我们又会想到柳宗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材料二】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2分)
3.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完成练习。(6分)
(1)画线部分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会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某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淌在诗词里的美(节选)(3分)
唐诗宋词膛过历史的长河,在悠久里发酵,透出的是股股醇香。诗歌美在音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古人浓淡交杂的墨色里,组成一曲曲完美的魂殇。
花是迁客骚人偏爱的主题。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花开富贵,有人赞叹,也有人贬低。但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惊心动魄却是从远古走来的。不管评价如何,牡丹依旧肆情盛开。开在诗人笔尖的还有坚贞的梅花,梅枝九曲十八弯,遂又有幽梅一说。“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吸引家禽的是那道劲枝干里透出的美,切莫细嗅,那美会醉人。若要细数那诗词里的花魂,该是三天三夜也难尽一二。
在诗歌里的山水是美的。潭面无风是镜,也是静。任一轮清月在水里映出倩影,缓缓地躺在河床之上。月亮该是累了吧,既要与李白饮酒,又要照亮归人的前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一青一碧,尽现了山水本色。我曾感叹山水之美被尽数埋在诗里了。曾鲜活在诗人记忆里的山水之美,现世难寻。但若煮一杯清酒,捧着诗集,任嘴唇感受酒洌,任思想品味诗词里的古朴气息,在这灯红酒绿之中仍是能寻得一片思想的净土。
我愿用我半世的浮华,换取这一页诗章。
细听风盘旋在时空的入口,提笔写下诗人的细语呢喃,那是倾诉,诉说着一曲一曲的美。
自从我提起了笔,我就明白了我所肩负的使命,我会写出那些淌在诗词里的美,不让她在时间里消散,纵使笔断、纸绝……
1.写过梅花的“迁客骚人”有(列举一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日积月累】根据要求写诗句。(7分)
(1)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我想到了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花令。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花”。
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③()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扑鼻香。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3.对画“”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诗词对山水的描写非常富于想象,让人感受到鲜活、灵性的美。
B.写山水的诗词太多了,多得都可以把真实的山水埋起来了。
C.如今环境大不如从前,诗词中描写的那些山水之美已很难寻觅了。
4.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分)
题目:彩色的梦
要求:可以写童年的梦想,也可以写未来的梦想。文章想象合理,描写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文字不少于400字。
附答案;
一、正确的读音:bǔrùnjǐnfēiqiánghuàn
二、1.C2.B3.A4.C5.B6.C
三、C
四、A
五、A
六、1.(1)回想我当年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
(2)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七、1.A2.D3.B4.C5.D
八、1.诗经春冬依依霏霏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春天扫兴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满园的春色春机勃发失望快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九、(一)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
3.(1)由远及近雪柳的颜色和姿态
(2)示例:远远望去,篱笆上爬满了一个个小喇叭。走近一瞧,喇叭花是紫色的,它的花蕊有六根左右,很细,像大头针一样。花瓣的顶端像五角星,中间部分有一个不大
不小的、白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间有个洞,洞“通往”茎上。
(二)1.王安石
2.(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文素养试卷(满分100分)
姓名:考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贺知章,唐朝诗人,少时以诗文闻名,与吴越人包融、张旭等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杰”。其中还有一人是(A)。
A.张若虚B.王勃C.骆宾王D.张九龄
2、不是写柳的诗句是(C)。
A.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B.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3、《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是指:(A)
A.玉门关B.嘉峪关C.山海关D.雁门关
4、下面那座楼不属于和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D)
A.武昌黄鹤楼B.洞庭湖畔岳阳楼C.南昌滕王阁D.烟台蓬莱阁
5、“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遍”意思是(A)
A.都B.量词C.一遍D.普遍
6、“朗月行”是(B)
A.明朗的月亮B.乐府的古题C.词牌名D.标题
7、李白作的《古朗月行》全诗有(D)
A.12句B.14句C.15句D.16句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
A.夸张、比喻B.比喻、拟人C.夸张、借代D.想象、回环
9、李白的号是:(C)
A.太白居士B.少陵野老C.青莲居士D.香山居士
10、高适在写《别董大》这首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C)
A.忧伤抑郁B.依依惜别C.激昂慷慨D.豁达平静
11、《望天门山》这首诗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个地方:(C)
A.山上B.岸上C.船上D.马上
12、《早发白帝城》中,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B),他几乎没领略这一带的景色。
A.船行驶得太快来不及看B.返家的心情急切
C.三峡的景色没什么特色D.天气不好云雾遮眼
1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C)
A.2个B.3个C.4个D.5个
14、“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D)。
A.李白和杜牧B.李清照和杜甫C.李商隐和杜牧D.李白和杜甫
15、“窗含西岭千秋雪”出自(C)的诗。
A.杜牧B.陆游C.杜甫D.林逋
16、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C)。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D.花丛锦官城
17、《春夜喜雨》的作者杜甫号称(B)
A、诗魔B.诗圣C.诗鬼D.诗豪
18、“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C)
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
19、《游子吟》是唐代孟郊的作品,它的体裁属于(B)
A.骚体B.乐府诗C.逸诗D.亥言诗
20、“黄师塔前江水东”中的“塔”指(A)
A.墓地B.庙C.塔形的建筑物D.姓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李白,诗中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诗人指出: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了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这是北宋诗人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7、唐朝诗人李商隐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古诗《江上渔者》中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的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别董大》中,采用白描手法写出眼前之景的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这句诗出自李绅的作品《悯农》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南(江南可采莲)》一诗中没有一处写到人,是为突出对莲叶与鱼儿的描绘。(×)
2、北朝民歌多妩媚纤巧,南朝民歌多雄浑豪迈。(×)
3、《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4、《鹿柴》一诗中,由于题目是一个地名,“柴”字应读“zhài”。(√)
5、郑板桥的《竹石》一诗。用词充份表现了竹子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活下来的品格。(√)
6、《渔歌子》是诗人张志和借表现渔夫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反映了艰苦恶劣的战斗环境,表现了战士们不怕苦难、奋勇战斗的精神。(√)
8、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忆江南》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9、苏轼所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是用来评价杜甫这首“迟日江山丽”的绝句。(√)
10、“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坐下”。(×)
4、诗歌鉴赏。共10分。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把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4分)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6分)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 教师语文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文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3、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简答题7)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P50—54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设计题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P10
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P22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重实践、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基本流程:(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2)围绕目标,收集资料;(3)学生分组,交流资料(相关奥运的知识、图片等);(3)确定主题,分组准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选用的内容,分工完成设计、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工作);(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5)全班展示,畅谈感想。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P25
答题要点: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语言积累为素材,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写结合的形式:续写(《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仿写(《四季》、《春雨的色彩》)、扩写(《燕子专列》:“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炎车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发言人,你会怎样呼吁大家?)、改写(古诗比较多,《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补写(《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等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答题要点:(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2)珍视学生的独特感爱,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
2、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这两种设计都重视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不同的是设计一:教师先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学生自己准备造句,然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参与面大大减少,学习方式较单一,只有极少数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设计二: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主动发展,注意将大化小,把大班化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学面向全体。课堂教学中,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同学独立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交流;对同学发言和学习结果进行评议、质疑、讨论、补正,对每个同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向老师反馈。这样全体学生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3、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题要点:
传统作文:(1)命题或半命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2)作文要求过高,过于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受到过多的束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案例:(1)作文内容帖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重视写作前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3)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