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2019-03-11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小学生的思维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应该说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下面结合数学这门学科谈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1.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小学生对能够看得见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此时的思维表现也极为活跃。比如对于一年级在学习1+1等于几时,可能学生一下不能回答出来。如果先掏出一块糖,然后再掏出一块,问他们这是几块糖,学生很快就说是2块。其实学生对于1+1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们认知时总是与直观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2.独立思维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但需要注意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自学中有的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即使有的学生能发现问题,向老师提出问题后往往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用不大。所以让学生自学时不能完全像一项任务一样交付给学生之后,教师就没事了。因为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对问题的发现也只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常常按着一定的、个人熟习的“现成方法”来思考问题,使思维倾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促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总想遵循已经掌握的规则系统,这是许多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解题中他们往往采用当初最先接触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程式化”或“模式化”,缺少应变能力。
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后,教师出示“7×(4+3)×(10-2×5)”请学生计算。这是三个因数连乘,大多数学生都按已学的运算顺序来计算,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10-2×5的计算结果是0,从而很快得到该题的结果是0,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4.抽象逻辑思维借助直观思维逐步实现。学生在借助直观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除法运算时,可以借助一些实物设计一个“分一分”的活动来积累活动经验,为抽象出除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活动:准备24根小棒,叫出3名学生,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几根小棒?如果分别是4名学生、6名学生、8名学生呢?在分的过程中对除法这个较抽象的概念就借助直观的实物理解了。
5.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不强。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及深刻性直接影响着儿童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比如,让一年级孩子计算“15加8等于多少”这道试题,尽管得数都做对了,但考查他们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却是很不一样的。有些孩子采用凑10的办法进行计算,他们先把8分成5加3,然后使15与5相加得20,20再加3等于23;有些孩子是这样列式的:(15+10)-2,先把8加上2凑成10,与15相加后再减去2;还有些孩子则是将两个数硬加,在15基础上借助于数手指头或在纸上画圈,一个个相加,最后得出23。后者计算速度很慢,它是靠具体思维来进行计算的,应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是较差的。儿童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孩一子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家长不仅要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十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当然他们的思维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维”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小学数学这样十分初等的数学内容也同样体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形式及其特征性质。数学思维的突出强调是国际范围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论述中就可清楚地看出。然而,就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而言,上述的理念还不能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下的认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因而不可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的特点。
一、“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现代关于数学思维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指明了所谓的“凝聚”,也即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化构成了算术以及代数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也就是说,在数学特别是算术和代数中有不少概念在最初是作为一个过程得到引进的,但最终却又转化成了一个对象──对此我们不仅可以具体地研究它们的性质,也可以此为直接对象去施行进一步的运算。对于所说的“凝聚”可进一步分析如下:
(一)“凝聚”事实上可被看成“自反性抽象”的典型例子,而后者则又可以说集中地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即“是把已发现结构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射或反射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并对此进行重新建构”。这正如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全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建构来考虑,而这种建构始终是完全开放的……当数学实体从一个水平转移到另一个水平时,它们的功能会不断地改变;对这类‘实体’进行的运演,反过来,又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这个过程在一直重复下去,直到我们达到了一种结构为止,这种结构或者正在形成‘更强’的结构,或者在由‘更强的’结构来予以结构化。”例如,由加法到乘法以及由乘法到乘方的发展显然也可被看成更高水平上的不断“建构”。
(二)“凝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内化;2.压缩;3.客体化。其中,“内化”和“压缩”可视为必要的准备。前者是指用思维去把握原先的视觉性程序,后者则是指将相应的过程压缩成更小的单元,从而就可从整体上对所说的过程作出描述或进行反思──我们在此不仅不需要实际地去实施相关的运作,还可从更高的抽象水平对整个过程的性质作出分析;另外,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客体化”则代表了质的变化,即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一件熟悉的事物:原先的过程现在变成了一个静止的对象。容易看出,上述的分析对于我们改进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所说的“内化”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我们既应积极提倡学生的动手实践,但又不应停留于“实际操作”,而应十分重视“活动的内化”,因为,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另外,在不少学者看来,以上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熟能生巧”这一传统做法的合理性。
(三)由“过程”向“对象”的过渡不应被看成一种单向的运动;恰恰相反,这两者应被看成同一概念心理表征的不同侧面,我们应善于依据不同的情景与需要在这两者之间作出必要的转换,包括由“过程”转向“对象”,以及由“对象”重新回到“过程”。
综上可见,在算术的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应用和体现“凝聚”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二、数学思维的互补与整合。
首先,互补与整合的数学思维形式对于小学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应注意同一概念的不同解释间的互补与整合。具体地说,与加减法一样,有理数的概念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商,算子或函数,度量,等等;但是,正如人们所已普遍认识到了的,就有理数的理解而言,关键恰又在于不应停留于某种特定的解释,更不能将各种解释看成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的;而应对有理数的各种解释很好地加以整合,也即应当将所有这些解释都看成同一概念的不同侧面,并能根据情况与需要在这些解释之间灵活地作出必要的转换。
其次,我们应注意不同表述形式之间的相互补充与相互作用。这也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于实践活动(包括感性经验)构成了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合作交流显然应被看成学习活动社会性质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上述的主张就是完全合理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除去对于各种学习方式与表述形式的直接肯定以外,我们应更加重视在不同学习方式或表述形式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与必要互补。
最后,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在形式和直觉之间所存在的重要的互补关系。特别是,就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过渡而言,不应被看成对于学生原先所已发展起来的朴素直觉的彻底否定;毋宁说,在此所需要的就是如何通过学校的数学学习使之“精致化”,以及随着认识的深化不断发展起新的数学直觉。在笔者看来,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论述,这就是,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当努力“发展学生的数感”,而后者又并非仅仅是指各种相关的能力,如计算能力等,还包含“直觉”的含义,即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数量方面的某种敏感性,包括能对数的相对大小作出迅速、直接的判断,以及能够根据需要作出迅速的估算。当然,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应明确地肯定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数量方面作出准确的刻画和计算,并能对运算的合理性作出适当的说明──显然,后者事实上已超出了“直觉”的范围,即主要代表了一种自觉的努力。
综上可见,即使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同样体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形式及其特征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作出切实的努力以很好地落实“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一重要目标。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有两道题把我给难住了。
1、体育馆的东区共有30排座位,呈梯形,第一排有10个座位,第2排有11个座位,……这个体育馆东区共有多少座位?
2、有一串数字,第一个是10以后每个数比前一个大5,最后一个是90,这串数字连加的和是多少?
妈妈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如实的对妈妈说了,妈妈听后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淘气的孩子,老师很不喜欢他,因为他上课老做小动做。一次,老师正上课的时候,他又在做小动作,老师就让他算一道题,从1加到100,老师以为他可能就会安静一会了。可他很快就算了出来了,答案是5050。老师很惊讶,就问他是怎么算的。他说:“1+99=100、2+98=100、3+97=100、4+96=100、5+95=100、6+94=100……最后有50个100就是5000,还有一个50,再加上50就等于5050了。”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伟大的数学家,他就是高斯。
我通过妈妈讲的这个故事,知道了遇到什么事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过了几分钟,那两道数学题就算出来了。
……

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文案:

生活中的数学(1)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各种数学小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各不相同的难题。我就有一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历。
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明媚的阳光暖人心田,和煦的微风拂面而来,处处都是春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我与爷爷携手出门买生活用品。第一个要买的是矿泉水,我们来到了矿泉水专卖区。只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水摆满了售货架,他们大小、形状、包装各不相同。我对这售货架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最终选中了一个大瓶的矿泉水,价格为1.6元。爷爷也大致看了一遍,指着货架底端的一箱小矿泉水说:“你看,这一箱水12瓶却才7.8元,不是更便宜吗?”“这可不一定,他们的量不一样,不能按价格对比,得算才行”我又接着说,“小瓶水每瓶为500毫升,共有12瓶,所以500×12=6000(毫升)是小瓶水总量,换算后即为6升。而大瓶水每瓶为1.5升,6÷1.5=4(瓶),也就是说4瓶大瓶水等于十二瓶小瓶水,而4瓶大瓶水的价钱就是单价1.6×数量4=总价6.4(元)。6.4元小于7.8元,所以大瓶水比小瓶水便宜。”爷爷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
看,数学多么实用,它不局限于教科书,它也可以在我们生活中巧妙运用,发挥作用。生活中的数学(2)
数字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东西,从电脑中的一根线路到一个大型
软件,都是数字编成的程序。但我以为数字仅存于电脑与程序里,不过有一件生活中的区区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事情发生在春游的上一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超市买春游的食物,第一次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
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地点碰头后,走进了超市。我们各自拿了“妙脆角”、“薯条”、“高百奇饼干”······许多吃的,我手里拿着棉花糖时问了一句:“现在要多少钱了?”我一开始让他数好钱数,但他说数不清了。原来它被两个两位小数价格的商品搞混了:十点八四元的“口力散装糖果”和十一点五七元的“台上散装精致果冻”,他把十一点五七元听成了十五点一七元,把十点八四元听成了十八点四元,两个合算成了三十二点五七元,我想了一下说:“这两个应该是二十二点四一元。”他连忙说:“对不起啊,我数学不好。”我说:“没事,是我没说清楚,怪不得你。”我怎么能受他的道歉啊!结果我们重新数了一遍,现在推车里有二十二件商品共129.4元。我和同学一共有150元的纸钞。我和它又去买了几件东西,还在“商品查阅机”上算了一遍。然而他突然想到主食还没买,就急急忙忙地去买了些面包之类的面食,下楼时又把价格给忘记了!我们又得重新算一遍,当他准备一个一个算的时候我想到我们其实不用算价格,只要钱够就可以了呀!你猜我们结账出来后发现买东西一共花了多少元?正确答案是150元(应该是150.2元,买了一个两角的袋子)出来后我还纳闷怎么没找我钱呢?一看发票才知道正好150元。我们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因为我和他买的东西较多,他买东西价钱一
定超过了50元,(他只出了50元)有些钱是我补贴给他的,怎样让我们谁也不帮别人付钱。我心里有点小激动,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以前只是在作业本上做过。我说:“你买的东西少一些,只要把你买东西的价钱算出来,再用总价钱减去你的价钱就是我需要的价钱,真是SO,EASY!”我用凑整数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他要付60.54元“150.2元减去60.54元,嗯——89.66元!再减去50元就是10.54元!你要付给我10.54元。”
他把钱给我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数字无处不在,世间万物都包罗着数字。数字还是那么的重要、神奇,可以解决许多事情。“数字”当然更重要!
(指导老师:蔡纯雁)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希望在写《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特征-精选作文》作文