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2019-03-07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小学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
一、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一直秉持着以自我为主的错误观念,注重教师传授,忽视学生参与,导致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积极性受挫。其实,“减负”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单纯的书本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因此,我们应改革传统越俎代庖式的教育模式,丢掉教师的权威性,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上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取较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
由于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等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学习思维很难得以拓展,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会变得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实施分层式教学,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拿出课堂一半时间对中等生进行教学,剩下时间则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与提疑,以使优秀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学困生可以更好领会本节课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点和重难点。这样,我们既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又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提质。
三、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想实现真正的减负提质,我们还要使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可以从中真正受益。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精选习题,作业适量,难易度得当。习题量过大或者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且逐渐失去自信心。我们也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作业”或“自主作业”,这样习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减负提质的效果也更明显,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会变得丰富有趣,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完成了作业任务,作业效率也会比传统一味搞题海战术好得多。
综上所述,秉持“减负提质”教育理念,不仅能给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谨遵这一教育理念,并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实现“减负提质”这一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减负,顾名思义就是减轻负担的意思,它的全程其实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减负是因为在有些地区发生了学生负担过重发生的恶性事件,所以,教育部在新千年提出了减负。但是,减负提出了这么长时间,依然作用不大,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有人说:“少学一些不就行了。”不,不是学的多少的问题。学的少,老师讲的就越少,而考试题却特别难。就拿小学中的简便运算来说,以前也许只考运算定律,但现在考试题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考得很偏很刁,让我们无从下手。我们学生当然招架不住,在这种“题海战术”中,从而渐渐的“厌学”。
有的地方,讲的依然很多,做的题量也很大,每天做作业要到很晚。那里的学生就成了“晚上学到很晚,白天没精神”。这是典型的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也就一般。因为那里的学生虽见的题型很多,但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会使更多的学生厌学。
减负势在必行,如果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抱着成绩与升学率不放,那么,减负就成了一句口号,一句只能挂在嘴上的空话!
减负?减负!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平马路小学六年级:李诺琪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午后的阳光给人一丝温暖、舒适的感觉,我们不需再闷在教室里做作业了,我们可以去操场上踢球,我们可以去小花园玩捉迷藏了;夜晚的星星催促着人们入睡,我们不需熬到夜深人静再睡了,我们可以早早地上床,美梦做到天亮了。现在,“减负”一词闹得杭州市满城风雨,吵得全杭城沸沸扬扬。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这件事上,我可是举双手赞成!
“减负”一词,最早是针对农民负担过重,各级政府提倡减少农民的税负。可现在,是针对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社会各界人士所提议的。以前,各式各样的作业总会“接踵而来”,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五花八门的考试总会“赶趟”似的“飞”来,使我们整天为了考试的分数、排名而提心吊胆。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确保睡眠质量,必须保证睡眠时间,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丰富课外知识,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捕捉生活的精彩镜头。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山上观察昆虫,去河边寻找春天,去海边的沙滩拾贝壳,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这是自然界的课堂,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放飞心情,在草地上打两个滚儿,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忘记考试排名的烦恼,摆脱害怕考试的担忧,走出考试自卑的阴影。
在草地上踢几脚球,既可以玩得兴高采烈,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草地上捉几回迷藏,寻找那早已被作业埋没得无影无踪的童年……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得好与绝对得坏。减负虽然是件好事,但也要看你怎么减负。如果真的一根原本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减负到每天就是玩,回家不用做作业,那也是太“放肆”了,真正的减负应该是劳逸结合的,毕竟,将来的社会需要我们这些新一代的人来建设!
适当的减负,对我们中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 语文减负提升措施文案:

一、小学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上海也产生了以贾志敏老师为代表的,以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为突破口,并强调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的情况。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从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材方面看,至今还没有一本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是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其改革的力度也是最大的。那末,为什么学生作文的质量及作文教学的效率却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上呢?山东郭宗明老师早在1992年论述40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时曾尖锐地指出: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着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的一些具体方法研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众所周知,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在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多少障碍的。用5、6年的时间就让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应该说,人类在教儿童掌握口头语言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并且是多快好省的。而为什么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就不如掌握口头语言来得顺利呢?有的学生看似掌握了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作文也能做到有中心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情感,文字也顺畅,但却让人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以去年和今年上海地区的中考作文为例,去年的题目是《母爱》,结果在学生的笔下死了一批母亲,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几乎都是面对着母亲的遗像或遗容来表现母爱的。今年的题目是《良师》,结果在学生的笔下,又死了一批良师。为什么良师、良母都该死呢?难道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无以表达他们对良师、良母的感情吗?如果我们不去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过分强调选材上的新奇所致。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灾难深重,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我觉得主要是由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与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所致。所谓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而其根源在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过难、过急。例如在对小学生作文的目的要求上,有的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深选材要新的目的要求。毫无疑问,这样的目的要求是违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精神的,也是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的。因此,这样的目的要求,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
所谓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把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概念混淆了。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口头表达几乎可以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在表达上有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气、环境等因素将心里想的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听懂。而书面表达时则无法借助这些有利因素。尽管有时候把心里想的如实写出来别人也能读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心里想的东西只有经过了一番构思以后,再用合乎规范的文字写出来,别人才能够读懂。然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人竟将书面作文简单地与口头作文等同起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没有在学生学习书面表达这个刀刃上用力气,致使学生碰到作文越写越怕,越怕越不会写。
二、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众所周知,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重要的素质,而语文素质又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素质。从基础教育的要求看,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
为什么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呢?我国学者张寿康先生则认为:写作是一种需要,是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一种有力的技能。基于这种重要性,人们要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张先生进而指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儿童处在学习阶段,张先生又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属于练习性写作,亦即带有习作的性质。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至于作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大纲》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此,朱作仁先生曾就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作过精辟的分析,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书面习作的训练。所谓初步的,即以学习和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直接的、启蒙的目的。所谓书面的,即是一种书面表达,不是口头表达。所谓习作的,是指儿童的习作一般不涉及社会价值,即学生作文不是以向社会发表为目的的。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并以这两个性质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来改革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学习具有3条基本性质,这就是模仿多通道长效积累的性质。所谓模仿的性质,是指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并使语言规范化。因为语言有继承性,约定俗成,不能任意创造。所谓多通道的性质,指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现实际生活的,耳闻、目睹、交谈,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所谓长效积累的性质,是指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积累。根据语文学习的这3个基本性质,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模仿入手,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并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写作。
1.要正确理解模仿的作用,并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学习作文。
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模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龄前期的儿童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口头表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于模仿。那末,让儿童学习书面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呢?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初学作文更是如此。问题是让学生模仿什么,以及怎样的模仿才是最有效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比如,针对学生模仿范文所写出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的人就担心这样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但是没有哪一个成人面对模仿大人牙牙学语的儿童,会去指责这个孩子所说的话与大人千篇一律。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那么,怎样的模仿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呢?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模仿的性质表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所以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由此看来,由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以及写作技能的逐步掌握,儿童作文的个性就会逐步地形成。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那种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供学生作文时模仿,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的观点,实际上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这样就无异于取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其实,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它们各有其所应达到的目的。
2.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既然语文学习具有多通道的性质,那末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限于课堂教学一个通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使学生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多,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便于学生自学。但这种性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内学习。这就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的启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交流中,教师不应被课堂上少数尖子学生的精彩发言所迷惑,要经常检查那些不声不响的、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十分耐心地帮助和指导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教学质量才会取得大面积的提高。
此外,根据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教师布置的作文也不宜过多。尽管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依靠多写,但须有一个度,即以不堵塞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通道为宜。反之,如果作文布置得过多,学生学习语文就只剩下课堂一个通道了,这就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
3.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多下功夫。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且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但是,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短效积累较易,而形成长效积累则相当困难。这是因为语文知识数量繁多、联系疏松、组合多变,并且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着进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范文的熟读成诵,可以达到长效积累的目的。这样,当学生在进行作文的时候,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
四、要遵循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分析了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后明确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这样几种,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当然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等其它心理因素。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各项作文专门能力之中,构成了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作文的专门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和习惯。那末,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呢?根据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儿童作文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作文专门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为核心。
1.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目中有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下放学习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写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使他们养成自觉写好作文的习惯。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吴立岗先生曾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训练模式,并主张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写成篇的文章,因为只有让儿童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的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这与在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中年级要加强段落训练的要求是并不矛盾的。
2.要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时觉得有东西可写。
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反之,那些平时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的儿童,当他们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作文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言之无物。
儿童的观察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怎样培养呢?有些教师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以日记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注重作文构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由于儿童的内部言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在初学作文时还不会构思,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培养。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既是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两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但两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规律可循。教学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严密构思而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丰富,也是难以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根据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把意思表达清楚。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要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中介作用,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由于口头语言显现于外,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感知是否精细?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思考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前后是否连贯?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恰当?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口头语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学生一旦具备了构思作文的能力,他的作文自然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然而,只要我们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精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